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108

第108章 为学校出书写序

2004年是人大附小建校50周年,也是我做校长的新起点。我和领导、老师们一起,找遍学校每一个角落,访问建校时期的老教师,找寻建校时期已故校长的家属,编辑了学校50周年纪念册,以此来回顾和总结学校50周年发展的历史,走过的足迹。我为这本画册写了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1954—2004)》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是北京市重点小学,坐落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核心区,环抱在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现有43个教学班,师生近两千名。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理念,以争创国际化品牌校为办学目标,以兴基础教育事业之变革为己任,一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路,在教育、教学等诸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国家、市、区教委的表彰,被评为“北京市百所先进校之一”、“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小学生营养餐先进单位”、“北京市足球项目传统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德育先进校”、“海淀区体育工作先进校”、“海淀区卫生工作先进校”……学校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了教育交流往来。时值我校50华诞来临之际,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缅怀过去,把握今天,创造未来。

我校前辈们当年的艰苦创业,迎来了今日的灿烂!岁月如织,征程如铁,蓦然回首,半个世纪的高歌猛进依然振奋在我们心中。1954年,人大附小在新中国的春天迈出了自己生命的第一步。这50年对于一个教育集体来说,是一首进行曲,是一部交响诗,是一本宝贵的史册。这是大胆探索、激流勇进的50年;是一腔热血、拼搏创业的50年;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50年;是艰难中求发展、奋进中创辉煌的50年。

50年后的今天,我们以庄严的庆典来纪念往昔,以睿智的目光审视自己半个世纪所走过的路程。回忆几代人倾情付出的历史,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更须以前人的锐意进取、励精图治而互相勉励。我们坚信,人大附小的明天将更加充满希望,更加充满挑战,更加美好灿烂!

2004年6月

2004年50周年校庆,我们设计了系列庆祝活动。9月26日,我校在人民大学世纪馆召开了“春光这边独好”庆祝会及文艺演出,我校校友曾子墨主持了演出,并给两位这天过生日的教师送上五层大蛋糕。最后由我指挥,全校教师演唱《今夜无眠》。入校仅26天的一年级新生在林英老师的带领下,为老师们伴舞。晚会的最后一首歌《祝福祖国祝福附小》,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歌声唱到:附小——我的骄傲,祝福你——我的附小……全场学生自动起立跟着吼唱,震天动地,感人肺腑,我不由得在最后一个手势时激情转身,让我终生难忘!27日、28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北京市级课题《国际理解教育》及国家级课题《个性化作文》研讨会。我们把这次系列活动编印成画册,留作永久纪念。在校庆5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的讲话,作为了画册的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50周年校庆》序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再创新的辉煌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家长、校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人大附小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迎来了莅临我校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迎来了北京市及外省市兄弟校的朋友们,更迎来了新的关怀、新的期盼、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人大附小是一所拥有优良传统的市级重点小学。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思想,以争创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品牌校为办学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体育为基础,以后勤为保障,并以自己独特的人文环境、学生自主发展氛围,确立了人大附小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五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们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他们的才干和荣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闪烁着动人的光彩。为使我校的教育环境和办学特色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社会认可、为专家瞩目、为国内外的同行称道,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国际教育交流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国家、市、区教委的表彰,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往来。

1986年,我校在市教科所指导下,开始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实验工作。1991年,在我校召开了市级“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专题研讨会。1992年,荣获北京市“七五”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我校的“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经验及手册,开始向北京市小学推广。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深入挖掘自己的办学潜力和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先后承接了学生“主体教育”的科研实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实验,实施了创新教育的研究,国际理解教育、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以及新课程改革等国家及北京市科研课题。其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力求培养附小学生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需求与挑战。与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作文个性化课题组合作,进行了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使人大附小学生人人爱写作文,人人会写作文,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探究新的突破。

学校与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合作的附小足球队更是异军突起,建队10年来,两次在全国比赛中获第二名,13次荣获北京市冠军,国家队、国家青少年队及各省市球队都有我校球员的身影,人大附小成为北京市足球项目传统先进学校。学生俱乐部的诞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锻炼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得到社会的一致肯定。全员参与、团队竞争的德育特色,为孩子们创设了实践感悟、体验成功的发展天地。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学校领导及老师们锐意变革、开拓进取,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我校成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学科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校”,先后出版了本校教师的论文集、教案集,并出版了学生个性化作文专集,编写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此外,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单位组织、编辑、撰写教育教学书籍的工作,先后累计创编一百余万字内容。教师们在国家级、市级、区级评优课中更是业绩突出,频频获奖,一批骨干教师在市、区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全校85%的教师已完成本科学业,1995年至今,10年里我校已有70%的教师先后出国留学、进修和考察。学校教师正实现着由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一所学习型学校的体制建设正在逐步形成。还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音乐铃声进课堂,自编的校报出刊发行,英语日的创立,学生聊天小屋心理咨询的开设,教师、学生、家长接待日的创新举措,无数事例印证着人大附小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创新、求实、发展、超越!”

