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55

第55章 附小春晚的幸福

“我这一怀孕啊,我们四年级组就立刻有灵感了,这次我们组的节目,就叫做孕期发表课。”反串的潘龙龙老师,挺着肚子撑着腰走上台来,男扮女角,演技不俗。

“您说,孩子的模样、性别,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只有名字是父母自己起的,名字可重要!你看校长身边一个立文,一个文利,这名字我看中!”每次表演节目被调侃也是惯例了,这不,学生成长中心的白文利和主管教学的金立文两位领导,就在节目中“躺枪”了。

1999—2012年,春晚已成为人大附小的传统,也逐渐成为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我认识到激发一位教师的创造能力,舞台上的演绎成为我与我的老师们继课堂之外,观点碰撞的崭新的载体,无形中成为教师的“隐性”培训。

随着时间的更迭,一次春晚到底能留给我们什么呢?不仅仅是难忘的笑声,更有彼此理解感动的泪水。1999年,我任副校长期间,开始成为附小春晚的总导演。担任校长以后,无论多忙,到年底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审查节目,新来的老师很奇怪,我们过去学校校长从不管这个,咱校长怎么连这事也管啊?原因很简单,一是每年的新年晚会(附小春晚)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的展现,是老师们团队凝聚的时刻,是感动与幸福汇聚的时刻;二是我把老师的文艺演出看作是一种“隐性”培训,无形中上了一堂表演课,既培训了教师的艺术才能,也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课堂的综合素质。

2009年岁末,《感动2009,笑动2010》的春晚上,一大批新颖别致的节目脱颖而出。在学校建设上“舍小家,为大家”的功臣于猛副校长,成为了头脑风暴中心《真心英雄》的故事原型。节目最后,老师们把鲜花献给于副校长,于校长转身送给我,那一瞬间我与他深情地拥抱在一起,感动一刻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春晚经典的画面。

在春晚中,众多的节目素材都来源于学校的文化。在2010年的春晚上,阳光体育中心从教师学游泳中汲取灵感,在《嬉游记》中呈现出老师们的趣事儿一箩筐,笑翻了全场老师。

十年前,老师们要创作一个节目最少要一两个月,近些年,老师们在春晚上的造诣越来越高,一个晚上剧本外加排练,节目已经相当成熟了。不擅长表演的老师几年春晚下来,也具备了“表演艺术家”的潜质。

在不知不觉中,课堂里、舞台上,都成为了老师们竞相绽放的地方。有位青年教师对我说:“校长,我原来可怕上公开课了,现在,春晚上我什么都演,我什么课都不怕了!”太好了,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春晚的大舞台成就了一大批的老师,当他们在舞台上动情演绎“喜怒哀乐”时,回到课堂上,对教学理解演绎得更精准;当他们在舞台上忘我释放“癫狂痴笑”后,回到课堂上,则声情并茂,更加落落大方。

附小春晚已成为对教师“隐性”培训的课程,老师们欢乐无限,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