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忆深处
7952300000008

第8章 读书有感 (6)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描述的是一个生活在马孔多村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归宿。作者植根于现实来构思和想象,将现实主义、神话传说与拉丁美洲独特的地域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宏大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家族历史图。从布恩蒂亚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来看,在百年间的兴衰历程中,小说显示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手稿卷首的题词记载的正是布恩蒂亚整个家族的历史,即“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而整个布恩蒂亚家族乃至马孔多镇,在遭受百年孤独之后,被一阵飓风从地球上刮走,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霍塞·阿卡蒂奥·布恩蒂亚是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他与表妹乌苏娜结婚了,而据家族历史记载,近亲结婚的后代会长猪尾巴。霍塞·布恩蒂亚为了逃脱家族的预言和厄运的降临,带着妻儿,领着一批人背井离乡、披荆斩棘,最后到了一片沼泽地带,建立了名叫“马孔多”的村镇。从此之后,他们没有离开过马孔多,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最早发现了马孔多之后,他将世界各地的先进文明带进了闭塞的马孔多,也渐渐地促进了马孔多与外界的联系。梅尔加德斯的出现同时也打破了马孔多昔日的平静,给她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她变得年轻,充满活力,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霍塞·阿卡蒂奥·布恩蒂亚作为家族的第一代以及马孔多的建村人,受梅的影响极为严重。他是个极富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人,每天全身心地钻研着自己的创作发明,注定了他孤独、寂寞的一生。他到了晚年常常被家人冷漠和遗忘,被当做疯子一样绑起来,最后凄惨地死在了栗子树下。

在布恩蒂亚家族七代历史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布恩蒂亚家族有一突出的特点是名字的重复,他们的名字与祖先相同,这也预示着整个家族人物性格的相似和命运大致的乖舛。阿卡蒂奥、奥雷连诺、阿玛兰塔是家族的第二代。他们的性格相差很大,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极具孤独感。老大阿卡蒂奥出生在去马孔多的路上,他在路上长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又缺乏想象力。他与纸牌占卜家皮拉·苔列娜私通,有了孩子,但又在一次吉普赛人来马孔多表演时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而选择离家出走。他最终还是回来了,又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表妹雷贝卡结婚,被逐出家门。最后,雷贝卡亲手杀死了阿卡蒂奥,让他的血液混合着泥土,像一条溪流似的流进了相距较远的布恩蒂亚家中。

老二奥雷连诺出生于马孔多,是第一个出生在马孔多的居民。他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又赋有先天的预见事物的本领。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了上校,一生遭受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经历富有了传奇色彩。奥雷连诺年老归家,沉迷于炼金子做小鱼,每天两条,做到一定数量时便放到坩埚融化,重新再做,反反复复,以此来打发时间。他的晚年是孤独寂寞的,一直延续到死。

阿玛兰塔是一个内心狭隘、自私的女子,由于嫉妒雷贝卡而错杀了奥雷连诺的妻子雷麦黛丝,为了忏悔和赎罪,她一直待在闺中,终生未嫁,却又倍感孤独寂寞。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己和抚养小孩身上。因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她甚至与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以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但她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子里缝制自己的敛衣,拆了缝,缝了拆,直到生命的终结。

第三代是霍塞·阿卡蒂奥的儿子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的儿子奥雷连诺,而堂兄弟阿卡蒂奥与奥雷连诺却又是同一个母亲——皮拉·苔列娜所生。奥雷连诺因热恋姑母阿玛兰塔无法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于是参军,不幸死于乱军之中。阿卡蒂奥则是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无恶不为,最终被保守派军枪毙。

第四代是阿卡蒂奥与圣索菲娅·德拉佩德所生的三个孩子雷麦黛丝和双胞胎弟弟阿卡蒂奥第二、奥雷连诺第二。“俏姑娘雷麦黛丝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她的天性是反对一切的规矩。但她又特别的天真、纯洁和美丽。她的姿色倾倒了所有的男人,却在无意之中残害了崇拜她的那些粗俗男人。雷麦黛丝犹如一位纯洁的天使降临在马孔多,最后的离去也极富神秘色彩。阿卡蒂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工人运动被军警镇压,三千人中唯有他一人幸免。他最后无比恐惧和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普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梅尔加德斯的房间。奥雷连诺第二则沉迷酒色,终日无所事事,弃妻子不顾,在情妇家中厮混。最后因为病痛折磨,有幸没有死在“情人的床上”,而死在了自己家中。

第五代是奥雷连诺第二与女王菲兰达·德卡皮奥所生的一男二女。信奉宗教的母亲希望长子阿卡蒂奥日后能当主教,而在他年幼时便送往了罗马神学院学习。而阿卡蒂奥却对宗教毫无兴趣,母亲死后,他回家过上了浪荡的生活,偷走了乌苏娜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后,不幸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大女儿梅纳塔·雷麦黛丝爱上了橡胶汽车公司的机修工毛利西奥·巴比洛尼亚。由于母亲的阻扰,导致了毛死于非命。有孕在身的梅梅被送往了修道院,并在修道院里度过了一生。小女儿阿玛兰塔·乌苏娜在布鲁塞尔上学,并与飞行员加斯东结婚。婚后二人回到马孔多,见到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于是决心重整旧业。然而,日渐衰弱的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马孔多镇都已在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中萎靡不振。阿玛兰塔·乌苏娜的回来,虽然带来了一丝光明和希望,却还是无法扭转百年历史将走下灭亡的悲剧命运。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唯一的是嗜好是躲在梅尔加德斯德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与手稿。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塔·乌苏娜,并生下了百年来唯一一个因爱情而受胎的婴儿奥雷连诺。不幸的是,这个命中注定要重新为布恩蒂亚家族奠定基础,将要驱除家族固有的致命缺陷和孤独性格的孩子,却长着一条猪尾巴。百年的预言,终于成为了现实,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历史,随着最后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的到来而走向了灭亡。