从1954年建校,到2004年校庆的经验累积;从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帮助,到荣获“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人文积淀;从“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的办学思想,到“创新、求实、发展、超越”的办学理念;从“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北京市“七五”教育科研成果,到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的远见卓识;从首批北京市重点校,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品牌校的创业征程;从昨日到今天,从理想到现实,从平凡到辉煌,人大附小走过了令人难忘的50年。

50年,创业的风雨洗礼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历史。几代附小人为此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方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更可喜的是,人大附小的创业征程中,拥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可,拥有教育界领导的真诚指引和谆谆嘱托,拥有教育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与相互勉励,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关怀和文化滋养,拥有无数优秀的附小毕业生努力拼搏、以校为荣、为校争光。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人大附小全体师生,向多年来关注附小成长,给予附小关心、支持与帮助的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各级领导及北京市、外省市各友邻学校领导,共建单位领导,人大附小历届校友,人大附小全体学生家长,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以庄严的庆典来纪念昔日的过往,以睿智的目光审视自己半个世纪所走过的路程……最终将附小人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的精神传统,50年的宏伟志向,淬炼为一份执著的信念,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激情与热血。

恰逢人大附小建校50周年之际,我校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在海淀区政府、教委及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不久的将来,我校将迁往世纪城新校舍。一座展望50年后辉煌与美好前景的里程碑拔地而起;一座拥有现代化游泳馆、一座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人文建设和环境氛围的现代化、科学化、儿童情趣化新校舍将展现在我们面前。人大附小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今天的庆祝大会拉开了校庆活动的序幕,27日将在我校召开市级科研课题“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28日将在我校召开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阶段性成果汇报研讨会。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届时莅临。

回首往事,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附小人将以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谱写新时代的篇章;以自身的进步和教育的创新来回报社会的关怀。附小人的精神就是求索与奉献,附小人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对教育理想的倾情付出。

50年的信念,不会改变。

50年的情怀,是奉献!

50年的岁月,是奋进的诗篇。

50年的明天,是美丽的画卷!

我们将与时代同步、与教育界同仁合作,与家长携手,共同缔造人大附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2004年9月26日

2006年海淀区三年一次的督导课堂教学检查结束后,老师们都非常兴奋,每个人都在抒发着这次督导中的爱校情结及课堂教学的提升。我也特别地激动,因为我被老师们为了附小的荣誉说课、磨课的状态而感动,每个人的誓言都是不能给学校丢脸!每个组的表态都是请校长放心!为此,我请老师们把这种感悟与精神凝聚下来,把老师们对督导的感悟编辑成书,留作永久的纪念,并饱含深情地撰写了《感悟督导》这本书的序。

《感悟督导》序

为老师们喝彩

许久以来,我一直沉浸在感动、震撼与幸福之中。这感动源于老师们爱校的情怀,这震撼源于老师们出色的表现,这幸福来源于和老师们共享成功后的欢颜。

历经了史无前例的搬迁风雨,进入新校舍的附小人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开始了新的探索。此次督导是对附小三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评估,此次督导是对三年来新领导集体工作的全面检验,此次督导更是我们搬入新校舍后的又一次考验。人大附小的办学思想是否得以传承?办学质量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些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间,督导工作将给我们一个答案。同时我们把迎接督导看做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推进新校舍建设的良好契机。

忘不了——动员会后,老师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组长们汇报时铿锵有力的誓言;忘不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说课争论热火朝天的场面;忘不了——老师们充满自信与期待的语言:“校长,放心吧,我们组的课准得A”,“这可是学校的荣誉”,“我没给学校丢脸”,“校长,咱们怎么样,没问题吧”,这些话像一股股暖流淌入我的心田。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是一个怎样的教师群体啊!”这是一个视学校荣誉为自己生命的教师群体,这是一个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荣辱相连的教师群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教师群体!督导再一次激发了老师们为校争光的责任感,再一次唤起了老师们渴望成长的使命感。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老师们爱校如家的荣誉感,体验到了身为人大附小校长的幸福。

多么可爱的教师啊,多么可敬的教师群体。当我听到陶校长说:“听到这么多领导夸你们的课,我特别高兴。”曹校长说:“听你们学校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当听到63节课全部是好课和较好课时,我的内心,已无法用言语来表白,我真的很感动,我为老师们骄傲,我为老师们喝彩!这个成绩的取得是老师们勤奋钻研的写照,这个成绩的取得是附小教师团队精神的再现,这个成绩的取得验证了附小搬迁前对社会的承诺。

感谢老师们为附小带来的荣誉,感谢教学领导们忘我的奉献,感谢名师们的引领指点,是大家托起了我们附小的这片天。感悟督导,感悟教师们的成长。如果问,什么是校长的幸福,我认为:看到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看到每一位教师自我提升的步伐,这就是校长莫大的幸福。我愿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每一位老师成功的梦想,架起每一位教师成长的桥梁。我由衷地说:老师们,辛苦了,我深深地爱着你们。

《感悟督导》给了我们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平台,它让我们敞开心扉,迸发情感,把我们在督导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深刻地记录下来,成为了我们教师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成为了我们人大附小的宝贵资源……

2006年6月

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为提升教师队伍的研究水平,2006年教师节,我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教学研究会,每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了把研究成果固化下来,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借鉴,我们创设了《教育教学研究会专刊》,我为此刊物撰写了创刊词。

《教育教学研究会专刊》创刊词

我相信,在我身边的人大附小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拥有梦想的人,都是执著于信念的教育者。他们忠诚敬业,无私奉献,都是社会群体中的精英;他们多才多艺,诲人不倦,都是学生们眼中的专家;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都是为人师者中的楷模……由他们所组成的,是一个拥有梦想的教师群体,是一支为实践梦想而前行的教育团队。

如果说梦想是动力,那么实践和研究就是手段,是实现梦想的现实保障。人大附小“教育教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这一信念,针对日常教学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本专刊,承载着人大附小教育团队的创新发展之梦;这本专刊,将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研究会的引领作用,成为我们“家”的财富。做到“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使全校教师都参与到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来,分享研究成果。这本专刊,将面向全体教师,创设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一个不断发现与创新的平台。促进团队内部的交流与协作,让所有人都在团队中成长、进步,让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圆每个个体的成功之梦,圆人大附小教育团队的辉煌之梦!

