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20

第20章 拿走的是需要,留下的是责任

搬迁到世纪城新校区后,我给学校的发展制定了“三步曲”:第一步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因为这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二步是建设“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这是孩子们喜欢学习的前提,我希望六岁的孩子一入学能先喜欢学校,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第三步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八年来,我和老师们一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探索着。

还记得刚搬进新校舍时,由于8月31日操场才竣工,9月1日学生就开学了,根本来不及做校园美化。我觉得这也很好,一是因为学生换了一个新环境,本身就是新奇的,二是因为学生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大队部的倡议下,全校老师、学生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还听取了家长的意见。

随后,我请来九家设计公司,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讲给他们听,根据他们的理解和设计,最终选取了两家设计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是采纳学生设计方案中的元素,我都要求设计师标出学生的班级、姓名,如:三年级四班殷祖恒同学设计的文化园里的大石头,上面刻着陶行知的一句话: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我让设计师一定要找到和原型一样的石头,并写上设计者的名字。我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创意,也许在这个小小角落里镌刻下设计者的名字,会成就未来的设计师。让学生在参与这个活动中增强爱校的情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2000多份设计中,我看到学生们设计的“售货亭”,它让我想起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看到路边的“无人售货亭”,走近一看,没有人看管,货架上一棵白菜下压着100日元。当时教委规定校园50米内不能有小卖铺,那肯定是不能建售货亭了,但也不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啊。于是,我把孩子们请来,和他们一起商量,能不能改成“无人售货亭”,孩子们一听很新鲜,跳起来说:“行,我们再重新设计。”不久,在学校的楼梯脚下有了“无人售货亭”。运作方法是:将学生需要的学习用品摆放在“无人售货亭”的隔板上,学生如有需要,可以当天拿走,有钱就投进投币箱,没带钱第二天再投币。学生问我:“校长,咱这些学习用品是从哪儿买的?”我说:“本子是从超市买的,笔是从动物园、天成市场买的,有问题吗?”孩子说:“笔买得还差不多,本子嘛有点贵,应该上金五星买去。”

我们的“无人售货亭”前的装饰上有这样一句话:拿走的是需要,留下的是责任。一天,大队辅导员老师兴奋地告诉我:“校长,咱们附小孩子太了不起了,投币箱里有5个20元钱,我在广播里说,谁投进20元钱到大队部来,老师找你零钱。准是来5个孩子,绝不会有第6个孩子来。”每次清点货物,发现所取走的物品和钱数没有差别。

“无人售货亭”不仅为临时忘带学习用品的同学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考验了孩子们的自制力,“拿走的是需要,留下的是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责任。为此,《北京日报》专门以“人大附小用信任培养诚信,无人售货亭货款分文不少”为题进行了报道。

是啊,用信任培养诚信。在这个理念下,学校也曾为教师建立了“办公超市”,教学用品用多少取多少,随时都可以取,取消了烦琐的签字报批,方便了教育教学工作。老师们在被信任、被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勤俭节约,更加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