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控心术与分心术:受益一生的心理控制技巧
7960200000013

第13章 赢的哲学:先在心中相信自己会赢(2)

我们这一生中,都获得过成功,这里的成功包括很多,包括幼儿时期第一次学会了系鞋带、中学时期第一勇敢的上台演讲、第一次约会到心仪的女孩、学校组织的棒球赛获得了胜利等等。这种成功甚至还可能是修好了自己的脚踏车、烘焙了一块美味的蛋糕。无论多么微小的成就,都可以当成一种成功。也许它并不重要,它的完成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并不是很大,但是你所需要的是一种体验。那就是,你成功地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些成就,或大或小,都会给你带来满足感。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仔细回忆、重温那些成功的经历吧。详尽地在你脑海里重现当时成功的整个画面,而不仅仅是获得成功的这件事。要具体到促使成功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当时的天气?你的心情?你的着装?当时别人是在干什么?你的感觉如何?等等,诸如此类。把回忆画面描绘的越详细越好。如果能准确的回忆起促使你成功的详细情况,你就会不由的发现自己有了与当时相同的感觉和情绪。努力回忆成功能够促使你激活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你会发现此刻的你充满了自信,因为你正在回忆的过去也恰恰被自信填满。

激发了这样的成功感受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的利用它,小到烹饪,大到商业谈判,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无论你准备干什么,都将成功的感觉在脑海中紧紧抓住,并加以利用。此刻你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一套迈向成功的方案。

担忧并非完全没有用

从内心深处仔细的刻画"必须成功,一定会成功"这个想法。不要逼迫自己,不要强迫自己,也别试图用有意识的思维或者意识里说服自己渴望成功。你处在担忧的情绪中会怎么办,你就怎么办。注意,你此时只用担忧某一个积极的目标和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消极的目标和失败的结果。静下心来,不要强迫自己相信肯定会取得想要的成功,这无异于一口吃一个胖子。这个想法要一时间被彻底接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慢慢的接受它。回忆你为未来担忧时所做的一切,开始为你当下想要的结果而思考。担忧时,不要为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而担忧。你应该慢慢地告诉自己,"这次可能会成功的"。反复的对自己重复这一想法,不断的思考、观察它。接下来,你会思考它成功的可能性。这时你脑子里面的声音是"嗯,这件事也许真的会发生了。"这时你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我意象,然后领导和控制你的行为,使你迈向成功。如果恰好相反,你在脑内不断的重复"我不会取得成功"、"这件事真的很难",同样,这些自我意象会越来越清晰,加之害怕失败的心情,紧张焦虑便是这样形成的。

拥有强大的信念和勇气

事实上,信念和勇气对于我们几乎可以说是一回事,只不过它们对应着不同的目标。如果你每天闷闷不乐,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上呢?想到这里,你不妨给自己描绘一下自己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把这种结果当成必然,提醒自己这些迟早会发生。现在就告诉自己,它不是会发生、可能发生而是一定会发生。时刻记住提醒自己,你理想的状态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你可以敦促自己相信那些理想的、美好的事情会发生,也许这种想象对你当前帮助不大,效果不是很快,但是只要相信这么想法是合情合理的,仔细观察你此刻的心像,将它们一遍一遍的回放给自己。这些想象会变得更加详细、具体。你会发现,每一天事情真的在向你理想的那个方向前进了。此时再审视你的心像,是自信的、勇敢的,那么我们说此时的感觉就是"胜利的感觉"。

恐惧感毫无作用

其实每个人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都会或多或少的感觉到消极的失败感,从而会引发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这其实是由人们内心对失败的抗拒形成的。每个人都是如此,不过不要以为这就是向你宣告失败的信号。既然每个人都如此,为什么别人还会成功呢,那是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对当前工作的态度、感觉,你怎么应付它们。如果你没有摒弃失败的感觉而去听从它、依附它。那么你可能就会失败。有人问素有"铁血将军"的俾斯麦说,在战争开始前会感到害怕嘛。将军说是的,我的确感到害怕,但是我从来不听从害怕的指挥。我们必须明白,失败的感觉并不是上天给你的预示。你要相信,既然任务摆在了你面前,那么上帝是要你去完成它的。你失败的感觉,包括惶恐、不安、缺乏信心等都源于你自己的大脑,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你对当前任务的态度。换句话说,你是在低估你自己,或者夸大了任务的难度。或者是你想起了过去失败经历的回忆,而不是成功的回忆。这就是它们全部的意义,它们丝毫不能预示未来,但是却反映了你内心的状态。

