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尘迹殊踪
7958700000005

第5章  杨柳之盟(1)

当听到“茗香幻珑”四个字,我和苏甜竟同时惊呼起来。

柳眉吓了一跳,以为我们知道些什么,忙问我们怎么了。我和苏甜都摇摇头,表示只是觉得茗香幻珑这几个字听上去很厉害,并不知道其内情。

我心想,这物件还真不一般。见苏甜也是一脸的吃惊,估计她表姐之前也未对她提起过。

柳眉接着说,“这两块玉本是一体,后来一分为二。玉面上的气孔,虽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实则玄机内含。”

柳眉让苏甜回房找了把户外手电,然后把大厅里的灯光调暗。只见她站到一面空墙边,把两块玉叠在一起。然后用手电对准了两块玉,拧下了开关。

一道强光射出,玉的影子便被投打在了白墙上。

由于手电光源距离玉坠极近,白墙上的影子被投的很大,差不多有个一米见方。

我向那影子看去,咦?影子里竟然好像有字!

我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果然是字!

看着那几个字,我不觉念出声来,“杨柳结盟,天鉴地证。同甘共苦,万代相依。”

原来,那两块玉上的气孔,可以透光。制作者用极精湛的微雕手艺,刻字其上。再用“小孔成像”原理,以光照放大,便可清楚地看到隐藏在里面的字。我一脸的茫然,回头看着柳眉。

“你连杨柳之盟都不知道?”柳眉问道。

我有点蒙了,连连摇头。

柳眉又叹了口气,让苏甜去沏了壶铁观音。

不一会,茶泡好了,于是三人落座。

柳眉呷口茶水,便轻启朱唇,娓娓道出一段陈年旧事……

柳眉是浙江婺州人,很小的时候,双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家里只有一个爷爷。柳家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富户,做的是古玩生意,在业内可谓是龙头。

柳家的生意是世代相传,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

清代咸丰年间,柳家祖上出了个大朝奉,在京城一家高档当铺供职,因有对古董有着极深的研究与造诣,这个柳大朝奉名满京师。

过去的当铺,面对的是各色人群,难免会有人来典当假货。为了避免“走眼”,收了“西贝货”,各家当铺都设有朝奉、掌柜等职务。这些人的作用就是鉴别物品的真假,做出估价,相当于现代的鉴定师。而大朝奉就是当铺里的首席鉴定师。

如果是大件的古董进铺,一般的伙计是不敢看的。这时候便由大朝奉出马,通过层层鉴定,方能确定下典当物品的价值。

由于柳家先祖有如此眼力,后辈人也耳濡目染,开始浸淫古玩。于是,由那大朝奉掌眼出资,家里的子侄辈们便在老家婺州,开了家“赏古斋”,也做起了古董生意。后来家势越做越大,柳家也慢慢成了浙中巨贾。

柳眉的祖父叫柳临川。赏古斋传至他手中,已是民国初期。近代中国,列强外寇纷争,军阀土豪割据。九州遍地,刀兵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如置身水火,倍尝倒悬。

国难之时,百姓度日尚难,哪还有闲钱去玩古董?因此赏古斋的买卖日益破败。柳临川无法,只得将家事安排妥当,谴散了伙计,辞别了妻母,只身一人远涉他乡,另谋出路。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那个马乱兵荒的年代,各股势力只顾着抢钱粮抢女人,土里的一些冥器根本不会顾及。那个时候,连死个人都是寻常小事,更不会有人去管盗墓这点事。

一时间,各地盗墓贼蜂起,将无数前代王候贵族的陵墓,洗劫了一空。不少珍贵的冥器,也随之流入民间。

柳临川正是看上这点,想趁此动荡,收点真东西。等世道太平后,以此为根基,重复祖业。

其时,日寇侵华已有数年。苏、浙等物产丰富之地,早有日寇与****不断地拉锯攻占。

柳临川于苏浙各地,流连往返数次,皆无功而返。倒不说这些地方没有好的物件,只是因为战局过于严峻,就算收到了真东西,也无法带出封锁线。

柳临川无奈,决定渡江北上,直入山东寻宝。

自古齐鲁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骚客比比皆是。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美誉。历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又因是“孔孟之乡”,学者大儒自然也少不了。

这些名人都业已作古,既然作古就少不得入葬。因此,山东地面上,古时名人的墓寝多如繁星。只鲁西南一地,有封有树的先秦墓葬,就有一二百之多。

柳临川自然不会放过这绝佳的时会,在山东四处“铲地皮”、“捡漏”,打算收点好东西。

(古玩行里,大多都有一套“切口”,不是行内人,鲜能明其就里。所谓“铲地皮”,就是说自已不开店,专跑农村山野收货。拿到东西后再转手,以谋取高价。也有人称盗墓为“铲地皮”;“捡漏”就是以极低的价钱,收到了很值钱的东西。当然,也存在着古董商与农民合伙串通,以假货作伪的现象。这便是“埋地雷”。在印象里,山民是多忠厚老实的形象。所以一些新入行的人,以为他们所卖的物件不会有假,往往不加设防,到手后才发觉是赝品。不少新手很容易中这种圈套。所以说,古玩这一行业,需要极精准的眼力和极老道的经验。稍稍马虎大意,便可能走眼,赔个家底朝天。)

这天傍晚,柳临川因贪赶了几里路,错过了宿头。看看天色将晚,四下也无村舍旅肆。

柳临川又累又饿,不知如何是好。又走了一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破败的狐仙庙。于是,柳临川便打算在这野庙里凑合睡一晚。

刚踏进庙门,脚底下便被绊了一跤。柳临川吓了一跳,忙取出火镰火种,打亮一照,脚下竟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大汉!

柳临川一惊,差点把手里的亮子扔在地下。过了半天工夫,他才反应过来。柳临川大着胆子,凑近了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