书城保健养生女性健康大百科
7977900000038

第38章 肿瘤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这种分类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痣是人体常见的皮肤色素细胞发生良性病变的结果,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形成。平均每个人约有20个左右的色痣,大小不一,40%出现在颜面皮肤上,含有色素的形成黑痣、红痣、茶痣、蓝痣等斑块。

◎症状

黑痣大小不一、表面平坦或高出于皮肤表面,全身各处都可发生,下肢、头、颈、上肢、眼、指甲下面和阴唇等处更是多发部位。

红痣多发生在40岁左右,随年龄增长数目也逐渐增多。皮损部位开始呈鲜红色、樱桃红色,故称血管瘤,有针头大小;以后逐渐增大呈半球形且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散在分布;多发于躯干及四肢远端,无任何自觉症状。

◎病因

色素痣通常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关于痣细胞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或认为源于表皮的黑色素细胞,或认为源于胚胎期间神经嵴的前体细胞,以后逐渐移行至皮肤的表面发展而成,即为触觉神经末梢的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神经瘤。

有人认为引起红痣的原因是血管退行性变、毛细血管发生扩张。红痣不是真正的血管瘤,更不是恶性肿瘤,也不会发生癌变。

◎治疗

黑痣一般无不良反应,若不突然增大、不破溃、不出血,则对身体无害;若黑痣过大过多,要注意美容保养;若发生在易受摩擦的部位如手、腰、足底等处,并伴有刺痒、微痛或颜色变深变大等现象时,应用手术方法切除;若非恶变形成的单纯黑痣,可进行液氮冷冻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出现红痣可不做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护,切忌抓破感染。若出现个别损害或碰伤后长期不愈的情况,并拌有出血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或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预防

1.千万不要用手抓,或乱涂腐蚀剂去痣,以免刺激引起发炎,引起恶变;

2.痣的表面出现破裂,流出液体、流血、疼痛、发炎,或是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甚至痣的周围出现散着分布的小红点或小黑痣时,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3.调整饮食。尤其要调整脂肪含量,每天总量不宜过多,达到人体总热能的20%~25%即可。常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麻油、大豆油、玉米油及绿色蔬菜。同时,维生素C含量多的辣椒、油菜、菜花、苦瓜、小白菜等食物也可适度食用。这样可以减少黑色素的沉淀;

4.服用维生素E,也可以减少或防止脂褐素的形成。

◎有效缓解方法

手术治疗后,患者要听从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随意停用或是乱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加大治疗难度;对于痣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现象,患者一定要从心理上消除对病症的恐惧,这对病情控制和治愈也是非常有益的。

皮肤良性肿瘤(粉瘤、脂肪瘤)

皮肤良性肿瘤是由于皮肤部分细胞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肿块。皮肤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对身体影响较小。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比恶性肿瘤简单,术后也不会发生转移的现象。常见皮肤良性肿瘤包括粉瘤、脂肪瘤、黑头粉刺痣、表皮痣、老年疣、基底细胞瘤、表皮囊肿、皮脂腺毛囊瘤、毛发上皮瘤、汗管瘤、圆柱瘤、皮肤混合瘤、皮肤纤维瘤等病症。这里主要介绍粉瘤和脂肪瘤。

◎症状

粉瘤是一种发生于身体各处皮下的袋状肿瘤,肿瘤内含有柔软的角质,呈白色粥状,并有恶臭。若是遇到细胞感染,会出现红肿而疼痛。

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背部、腋下及大腿等处。脂肪瘤不会疼痛,在其体积尚未变大前,一般不容易察觉。

◎病因

皮肤良性肿瘤是由于皮肤部分细胞膨胀性生长而生出的肿瘤。

◎治疗

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可通过手术进行摘除。但若发现肿瘤生长快速,或出现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不易移动的情况时,最好到皮肤科及时进行确诊,明确良、恶性后,再对症治疗。

◎预防

良性皮肤肿瘤的预防主要是注意防止其恶变:

1.要观察肿瘤生长的部位。尤其是注意生长在身体要害部位的良性肿瘤;

2.关注良性肿瘤的恶变倾向,如果有瘙痒、疼痛、破溃现象,应及时就医;

