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健康大百科
7977900000026

第26章 直肠的疾病

直肠位于整个消化系统的末端,但直肠的健康却不容忽视,一旦直肠出现问题,同样会给整个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直肠是大肠下端的一段肠管,长约12~15厘米,其上方式乙状结肠,下方是肛管。

直肠的构造和作用

直肠并不直,从正面看略呈S形,从侧面看则弯曲更加明显。此外,直肠上下也不一般粗。其上端管径粗3~5厘米,中间靠下端变粗,最下端又变细,与肛管相接。中间变粗的部分叫直肠壶腹,有贮存粪便的作用。在直肠壶腹的黏膜上有上、中、下三个皱折,即直肠瓣,有阻挡粪便的作用。但是,当直肠膨胀时,直肠瓣即可消失。

直肠炎

轻度直肠炎者仅黏膜发炎,而重度直肠炎可累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有时,直肠炎只是一部分直肠黏膜受累,有时则是直肠黏膜全部发炎,也可累及结肠部分黏膜都有炎症。

◎症状

症状有腹泻、下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肛门及直肠的坠胀不适感,或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或发热、消瘦等。

◎病因

直肠炎可以是不明原因,或者是由性传播疾病,或由其他感染引起,这可与先前的抗生素应用有关。另外,放射性治疗,结肠造口术或回肠造口术的改道,也可造成直肠炎。

◎治疗

直肠炎根据其类型不同,用药液有所不同:感染性直肠炎可用抗生素治疗;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非特异性直肠炎(男同性恋者)可用强力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或环丙沙星;放射性直肠炎与非特异性直肠炎的治疗类似,包括局部的泡沫型皮质类固醇药或灌肠。如果患者对这些治疗无效,可进行一个疗程的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中药方

太子参、炙黄芪、白术、甘草、罂栗壳、白芍、石榴皮、明矾等适量,水煎内服,1日2次。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但是其病理性质却不完全一样,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则是炎症增生的结果。

◎症状

便血,颜色较鲜、量不多,常染在粪便表面,当有炎症时,可有黏液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直肠肿块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复回。

◎病因

饮食因素: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遗传因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的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或其它原因造成直肠黏膜损伤,可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治疗

对于直肠息肉的治疗一般采取切除的方法,主要有电灼切除、经肛门切除或开腹手术。但如果是炎性息肉则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预防

1.及时治疗肛门疾病,如肛门内外痔、肛漏、肛裂、肛窦炎及慢性肠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的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饮食宜清淡,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有效缓解方法

中药灌肠法

用乌梅12克,五倍子、五味子各6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海浮石12克,紫草、贯众各15克,浓煎为150~200毫升,每次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

直肠脱出

直肠脱出,俗称“脱肛”,常与便秘、内脏下垂等有一定的关系。轻者一般为2厘米以内,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肛门,然后用手轻轻还纳。

◎症状

本病表现为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并伴有肛门松弛。

◎病因

1.先天不足,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久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3.年迈体衰、多次分娩,以及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所致。

4.内痔三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形成直肠黏膜外露脱垂。

◎治疗

如果直肠脱出是由便秘、腹泻等病继发所致,则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期间,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若为小儿则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一般坚持1~2个月,多可痊愈。如此排便方法仍未愈者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预防

1.久泻、久咳、便秘等疾病易致脱肛,因此应积极防治这些疾病。

2.饮食有节,避免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以免体内的湿热蕴积,湿热下注,造成直肠脱出。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方一(田螺炖猪肉):田螺肉、猪肉各120克。将洗净的田螺肉、猪肉入锅共炖。每日1剂,分4次服食。

方二(何首乌煲鸡):何首乌30克,雌鸡1只(约500克)。将鸡宰杀去毛脏,以白纱布两、三层包何首乌末,放入鸡腹,加适量清水,入锅内煲至鸡肉离骨,取出何首乌,加精盐、油、姜、酒调味,喝汤吃鸡肉。一日内分2次服完。

缓解中药方

方一(参麦芩连归地汤):沙参、黄连各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当归、枳壳各6克,生地15克,厚朴、乌梅、白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利肛收敛,适用于肺热气虚之脱肛。

方二(收肛散):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各9克,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可收涩固脱,适用于肛门直肠黏膜脱垂Ⅰ、Ⅱ度。

提肛运动

有节律地收缩肛门,每日2~3次,持之以恒,对轻型直肠脱出有减轻或者治疗作用。

推拿疗法

1.气虚型:常用方法有: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经、推三关、按揉百会、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2.实热型:常用方法有:清脾经、清大肠经、清小肠经、退六腑、按揉膊阳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直肠膨出

女性直肠膨出,又称阴道后壁膨出。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常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因此,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症状

轻度的直肠膨出无明显表现,严重者可感到排便困难,甚至需要用手向后推移膨出的直肠方能排便。

◎病因

直肠膨出的病因是由于分娩等原因,导致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尾骨肌损伤,从而使得直肠支持组织消弱而随阴道后壁脱出。

◎治疗

轻度直肠膨出者不需治疗,重度直肠膨出者需进行后阴道壁及会阴修补术。

◎预防

会阴裂伤应及时缝合,以免影响盆地组织支持功能。妇女在引导分娩时,要注意适当保护会阴,对会阴体长、胎头较大或第二产程较长者应适时做会阴切开及助产。此外,在产程中注意排尿,以减少尿液进入二程。最后,要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疾病,以免继发该病。

◎有效缓解方法

缓解食疗方

方一(二麻炖猪大肠):取升麻15克、黑芝麻50克,放于猪大肠的一段内。将大肠放入锅中,加葱、姜、料酒、精盐、水各适量,武火烧沸,改文火炖3小时。每日1次,宜常食。

方二(芡实核桃红枣粥):芡实、核桃肉、红枣肉各20克,共煮成粥,再加适量糖调味即可。每日1次,宜常食。

直肠阴道瘘

所谓直肠阴道瘘是指直肠与阴道相通,粪便可从阴道排出的一种疾病。直肠阴道瘘大多发生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者。

◎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为从轻度溢粪到显著溢粪不等。瘘口小、肛门狭窄或肛门闭锁时可表现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在出生后数日甚至数月甚至两三年后,小儿会有排便困难。若瘘口很大则无梗阻症状,但可有排便位置异常、排便疼痛和粪便变形等。

◎病因

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点:

1.损伤所致,特别是分娩时因滞产、难产、第二产程延长等使直肠长期受压坏死,或因会阴保护不好而引起会阴直度撕裂,或在修补会阴撕裂时肠线穿透直肠黏膜未及时拆除等。

2.子宫托长期嵌顿。

3.阴道或直肠内放射治疗过量。

4.晚期癌瘤浸润。

5.先天性发育异常。

◎治疗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均需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腹部外伤,二是分娩时注意保护会阴。

◎有效缓解方法

患者康复阶段要遵医嘱,不可随意停用或是乱服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反应,加大治疗难度;患者家属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照顾,这对疾病康复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