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例说明了什么呢?其中一个与一位憎恶蜘蛛的家庭主妇有关。8月中旬的一天,她拿着里面装了DDT和石油馏出物的气雾喷雾器来到了地下室。她把整个地下室彻彻底底地喷了一遍,包括楼梯底、水果橱子里以及天花板和梁木周围遮起来的所有区域。喷完之后她就开始觉得非常不舒服,感到恶心、极度疲劳和紧张。接下来的几天里她觉得好转了,然而她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她在9月又重复了这一整套流程,又经历了两轮喷药—生病—暂时恢复—再次喷药的循环。在第三次喷药之后,出现了新的症状:发烧、关节疼痛、全身不适,还有一条腿出现了急性静脉炎。哈格雷夫斯医生对其进行检查时发现她患上了急性白血病。第二个月她就病逝了。
哈格雷夫斯医生的另外一位病人是一位专业人士,他的办公室坐落在一栋满是蟑螂的老建筑里。他被这些昆虫的出现弄得狼狈不堪,于是决定亲自进行治理。某一个星期天,他花了半天时间将地下室和所有隐蔽的区域都喷了药。喷雾中,DDT以25%的浓度悬浮在含有甲基化萘的溶剂中。他很快就出现了瘀青,开始流血。他走进诊所时,很多地方都在流血。血液检测表明骨髓出现了严重衰退,患上了一种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之后的5年半中,他输了59次血,并进行了其他治疗。有局部好转,但大约9年后,出现了致命的白血病。
涉及农药的病例里,最主要的包括DDT、林丹、六氯化苯、硝基酚、常见的防蛀晶体对二氯苯、氯丹以及承载它们的溶剂。这位医生强调,仅仅暴露在单一的化学物质中的情形是例外,而非常见情况。此类商品通常为几种化学物质共同悬浮在石油馏出物或其他分散液中。溶剂中的芳香环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本身就是对造血器官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但是从实际的而非医学角度出发,这种区别意义不大,因为通常喷药时,石油馏出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哈格雷夫斯医生认为这些化学物质和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美国和其他国家医学文献中都有大量案例支持这一看法。这些病例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受到自己的喷雾设备或飞机“粉尘”毒害的农民,在书房里撒了灭蚁药却仍待在里面学习的大学生,在家里装了便携式林丹气化器的妇女,在喷了氯丹和毒杀芬的棉花地里工作的工人。这些病例中还有许多被医学术语掩盖了的人间悲剧,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对表兄弟,他们住在同一个镇上,总是一起工作一起玩。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致命的工作,是在一个合作农场上喷洒一袋一袋的杀虫剂(六氯化苯)。八个月后其中一个男孩得了急性白血病。九天后就去世了。几乎在同时,他的表兄弟开始出现容易疲劳和发烧的症状。不到三个月,他的症状加重并住院治疗。诊断结果表明也是急性白血病,同样的,这一疾病又开启了必死之路。
还有一位瑞典的农民,很奇怪,他会让人想起那艘金枪鱼捕捞船“福龙号”上的日本渔民久保山。像久保山一样,这位农民之前非常健康,久保山以海洋为生,他依赖他的土地谋生。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天空中飘下的毒药都带着一张死刑判决书。这个人的是被辐射破坏的灰烬;另外一个人的则是化学粉尘。这位农民用含有DDT和六氯化苯的粉尘料理了60公顷土地。他工作时,一阵阵的风使得小团的粉尘在他身边打转。“当天晚上他就觉得异常疲惫,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经常感到虚弱,背疼腿疼并觉得寒冷,不得不卧床休息,”隆德一家医疗诊所的报告中写道,“然而他的情况却越发糟糕,5月19日(喷药后一周)他申请去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他发起了高烧,血球计数出现异常。他被转院到了内科门诊部,在那里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治疗后去世了。尸检显示他的骨髓已经完全萎缩了。
像细胞分裂这样一个正常又重要的过程如何能变得反常又有破坏性,这一问题让无数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精力,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细胞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一有序的增殖过程变成了癌症不受控制地狂乱扩散的过程?
