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地苍黄
7952500000005

第5章 三姑娘

剪剪春风燕子斜,家家坡上采新茶。

山歌飞过七重岭,粗辫羞将撵彩霞。

——竹枝词:《廿四节气·清明》

0.茶山青青,茶歌青青

“波——罗罗罗……”

一种俗称“春波罗”的鸟,脆生生地叫唤于季节深处。

一年一度采摘“清明茶”的时候到了。

春季采茶清明边,

姐妹双双进茶园。

十指尖尖把茶采,

抓紧时间莫迟延。

我的姐哎——

春风吹来茶易老,

老了茶叶减价钱……

茶山青青。茶歌青青。

1.插入的歌谣

正月寻夫正月正,

辞别爹娘奴起身,

包袱雨伞拿在手,

一路滔滔把夫寻。

——“孟姜女小调”之一

2.省城迁来的中学生

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日寇南犯,省城的机关、单位、学校纷纷西迁。这所省城中学几经辗转,迁至村庄附近的大悲庵。

大悲庵背后是一片茶园。

头一回见到茶山四处都是穿红戴绿的采茶女,头一回听到采茶女的歌声是如此婉转,中学生们如同服了兴奋剂,只等下课钟一响,一个个撒腿皆往茶山跑。

青年教师孟同将西式头发一甩,索性将美术课移到茶山去:现场指导写生。脸上长着青春痘的男生女生,笑得如同烂漫的山花,一个个甜甜地喊老师万岁。

燕子低飞下的青青茶山,不期然淹没于青春期的漫无际涯……

3.插入的歌谣

二月寻夫百花艳,

燕子双双绕屋檐,

鸟雀也有两夫妻,

奴家有夫在天边。

——“孟姜女小调”之二

4.眼前升起一道彩虹

人生有着太多的偶然。

偶然中往往寓有无可逃逸的必然。

这次即兴式的课外写生,因为邂逅一位名叫三姑娘的采茶女,让青年教师孟同对成语“惊鸿一瞥”有了最为直接最为感性的认识。

她可以让你想起清露未消的山花。

她可以让你想起天真活泼的小黄麂。

而留给青年美术教师孟同最初和最强烈的印象,则是“惊鸿一瞥”,是眼前倏地升起来一道彩虹的感觉。

那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何等何等美好的一种感觉啊。

爱情始于邂逅。采茶女三姑娘的人生轨迹,因为这一次邂逅而将彻底改写了。

5.插入的歌谣

三月寻夫是清明,

家家打纸挂祖坟,

别人打纸祭父母,

奴家在外寻夫君。

——“孟姜女小调”之三

6.幽会在茶园

小名三姑娘的采茶女是个孤儿,给人做童养媳。十六七岁年纪,即已出落成了荷塘里的一枝香鼓鼓的红荷。

在背着画夹子的孟同眼中,清纯温婉又野性未驯的三姑娘,实在是个可人的小尤物。

就好比屈原笔下的山鬼儿。

她可以让你想起清露未消的山花。

她可以让你想起天真活泼的小黄麂。

她可以让你想起倏地升起在眼前的一道彩虹。

就好比唐人传奇中的红线儿。

一来二往,就与三姑娘好上了。

夜色中的茶园僻静又安全,成了两人幽会的乐土。除了橙黄的月、迷离的星、沉醉的风、夜巡的山神替他俩保守着秘密,知情者就只有夏夜的流萤,秋夜的纺织娘,窃窃私语的蜂巢、鸟巢和善解人意的夜露了。