因此,我们创刊的目的,不在于彰显而在于积淀,不重于说教而重于交流,不争于形式而争于实效。我期望这本专刊的风格是这样的;我期望我们教学的风格是这样的;我更期望,我们学校的办学风格也是这样的。让我们“汇中外学术有容乃大,凝古今正气无欲则刚”,创设和谐进取的学术环境、学术氛围、学术眼界、学术胸怀,倡导百家争鸣、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大气与豪气。

我想,每一个拥有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教育者和教育团队,始终都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怀揣着宁谧而甜美的梦,默默无闻地朝着心中的目标一路前行……

2007年9月

20世纪90年代,人大附小在上级督导时就被评价为“负担不重质量高”的学校,如何将这一办学特色发扬光大?2005年迁入新校舍后,学校不断探索如何让孩子负担不重。我向老师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孩子的学习负担?”为什么孩子写半小时作业就觉得累,而孩子到操场上踢两个小时球不觉得累?不难看出孩子喜欢做的事就不是负担!能不能让作业变得可爱起来,让作业成为孩子们喜欢做的事,这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关键。

为此,2008年开始我带领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作业改革,我想把老师们的智慧及孩子们喜欢的作业编辑成书,老师们人手一册,无形中起到学习培训作用,于是就诞生了《让作业可爱起来》一书。

《让作业可爱起来》序

传统意义上,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效果的反馈,为孩子们提供了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更进一步讲,甚至是弥补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如何才能以兴趣为引导,让孩子们爱上作业,爱写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培养能力呢?我们在作业上动了许多脑筋。

首先,我们让作业从形式上可爱起来。把传统的作业内容加以归类,以游戏的形式加以呈现。立意新颖,形式多样,有许多的创意蕴涵其中。孩子们一下子便被这些活泼有趣的作业吸引住了,像做游戏一样盼望着老师留作业。

其次,我校老师还开展“我的作业我设计”的尝试,发挥学生的潜能,自行设计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让作业从内容上可爱起来。变传统的“千篇一律”为“各有千秋”:以注重差异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知识层次、技能水平的“营养套餐”,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业。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此,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教学的差异性,并且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氛围,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老师和孩子在作业上形成互动,真正搭建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反馈、知识巩固、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于是就有了这本《让作业可爱起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09年4月

我们学校有一段百米围墙,墙上是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绘制的图画,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童趣。我把这面墙上的画,编辑成册,既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为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成为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看图说话的校本教材。

这本画册的封面是2009年9月10日,承担建国60周年天安门国庆焰火晚会的著名导演蔡国强,由李博成先生陪同亲临我校,挑选出来的学生绘画作品。国庆当晚的三幅烟幕画之一——《美丽家园》就是根据我校学生作品中的元素绘制而成的。这是人大附小师生的荣耀。

《美丽家园》序

把校园还给孩子

校园新落成的足球场周边有了百米围墙,这段墙该怎么装饰呢?“做一面校史墙吧,因为今年是附小建校55周年。”“做一面知识墙吧……”无论做什么,都是我们成年人想让孩子们知道的。校园应该是孩子们发明和创造的天地,让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就有了206名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利用八天春假,在百米水泥墙上共同创作艺术画卷的动人一幕。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来看待,用心去挖掘它,寻求教育契机,实现教育的功用。这面完全由学生装饰布置的墙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动手制作的空间。这些绘画作品中,有信手涂鸦式的画面渲染,也有童趣盎然的画面情节,更不乏精雕细琢的景物勾勒……灵动飘逸的想象力在这面墙壁上翩然起舞,勃勃生机的创造力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热烈奔放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线条,仿佛在述说着孩子们创作时的喜悦和浓厚的兴趣。

这面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它让我如同走进了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的绘画馆,让你永远看不完、看不够,永远带给你无尽的想象……

每当我驻足在这美丽的画卷旁,我都会为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天赋所折服,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感动,无比的自豪。我常常回忆起孩子们头顶着烈日,手拿着画笔,在墙边快乐涂抹的情景,仿佛还能看见阳光下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于是,耳边又响起那来自心底的召唤——把校园还给孩子!

2009年10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三者的结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朋友的支持,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为总结及梳理家长委员会工作中的经验,学校编写了此书。这本书的名字我们斟酌再三,衷心希望让《心语心桥》成为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心语之桥。我为此书写了序。

《心语心桥》序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学校在“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创造了适合于孩子们发展的德育环境、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使人大附小成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但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家校携手,和谐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人大附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充分开发并利用了家庭教育资源,填补了家校沟通协作的空白,搭建起家庭与学校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连接起家长和教师心与心互助的纽带,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共同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共同培育下,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这本人大附小优秀家长委员会工作经验选,汇集了众多真实的教育案例,再现了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许多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小见大,以富有代表性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家校合作的教育魅力和优势,值得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借鉴和参考,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去学习。

阅读这本书,感悟家长的心,我充满了感激。值此之际,我想对每一位家长说声谢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附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你们是学校的强大后盾。附小的成绩,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用心的配合。期望在今后的育人过程中,我们走得更紧密,心与心更贴近,为了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培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并肩前行!

