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7954100000037

第37章 不善饮酒

毛泽东不善饮酒,即使喝一杯葡萄酒,他也会脸红。

酒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设有专篇《汤液醪醴论》讨论酒的利与弊。晋代陶弘景说:“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元代忽思慧在其《饮膳正要》中对酒的利害概括为:“酒味大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折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丧生之源。”

在古代,我国便把嗜酒视为损伤生命的四害之一,歌曰:

酒为穿肠毒药,

色为刮骨钢刀,

财如下山猛虎,

气是惹祸的根苗。

毛泽东很少喝酒。

甚至,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宴上,他也不喝酒。

1949年10月1日,是毛泽东最高兴的一天。这天,他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晚上,中国共产党举行盛大庆祝宴会,招待来自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

因为苏联人很能喝酒,宴会之前,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很担心有的中央领导会喝醉。于是,中央办公厅指示保健医生、首长贴身卫士用茅台酒瓶装了白开水为我方人员斟酒。

宴会上,毛泽东喝的是红葡萄酒。工作人员便以红茶水代替葡萄酒,给毛泽东斟了一杯又一杯。

苏联同志并不知道这一内幕,在酒意朦胧中,他们只觉得眼前的中共领导人一个个都很善饮,个个都是“海量”。其中,毛泽东主席“能喝善饮”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不喜欢喝酒,是毛泽东的本性。当然,这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健康方法之一。

毛泽东饮酒有两个例外:

一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安眠药用完的时候,他为了睡觉,喝上一杯,起催眠作用。

因为他喝一杯就会晕,喝三杯肯定躺倒,呼呼大睡。

另一种情况就是打仗或写作,连续几天不睡觉,他往往喝点酒,以刺激神经兴奋。

酒对毛泽东好像既能提神又可以安眠。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饮后有兴奋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故能兴奋神经,解除疲劳。酒对味觉,嗅觉的刺激,可反射地增加呼吸量和消化液分泌。所以,养生学认为,饭前饮少量酒,可健胃祛风,增进食欲;晚上睡前小啜,可消除肌肉紧张所致的疲劳,有助于睡眠;白天少量饮酒可兴奋神经,使工作精力充沛。

沙家店战役期间,为了制定歼灭钟松的36师的作战计划,毛泽东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可是,这段时间恰好缺少安眠药,把李银桥急得没有办法。毛泽东却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借助酒来入睡。

这天,毛泽东问李银桥要酒。李银桥连忙说:“要什么酒,白酒行不行?”

毛泽东想了想,摇摇头,风趣地说:“不要白酒。钟松没有那么辣。”

“那就拿葡萄酒?”

毛泽东想了想,又摇头说:“这一次敌人有十几万,我们又是侧水击敌,仗也没有那么好打……嗯,有白兰地吧?”

“有!还是外国货呢。”

“我看就是白兰地吧!”毛泽东的手指头敲在地图上,敲在被红色箭头(表示人民解放军)包围的蓝圈(表示国民党军)上,敲在钟松的“脑壳”上。

原来,毛泽东把钟松划入白兰地的水平:没有白酒辣,也不像葡萄酒那么柔和。

李银桥拿来白兰地,放在地图旁。酒瓶旁边放着一盒烟一盒火柴,酒瓶另一边顺次摆着油灯和蜡烛。锅台旁摆一张帆布躺椅。毛泽东喝了一小杯后,便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便守在电话机旁,一边和前线联系,一边查看地图。前线无大事,他就看解放区各战区来的电报,或回到桌台旁写电文。电话铃一响,他就放下笔去接电话,作出各种指示,下达各项命令。

工作如此繁忙,毛泽东自然不肯休息。他既不出屋,也不上炕,累到极点就在帆布躺椅上闭目养几分钟神,眼皮一掀又接着工作。当脑子疲劳时,毛泽东就呷点白兰地刺激刺激神经。

这几天,他烟是一支接一支地抽,茶水更是一杯一杯地泡。泡过的茶叶,他用手指头一抠便进了嘴,嚼一嚼就咽了下去。头一天是一包茶叶冲三次水后,才吃掉茶叶;到第三天冲一次茶,喝完水,他就吃掉茶叶。