3.多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食物,如薏米、香菇、银耳、动物的肝、海参、猕猴桃等;忌烟、酒;忌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猪肉、羊肉等油腻食物及油炸食品。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或紧张。工作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

◎有效缓解方法

如果有些皮肤良性肿瘤被不小心碰破,可将药棉用浓精盐水浸透,敷于患处,每天数次;粉瘤破后,将其黏液挤净,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消毒,擦干后,搽医用酒精,再涂上马应龙痔疮膏,再用纱布包好患处,并用橡皮膏固定,早晚各一次,连用七天。

皮肤恶性肿瘤

目前,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恶性肿瘤延误诊治,可导致转移损害其他器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须格外注意。恶性皮肤肿瘤一般在成年后发病,儿童期少见。

◎症状

1.恶性黑色素瘤皮损初为黑色扁平或稍隆起的斑块,之后迅速增大,有黑色渗液。但其病程进展迅速,常于早期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一般预后不良。本病多发于足部,中老年患者居多数。

2.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为有扁豆大的豆粒型坚硬结节,表面有暗灰或黄褐色痂皮,癌组织潜伏其下。皮损发展形成溃疡后,呈现中央稍凹陷、周边略隆起的特征。但其病程缓慢,一般不发生转移。本病多见老年人,面部、鼻周围、眼眶周围是多发部位。

3.鳞状细胞癌早期为粉红色丘疹状病变,之后逐渐增大呈结节,四周有硬化区域环绕,形成溃疡后,溃疡基底呈晦暗的黄白色,并有恶臭。增长较快,并可能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本病的发病年龄、性别与基底细胞癌相仿,头颈及上肢和手背等身体外露部位为多发处。

◎病因

本病可能与皮肤病(如瘢痕疙瘩、着色性干皮病、顽固性溃疡)和物理化学性刺激(如紫外线、X射线,煤焦油)有关。具体原因为:

1.恶性黑色素瘤。体表的黑痣或色素性母斑,经长期刺激、不彻底治疗及活体检查等可诱发恶性黑色素瘤;

2.基底细胞癌因基底细胞恶性增殖引起,多半与日光及离子辐射损伤有关;

3.鳞状细胞癌是源于鳞状细胞的皮肤癌,也可发生于黏膜。与局部长期经受慢性刺激有关,也与日光的光化性损害,放射线等化学物质刺激以及烧伤引起的组织脆弱有关。

◎治疗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中药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诱导分化治疗、免疫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每种病症可做如下治疗:

1.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术以早期局部广泛彻底切除为原则,并根据病变侵袭深度和有无临近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来决定同时或后期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2.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手术治疗以彻底切除为原则。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化疗、电灼、化学药物腐脱法等疗法。

◎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是抵抗恶性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饮食方面:少吃过咸过热的食物;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避免烟熏、过度油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高脂肪、低维生素及低纤维素的膳食;避免吃得过硬、过烫。

2.生活方面: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切忌滥用药物,妊娠期妇女尤其要注意;戒烟酒以预防有关癌症的高发;避免接触可以引起肿瘤的有害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避免常期、常时的日晒;夏季最好不做日光浴。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饮食上,建议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对于术后患者,宜多食补气养血之物,如大米、扁豆、大枣、龙眼、荔枝、香菇、鹌鹑蛋、胡萝卜、山药、豆类等。对于放疗时进食的食物宜选菠菜、白菜、藕、梨、香蕉、葡萄及泥鳅、海参等食物。

缓解中药方

方一:姜根20克。粉碎后与适量的凡士林混合成膏,涂于患处。

方二:取枯矾30克,煅石膏20克,黄柏、黄升丹各1 0克。将诸药研细末,用熟菜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

方三:樟丹30克,乳香10克。研末,用前用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四:板蓝根100克,银花、连翘、皂刺各10克。水煎分服,每日1剂。

方五:半枝莲60克,藁本、菊花、金银花、川芎、蔓荆子各20克,红花、桃仁、黄柏、黄芩各10克,大黄5克。水煎分服,每日1剂。

方六:胆矾、丹砂、雄黄、白矾、磁石各30克,白矾3克。煅制成末,外敷患处。

小贴士

积极参加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同时,心理锻炼与身体锻炼同等重要,一定有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