2009年12月

2005年我校师生参加了中日韩童话夏令营活动,赴日前,各地学生集中到温州实验小学集中培训,白莉莉校长对人大附小学生的表现称赞有加,与我们商量希望与人大附小联谊,成为姐妹学校。2007年在白校长的倡导下,在温州召开了首届“京浙闽三地三校教学研讨会”活动,2008年在厦门实验小学召开了第二届,两次活动我都亲自带队。2009年建校55周年之际,我校成功承办了第三届教学活动,三届课堂教学展示历练了20多位教师。会后,我们把会议讲话的全部内容,也包括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成册,成为大家学习的财富。我把在第三届“京浙闽三地三校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作为了此书的序。

《分享教改经验促进师生成长》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全体师生,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百忙中放弃休息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欢迎远道而来的温州实验小学、厦门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欢迎我们的姐妹校彩和坊小学、唐家岭小学、树仁小学及周边友邻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的光临。还记得前两届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我们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让我们三所学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心连着心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一路同行。在温州、厦门举办的前两届研讨会上,生动的课堂展示和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令我校老师深受启发、获益良多;热情的招待和无微不至的关照,更是令我们感动至今。今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承办第三届“京浙闽三地三校教学研讨会”,我们要不辜负大家对人大附小的希望,以最优质的教学展示,以最真挚的友谊和热情回报各位朋友,让我们的友谊在交流研讨中日益深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升华!

今年,恰逢我校建校55周年,我们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成功开展了校庆系列活动,收获了教育改革的累累硕果。学校“水艺芳”游泳馆的落成,揭幕仪式的成功举办,学术苑的建设,“蓝天阁”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展示了55年来人大附小校园的变化和发展;6月28日,校庆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成功奏响,展现了附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教学研讨会的讲台上,展示我们老师们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研讨会,作为校庆活动三部曲中最重要的篇章,开启了校庆年最绚丽多彩的教学盛典!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跨越不同的地区,秉承各自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进行三地的研讨交流,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意义重大:因为我们三所学校,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一支锐意进取的教改生力军,有着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是各自省市教学改革成就的代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环境,造就了我们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育人理念。今天,我们共同携手,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得失,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实践共同的教学目标,发扬各自的教学优势,成就共同的教育梦想。加快彼此的教改进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提高各校办学水平,意义可谓重大。

意义深远:因为当今世界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更加多元化,封闭的校园环境和教研团队,将不能适应未来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能够走出校门,开放课堂,共享经验,优势互补,共同探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成果,正是在教改大环境下所实行的教研创举。我们将以多种视角、多元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师生的成长;以卓识和远见,共谋发展目标,促进学校的成长。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以更广阔的襟怀和更高一筹的教育谋略,吸纳更多的学校,汲取更多的营养,让更多学校走进我们的教改阵营,更多的区域加入我们的教改联盟。所以说,我们的合作意义深远。

意义重大且深远,前途光明而漫长,我坚信,只要我们永葆创业的激情,紧密地团结协作,“共享三地教改经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我们的学校将会受益匪浅;我们的合作领域将会不断拓宽;我们的队伍将会逐渐壮大;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2010年11月

《回眸新校舍五年》序

今年,我校迁入世纪城新校舍整整五年了。回首搬迁后五年的历程,我总是百感交集,心底涌起千言万语,但当我驻足校园,仰望着高高的彩虹门时,我心中跃动的仍是两个普通而又深刻的词语——“难忘”和“感谢”。

难忘为创附小品牌,为夺取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素质教育督导、优质校三大战役的胜利,与老师们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

难忘为打造教师团队,促进内涵发展,与老师们共同聆听知名专家、学者培训讲座的朝朝暮暮;

难忘建校55周年新操场、水艺芳落成,人民大会堂音乐会及“京浙闽三地三校教学研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难忘蓝天阁、学术苑落成,老师们搬进新家,享受着全新办公环境与教学环境而流露出的幸福笑容……

感谢纪宝成校长及大学各位领导对附小一如既往的关怀与支持;

感谢海淀区政府及教工委、教委对附小的信任与长期以来的帮助;

感谢世纪金源集团为附小的发展所作出的倾情奉献;

感谢各位家长、社会各界对附小的关心与爱护。

特别感谢我的教师团队与我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在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里一起走过了附小搬迁后五年的历程,这是携手奋进的五年,这是充满温馨的五年,这是孕育希望的五年,这是铸就品牌的五年。五年中,附小就像校园的彩虹门一样,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却更加鲜艳夺目。

2010年12月

支教不仅是锻炼教师的机会,也成为了附小文化的一部分。在暑期义务支教工作自愿报名时,人大附小有近百位老师积极报名。为把老师们支教中的宝贵经验留存下来,学校编辑出版了《让爱传出去》一书,我为此书写序。

《让爱传出去》序

爱你没商量

2011年4月,我参加了教育部首批校长赴美培训活动,其间结识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官员孙晓庆。孙老师谈到了他们有一个专门面向薄弱地区学校的“牵手计划——基层教师培训项目”,希望我们能参加。一是人大附小发展现状及我们具有的大教育观,应该让优质资源辐射为社会尽责;二是通过支教活动,一定会历练教师,加速教师成长,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原来执行这项培训计划的英语老师都是“中美教师交换项目”的回国志愿者,多为个体行为。我们这次是团队作战。放假前我站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辐射的高度在全校进行了意义宣讲,全校各学科一百来位教师积极踊跃报名,教学干部及骨干教师们带头先行,把这次支教当做一份崇高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7月10日至8月10日,学校先后派出三批共12名教师远赴湖北天门、赤壁,安徽青阳支教。并使这个项目从原来只有英语学科的培训,增加到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培训。在烈日炎炎的暑期,教师们放弃了休息及陪伴家人的时间,远离北京,远离亲人,奔赴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支教一线。伏在床头夜以继日地备课熬红了双眼,顶着湿热求真务实的培训湿透了衣衫。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这支优秀的团队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践行着附小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2名教师圆满完成了暑假支教工作,受到了三地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称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还特别写来了感谢信,湖北天门教育局黄局长及天门市领导先后两次来校感谢,高度赞扬了培训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

