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45

第45章 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

在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人人都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们校长说了,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这句话成为老师和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座右铭。

每次走入老师们的课堂,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师教授的内容本身,更加关注的是这样的课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眼中有渴望学习的眼神吗?有积极参与的愿望吗?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吗……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过去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孩子们高高地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喊着:“老师!老师!”可是老师却没有时间让他们说话。

情景二班里总是几个孩子唱主角,其他孩子则成了听客。

情景三在重要的展示课现场,孩子们规规矩矩地举手发言,生怕越雷池一步。

……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听课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我经常会在全体会上或者是给老师分析课时,帮老师们支支招,传授一些教学策略。

例如,由于我们的国情,都是40人的班级授课制。上课时,老师提问后很多学生举手,没时间让学生说话怎么办?可以改变一下学习的方式,变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可以同桌之间说一说,也可以四人一个小组,在组内讨论讨论,这样既满足了热爱发言的孩子,满足了他们“说”的愿望,也调动了那些不爱发言的孩子,“逼”着他们不得不说,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小小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另外,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建议也可以不用举手,可以抢答,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因为即使说错了也是在动脑筋,只要学生肯动脑筋,就是好样的。换句话说,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我常常跟孩子们讲,学校就是学习成长的地方,是从不会到会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校长也有不会的,校长也在学习,老师也在学习,同学们年龄小更需要学习。学习就会出错,没有人会永远正确,说错了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们一说就对就不用在学校学习啦,所以说错不怕,说错了是资源,是贡献,可怕的是不说,不动脑就无法学习,“理直气壮”的意思是要声音洪亮,表现出自信心。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最怕的不是孩子们说错做错,而是怕他们从不肯迈出第一步尝试,只有顺从,不敢质疑,没有质疑的课堂不就是“独裁”课堂吗?当然,如果同时有好几个孩子站起来争着要发言,怎么办呢?我告诉老师们,可以这样对孩子们说:男孩子要谦让女孩子,女士优先嘛。另外发言次数多的孩子应该把机会让给发言次数少或者没有发过言的孩子。这样更加公平。

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呈现了这样一幕幕的情景:

孩子们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我想给他做个补充……”

“老师,我不同意×××的说法,我的想法是……”

“老师,我把发言的机会让给×××。”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我相信,在这样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才有了发展的无限可能,老师们才更有充沛的精力,让知识流动起来,让学生积极起来,这样的教育不是更有吸引力吗?

孩子们把“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地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声音洪亮,敢于大声说话;二、充满精气神和求知的欲望;三、思维被打开,创新力增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唯唯诺诺,不是成长的姿态,童年,就应该奔放、勇敢。

情景四我过去也常看到,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就高举起手,甚至会前倾身子,屁股离开椅子,这时老师关注的是举手姿势,大部分都会给予眼色的暗示,孩子立刻收回身子坐端正,这时如果老师再让他回答,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回答不上来,因为他只顾坐姿忘了刚才的问题,思维断裂,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要求在人大附小的课堂上,对于学生举手的姿势没有统一规定,左手、右手甚至不举手都可以,也不一定要把胳膊肘放到桌子上。这看似很没有规矩。我认为该有规矩的一定有规矩,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思考的规矩就要坚决取缔,解放孩子的脑,解放孩子的手,让孩子的思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自由地张扬。

附小的老师们都非常给力,大家不但认同我的理念,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践行着我的理念。一节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一节节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课堂,不仅发展了学生,也成就了老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是我努力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