司令部里最热闹的是电台。从收到的敌台得知,钟松惊恐万状,急于突围。胡宗南在无线电话上,指名道姓地骂钟松,命令他“固守待援”。沙家店战役一揭开,敌人便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敌军完全是照着毛泽东为他们摆下的棋子一步步地走的。

沙家店战役打了三天两夜。毛泽东三天两夜没出屋上炕,累了就坐在帆布椅子上养养神。吸掉5包烟,喝掉几十杯茶,喝完了大半瓶白兰地。这一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西北野战军反攻的开始和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彻底破产。

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很是兴奋,提笔挥毫,给彭德怀写了12个大字: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写罢,毛泽东把笔一掷,抓起剩下的小半瓶白兰地,晃一晃,然后放下,说:“拿错酒了。”

李银桥一见,笑着对他说:“什么敌人遇见主席,也只是白酒变成葡萄酒,想辣也辣不起来。”

毛泽东一听,哈哈大笑,大步走出了房门。

毛泽东终生不善饮酒,这在党内外不算是秘密,甚至许多平民百姓都知晓。

在党内,周恩来的酒量是不错的。毛泽东对之佩服至极。因为他本人太不能喝酒了,只要喝酒便会脸红——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上。

然而,作为领袖,毛泽东总有应酬。因此,毛泽东在一些特定的应酬场合,也不得不随大流,喝上几杯。但是,他只是按性情而喝。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经常出席各种宴会。

有一次,毛泽东去知名人士鲜英家私访。鲜英很好酒,特意取出封存多年的自制枣子酒招待毛泽东。毛泽东认为不能有违主人一片盛情,于是便一杯接一杯地对饮起来。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对诗。这次,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借着酒兴尽情地潇洒了一回,但是,这却是他平生第一次大醉而归。

谈判结束前,蒋介石也举办了一个招待会。宴会上,蒋介石举杯向毛泽东敬酒。但毛泽东却不领他的情,只是礼貌性地与他碰了杯,未喝一口酒。也许,这也是毛泽东的一种性格——“不逢知己酒不香”。

跟一般人一样,毛泽东在高兴或痛苦时,也喝些酒。

1955 年,在庐山期间,毛泽东心情不好。苦闷中,他曾约请周小舟、田家英等喝过一次茅台酒。

当时,毛泽东想听他们谈对形势的看法。在喝酒时,这些同志与毛泽东关系密切,交谈时便毫无顾忌,许多观点与毛泽东大相径庭。

毛泽东本意是带了耳朵来听的,但听着听着,心里就越来越难受。这时,毛泽东突然吩咐服务人员:“来,我们喝点茅台酒以助谈兴。”

随即,服务人员提了一壶茅台酒来,给每人都斟了一杯。毛泽东拿起杯子,说:“我们边喝边谈。”说完便一饮而尽。

说话结束时,毛泽东已喝了好几杯酒。这位很少沾白酒的伟人,这次却喝了好几杯茅台酒。但奇怪的是他却没醉。

1959年8月28日,李敏结婚。这天,毛泽东非常高兴。他亲自吩咐工作人员在颐年堂准备了三桌酒席,亲自圈定了许多来宾。

女儿婚宴上,毛泽东显得满面春风,情绪高昂。他与蔡畅、邓颖超、王季范、王海容、孔从洲等同坐一桌,一杯接一杯地为这些亲朋故友敬酒。

毛泽东喝的是红葡萄酒。他喝了好几杯,但丝毫没有不胜酒力的迹象。

70 年代后,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甚至睡眠也更加困难,但是,他却不愿意吃“补品”。后来,工作人员为他用高丽参浸泡了两玻璃罐茅台酒,希望他能每次在睡前喝上一杯以滋补身体,促进入睡。但是,毛泽东任凭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喝酒。

结果,这两大玻璃罐人参浸制的茅台酒,直到他去世,也没喝过一口。

中国古代养生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日常起居,把起居有常,看作是健康益寿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注意起居环境,房子要高爽、通风、采光,俭朴清净;慎起居,适寒暑;讲究个人起居卫生,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等等。

毛泽东的起居生活讲究环境的相配,无论是韶山还是双清别墅,丰泽园还是滴水洞,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养生原理。他起居有常,但是按照月亮的规律办事;他刷牙却用牙粉,生活俭朴非常,却讲究睡床;他怕寒却盖毛巾被……这些都有着深刻的健康保健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