支教教师向全校教师汇报了他们的支教经历、感悟与成长,感动了附小每一位教师。作为校长,我发自内心地感慨:附小人在爱的传递中,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我为有这样的教师团队而自豪!感谢你们——了不起的附小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支持和参与这项“牵手计划”,将人大附小先进的办学理念,将骨干教师丰富的课改经验和优秀课例送到基层,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优质资源辐射,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此书既是对首批支教教师的一种感念,同时是对未来支教教师的一种激励,更是人大附小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

2011年9月

为了减轻老师们春节发短信的负担,这年我故意给老师出了个难题:如果你非要发短信不可,只能用诗的形式,还要把自己的名字编进去。没想到,从大年三十开始,老师们纷纷发来了藏头诗、藏尾诗等,让我很震惊,也很感慨:都能当语文老师啊!学校校长有这样的待遇,真是幸福啊!这无形中也创造了附小教师文学素养的一种“隐性”培训。

《我们的学校文化(三)——拜年集》序

虎年春节本想让老师们休息一下,过年不发短信了,就提出如果要发就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去。没想到却激发了老师们创作拜年诗的热情,有的老师甚至全家齐动员,营造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景象。

阅读了这些拜年诗,我感动——感动于老师这份纯真的用心;我感慨——感慨于老师们太有才了!于是,大年初一整整一天,我坐在书桌前,把手机里老师们发的短信,全部敲进了电脑。每打一个字,都能感受到附小人爱意的传递、享受到附小人幸福的洋溢,同时心里默念:谢谢您,俺老爱您了。

因爱国诗人屈原属虎,所以今年又被称之为“诗人之年”。在这个特别的春节,我校教师首创了一个别样的拜年文化,不经意间创造了人大附小独有的校园文化,真是太了不起了!于是我想到了把这份“心”编辑成册,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幸福、这份感动、这份快乐……

笔墨有限、情意无限,让附小的文化流淌在每位可爱教师的心间……

2010年3月

2012年12月我校承办了海淀区教委召开的减负工作现场会,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展示了以“单元整体推进”、“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的整合课”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从课堂、作业、课程三方面汇报了学校这些年在减负工作上的研究成果。2013年11月,我校承办了北京市教委召开的以“整合课程、科学减负、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减负研讨会。借此机会,我们把学校几年来减负工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编辑成册。

我把2013年刊登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作为了此书的序言。

《减负成就美丽教育》序

减负成就美丽教育乐学绽放七彩教育

刚刚结束的两会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憧憬的中国梦,不知您是否关注到这样一个镜头:在李总理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后,电视画面里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们诠释了各自的中国梦,其中有个小男孩,他的梦想就是永远不用写作业。童言无忌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心中为之震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任重道远但又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句话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美丽中国”中最美的应该是生命。美丽中国需要美丽教育,美丽教育成就美丽人生,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办什么样的小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身为小学校长,我常常问自己:小学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火花。对于孩子来说,过程和体验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人生积淀,是一种最昂贵的教育矿藏。想学乐学比学会更重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奠基,让孩子终身学习有后劲儿。我们要让小学办得不“小”,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让走出人大附小彩虹门的孩子成为视野开阔、见多识广的阳光少年。

二十多年来,我校坚持“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的办学思想;90年代初,北京市教育督导给予我校“负担不重质量高”的评价;2005年我校迁入世纪城新校舍后,我们挖掘彩虹校门的深刻内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色彩,创造出适合师生幸福成长的七彩教育即美丽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是在成就美丽教育。

近年来我校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与尝试:让课堂有效起来——整合融合创造出多种方式的课堂;让课程丰富起来——三级课程有机结合,创设特色课程,校园文化中的隐性课程,丰富多彩的学科周,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让作业可爱起来——常态作业分层自主,假期作业开展小课题研究;让评价多样起来——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建立免考制度等。我们坚持减负并使之成为人大附小的办学特色。

2010年,我校在海淀区小学教学会上做了题为《以开放的视角,探索学生自主乐学的途径》的发言。“让课堂高效起来”、“让课程丰富起来”、“让作业可爱起来”、“让考试轻松起来”成为我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极具前瞻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我校成为北京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项目实验校。我们借助项目平台,开展有效课堂研究,坚持可爱作业探索,研发特色校本课程。

2012年年底,海淀区在我校召开减负研讨会,我校立足课堂,展示了探索中的“单元整体推进、整合课、融合课、阅读教学1+1”等六节不同课型不同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呈现有效课堂研究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校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快乐成长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课堂有效是减负的首要

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

1.以“单元整体推进”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例:最初我们选取了语文典型单元——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主题单元,进行整合教材研究。本单元按照传统的逐课教授的方法,共需八课时,单元教材整合后只需五课时。老师们是如何提高课堂实效的呢?