无数次,孟同双手托着她的双腮,充满爱怜地感叹——

真是一道迷人的彩虹啊。

7.插入的歌谣

四月寻夫四月八,

家家户户把田插,

别人田里长青苗,

奴家田里开野花。

——“孟姜女小调”之四

8.《听雨》

爱情不啻是美术教师孟同作画的滔滔源泉。画啊,画啊,每一幅画都是画的三姑娘。

唯一一次画了两个人的,是一幅名为《听雨》的画——

火柴盒一般的屋舍。蜡笔头一般的树木。干草垛。竹篱笆。夜色融融里,孟同和三姑娘偎依着,跟小花小草小虫小青蛙一样,美美地躲到瓜叶下——

听、雨……

9.插入的歌谣

五月寻夫是端阳,

龙船花鼓闹长江,

看船儿郎千千万,

单单不见范喜郎。

——“孟姜女小调”之五

10.失去自由的日子

日子一长,婆家人终于发现了三姑娘的蛛丝马迹。

一顿毒打。强行灌药堕胎。一把铜锁锁成了笼中鸟雀。

三姑娘度日如年。一边苦苦思念着咫尺天涯的如意郎君,一边用歌声宣泄着心中的愤懑:“十八姐儿六岁郎,洗完澡了抱上床。睡到半夜寻奶吃,佬佬哎,我是你妻不是你娘!”(“佬佬”是方言,弟弟的意思。)

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她做了好多好多的梦。

——梦见野麂子如同莲花云一般,在斑斓的草地上迅疾奔跑,月亮在趾印间惊跳不已。

——梦见采茶、打猪草、拾枞菌的小女子,拣着将消未消的露珠和情歌的影子。

——梦见牛角号呜呜响。孟同骑着一匹枣红马跳进水中,在飞溅的浪花中轻轻一弯腰,将溺水的她抱上马背,的的得得,的的得得,一同追赶黎明色的回声……

11.插入的歌谣

六月寻夫热难当,

路边井水变泥浆,

草棚茅舍如蒸笼,

可怜夫君筑城墙。

——“孟姜女小调”之六

12.小女子失踪了

“不怕打来不怕囚,不怕骨头榨成油。恋郎好比燕衔泥,生不丢来死不丢。”

一天深夜,三姑娘终于瞅机会跑了出来,生死要见孟同一面。

然而,学校奉命往七百里外的雪峰山区转移,已在几天前搬走。

大悲庵,人去庵空。

月落乌啼。霜满秋山。

三姑娘泪水麻麻,盘桓于两人幽会的老地方——茶园深处。

金风飒飒。白果树下,铺一地金黄色落叶。

她发现了树洞里藏着那幅名为《听雨》的画。不用说这是孟同离开之前特意为她留下来的。

一颗流星往西南方向泻去,如同受惊的金环蛇,又如同倏尔远逝的信号弹。

雪峰山区正好在西南方向呀。

在茫茫夜色掩护下,三姑娘一咬牙,将茶园、大悲庵和村庄甩在身后,走进一条长长的峡谷,踏上了追赶孟同的漫漫苦旅。

夜色下的黑峡谷如同一条巨蟒。

磷火闪闪烁烁,恍若巨蟒吐动的红信子,明灭成一片蛇莓色。

山溪开始饶舌:一个小女子失踪了,这是她身上丢落的花布扣。

13.插入的歌谣

七月寻夫秋风凉,

家家动剪裁衣裳,

别人裁衣丈夫穿,

奴家裁衣压满箱。

——“孟姜女小调”之七

14.艰难的追赶

那是何等艰难的追赶啊!

——失足掉落几十丈深的悬崖;

——身陷土匪窝,被迫当了将近两年压寨夫人;

——险些葬身于突如其来的洪水;

——被视作给山寨带去厄运的灾星,差点让山民活活烧死;

——逃命途中,误入黑熊窝;

——给日本人当成探子关了好些日子;

——遭遇一场路断人稀的霍乱而几乎毙命;

——为减少麻烦而女扮男装,却被不由分说抓了壮丁;

……

待她终于找到雪峰山脉腹地,中国军队与日本人其时正在进行著名的“雪峰决战”,孟同他们的学校早已放了长假。而且,孟同一年前就已离开学校,据说去了地方武装“湘西抗日救国军”。待她历尽曲折终于找到这支部队,孟同却已不知去向。

