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7877400000009

第9章 庐山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畔,北距九江市仅30多公里。

传说殷周时期,有匡姓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庐山之中,所以庐山又有匡山、匡庐之称。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已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可见庐山早有盛名了。在古代,人们坐船沿长江上下,或从鄱阳湖进出,都能一眼望见这座大山,因此历代文人名士纷纷前来探奇寻幽,留下歌颂庐山的诗词竟达几千首,使庐山不仅以风景奇秀著称,而且又以璀璨的文化名扬天下。

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古以来,庐山就以它雄奇挺秀的山峰,瞬息万变的云海,飞流直下的泉瀑以及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历代文人多到此游历,留下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去仙人洞,途间就有花径公园、天桥、锦绣谷等。据资料记载,公元816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今九江),为排闷遣忧,曾登庐山花径游览。时值暮春四月,山下桃花已谢,而这里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深有感怀,遂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故有“白司马花径”之称。园内亭榭临湖而立,碧波含情,风景绝佳。步出公园,穿过天桥,拾级而上,于最高处俯瞰锦绣谷,但见谷中云雾蒸腾,壁峭峰壑,如堆如砌。有的像雄狮长啸,猛虎跃涧,有的若捷猿攀登、仙翁盘坐。在锦绣谷苍岩翠壁下,一洞石开,这就是仙人洞。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毛泽东写庐山仙人洞的名句。举目四顾,洞高深约三丈,幽深处有清泉滴落,称“一滴泉”。泉边洞壁镌有“洞天玉液”和“石洞流甘露,仙崖乐最真”等诗句。洞中央一石雕“纯阳殿”,内有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吕洞宾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

中国最早的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山麓的五老峰下,它是唐朝李渤读书隐居处。

传说李渤曾养一只白鹿。此鹿能通人性,李渤欲购买书墨笔砚,只要将袋子与钱系在鹿角上,白鹿即能来到城里,如数购回。因此人称此鹿为白鹿先生。这里四山回合,似一天然山洞,故称白鹿洞。到了南唐升元时期(公元937~942年),这里正式建为“庐山国学”,不少名士来此讲学。及至宋初,白鹿洞扩大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朱程理学的创始人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在此久居讲学。白鹿洞书院成为他们宣扬理学的重要场所。

白鹿洞书院原有古式建筑360多间,殿宇书堂、楼台亭榭、莲池小桥及牌额石坊错落有致,布局得当。这里胜迹如林、古木参天、景色静谧优美。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还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寺庙多达三百多处,其中有最著名的佛教建筑东林寺。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年),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寺内有神运宝殿、三笑堂、念佛堂、聪明泉、六朝松等古迹。此外,还有李白、白居易、陆游、岳飞等名人的碑刻。苏东坡《题西林壁》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在东林寺不远的西林寺写成的,可惜西林寺早名存实亡了。

庐山瀑布为中外闻名的景观。顺路西南行进,到达秀峰。秀峰由香炉、双剑、文殊、鹤鸣、伏云、行龟诸峰环抱,玲珑挺拔。向西仰望,瀑布倾斜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在这里咏成的。

庐山胜境多,有峰秀、瀑秀、峡秀、谭秀的“秀峰”;有流沫飞珠,如烟如雨,奔腾泻地的“三叠泉”;有壁立千仞,下临绝壑的“龙首崖”;有拔地而起,云雾变幻的“五老峰”;有松涛阵阵,树影摇曳的“月照松林”;还有大天池、小天池、望江亭、莲花谷、三宝树、含鄱口、玉帘泉等,满山皆景。那神彩,那神韵,那千姿百态,特别是那淡淡流动的雾霭所展示的含蓄的意境,都会给人以无限的神往和美的享受。

庐山,一曲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