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一课一梳理、课后一单元一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单元整体梳理,从宏观上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加强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必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对单元教材重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整合式学习。节省出的三课时教学时间,我们增加了与单元主体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阅读喜欢的书籍,并加入学生改编、创编、表演等环节,以“读、悟、赏、创”的方式实现“小课堂、大世界、勤积累、多运用”的设计意图,在实践性与活动性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从课堂反馈及单元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缩短课时而又增加阅读篇目的情况下,没有感到负担重压力大,测试成绩也保持稳定。说明单元教材重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读书、交流氛围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比起逐课讲授,老师研究兴趣浓厚,学生学得有趣味,更具挑战性。

2.以“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的整合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语文教师尝试把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中的散文《瑞雪图》和散文诗《下雪的早晨》整合在一起教学,避免了教师的烦琐串讲;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螳螂捕蝉》教学中,通过前测的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精讲,剩余时间还增加了课外读物中与之相近的寓言《鹬蚌相争》,进行了1+1的阅读教学,加大容量又不增加负担,提高了课堂实效。

我们说学生的负担有外显的和内隐的。数学中方程单元的教学,多数学生的负担是内隐的,即思维与心理的负担。数学整合课《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向我们展示的是如何减轻这个负担。老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困难是什么?前四年的数学学习偏重的是算术思维,而字母表示数与方程的学习需要的是代数思维,按目前教材的编排体系造成了学生思维与心理必须有一个飞跃。那么飞跃的途径是什么?其一,从头到尾想问题;其二,整合现有教材。在方程单元的开篇先上一节预备课,旨在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着重培养学生从数量关系入手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直接列方程。这样给学生培养的是等量关系及从头到尾想问题的意识,将来学生列方程解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真正学会代数思维,而不是用算术思维来套方程。这单元的第二节课再来揭示方程的意义。

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教学效果,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整合

教材要从学情出发,不是一味做减法,要有减法,也需要有加法。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减负,使我们认识到:一节课师生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二是要重视学情研究,教学前测,有针对性地教学,省时省力;三是解放教师,允许教师创造性教学,如我校自主选择教学方式下诞生的多学科融合教师,改变班级授课方式等。

另外,我校近年来创造的多学科融合的发表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中不仅是学会知识,还着重培养了学生整体认识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恋恋不舍、不愿离开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教师自主研究意识及多角度研究问题的能力,成就了研究型教师团队。附小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多元地幸福成长。

二、作业可爱是减负的必要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有效的作业不在于学生完成的时间,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喜欢。我们坚持一个理念:喜欢就不是负担。坚持一个做法:分层需求,自主实践。坚持一个关注:做作业不仅是巩固复习,也是关注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坚持一项制度:作业监控反馈。坚持一种奖励:学生给予老师的评价。

1.平日作业可爱起来

2008年,我们开展了日常“可爱作业”的探索,为了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我校还专门编印了《让作业可爱起来》的书籍,那时老师们更多注重的是作业分层,提高学习兴趣,让作业从形式到内容变得可爱起来。

老师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设计童趣性作业,把作业分为“基本套餐”和“营养套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分层作业,有必做题、自选题、挑战题;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鼓励学生“我的作业我设计”。我校要求老师们不留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比如字词,学完后可以当场听写。听写全对免写;哪个字出错就写哪个字,遍数自定,记住为止。我们减少了练习册、作文等学生认为是负担的练习,如语文学科——低年级取消课练;中年级进行选择性课练;高年级实行自主性课练。数学学科加强实践性作业及分层作业的探索等。

“让作业可爱起来”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潜能。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这个平台都得到了提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做自主乐学的主人。

我校自行设计的作业本上有评价标准、知识导航、作家故事、学生作品照、温馨提示等,让作业本也变得可爱起来。

2010年,老师们对作业的探究,又有了新的突破,从以老师为主体的留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的分层作业,到转变为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多元成长,把作业的自主权交给了孩子们。

例如:语文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辟了“日记自留地”,整合作业的种类,取消生字本、抄词本、预习本,将生字、抄词、预习与梳理合并,统一用一个梳理本,从三年级开始以课文或单元内容为单位,进行个性化的梳理,而且根据学生的差异,变“统一梳理”为“分层梳理”,既减轻了学生书包的分量,又降低了梳理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小组学生合作写循环日记,或创编小说或诉说心声,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珍贵的记忆。

数学学科把传统的作业内容加以合并归类,并让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进行实践活动和同伴交流、合作,并把思考、探讨、交流、合作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表格、图形、幽默故事等,记录在学校自己设计的“可爱作业本”上。同时改变留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走到社区、走进社会生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小达人”、“小区住户大调查”等实践活动既用到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统计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英语学科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作业难度分层,让学生合作完成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梳理每个单元的内容,自己设计、自己取名并配上插图。

“可爱作业”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的实践性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寒暑假作业自主起来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创新人才?”反思我们的孩子,每天照课表上课,节假日按父母要求去上兴趣班,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寒暑假是孩子们的,要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孩子们。

2010年寒假,我校率先在全市取消传统的寒暑假作业,充分满足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多样化需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小课题研究。记得当我在新年的讲话中通过广播告诉孩子们时,教室内响起了孩子们热烈的欢呼声。

开学后,每个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小课题汇报。孩子对课题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记得第一次小课题汇报中,一年级学生研究了“市场上为什么只卖绿豆芽、黄豆芽,不卖红豆芽?”二年级学生写了一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美人鱼”的“研究报告”,三年级学生为研究“鸡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鸡”,通过测量温度认识了小数……孩子们在研究中运用了各学科知识,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不禁感叹: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留给孩子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他们所展现出的能力真的超出我们想象!现在孩子们的研究课题越来越丰富了。

现在已是六年级的王同学,2010年他还是三年级学生,学校寒假开始小课题研究后,他发现家里有蚂蚁,于是萌生了研究如何消灭家中的蚂蚁的想法。七个寒暑假里他一直在专注地研究蚂蚁这个课题。如今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专家的赞赏,并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奖。每年寒暑假后,学校还要颁发“小小诺贝尔”奖。

