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7942900000038

第38章 社交网站的兴衰之路 (2)

2005年,庞升东创办了51.com。此前他已经在互联网上赚了不少钱。51.com是一个起步相当早的社交网站,2008年,51.com注册用户数突破一亿,月独立用户超过2500万,总体流量仅次于腾讯,位居全国第二。这样骄人的业绩也为它赢得了大笔风投注资。

然而正是从51.com最辉煌的2008年开始,这家社交网站却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再创新高,反而陷入了一连串的混乱,致使大批高层流失。

孰是孰非?或许庞升东自己也很难理清。

2011年3月,51.com发表声明称:51.com的共同创建人、高级副总裁张剑福“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疗,手术后需要休养较长时间,所以无法继续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和51.com事业部总经理”,他的职务由51.com首席执行官庞升东兼任。

不过健康似乎更像一个体面借口,据张剑福自己表示,他的健康绝不像外界所称的那样的严重,不过他也承认,伤病痊愈后,他也不会再回51.com了。“我不想重复过去做过、而且别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的那些事情了。”张剑福含蓄地解释道。

在51.com所有员工中,张剑福无疑是身份最特别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职务很高,更重要的是,他也是51.com的缔造者,从2003年起,张剑福就始终亲历着这个国内知名SNS公司的每一步成长。很多人都说,张的资历甚至比庞升东还老。

然而张剑福最终选择离开。不过,就在过去的短短三年中,51.com共计有超过20位中高层离职而去,似乎正印证了这家SNS网站的落寞。

从2008年开始,尽管连续获得红杉资本、海纳(SIG)、英特尔投资、红点投资、巨人集团等机构共计7600万美元的投资,但51.com却经历了最坎坷的三年奔波,至今元气大伤。

高层流失最早在2008年下半年。一位前51员工透露,当时51.com在投资方要求上市的压力下,开始大量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大肆扩张业务。这期间,由于公司事业部频繁调整,导致大量原有员工流失。

更大规模的高层流失发生在2009年。由于冲击业绩受挫,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预算减少,大批高管被迫离职。这其中既包括老员工,也包括庞升东从腾讯、网易、百度等上市公司高薪挖来的人才。

据一份不完整名单显示,从2008年至今,51.com离职的中高层超过20人。其中核心管理团队流失率高达80%,名单包括张剑福、谢孝平、邵辉、程悦、姚永和、张鹤、崔金峰等人;总监级别员工流失率也非常惊人,尤其是IM事业部和网站事业部,三年超过10位总监先后离职

另据多位知情人表示,由于过去三年时间漫长,且51公司内部职务经常变化,公司内部员工对管理机构认知混乱,中层团队甚至经常出现“上个月才提升,下个月就离职”的情况,如今要完整描述出51的人事变革已经很难。

一些前51员工透露,当初很多人加盟51时都是为期权而来,“如果51上市的话,很多人身价超千万”,不过,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人很快都选择了离职——“业绩高压和上市无望的情况下,大家走得都很彻底。”

巨人网络CEO史玉柱当年曾公开表示:51.com将于2010年上市。但直到如今51.com距离上市显然遥遥无期。甚至董事长庞升东本人——这位互联网最年轻的“新贵”,在历经三年人事沧桑后,也开始刻意保持低调。

虽然到2011年,51高层流失现象暂时告一段落,但公司却已元气大伤,挫折之后,只能在低谷间徘徊。

当然,如果简单地将51.com的三年挫折归咎于资本方,显然有失公允。不过,庞升东和他的51.Com战略挫折和动作变形,却和资本方的压力密切相关。

自2006年开始,51.com以收获7600万美元投资,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最多的企业之一。不过,大量资本的入驻也使51.com沦为资本控制的平台,创始人的话语权被大幅削弱。

2008年底,为了实现投资方要求尽快上市的目标,51.com所有管理层开始背负更大业绩指标压力,业务扩张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时,51.com每日独立用户数量持续上升,一直到600-700万左右开始减缓,最高时曾达到800万。“当年公司内部都很盲目乐观,业绩目标就是要冲破每日1000万大关,结果这个数字一直没过,高层倒是逼走了很多。”知情人士回忆说。

实际上,在2009年之前,51的营收状况一直不错。2008年年底,“51币”(51.com推出的虚拟货币)每月销售高达300万元,全年广告收入有几千万元。“这些钱当时主要用于扩张,公司有了投资,自然暂时也不用担心这些钱。”知情人士表示,51.com当时并不缺钱,缺的是更高速的增长。

但正是为了“更高速的增长”,庞升东却在战略扩张方面犯了两个重大错误,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首先,2008年庞升东决定全力做开放平台。所谓开放平台,就是通过引入第三方伙伴,使生态链得以延长,同时实现收入快速增长。为此,51连续推出商城、51群组、51秀、51问问,以及彩虹QQ等多个项目。不过,这个庞大的开放平台计划,最终却无疾而终。“开放平台的投入成本非常高,2008年大概就有1000-2000万元左右。如果一直亏下去,或许能扭转败局,但后来公司却决定放弃了。”

