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7877400000043

第43章 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名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此处是吴越王钱元磅近亲、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四十贯)购得废园,稍事修整,于山上构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名之“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其后园归章、龚二氏。后龚氏移居嘉定,章氏大事扩建,增置厅堂,加之沧浪亭胜名,成为东南名园。南宋建炎年间,园归抗金名将韩世忠,称“韩园”。元代改为僧居。明、清两代,沧浪亭性质变为公共园林,多次重建,屡建屡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又一次重修沧浪亭,今天我们所观赏到的,就是当时建成的。

沧浪亭面积大约在16亩左右,园内的建筑格局独具特色,建筑绕假山而建,没有较大面积的水景,仅仅靠园外葑溪。葑溪沿园北侧自西向东缓缓流过,游人行至溪边,只见岸南复廊逶迤,漏窗透景,老树葱郁,岸石参差,未入园可先赏景,与苏州其他诸园高墙围闭的形式大为不同。一架子桥跨于溪上,通向园门。

进门是三间门厅,厅东、西各壁镀有清代历次重修碑记和苏舜钦《沧浪亭记》。出厅迎面即是园之主景假山。假山以土间石,高低起伏。东段用黄石垒砌,西段点缀有湖石,山巅建有著名的沧浪亭,石构梁柱,四方翘角,石枋上刻有精美图案。“沧浪亭”匾额为俞樾所书。亭柱上镌“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对联,系清道光年间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写情写景,极为贴切,为全园点晴之作。亭旁古木苍苍,环境清幽。山西南峭壁耸立,下临深潭,石上有俞樾题“流玉”二字。山西北麓有一株山茶,花盛开时非常之壮观,可达六七千朵,可以同网师园“十三太保”、拙政园“宝珠山茶”相媲美。

假山的北部,临葑溪建了观鱼处、面水轩。面水轩是一座三开间敞厅,轩东、北两面临水,是园内赏水最佳处。观鱼处,顾名思义,就是赏鱼的好地方,它是园东北角的一座小亭,四角攒尖,在水面之上。

假山的东部,沿园墙建有半亭、曲廊、闻妙香室、闲吟亭,都很雅致玲珑。假山西面,同样曲廊环绕,廊间建有四角方亭,名“御碑亭”。亭里乾隆亲题御碑。

假山的南部,有许多的建筑,有瑶华境界、明道堂、五百名贤祠清香馆、看山楼、翠玲珑等。明道堂是园中主体建筑,曾是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面进深三间,阔三间,卷棚歇山顶。

堂西、堂东都有一个天井,堂南是一个四方小院,种植两株梧桐树、两株梅树,堂北是气势雄浑的假山,种植有花木。小院南端为“瑶华境界”小轩。五百名贤祠在明道堂东侧,祠内壁上嵌有594幅历代名人石刻像。祠北相隔数步即为清香馆,馆内家具用树根制成,极具特色。祠南为“翠玲珑”,是几间平面曲折布置的小馆。沧浪亭是苏州诸园中种竹较早、品种较多的,现有各种竹子近20个品种。

翠玲珑即是以竹为主题的建筑,周围修篁万竿,翠色盈目,室内桌椅亦刻有竹节图案。园之最南端建有看山楼,底层为石屋两间,名印心石屋,是消夏避暑的佳处。登楼可以俯视全园,原来更可以远看七子诸峰、城外上方,是园内重要观赏景点。

沧浪亭的全景落落大方,古朴简洁,是以自然为美,不以工巧取胜。园之布局以山冈为中心,绕以围廊,缀以深潭,形成重在山景的主体空间。石亭高踞山巅,对全园起到点题作用。山南厅堂轩馆,坐拥山色,山东、山北则借尽国外水景。山水之间更有复廊绕隔,既避免了山冈直接暴露于外而失去雄浑森然之气,又尽情拥览了水面,堪称妙笔。复廊上100余处图案各异的漏窗,亦是佳作。园北临水似隔非隔的处理手法。使得园内外的景色和谐地结合一起,非常之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