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是注定了的,因为他们固有的孤独和闭塞,使他们只能局限于马孔多有限的空间里。尽管他们当中也有人出去闯荡,游历世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霍·阿·布恩蒂亚曾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指马孔多),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而最终布恩蒂亚家族的所有人几乎都葬在了这块沼泽地上。布恩蒂亚家族最初是为了摆脱近亲结婚的厄运而逃到了与世隔绝的处女地——马孔多,但最终还是未能摆脱不幸命运的束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梅尔加德斯的手稿正预示了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历史命运。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级汉文3班学生)

读《论语》亦是读人生

陈依妮

翻开《论语》,干净的纸页上透着点点墨香,丝丝诱人;短而精炼的文字闪烁着古老的智慧,孔圣人的话语,动人心智、扣人心扉、沁人心脾;点滴之间,似乎有点妙悟,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明白,也就是所谓悟与不悟就在那一瞬间。

我素有读书的喜好,但很少有本书能像《论语》一样让我彻底地、安静地细细品味。若是绵绵细雨天,泡上一壶暖茶,手捧《论语》,半躺在床边,细细品读每一个字背后所蕴藏的哲理,静静地聆听圣人的教诲。任凭屋外风雨咆哮嘶吼,风声、雨声、嘶吼声皆不入耳。唯有灵魂深深地沉浸在那些字里行间,越是难懂,越是想要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正如圆悟克勤贤师的“禅茶一味”,一口清茶,使人心境清寂、宁静,纯净的眼睛可以细细品味出一切事物的至诚至信。

在我品来,《论语》其实是读孔子,更是读人生。

读懂了《论语》亦是读懂了孔子。夫子毕生之智慧尽倾于《论语》之中,字字均绽放着古老的诲言。真情真意,真善真美,真诚真信,真爱真欲,真礼真义,真仁真孝,凡此种种,皆入其中。“仁”、“礼”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字虽简,然意何其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一重境界,是大智、大愚之所在。在《论语》的长卷中,还包含着孔夫子对历史沧桑、更替的悲叹,叹息盛世之不复,惋惜大周之不存。纵使自己有心报国,也无能为力,眨眼间,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读懂了《论语》也就参悟了人生,人世间参悟了人生的奇人有几何?至少我还未能深明其意,对于新生与老去,有力与蹉跎,得意与失意,还没有大彻大悟,或许是人生的经历不够,或许是思想的壁垒还未打破,我还未能真正领悟那令人茅塞顿开的精华所在。但是《论语》把这轨迹碾成文字蕴含在书中,看着世俗之人生老病死、兴衰更替而缄默不语,人生的大智慧大概就在这里吧。我想读懂了《论语》的一角亦可以受用一生了,能知其旨、通其意、晓其道者就可称为智者了。寥寥数语,点破世间万象,何谓万象?只能靠自己去妙悟。

我觉得读《论语》须用心领悟。心正方可品读,自悟方能感悟。佛曰:“万化尽在一个悟字,悟必及其至。”《大学》则言:“知止而后有定。”必定要领悟到极致才能罢休。其实《论语》之义不是一本书就可以书写尽的,两千年的历史涤荡没有使他褪去哲理的光辉,反而在哲学的海洋里闪烁着一片东方人的思想之光,儒家的思想因此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彰显出中华的魅力。

从古至今,什么是人生,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千古之问,一直都被世人追寻。于我而言,一杯清茶,一部《论语》就是人生。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2009级新闻2班学生)

1988,继续前行吧

马喆

在拜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下文简称《1988》)前,于我,韩寒是逆反体制、游艺文体、针砭时弊……寥寥勾勒的漫画影像,是“以其知之所之,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青年意见领袖……不似他博客杂文得理不饶人的盛势与犀利,《1988》没有过多扎眼的、刻意的文字游戏,仅是平白淡薄地叙述着、回忆着,以平和、冷静的方式表达着强烈的情怀,就如同淡若流云地观望这个世界,看似无情,实际内蕴对人生的守望。

故事里的主人公开着一辆1988年产的越野车上路,机缘巧合与一名怀孕的妓女结伴而行,途中交谈、回忆着童年、理想、青春、爱情乃至人生的故事。内心渴望经年的旅程,驶向没有终点的前方,驶向深藏记忆的过往,驶向……这是一场混沌无序的时空旅程,一段艰难苦涩的心路历程。回念的过往,此刻的现实,因成长的牵连,纠葛成结。

“我”驾驶1988路过这个世界,青春的逝去,爱情的残酷,友谊的感伤,死亡的无常,梦想的荒芜……那些扑面而来的人生现实尽收眼底,触目惊心!“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那些热血的人们;那些在“我”发呆的时候思考,在“我”思考的时候行动,在“我”行动的时候翘掉,终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的人们;让“我”错觉“我”的余生都坐在最崇拜的丁丁哥哥的摩托车上,靠着他的后背,去往已知却不详的前方,幻想能与他一起,去和这个世界谈谈。然而一直以来的偶像丁丁哥哥莫名离世;童年伙伴在10号和初恋女友刘茵茵死于车祸,而“我”与刘茵茵的约定也消散在风中,再无续写;聪明清醒的孟孟就算深谙“水煮青蛙”的现实,终也没逃脱成为孟欣桐的结局。那些被欺骗了的动物们以为自己是植物,放逐了灵魂,被流沙劫持着,早已远离了最初的梦想,一一凋零,成了这个世界里最鲜活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