那一刻,真的就天垮下来了。

瘫了一般,跌坐在倾圮的烽砦间。

无助地、无力地,她哀哀地哭了。

15.插入的歌谣

八月寻夫雁门开,

多搭衣服多搭鞋,

多搭衣服遮寒冷,

多搭鞋儿赶路程。

——“孟姜女小调”之八

16.泪洒绝地

乌鸦从头顶聒噪着飞过,仿佛在传播黑衣巫婆的某种谶言。

悬崖边,羯羊凄厉地嘶喊着,夕阳泼溅出一天血光。

云朵低垂。衰草连天。山风吹过刀锋般的岩石之阵。

蝙蝠群如浊浪一般呼啸而去呼啸而来,往低空投下巨大的阴影。

一座座荒坟又一座座荒坟,将暮色堆成不计其数的空落与苍凉。

暮色后面,叠印着寻找途中一张张凶悍或者良善的脸,一张张阴毒或者仁慈的脸,一张张魔鬼或者菩萨的脸。

簌簌滑落脸颊的所有泪行,冰雹一般齐刷刷砸向锥心刺骨的记忆。

17.插入的歌谣

九月寻夫是重阳,

重阳造酒桂花香,

别人造酒丈夫喝,

奴家造酒无人尝。

——“孟姜女小调”之九

18.《三姑娘寻夫》

缓过一口气,三姑娘还是坚信孟同活在世上。

曾经唱过花灯、习过三棒鼓的三姑娘,请人编了鼓词《三姑娘寻夫》,入伙几位卖艺人的草台班子。

三棒鼓打到哪里,她就把《三姑娘寻夫》唱到哪里。

每回每回,台上的人唱得泣不成声,台下的人看得泪眼婆娑。三棒鼓打到衡阳时,她特意将鼓词唱到南岳山麓的孟同老家,一腔痴情足以令孟同老家人为之欷歔。

得知孟同的父母已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死,老家已多年没有孟同的音讯以后,她仍然憋足一口气辗转东西。寻找孟同,成了支撑她生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和依据。

这时的她,已如山中的一茎藤条,韧性得百折不挠了。

夜间做梦,梦见一道彩虹悬向漆黑的天空,怀着往昔的暖意,自己照耀自己。

19.插入的歌谣

十月寻夫是立冬,

不觉行到一庙中,

请个老道卜一卦,

问奴几时见夫君。

——“孟姜女小调”之十

20.一等四十年

日本人投降了,抗战胜利了。

却还是不见孟同的消息。

三姑娘留话给孟同老家人,她栖身于南岳山的一家寺庙,边给寺庙侍弄茶园,边安心安意等候孟同。

这一等啊,就是整整四十年。

四十年,脱胎为云、换骨为月。

四十年,叶落叶长、静水深流。

四十年后,一位台湾老兵受孟同临终所托,将一摞画稿亲手转交给了三姑娘。才知道孟同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几年前死于一场车祸。

搂着画稿,三姑娘的头发在阳光下飘霜。

21.插入的歌谣

冬月寻夫路漫漫,

大雪纷纷透衣寒,

瓦上冰凌三尺三,

奴家思夫泪串串。

——“孟姜女小调”之十一

22.厚厚一摞画稿

怀揣孟同留在树洞的那幅画和台湾老兵转交的一摞画稿,三姑娘回到老家,在大悲庵的木鱼声中继续她的怀想与等待。

几十年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怀想和等待。

她的生命需要这种怀想和等待来喂养和支撑。

孟同托人转交的那一摞画稿,有在大陆画的,有在台湾画的。绘画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画的却都是留在他记忆中的三姑娘,留在他生命中的三姑娘。

几十年漫漫苦旅,历经了那么多的劫难,那么多的死里逃生,孟同留在树洞的那幅画却始终与她同在。

画稿与她同在,就等于孟同与她同在。

打开厚厚一摞画稿,就好比农家翻晒仓里的谷物一样,三姑娘胸中涌动着一份殷实和满足。

以及叹息与迷惘。

23.插入的歌谣

腊月寻夫泪水枯,

万里长城垒白骨,

哭倒长城三百里,

只见白骨不见夫。

——“孟姜女小调”之十二

24.茶山青青,茶歌青青

(清明。桐始华,鼠化为,虹始见。)

三姑娘是清明节那天去世的。

去世的先天,她还在茶园里忙碌。夜间她吩咐庵里的人——

明天早晨她要走了。坟茔呢,就选在茶园的白果树一旁。一直陪伴身边的这些画,往后还是搁在她身边做个伴儿吧。

翌日一早,三姑娘像往常一样走进茶园。

茶山青青。茶歌青青。

三姑娘搂着一摞画稿,于白果树旁席地而卧,无疾而终。

那一刻——

东山上一弯彩虹倏地升起,照耀着云块、茶山、阡陌和村庄,格外美丽而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