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7966500000009

第9章 金萱金萱也识人心机

金萱,金色的萱花。萱花,也就是萱草开出的花,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所以又叫金萱。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与地下茎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于开花期则会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花色橙黄、花柄很长、呈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来的果子有翅。

应该说,萱花是一种普通花,出身并不怎样娇贵,主要生活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该花适应性强,对土壤选择性不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阴。强健的本性有着耐寒的力量,华北都可露地越冬。

萱花的栽培历史还算悠久,《诗经·卫风·伯兮》里就有它的花影:“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释说:“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代表母亲居所。和母亲攀上了关系,萱花一下子就变成了母爱的象征。古时候的习俗,游子远行时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就说:“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也写:“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风土记》更说:“妊妇佩其草则生男”,萱草也就成为了宜男草。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联“中秋即景”诗句,黛玉联到“色健茂金萱”时,史湘云便说:“‘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着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

本来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平素说话不善弯弯曲曲的,而这回却借草发挥,现成的韵省力自不必说,但怎么就和“颂圣”牵上了关系?原来曹雪芹使用的是“皮里阳秋”“草灰蛇线”的笔法。据清代冯景《解春集文钞》卷四《御书萱瑞堂记》,康熙三十八年四月,正是江南春好时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皇帝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寿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赍甚厚。会庭中萱花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毛际可《安序堂文钞》卷十七《萱瑞堂记》也说:“一时贤士大夫竞作歌颂,积成卷轴。”既然能够得到皇帝御书,一应人等当然要歌颂皇恩浩荡,时人邵长蘅《御书萱瑞堂诗为工部臣曹寅恭赋》,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都有记载。

萱花也识人心机,早不开迟不开,偏偏要皇帝来了才开,好一段奇谈佳话,南巡的虚热闹里,催生了记载萱瑞堂的诗文无数,原来里面埋着曹雪芹的一段别有用心,难怪有人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话虽不能说得那么肯定,但是一段难言之隐情还是丢不过去的,刚好黛玉联句至此,湘云顺带一句“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点化的是那些“都云作者痴”的读者,还是作者那“谁解其中味”的一番苦心?

其实,那“色健茂金萱”的“现成的韵”,背后到底潜藏的是书中黛玉寄居的贾府的强势,还是现实里江南曹家曾经的煊赫,一贯说话不拐弯的湘云这回却吞吞吐吐,欲说还休,自有另一番心机。

2011年2月18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