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7966500000010

第10章 兰蕙怜花还需解花语

在中国文化中,兰是被当作有君子品行和风范的植物的。早在孔子和《诗经》《楚辞》的时代,兰就进驻到了文学作品里。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猗兰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草之香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淡、远,这几乎是后世为文者追求嘉许的品性。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先民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缥渺的幕幔,藏着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

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屈原《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

到了唐以后,兰花才逐渐进入家园花圃,现在的兰指的已经不是《诗经》《楚辞》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书幽芳亭记》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

许慎《说文》:“兰,香草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蕑即兰,香草也,主杀虫毒,用于沐浴,袚除不祥。”《本草》:“蕙,薰草也。”可见兰是菊科的佩兰和泽兰,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零香。

自宋代开始兰蕙则单指兰科植物的地生兰。黄庭坚称:“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这是春兰和蕙兰区别的最初标准。宋朝癸已(公元1233年)赵时庚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兰花专著《金漳兰谱》。

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孔子和《诗经》《楚辞》里说的兰草,应该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边缘有锯齿,有香气,秋末开白色花,可供观赏。

今天意义上的兰即兰花,则是常绿草本植物,丛生,叶子细长,春季开花,气味清香,是我国著名的盆栽观赏植物。兰花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兰、建兰、墨兰、蕙兰等,可供观赏。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而蕙则指蕙兰,别名中国兰、九华兰、九子兰、夏兰、九节兰、一茎九花,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古代常称为“蕙”,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芷兰”。

《红楼梦》里写到的既有兰,也有蕙,所以,我就一并写在一篇文章里了。

中国文化中有“兰桂齐芳”之说,兰即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后人遂以“芝兰玉树”比喻子弟有出息。桂即桂花。后人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桂花也兼备了类似的象征意义。用桂花和兰草合成吉祥图画,特指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图称《兰桂齐芳》,用以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茂。”

这一文化现象也为《红楼梦》续书的作者所吸纳。《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就写道:“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用兰、桂分别替代李纨的孩子贾兰和宝玉宝钗的孩子贾桂。这种说法不被大多红学家认同,因为不符合曹雪芹创作原意和取名习惯,是续书的拙劣之笔。

但是,续书作者也可能是牵强地附会了《红楼梦》第五回李纨的判词。第五回写道:“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按照通行的解释,此判词是暗示李纨一生的命运的。“兰”隐含她与贾珠幸存的儿子贾兰。“桃李春风结子完”,喻说李纨早寡,事实上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到头谁似一盆兰?”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画中图景即指此。“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是说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但是不值得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做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同回的《红楼梦曲·晚韶华》也被研究者认为是写李纨的。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根据有的红学家考证,曹雪芹的原书中,贾兰成人之后,参军立功,修成正果,不料也陷入人生怪圈,早逝了。待到李纨可享荣华时,李纨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全落空了。

《红楼梦》里,兰首先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园圃里的。第十七至十八回:“贾政因见两边俱是抄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

蘅和芷,都是香草名。王夫之湘西草堂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元妃省亲时,赐名“蘅芜院”。元春要求作诗,宝玉作《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后来蘅芜苑成了薛宝钗的住处,就像庚辰本脂砚斋评语:“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这是否暗示了薛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的一面?

可以肯定地讲,书中还是把兰蕙看得很高雅的,以至于到了不可亵渎的程度。第二十一回:“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宝玉本来是把女孩儿们看得很重的一个人,但却不准四儿名叫“蕙香”“兰气”,可见他是不能接受兰蕙被随意玷辱的。

但是,遇上自己喜欢或者说欣赏的女孩子,宝玉却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他簪在鬓上。”对不同的人,在对待兰蕙的前后态度的不同,可以见出贾宝玉的个性特点。

其实何止宝玉,兰蕙也是院子里的女孩儿喜爱的物事。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斗的这些草中间就有蕙:“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豆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嘴里汗憋的胡说了。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小蹄子!’豆官见他要勾来,怎容他起来,便忙连身将他压倒。”

“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他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

一次斗草的游戏虽然不欢而散,但斗草却写出了豆蔻年华的女孩子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也写出了宝玉对香菱的疼惜。

可见,怜花还需解花语。那么,怜人呢?

2011年7月26日改定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