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41

第41章 为了孩子,我们需要改变

好的教育不是只重视孩子的现阶段发展,而是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课堂上简单的一个提问,一句话语,其实都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不是生硬的说教,它就融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只有心中真正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如春风化雨般流入学生的心田,使生命之花静悄悄地开放,达到润物无声的美好境界。

我常常对老师们说:“我是一个没有框框的人,我希望人大附小老师的课堂没有一定之规,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怎么让学生学得好就怎么上。”我走进课堂,更多的是关注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节。讲几个小案例吧。

案例一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当学生读课外资料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便询问老师,老师看后随即告诉了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学现象,可能很多老师都会这样做,并没有对此进一步思考过什么。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出建议,当学生不认识某个字时,老师是不是可以先问问孩子们,谁带字典了?如果大家都没带字典,老师可以说:“这次老师先当一次活字典吧!”虽然课堂上老师可能还是告诉了孩子们那个字读什么,但是稍稍慢半拍,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和方式,传递给孩子们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它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案例二我在听课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说:“推荐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读一读。”我们自以为说这样的话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激励了一个孩子,殊不知这句话打击了其他孩子,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朗读最棒的同学只有一位,其他同学因为不是“最棒的”,也都丧失了朗读的权利。在小学启蒙教育成长中,我觉得最怕这样的比较,我们的孩子常常在这样的比较中过早地“分层”,过早地失去了自身潜能开发的可能,自信心、进取心都会受伤害。因此我们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案例三曾经听过三年级组盛老师的《李时珍》一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小环节——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当孩子们做完后,老师通过学生举手的方式了解正确与做错的学生情况。

就是这样一个小环节,我在评课的时候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我们很多课特别是数学课常让错误的孩子举手或站起来,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缺乏保护,当众承认“我错了”需要勇气,三年级还可以做到,到了六年级羞耻感更强时,错了也不会轻易站起来了!我建议我们不妨改变说话的方式,是否可以这样问:“哪个同学愿意把你错误的资源贡献给大家,使同学们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呀?”当孩子把自己的错误当资源提供出来以后,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喝彩,奖励他的贡献。应该说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有错的孩子勇于担当是因为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反而受到尊重。

案例四我常常给老师们举这样一个例子:2003年我校老师上的一节市级数学评优课,下面坐着评委及老师,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说错了,面对这种情况,一般老师都会说:“谁来帮帮他?”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老师了,没有批评孩子。但我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说:“如果这两个数变换条件,就是你说的答案,你为我们又创造了一道题,我们大家谢谢你!”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后,老师又说:“那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谁再来说说?”坐下的同学很神气,相信他以后永远会积极举手发言。这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是人格的培养,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案例五一位老师在多功能厅做一节研究课,上课前,老师启发孩子,今天上课的地方很大,所以要大声说话。“哪位同学能大声说一句话,让后面老师听到。”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大声问好:“老师们好!”后面老师举起了手,老师表扬孩子声音洪亮,“咱们再找一个平时在班里说话声音比较小的同学说一句好不好?”老师请到了一位女同学,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们好!”“没有创意!谁再来说一句?”听到这儿,我心一沉。评课的时候,我讲到了这个细节,本来老师意在鼓励,当这个孩子大声说话后,首先要鼓掌肯定,当发现她在重复别人的话后,老师的本意很好,希望鼓励孩子与众不同,但方法有些简单。是否可以这样做:一是直接鼓励孩子,你一定能跟他说得不一样!二是走到孩子身边,悄悄耳语告诉她,然后让同学们比较,孩子们自然就会感悟到有新意了;三是叫第三个孩子发言时先提醒他他的发言会与众不同。三种方法都会达到比之前要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老师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我们的一句话可能会成就一个孩子,也可能会伤害一个孩子。这点,我们要向国外的老师学习,无论孩子回答得多么糟糕,老师永远说very good!自信心对我们中国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案例六一位老师要参加市级小学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这位老师人长得端庄漂亮,很有气质。但是听了她两次试讲,总觉得她有点端着架子上课,眼睛里没有学生。也许是出于紧张,也许是多年来做展示课形成了习惯,她讲课时更多的是展示自己,虽然脸上带着微笑,但是身板始终是直的,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也没能走近学生弯下身子和学生交流,而且有时手还背在身后。

两次试讲后评课时,我笑着对这位老师说:“你上课挺沉稳挺大气的,多年的修炼使你在课堂上形成了强大的气场。但是我总感觉你这种气场压过了学生,如果我是你的学生,我会觉得老师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须仰视。它破坏了你的亲和力,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希望你能放下老师的身段,和学生融为一体。”轻轻的几句话点醒了这位老师,她坦诚地说:“校长,不知为什么,我一做展示课就情不自禁地绷紧了身子,总以为这是一种自信。”“这就是长期上展示课的弊病,总觉得课上老师腰板笔直就是有精气神,就是一种自尊。但是你们想过如何尊重我们的孩子吗?我希望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交融。我希望每位老师都放低姿态,尊重孩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当了这么多年的校长,我一直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一名优秀的校长,不是高高在上、不食教学烟火,只用空洞的理论指导学校千军万马的,而是注重实践,在无数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的细节里关注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所以我特别喜欢听课,和老师们一起研究课、评课。

我经常和老师们分享的教学观念是:

1.让学生不惧怕课堂,因为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一个优秀教师反而喜欢孩子在课堂出错,出错可以及时抓住纠正,让孩子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让课堂充满笑声。有笑声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师生享受的课堂。

3.老师不拿腔拿调,好好说话。让课堂回归自然,让师生感到舒服。

4.把话语权留给学生。

5.和学生做朋友。

我特别希望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取决于你在课堂上和孩子怎么对话,怎么站位,要有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的意识,教学才是一件浪漫的事!幸福的事!

第四章 在观念碰撞中揭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