等找到答案时,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答案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癌症本身就有多种伪装,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具有不同的起因,不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它们扩散和退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然而潜藏在这些原因下面的罪魁祸首,或许只是对细胞造成的几种基本伤害。世界各地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在这遍布各地的研究中,还有甚至并非专门针对癌症的研究中,我们都看到微细的曙光,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这道光所照亮。
我们再次发现仅仅观察那些生命最小的单位,细胞和染色体,我们能得到更广阔的视野来解答这些谜题。这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我们要寻找哪些因素变更了细胞神奇的作用机制,使其偏离了正常模式。
瓦尔堡认为辐射和化学致癌物都能够破坏正常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剥夺它们获得能量的能力。重复使用微小剂量可能会导致这种结果。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是无法逆转的。没有被这些破坏呼吸作用致毒剂立刻杀死的细胞会竭力弥补损失的能量。它们无法再继续进行那种特别又高效的循环来产生ATP了,而是又退而使用原始、效率非常低的方法——发酵。通过发酵来继续存活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之后进行的细胞分裂使得所有的子细胞都使用这种畸形的方式呼吸。细胞一旦失去了正常的呼吸作用,就无法再重新获得这种作用——一年不行、十年不行、几十年也不行。然而在竭力弥补损失的能量的过程中,存活下来的细胞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发酵来进行能量补偿。这是一场达尔文式的争斗,只有最合适的或适应力最强的才能存活。最后发酵可以和呼吸作用产生相同的能量了。这时,我们说癌细胞被正常细胞创造了出来。
瓦尔堡的理论还解释了其他一些谜题。大部分癌症之所以有潜伏期,是因为在呼吸作用遭到破坏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细胞分裂,这时发酵作用得以不断增强。不同的生物发酵作用需要的时间不同,因为它们的发酵速度各不相同:老鼠的时间较短,癌症出现得就快;人类的时间较长(可能要几十年),所以人类发生癌变的过程非常缓慢。
瓦尔堡的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重复使用小剂量致癌物的危害比单次大剂量使用的危害要大。后者会立刻杀死细胞,而小剂量虽然能使一些细胞存活,但这些细胞遭到了破坏。这些幸存者于是就发展成癌细胞。所以说,致癌物没有“安全”剂量。
根据瓦尔堡的理论,我们还找到了对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的解释——为什么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的物质却同时能致癌呢?很多人都知道,辐射具有这种特性,它可以杀死癌细胞却同样能够引发癌症。很多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也是如此。为什么呢?这两种物质都能够破坏氧化作用。癌细胞的氧化作用已经是有缺陷的,所以再稍加破坏它们就会死亡。而正常细胞第一次受到针对呼吸作用的破坏,不会死亡,却会踏上发生癌变的道路。
瓦尔堡的理论在1953年得到了验证,当时其他工作者仅仅通过长期间断性地停止给细胞供氧,就可以把它们转化成癌细胞。1961年,又出现了其他证据,这次证据来源于活体动物而非组织培养。放射性示踪剂被注入患有癌症的小鼠体内。通过对它们的呼吸作用进行仔细衡量,发现其发酵作用的速度远高于正常水平,正如瓦尔堡所预见的那样。
根据瓦尔堡确立的标准,大多数农药都达到了非常厉害的致癌物的水平。在上一章我们已经知道,许多氯化烃物质、酚类以及一些除草剂会妨碍细胞进行氧化作用和产生能量的过程。它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创造一些休眠癌细胞,这种不可逆转的癌变作用长期潜伏,不为人们察觉,最终会以明显的癌症形式公开出现,但这时它的形成原因早就被人们遗忘甚至都不会受到怀疑了。
通往癌症的另外一条路径就是对染色体进行作用。该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会对任何损坏染色体、影响细胞分裂或是引发突变的物质都投以怀疑的眼光。虽然对于突变的研究经常和生殖细胞有关,会使其下一代受到影响,但身体细胞中也有突变的情况存在。根据癌症起源于突变的理论,细胞在辐射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使其摆脱身体对于细胞分裂的惯常控制作用。于是它们就会以狂野的、不加束缚的方式增殖。这些细胞分裂出的细胞同样具有逃脱管制的能力,经过了足够长的时间后,这些细胞累积起来形成了癌症。
首次对染色体异常引发癌变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两人是纽约斯隆凯特琳研究所的阿尔伯特·莱文和约翰·J·贝塞尔。至于是癌变先出现还是染色体异常先出现这一问题,这两位研究者毫不犹豫地回答:“染色体异常早于癌变出现”。他们推测,可能在最初的染色体异常出现之后和最终不稳定性的形成期间,许多代细胞经历了不断试错的长期过程(癌症的漫长潜伏期),在此期间,终于累积足够多的突变,使得细胞可以摆脱控制,开始不规则的增生,也就是出现了癌症。
欧吉韦德·温吉是染色体不稳定理论的首批支持者之一,他认为人们尤其需要关注染色体复制的现象。通过对六氯化苯和同类物质林丹进行反复观察,知道它们会导致实验植物染色体加倍;而在许多证据充分的贫血病致死案例中都有这两种物质的身影,这难道是巧合吗?而其他各种妨碍细胞分裂、致使染色体断裂并引发突变的农药又是什么情况呢?
不难看出白血病是暴露在辐射和镭辐射物中之后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化学或物理诱变剂的主要目标就是分裂活动尤为活跃的细胞。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组织,但最重要的是和造血功能有关的组织。人的一生中,骨髓是血红细胞的主要生产者,它每秒都会向人类血液中传送大约1000亿个新细胞。白细胞则是在淋巴腺和一些骨髓细胞中形成的,形成的速度虽然不稳定但十分惊人。
某些化学物质再一次让我们想起了像锶90一样的辐射物,它们对于骨髓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经常被用作杀虫剂溶剂的苯,会在骨髓中滞留,时间能长达20个月之久。许多年前,医学文献就认定苯会引发白血病。
儿童快速发育的组织也会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最有利的环境。麦克法兰·博内特爵士曾指出,白血病不仅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增长,而且最常见于3~4岁的年龄组,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并没有其他高发疾病。这位权威专家说:“一定是因为在出生前后,这些儿童的组织曾暴露在致癌物中,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3~4岁是发病率的高峰。”
尿烷是另外一种已知的能引发癌症的诱变剂。怀孕的小鼠受到这种物质的处理后,不仅自己会出现肺癌,它们的后代也会如此。而这些试验中的幼鼠唯一暴露在尿烷中的时间就是在胚胎中。惠帕博士曾经警告称,人类暴露在尿烷和相关化学物质中后,也可能因为在胚胎时暴露在化学物质中使得婴儿出现了肿瘤。
尿烷是一种氨基甲酸酯,和除草剂IPC和CIPC有着近似的化学性质。尽管癌症专家做出了警告,氨基甲酸酯现在仍广为使用,不只作为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还被用于增塑剂、药物、服装以及绝缘材料等各种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