进行小课题研究,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知识层面上不仅涉及语数英学科,而且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带给孩子们的收获远比传统作业多得多。

取消了学生传统的寒暑假作业,实际上也减轻了老师们开学后的负担。在学生的小课题汇报中,老师们感到震撼,同时也丰富了自己。向孩子学习,老师们也收获了成长。这项作业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三、校本特色是减负的需要

课程整合承载着三大目标:落实减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2007年,我校教学研究中心研发出具有人大附小特色的《走进××校本世界》的校本教材,成为学生校本必修课教材。这些教材从课程内容上弥补了学生课上所学知识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9年学校开设了七国外语小语种校本选修课、13门艺术选修课、15门体育实验及选修课。必修课程出版了《校本读本》,选修课程编写了《课程纲要》,建立健全了课程开发的相关管理制度。由学生自主选择,研发出146门校本选修课。

2012年1月,我校相继加入了市、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项目组,成为了项目实验校,研发学校特色课程。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业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予了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沃土。

1.让学生不想毕业的“毕业系列特色课程”

由于在六年级第二学期时部分学生已经明确了中学方向,呈现出课堂纪律涣散、缺乏学习动力的状态。面对这一现象,我在想: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里,我们还能留给孩子什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于是我们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的多元领导力,我们决定改革毕业课程,研发出了包含四个部分的“毕业特色系列课程”。

“中学生活体验课程”涵盖课堂体验、选修课、社团活动、专题讲座、自我管理五个领域,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及适应与调整能力的提高,消除了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畏惧心理,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

我们难忘在“中学生活体验课程”中,孩子们看到中学生自己拍摄的短片,激发了创作欲望,回校就主动要求拍自己的电影。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学校创办了首届“霓之星”电影节;在我校“六一小妙会”上,孩子们把电影票钱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学校请来了冯小宁、石钟山、许亚军、何晴等电影艺术家为获得人大附小奥斯卡各奖项的学生颁奖。

“毕业旅行课程”打破了以往教师统筹安排整个行程的局面,此次研发为一门课程,转变了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侧重学生未来领导力、自我规划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给予学生生命的体验。这一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未来领导力、统筹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自我研究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综合能力。

我们难忘项目主席组织撰写了27页的项目策划书;孩子们创造了19种方式,呈现出毕业旅行课程成果;项目主席发出了“主席就是公仆”的宣言。

“关注社会问题课程”中,学生从74个小问题着手,侧重发现、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意识的提升,通过毕业展演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学生小学六年的综合素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联系到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走进北理工国家级实验室做实验。走进行政机关、农民工工地、医院、街道等做调查访问,为养护流浪猫的阿姨捐款……

我们难忘孩子们把关注的问题创编成剧本,运用了语文学科知识;制作统计图表海报,运用了数学学科知识;废物利用创作道具,运用了科学学科知识;布置背景、制作幻灯片,运用了美术、信息学科知识;配乐演唱运用了音乐学科知识;向社会呼吁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演出中孩子们表现出合作分工、团结协作的精神……独特的社会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更增强了学生走出小学校门后的一份社会责任感。

“学业水平课程”将传统的16周完成的内容用12周完成。首先我们整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八个单元共24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由师生共同承担。学生分成16个学习小组。教师精讲每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共讲八篇,余下的16篇课文每个小组自愿申请讲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备课、制作PPT,来当小老师。学生采取互动式学习方式,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我们也大胆改革了毕业考核方式,孩子们自主探索七彩小菜地蕴涵的数学问题,他们在发现、论证、答辩的过程中,提升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认识。这一举措一改多年来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满足了孩子们学习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强烈欲望。

我们难忘孩子们提出问题时独特的视角,答辩过程中的敏锐思维,彬彬有礼的仪态充分展现了附小毕业生的特质。看到孩子们了不起的表现,老师们在欣慰的同时,不禁感叹后生可畏。

我们更难忘,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流下难舍的泪水,和我紧紧的拥抱以及发自肺腑的话语:“太留恋附小了,多想再留一年。”甚至感慨道:“离开附小,美好的生活就结束了。”母校太多的美好让他们无法忘怀,太多的记忆在生命中定格……

在毕业课程的整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质被深入地挖掘出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被明显地减轻下来,学生的成长远远大于四个半月的课本学习。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毕业特色课程探索出一条为未来创新人才奠基的有效途径。学生多元的发展像盛开的七色花一样,色彩斑斓、幸福绽放。

在《给校长的一封信》中,学生们这样写道:“校长,是您让我们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去大自然学习。”“妈妈老是说六年级会特别累。我听了之后真的很害怕,害怕上六年级。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我的害怕竟变成了一种期待,期待我们的七彩毕业课程。”

今年的元旦,我收到了毕业生的短信:“郑校长,2012年过去了,感谢您对我们小学六年的培养,让我们有这么美好的六年小学生活。真的,您的七彩教育带给我们好多美好和快乐,也对我们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回想起来,这六年,太短!不够……我们现在聚在一起总会说,要是能再有几个六年在附小多好……甚至还有人说小学应该改成20年……不管别人怎么说,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七彩校园生活的人一定会羡慕我们。我们,是附小人,永远的附小人!您,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大朋友,最好的校长!祝您元旦快乐!身体健康!我们爱您!”孩子的喜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这条短信我转发给老师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带来的喜悦与幸福。

2.让孩子不愿放假的“小豆包课程”

继毕业课程后,我们又思考如何让孩子一进校门就喜欢上学。我们一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安排上课的时间;二是幼小衔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错峰上学,学生8:30到校。上午全部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下午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活动课程,如国家课程是体育,校本体育课程是游戏,我们每天下午都有一节体育游戏课,其他四个下午分别为两节连排形式授课的律动音乐、涂鸦美术、动手动脑、阅读绘本活动课程,深受孩子的喜爱。