明白了这些,你就消极的失败感还有绝对的控制力量,你既可以接受它,也可以拒绝它。你可以对它俯首称臣,一切听任于它,也可以昂首阔步把这些失败的感觉置之脑后。但是并不一定只要接受了失败感就一定会失败。如果无法把消极的失败感彻底消灭,不如将它变成一种有利的因素,让它成为一个信号,激励我们内心更多的力量和才华。我们不听从于失败感,但也绝不是放任不管。只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它们,消极、不安等情绪反而能唤醒我们身上更多的力量。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只要能正确的利用,一定量的兴奋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并不会妨碍我们做事。同理,消极的失败感也是如此,它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就是说,你将它看做激励你的信号,它便会激励你。反过来,你将它看做阻碍你的绊脚石,那么它必然会阻碍你前进。可见,对消极的感觉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样可以避免失败。当有些人听到别人"你肯定做不到"这样的评价时,会瞬间变得萎靡不振,别担心我们当中每一个都是如此。我们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面对别人这种评价,但是只要有积极的应变才能,这种评价甚至会更加坚定你成功的信念,助你一臂之力。

善意的力量

人的感觉不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当然也不能凭借意志的力量来转让它,像水龙头那样收放自如是不可能的。但是感觉虽然不能被控制,但是它们却可以获得。意志力不能直接控制感觉,但是通过心理控制术的训练,我们可以间接的影响到它。比如此刻你对一件事情感觉糟糕透了,但是这是你的工作,你必须坚持做下去。然而并不仅仅因为你的坚持,你就会对它充满好感。它需要通过另一种感觉来消除。就像一座碉堡,我们不能狂轰滥炸来打败他,但是我们可以再潜移默化中悄悄占领它。所以说,当你对糟糕的感觉束手无策,正面攻击来驱逐它是完全没用的,不如用积极的感觉来代替它。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感觉是由意象控制的。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就会相信由它而产生的感觉。这种心理训练法就是,只要发现自己的感觉不太舒服,我们就把注意力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上转移出来,但是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中不要反复告诫自己这只是在驱逐糟糕的感觉,这样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把注意力完完全全转移到积极、健康的感觉上去。努力地用积极向上的想法把思维填满。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消极的想法、糟糕的感觉自然会全然不见。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积极、美好的感受与自我意象完全吻合。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想法上,只是想着把糟糕的感觉消灭掉,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把一部分消极想法驱逐出去,但是很快将有更多新的消极想法接踵而至。因为此时你的注意力没有完全从消极想法上移开,你的心理环境总体还是消极的。所以要相信善意、积极的力量,让它们帮你驱散心底的灰暗。

取代担忧情绪的治疗方案

当代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人都会担忧,因为每天我们都在练习担忧,所以对此驾轻就熟。我们似乎习惯了为过去和未来承担不必要的担忧,也就是对过去和未来的消极想法产生的心理反应。这种消极的想法令我们变得忧伤、消极,从而更加沉湎于过去和未来。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恶性循环。治疗这种担忧情绪的唯一办法,就是练习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将快乐、积极的心理意象取代不快乐的担忧意象。当你每次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开始变得不安焦虑的时候,就应该马上有意识地转变它。多次练习,让它成为习惯。你的担忧情绪自然会被解决。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年少的时候,当时我们还是学生,经常因为老师提问我们问题,我们在课堂中站起来支支吾吾、紧张异常。甚至没有办法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当我们换个方式解答同样的问题,例如我们在练习册上,我们就会非常放松自然地回答问题。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反应却判若两人。原因就是,当我们面对练习册的时候,更加放松、自信,我们对眼下的问题了如指掌,可以预想到解答完成后那种"成功的感觉",所以我们将问题解决得非常完美。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当时知道利用这种"成功的感觉"会少做很多错事。在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把老师和同学想象成普通不过的课本,以一种成功者的姿态回答问题。这样"成功的感觉"取代了消极的意象。问题迎刃而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消极的感觉充当了提醒你转换自我意象的工具,它一出现,你会立即在脑内开始形成"胜利的感觉"来取代它。

