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7877400000034

第34章 孔林

孔林也称圣林。在山东曲阜城北1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由于历代王朝对孔子的尊崇不断升级,墓地不断扩大,成了历史延续最为悠久,埋葬人数最多的墓葬群,就是帝王陵墓也难与之相比。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生前曾长期开私塾讲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的弟子有数千人之多。孔子死后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访孔子故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葬鲁城北泗上,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祀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此后历代皇帝不断颁赐祭田、墓田以及增建殿堂。东汉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敕修孔子墓、造神门、建斋宿,并拨户人以时洒扫。南北朝高齐时植树六万株。宋代拨调军士守卫,宣和元年(1119年)为孔子墓修造石仪。元代设官守卫,至顺二年(1331年)开始修建林墙,构筑林门。明洪武、永乐年间相继增扩至占地十八顷。并建立铺舍以此来守卫。

弘治、嘉靖间增修建享殿、庐墓堂、墓门等建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到孔林祭祀孔子墓时准孔尚任之请,再扩地十一顷多,又使孔林面积达到二十九顷四十亩九分。清雍正八年(1730年)耗银二万五千二百多两重修门枋、林墙。据记载,孔林先后增拓重修十六次,增植树株五次。现面积二百万平方米,周围筑有高约三米、厚一点五米、长达七公里多的砖砌林墙。孔林内坟冢约十多万座,都是孔子子孙结冢而葬,直系子孙已葬至七十六代。两千多年间从周至今,全无间断。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1961年孔子墓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94年,孔林与孔府、孔庙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

现今孔林的墓冢和重要建筑有:

万古长春坊。位于曲阜古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央,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坊为五间六柱石坊,坊额刻“万古长春”四个大字,坊上刻浮雕盘龙,雕刻极为精美。坊两侧各有明嘉靖时御碑亭一座,东侧亭内碑上刻“大成至圣先师神道”题字,西侧亭内碑上记载了重修阙里林庙一次花去黄金二万两的记事。由此可见,明代帝王对孔林、孔庙的无比重视。

至圣林坊。是孔林的大门,被称作大林门,是一座三间四柱的木构坊门,坊额书“至圣林”三字,甚是雄伟壮观。坊前的林前村是过去守林人居住之处。通过坊后的红墙夹道,可直接通向林内。

享殿。在孔林洙水桥北。祭孔时设香坛于此。《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殁后,“弟子于冢前瓴甓为坛,方六尺。”东汉时始易之以石,至唐则易以封禅石坛。现存享殿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清雍正重修,面宽五间,飞檐翘角,黄瓦朱甍,是孔林内最大的建筑。殿前苍翠的松柏,遮天蔽日,砖砌甬道的两侧,宋明旧物。石雕翁仲、玄豹、角端、华表对列,形制古朴。

孔子墓。是孔林的主墓。墓前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据《孔氏祖庭广记》载,墓曾遭秦始皇发掘。墓东为孔鲤墓,南为孔伋墓,其格局即所谓“携子抱孙”。孔子墓东南有宋真宗、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驻跸亭三座。在南为楷亭,亭旁枯树相传为子贡手植楷。《史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子贡思念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公元1523年,御史陈凤梧在孔子墓西南建了三间屋,还立了“子贡庐墓处”石碑。

孔尚任墓。在孔林东北隅,林路外侧。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清初文学家。所作传奇剧《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情曲折,文辞凝练,为我国古典戏曲名著。据记载,每逢上演,座无虚席,观众唏嘘,顾国之思,油然生起。上演后轰动京师。孔尚任由此也遭到清廷迫害,免官家居,终老于乡里。墓前石碑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立,上题:“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东塘先生之墓”。解放后,为表纪念,进行了修葺,并于墓前植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