去年国庆节我校放秋假十天,后三天家长上班,学校的办法是将没有家长照看的孩子送去学校,由学校负责照管。历年这种时候全校4300多名学生仅有一百多人报名,没想到去年仅一年级700多名学生中报名来校的就有352人,经老师了解,家长说,不是家中没人照看,是孩子一定要去学校上学。我听了很感动,孩子们喜欢上学,这就是我们课改的目的。

3.学生自主创设课程

“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校本课程,让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校本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使校园成为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增强责任感,进行探究、发明和创造的天地。

二年级小崔同学在老师的支持下,创办了“小崔讲堂”,每周四晨读十分钟,他为全班同学宣讲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在他的讲读中浸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小崔讲堂”成为了孩子们的期待。

本学期六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由孩子们自主组建社团,孩子们异常兴奋,招募海报贴满校园,不仅本年级学生参与,还引来了五年级学生加入。六年级学生还主动申请为低年级学生上校本选修课,孩子们真是潜能无限。学校成为了好玩的地方,学习成为了好玩的事情。

4.课时调整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

我校不仅在一年级错峰上学,为使三级课程有机融合,2010年9月开始进行了大小课时改革,大课时40分钟,小课时30分钟。上午四节课时为三大一小(一年级为三小一大),周一到周四下午上三节小课,周五下午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大小课时改革总课程时间,不超过国家课程设置的课时时间。

四、评价多样是减负的要点

1.学生为教师颁奖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量、对可爱作业及学校内开展的活动与开设课程的喜爱程度,学校建立了“日作业反馈”和“周作业反馈”制度。

我们印制了《日作业反馈记录本》,请学生记录当天完成作业、睡眠及锻炼时间,家长一周参与一次;建立“周作业监控”制度,在“我们最喜欢的作业”学生自主管理评价中,学生适时地对语数英三科教师所留作业的数量及内容进行评价,不但请学生评出每周在留作业方面最受欢迎的老师,而且评出最喜欢的课程和活动。学科主任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对受到学生表扬的老师进行鼓励,对学生提出需在留作业方面加以改正的教师及时提醒整改,有效地监控了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我们不但关注学生课业量,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身心健康,使作业监控制度更具有民主性、人文性、多元性。

每学期末,学校根据平时的评价情况评选出在留作业方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由学生设计奖状发给教师,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进行表彰。评价机制具有实效性、趣味性、民主性、激励性。

2.什么时候还考试?

对于刚步入学校几个月的小学生来讲,什么最重要?我认为不是写在试卷上的等级,而是孩子的学习兴趣。

2007年1月期末考试前,我遇见一位一年级家长,他说孩子最近很紧张,有点睡不好觉,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这不是要期末考试了吗?这可是孩子人生第一次考试。家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孩子一生要经过无数次大考小考,怎样让孩子人生第一次不惧怕考试呢?

为了减轻六岁孩子的心理负担,我和教学领导一起研究并打破了以往一张试卷定等级的做法,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将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以生动活泼的“智力闯关”的形式进行考查。语文设立“智闯五关”,数学采取“智闯三关”,测试全过程可以由家长陪同。

寒假过后,孩子们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时候还考试?”家长们认为这种考核形式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在幼小的心灵里消除了对考试的恐惧感。

我校在二至六年级实行免考、奖学金制度。免考条件之一:平时成绩占60%,单元测试占40%。平时作业累计评价,做错了及时改错仍然算全对。这样就出现了学生追着老师改错的现象,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些制度不但使孩子们不害怕考试,反而多了份期待,使学生更爱上学,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孩子们犯错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我校有一句名言:“上课发言出错了都要理直气壮”,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师生共同创造充满欢乐的课堂。

3.七彩的评价模式

减负的根本是评价制度的跟进,多年来,我校探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七彩评价制度。坚持实施了20多年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七彩评价手册。为了对学生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学生成长手册》上专门设计了这一板块,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融进七彩德育内容——七彩荣誉证章;172位学生参与设计的——“七彩附小币”;自行研发的“七彩成长之路”——《七彩课程小护照》,使校本选修课更加落到实处。学校鼓励学生多项选择,我们有146门课的小印章,每学完一门课程,就在小护照上盖本课的小印章,《七彩的小护照》呈现出每一个附小学生校本选修课的学习成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起到了激励学生、激发兴趣的作用。

我们本着“把校园还给孩子,创中国的‘巴学园’”的七彩教育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蓝天下师生最喜爱的校园。让我们的孩子首先喜欢学校,爱上学校,进而喜爱学习。把校园还给孩子,206名学生在校园百米墙上创作出一幅幅想象丰富的艺术画卷;师生共同创作利用废品装饰的、有着开放式科学、美术专业教室的“学术苑”;学生自己种植的七彩小菜地、自己管理的附小小银行——兑兑吧、秀秀吧等,雕塑园里学生“数学与纸雕塑”的创意作品、园林式图书馆等,都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天地,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场所。

“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孩子们在人大附小的独特成长,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真正为孩子的一生负责,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快乐的学习方式,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让学生感到有趣的事情,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享受作为附小学生成长的幸福。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校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校长走不远,这个学校就走不远。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

美好的童年需要美丽教育,减负是成长中的美丽教育,我们要敢为人先,要有教育梦想,要有教育激情,要有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美丽教育一定要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一种期待,让每个孩子都有希望!让我们将减负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