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尘迹殊踪
7958700000009

第9章  古城豪门(2)

于是,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后,悄声对着陈皮说道:“没骗你吧?哥们儿要去婺州了,你先独守空房吧。等哥们儿回来给你带火腿和酥饼。”

我见苏甜还趴在桌上吃个不停,上前拍了她一巴掌,“行了,别啃了!包起来带在路上吃!”

准备好了,我让柳眉和苏甜先钻进了车里。

我在后面顺道从陈皮那借了五百块钱,以备路上使用。

临别时,陈皮小声说:“六条,你小子也太狠了吧?为了骗我下这么大血本!又是美女又是马莎拉蒂的”

我朝柳眉那车看了一眼,敢情那是马莎拉蒂?我还土鳖的以为是保时捷或法拉利呢。

我坏笑着冲陈皮挤挤眼,“哇哈哈哈,不解释!你懂的!”

说罢一阵风似地钻进车里,只剩下陈皮傻呼呼地愣在那破桑塔纳旁……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快行驶,沿途能看到不少风景。

说实在的,别看我面上有说有笑,但对此次婺州之行,心里老是忐忑不安。总感觉会有点什么事情发生,想着想着,不觉地对着车窗外开始走神。

“无聊死了!”,苏甜伸了个懒腰,回头看看我道:“对了,六条哥,还不知道你做什么呢?”

我正在出神,没听明白苏甜的话,“你刚说什么?”

苏甜又道:“我是问六条哥你是做什么的?”

“哦,摸我老底来了。”我暗想道。

可是我也没什么正经正作,总不能说自已是无业游民吧?得!拿陈皮那皮包公司先顶一下吧!

于是我一撩头发,“我是环球万事集团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

“哇,六条哥还懂艺术?”苏甜一愣。

“那是!你六条哥可是美术学院高材毕业生呢!”我开始云山雾罩,“国画油画无不精通,真真是起笔百花绽,落稿风雨生!”

柳眉也回头看了我一眼,“还真没看出你还是个艺术家。怪不得,你住的地方挂着不少油画呢。”

“那是那是!”嗯?不对!她们好像话里有话!“难道我不像搞艺术的?”

“不像!不像!”柳眉苏甜纷纷摇头。

我装作不太高兴,“不想二位也是那以貌取人之辈。算了,我也不怪你们,只说不练假把式么。等回头有空,我给二位美女画张人体……不不,是人像,让你们见识见识,看还敢不敢小瞧我。不过话说回来,以二位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再经我这艺术圣手的描绘,说不定能画出个‘眉娜甜莎’来,那时候可就是母牛生小牛牛逼大了!”

“别贫了”,柳眉“扑哧”乐了,“你这人真是,怎么成天油嘴滑舌的?”

我也笑笑,“对了,忘了请教二位何处高就?”

“我现在在杭州中医药大学读大二,学中医专业!”苏甜抢道:“眉姐除了在河坊街有家古玩铺外,还担任省武警指挥学院的外聘武术教练呢!”

“什么!”我吃惊不小,苏甜这疯丫头能学中医我不奇怪,但柳眉这样娇滴滴的女孩子,竟然会是武警教练?“教什么?女子防狼术?”

“咏春拳”,柳眉淡淡答道。

“眉姐可牛啦!不仅功夫好,更是满肚子的学问。我最崇拜眉姐啦!”苏甜一脸的陶醉。

我将信将疑,盯着柳眉那握方向盘的手,研究了半天。说她学识渊博,这我倒是信。毕竟人家出身名门,其家传的学问也够我们这号人学好几年的了。只是看她那手如柔荑,肤似凝脂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练家子”。

柳眉不置可否,却对我们讲起了咏春拳的来历。

咏春拳法,属少林南拳的一支,早年间盛行于闽、粤等地。相传为清顺治年间,五枚师太所创。而后五枚师太将拳术授与弟子严咏春,由严咏春发扬光大,故后人称这套拳法为“咏春”。

咏春主要手型为“凤眼拳”和“柳叶掌”。套路分“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基本手法是“三傍手”,另外兼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等。主要步型为“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

它立足于实战,集内家拳和近打于一身。具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傍、摸荡捋顺、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和搭、截、沉、标、傍、黏、摸、偷、漏、腕指、熨荡及“二字钳羊马”的步法身形称著。凭借手桥灵敏的触感,发挥寸劲力量。看似绵软,实则强力内含,集其一处,攻之即破。是一种凶猛内敛的强劲拳法。

我听完不禁一愣,看来这看似温柔婉约的柳大美女,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以后相处还是小心为妙……

不知不觉,车子驶入了婺州地界。婺州不愧为浙中古城,四处弥漫着一种脱俗清新之感。宋代词人李清照曾用“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诗句,来概括婺州的雄伟气势。车子穿过几条热闹的街道,驶向城郊。

柳眉家在汤溪镇的九峰山脚。这九峰山是婺州第一名山,又名龙邱、芙蓉。属于仙霞岭括苍山脉的余支,为丹霞地貌结构。

其山叠嶂连岗,奇峰挺九,故因此得名。山中怪岩林立,壑溪相依。断壁危崖,幻化无穷。俯首近观,山峰巍峨,巧石生辉;举目远眺,绿黛遮荫,悠云相映。

正如诗云:“南望参差九点峰,青天削出翠芙蓉。”晋代的丹仙葛洪,相传便是在此处得道,至今山中丹灶依然。元代画魁黄公望,亦在此绘成传世丹青“九峰雪雾图”。因此,《汤溪县志》上犹载:“自来贤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观之乐,必于九峰。”真真一处清修养心之圣境。

车行至山脚时,早有一人相候。那人五六十岁,精神矍烁。

柳眉一见,忙停车下去,“何叔,怎敢劳您老人家亲自出迎?您老身体一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