其次,庞升东过于轻率地进入了网游行业,并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心血。由于资源过度倾斜,甚至导致网站事业部资源缺乏和大量员工抱怨。他当时并未注意到,网游市场格局其实已定:盛大、腾讯、网易牢牢占据第一集团军队列,后来者的饭碗并不好抢。

2009年51公司组建的网游团队超过100人,并从腾讯等公司高薪挖了很多人。一些人回忆说,那时“声势非常大,可惜后劲不够,方向也没看准。比如2008年流行网页游戏,我们却在做客户端;比如社区游戏我们开发过一些,却基本不成功。作为几千万用户的平台而言,我们的网游收入其实很差。”当时红杉资本和海纳等投资方还提出“用户太低端,必须提升档次”的荒谬意见,也给51.com原先保持优势的SNS业务造成不少困惑,不少用户由于得不到重视开始出现流失。

于是,由于扩张太快和战略思路不清,加上原先业务受挫,51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矛盾开始日益激化,管理瓶颈随之凸现。

就在庞升东计划逐渐收拾乱局的时候,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加速了51公司扩张计划的破产:由于担心未来经济形势不妙,51投资方红杉中国的母公司甚至发出“现金比母亲更重要”的呼声,51公司内部也被迫大幅削减开支预算,不少扩张项目被迫腰斩,大量员工心灰意冷选择离去。

纵观51.com的失败,深刻地体现了资本在商业运作中的两极作用: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但大笔资金的注入如果意味着掣肘,那么融资究竟是福是祸就很难说了。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刘强东:不论如何融资,创始人都必须牢牢控制董事会,所以京东才能一路向前。

51曾以其迅猛的发展被称为行业黑马。对于它的结局,当时普遍有三种预测:一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二是企业取得了小成功;三是庞升东自己赔上800万。

对此,庞升东说希望看到最好的那一种结局,但如今,他或许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国内社交网站的集体困局

相比起51.com的落寞,坐拥4.3亿美元的千橡人人网(原校内网),以及从2010年崛起的开心网(kaixin001.com)要幸运一些。虽然在过去三年他们避开了盲目扩张的失误,却也面临着同样的增长困境。

2010年8月,一家媒体撰文声称,千橡互动CEO陈一舟在ChinaJoy表示:“今年SNS网站整体用户没有上涨。他同时坦承:公司的营业额在这个月首次出现了下降。”这引起了千橡集团的不满。

千橡集团公关部对此更正说:“陈一舟先生的原意为:‘中国游戏行业首次出现营业额下滑。千橡集团所有的营业额都在成长’。”

不过,这样的回应并不能掩盖国内SNS网站发展滞缓的现实,业内用户也很难相信千橡增长速度如旧。易观国际发布的最新报告提醒说,SNS投资者需更加谨慎。因为其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SNS市场同比增55.9%,用户规模增68.3%。这比起2008年中国SNS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高达344.6%和138.4%的增幅,增势已经明显萎缩和放缓。

近年来奇迹般崛起的开心网(kaixin)也在面临巨大的困难。据《环球企业家》报道,由于MSN传播到头、后续社区游戏缺乏、新鲜感出尽等因素,开心网活跃用户数量已经出现下滑。它更大的问题在于:过去通过火爆一时的社交游戏积累起的用户基础和关系,必须得到快速巩固和提升。

强烈反差还在于中外SNS网站对比。与美国Facebook一家独大局面不同的是:国内SNS长期由51.com、人人网、开心网等多个巨头瓜分市场,这导致任何一家都无法像Facebook一样保持用户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从Alexa排名来看,在过去两年,Facebook流量稳步增长到全球第二名,但人人网和开心网增长却几乎停止,近期数月还出现下滑势头。

CR-尼尔森相关人士分析说,Facebook是美国校园社团文化的在线延续,但在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社区用户群的年轻化以及浓郁的乡情或地域情节使得国内社区网站更趋向于同城交友平台,而并不是个人社交圈的扩展。

在2008年尼尔森评选的国内十大SNS网站中,第九名的360圈已经宣告关闭,尽管它曾获Koolanoo集团3300万美元投资;第五名的MySpace聚友网已经转型音乐垂直交友网站。除了开心网、人人网和51.com外,前十名SNS网站如今大多被边缘化或衰败。

一些小型SNS网站更是濒临死亡边缘。曾获200万元投资的蚂蚁网近日宣布停止运营,韩国SK投资2700万美元的赛我网已与粉丝网合并,几乎等于消亡;此外的众多社交网站如一起网、天际网、占座网、亿友网、亿聚网、同学网等,其实都已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