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写字能够防治某些疾病。1981年,著名书法家舒同这样说过:“我今年76岁,已是风烛残年了,平时每天还是坚持写个把小时的字,这对于我的身体很有好处。经常写字,气血畅通,精力旺盛,疾病也少。”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书法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排除心中的忧虑和烦恼,更重要的是书法还可以使人延年长寿。
这是因为写字要求“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地志逸”,必须集中精神,宠辱皆忘,心正气和,灵活自若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通过笔端,将气力有机地运送到每个字的点、横、竖、撇、捺之中,将精力凝聚在字里行间,即所谓“以通身之力而送之”。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血气,使体内的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而不是生硬的调整,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得到平衡,使手臂甚至腰部的肌肉得到锻炼,从而有力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疾病也随之远去。
因此,书法家的寿命比一般的人要长一些。
毛泽东从青少年到晚年,一直酷爱书法。他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有深厚的感情。他非常珍爱“文房四宝”。他和贺子珍结婚时,贺子珍了解到他酷爱书法,专门用几天时间亲手特制了一只多用挎包,赠送给他。毛泽东收下这个礼物后,非常高兴,说是自己的“家宝”,以后经常随身携带,练习书法。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久为人仰,他在书法王国里,建造了自己的丰碑。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是以君临一切的地位,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因其政绩名扬天下。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他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是中国现代书法的主将旗手。
从1915年到1966年,在半个多世纪里,毛泽东有450多件书法作品面世,长的千万字,短的二三字,就书体而论,有楷书、行书、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像一部历史册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他的书法若游群玉之山,有滔滔娴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不衫不履,浑然天成,常常将人们带到一个极具魅力的世界中。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巨大的支撑点: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天纵自然,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这三个支撑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生方略,同时也体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健康怡情之效。
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古今嘉言》中载有“述齐斋十乐”,而“学法帖字”、“听琴玩鹤”、“寓意奕横”便被列为其中的三乐。
《老老恒言·消遣》亦认为书画值得提倡,特别是老人从书画中能得到益处和乐处。书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法书名画,古人手迹所存,即古人精神所寄,窗明几净,展玩一过……谛审其佳妙,到心领神会处,尽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书画能够养性助乐,调剂精神。
毛泽东书法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是得益于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毕生爱好。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几十年的陈秉忱回忆说:
毛主席从小就打下了书法基础。我们从仅存的一张明信片的笔迹来看,毛泽东早年似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用笔谨严而又开拓,是有较深功力的。在延安时期,领导抗战和建党工作著作任务十分繁忙,毛主席仍时常阅览法帖(阅过的晋唐小楷等帖,一直带在身边)。那时,他的书法已显示出用笔恣肆,大气磅礴,形成以后变化万千的风格。全国解放后,他更多地阅读法帖。1949 年出国时,也以《三希堂法帖》自随。1955 年开始,指示身边工作人员广置碑帖,20年间,所存拓本及影本碑帖约600多种,看过的也近400种。“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则是时常批阅。毛主席不但博览群帖,而且注意规范草书,如古人编辑的《草诀要领》和《草诀百韵歌》等帖。
总之,毛主席从青年到晚年,虽然一生经历着革命的狂风巨浪,但也没有放弃在书法上踏实地用功夫,由于长期的刻苦钻研,因而达到精邃的功力素养。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说:“毛泽东的字是学怀素的,写起来很有气魄。”毛泽东的草书与怀素的字体稍作一比较,其中很多字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由于对书法的爱好,毛泽东曾经写信给田家英,要他广泛收集法帖。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在给田家英的信中写道:“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毛泽东不仅虚心学习碑帖,而且在平时也非常注意观摩书画。在战争年代的行军路上,遇到碑刻好字,他常常驻足长久,细心揣摩,而且经常是恋恋不舍。每到殿宇厅堂,遇到好字,更是如此。他说:
中国庙宇古色古香。也是书法胜地,许多古庙都有造诣很高、价值很大的书法艺术,许多字真是妙笔生花,栩栩如生,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我从头应该很好研究和学习。
1960 年 3 月上旬,毛泽东视察南方来到湖南,在专列上接见湖南省地、市委书记,当他知道郴州地委书记在座时,就问他知道不知道郴州有个“三绝碑”。
郴州地委书记回答不知道。
毛泽东便接着对大家如数家珍般地说起了“三绝碑”。他说:公元1096年冬,北宋著名诗人秦观因受奸人诬陷,被削职流放到郴州。他远离亲人,穷困潦倒,满腹忧愤,写下《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
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评价说,秦的这首词写得好。随即,他用独具感染力的湖南口音声情并盛地背诵起来:
雾失楼台北,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毛泽东一字不漏地背完了这首词后,继续讲道:这首词将一个在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受到排挤打击的知识分子的心境描述得淋漓尽致。苏东坡很喜欢这首词,因为与他同病相怜。四年后,秦观病死。为了怀念朋友,苏东坡将此词抄在自己的扇子上,并附跋词:“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后来,书法家米芾以其沉疾俊逸的书法将秦词苏跋写下来。宋朝以“淮海词、东坡跋、米芾笔”之造诣精深而谓之“三绝”。后人将其刻于崖壁,称“三绝碑”。
讲完之后,毛泽东特别交代,“三绝碑”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要保护好。
毛泽东临摹碑帖多,见识广,能博采众家之长,特别是加上他博大的胸怀、领袖的气质,在书法中创造了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临摹的基础上,形成了“飘逸”的书法风格。
因此,毛泽东的书法意境深远,气势超凡,仙人振袂似的美丽多姿。
毛泽东一生酷爱书法,留下了大量的题词、题字、诗词、批示、书信、文电、手札。这些墨迹不但是中国革命的光辉纪录,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1959年,毛泽东辞去国家主席职务,退居二线。
虽然退居二线了,但毛泽东依然是那么繁忙,他的情趣爱好也没有改变,看书、学习、练字、作诗,一如从前。不过,与以前相比,时间毕竟宽裕了许多。他休息时便练练书法。毛泽东之所以长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酷爱书法,达到了健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