做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储存着过去的经历和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痛苦。就像用录影带记录一段生活一样,这些经历全部客观的印刻在你的记忆里。这些记忆里有美好的故事,有悲伤的故事,两种故事数量差不多,至于你想深刻的记住哪一种,完全靠你自己的选择。

关于记忆,科学界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记忆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还举录影带的例子,记忆的改变,就好像录影带被新的素材和内容覆盖一样。事实上,我们脑海中记录下的任何影像每次回放都有可能产生改变。因为它会受到我们当下情绪、脾气、习惯和当前环境的影响,也许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所以我们可以说,过去影响着现在,而现在也在影响着过去。换句话说,过去的记忆和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现在的命运,也没有与现在完全脱离。我们现在回忆过去的心情是完全取决于现在的。所以说记忆可能被改变,而改变的原因正是当下的我们自己。

过去也可以改变

很多时候,一些特别的记录内容或者记忆一旦被"激活"或者说"回放",它们会变得更加难忘,甚至带来极大的影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你现在的工作用到以前的记忆内容,很可能这个记忆会在你脑海里被巩固得更加深刻。这和学生复习功课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们再一次可以利用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我们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但是活在悲伤情绪中的人们往往都是扩大了过去悲伤的回忆。何不将那些记住悲伤的精力用在努力记住美好回忆上呢?

形成恰当状态的秘诀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某位朋友或者亲人去世,在葬礼是我们会回忆起一些与他有关的场景和实践。这些场景和事件绝大多数使快乐开心的,即使这个人真的曾经让你痛苦难过,我们也会下意识地不再想那些不好的记忆。这位长眠的长辈平时话不多、很严肃,但是极偶尔的时候他会哄你开心,那么在他去世的时候,我们会将她融入大家的生活中,将他看做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成员。最后甚至在每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都会再一次回忆起他的好。再比如说,你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去看一看住在乡下的祖母,平日的时间里你甚至都很少想起她。但是当她去世时,你会突然意识到她是陪伴你整个童年的祖母,回忆起你们在田野上散步的细节,坐在她膝盖上的场景,等等。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能诱发你悲伤的情绪。实际上回忆过去,或者用文字记录过去都是便于让我们相信这些悲伤的情绪是合乎情理的。从而让我们在自我意象中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出什么样的举止。

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我记得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葬礼,死者与她的姐姐因为经济问题有过非常激烈的冲突,这导致他们姐妹两个多年不和。葬礼上,死者的姐姐非常动容地发表了20分钟的哀悼词,她非常详细地回忆了与死者度过的美好岁月,和死者的一些优良品德。中途还不得不数次停顿以缓解悲伤地情绪。在场的人也无不落泪。不久后我再次遇见这位姐姐,于是我们在咖啡馆开始聊天。一开始我非常谨慎地问:"萨拉,我听说你以前跟你妹妹的矛盾非常的大,但是为什么在她的葬礼上你那么难过和动情呢?"他回答我说,"我是不会说死者坏话的那种人。"显然他的回答揭示了我们制造自身感受的主要奥秘。"我是那种什么类型的人"这种对自己的评价给自己的启示意义力量强大到难以置信。它告诉我们,一些想法、感受、行为和结果都与自我意象完全一致,不偏不离。当然它还揭示了当恰当的世纪来临,你要怎样才能在危急关头保持住胜利的感觉。我们不妨这样练习:将消极的自我认识说服,变成积极的自我认识,"我是__的那种人。"在脑内反复的回放这句话,直到你真的相信它为止。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行为自然跟它一致了。至于你为自己建立怎样的积极暗示,就看你的需要了,比如说,高效的、快速的、果断的、勇敢的、善于创新的等等,只要符合你眼下的工作即可。你的自我意象就会像你的身体一样,爱上新鲜的水果蔬菜,而不是垃圾的快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