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76

第76章 前人栽树,前人也应乘凉

2009年是人大附小建校55周年。这几年附小教师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大,成绩也越来越辉煌,“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我心里清楚,这是附小几代人长期奋斗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从1989年任慧莹校长提出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小学生评价手册改革,再到运秉志校长提出的四个发展,使附小得以稳步前进。每一步,都是历任校长和老师们辛苦经营的经验积累,是卓越的文化理念在岁月中的沉淀。可以说,没有前辈们的努力付出,就没有附小今日的辉煌成就。

记得1981年刚来附小时,我最年轻,每一位老师都在辛勤工作,走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把全部的爱和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附小。我们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现在,学校有条件了,我们有能力有理由让前辈们享受附小发展的成果,于是我提出“前人栽树,前人也应乘凉”的观点。想到很多老教师如果儿女不在国外,很难有出国的机会,甚至有的老师一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十月份,我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为他们创造出国的机会。我们拉了一笔赞助,带领附小55位退休老师和家属走出国门去了日本,让他们感受异国风情,增添人生乐趣。既圆了退休老师们的出国梦,也圆了我回报附小老教师的心愿。

“尽孝不能等”,老教师们的年岁一年比一年大,越晚出去越困难。说办就办,我先让老师们报名,看着名单,我有点小后悔,年龄最小的55岁,最大的80岁,好多老师还都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我的心里直打鼓,这就好比带着定时炸弹出国啊,风险性太大。于是,为规避风险,在学校法律顾问的帮助下,我们起草了一份协议,要求必须是家属、子女亲自签字才可去。从出发的那一刻起,我表面上和老师们有说有笑,为他们安排好吃的、好看的、好住的、最省力的行程,但是我的一颗心始终上上下下,紧张不安。此时此刻,我身上肩负着生命的重担,容不得半点差错。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担心这些上岁数的老人们,当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安全着陆停稳的一刹那,我们一起鼓起掌来,这掌声既送给国航的乘务员,也送给我们这些高龄的团员,同时也送给我自己。我们平安而归,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

在临回国的前一天上午,老教师们自发地组织了一次告别总结会。会上,退休支部代表宣读了给我的感谢信,老师们纷纷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满意和感谢,很多老师们说到动情处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说得最多的是“小郑,谢谢你,谢谢你为我们的安排,谢谢你的心意。”有的老师对我说,“小郑,你圆了我的出国梦,没想到,都退休了,你还能组织我们出国,这太不容易了。”有一位家属还特意编辑了短信给我:“郑和第一个带队下西洋,郑瑞芳第一个带退休教师走出国门。”

还有的老师说:“我以前出过国,可是我们老两口一起出国这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有的老师的儿女说:“郑校长,你替我们尽孝了,我让他们报旅游团出国,他们不愿意,说没有认识的人,跟陌生人没话说。让我们一起去我们又没时间,您这次组织他们出国旅游,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您,郑校长!”

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就得到老师和家属们的肯定和赞扬。有人也跟我说,“退休老教师已经离开学校了,没必要那么大费周章地组织他们出国去,这不是你的责任。”没错,老教师们的确已经离开学校了,可他们的辛勤付出早已化成一砖一瓦,铺设成了附小如今的辉煌之路。我知道,即使我不组织大家也不会有非议,可我的良心过不去,就像对待父母一样,父母穷其一生为儿女奔波劳累,等儿女有出息了,父母老了,难道不应该好好孝敬父母吗?

听着老师们的浓情谢意,我感到十分欣慰,能让他们享受乐趣,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们能平安归来,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2010年1月,回国后,约三个月,程雅琴老师因癌症去世,当我赶到时,她从美国赶回来的大儿子告诉我:“当我问她,您现在在哪儿呢?她说,我在日本呢。就再也没说过一句话。”可见,那次日本旅行深深留在她的脑海里。儿子一再感谢学校,我也特别感动。程老师,多么坚强的老人啊。我相信在日本时她应该已经不舒服了,可所有老师都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她们总说,小郑带我们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不能给她添麻烦。

这件事,感动了在职老师们,大家说:“我们一定好好干到退休,等校长带我们去日本。”

我希望当每一位附小的老师老了的时候,坐在阳光下,闻着花香,回忆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嘴角流露出最美的笑容,能为自己曾是附小的一名教师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时,这将是时光赠与我的最美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