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要保持诚信优势
小张高中毕业后随同学小李到南方打工,俩人一起在码头的一座仓库里找到了工作,给人家缝补篷布。小李很能干,工作认真,做的活儿也特别精细,当他看到别人丢弃的线头碎布便会随手拾起来,留做备用,好像公司是自己开的一样。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小李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这时,小张不仅不在他的呼唤下一同前去,还一个劲劝他不要那么傻。
在露天仓库里,小李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老板正好开车过来,只见小李已经成了一个水人儿。
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给小李加薪。
小李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我就住在仓库旁边,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小李如此诚实,又有责任心,就让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
新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业务员。小张跑来找小李,说:“你现在当经理了,给我也弄个好差事吧。”小李深知小张的个性,直接回绝道:“我现在当了经理更要为公司负责,你不行。”小张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小李说:“不行,你没有责任心,更不会把公司的活儿当成自己家里的干。”小张说:“真傻,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不料小李却说:“公司是不是我的并不重要,但我可以把它当成我的去干,干好它。”
几年后,小李已成了一家公司的总裁,而小张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诚实不但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对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诚实就是品牌,诚实就是财富,诚实可靠者良好的个人信誉将会为你赢得持久的合作伙伴,助你在商战中获胜。当代中国社会对诚实的渴求将会使老实人身价倍增。老实人说话、办事都非常实在,很少有欺瞒之心,更没有骗人、害人的想法。虽然他们有时也因不分时间、地点和对象而诚实得过了头,并因此为自己惹来不少的麻烦。但总的来说,诚实仍是老实人不应放弃的一大优势。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简单随便地唱一句道德高调,而是基于各种经验的总结和印证。我们认为,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来看,诚实并不会使老实人吃亏。
诚实之所以应该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乃在于它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说实话、办实事,从当时来看可能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吃亏不浅,但是这种吃亏就像是储蓄中的零存整取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肯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回报。因为大家都相信你,都愿意与你合作,也愿意在危难时帮助你。而处处欺诈的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却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这就等于是捡到一粒芝麻,但却丢掉一座谷仓。所以,诚实会给一个人带来长远利益,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又花钱买不来的东西。而且,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只能采取对等原则“以诚换诚”,对人不诚者也得不到别人真诚的对待。
诚实还会带来“品牌效应”。也就是说,诚实是社会所弘扬的一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被认为是诚实的人,就会有信誉、有佳名、有道义上的优势。你说的话别人就会信,别人也愿意与你交往和合作。而那些满嘴谎言者,早已臭名远扬,大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更不会与之做真心的朋友了。这就好比是商业中的品牌,知名品牌、优质品牌其本身就有价值,只闻其名,无需看货,便知是好产品,在市场上自然就吃得开,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场诚信危机。前几年,由于市场秩序混乱违规事件沉渣泛起,商业诈骗已到了无处不在、触目惊心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已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往往就意味着上当吃亏。但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并不能延续很久,因为大家如果都不能做到诚实守信,那就会最终变成人人自危,没有进行交易的可能性。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建全、商业道德的重新塑造,诚信仍将是从商正道。
显而易见,诚信是老实人的一大优势。但是,要想发挥好这种优势,老实人还应该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不把对诚信的理解绝对化。我们讲诚信,并不是指有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顾忌、毫无保留,甚至连商业机密和人情隐秘也透露给对方。讲诚信应讲技巧,更要讲效果,老实人应当切记这一点。
要学会抓大放小,要事第一
老实人的一大问题是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总想面面俱到。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腾不出时间做正经事。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反而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地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小张是某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天,经理安排他一个紧急项目,要求一周内完成。同事们都认为这下他要熬几个通宵了,都来打趣他。
没想到小张表现得很轻松,每天按时上下班,并没有任何不同于往日的忙碌。他把整个工作分成几块,每天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计划,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进行着。这样的高效率自然会得到高质量的结果。最终,方案顺利通过。
小李在一家公司的技术部门工作。有一次,老板给了他一个项目,要求在一个月之内拿出方案。期间,小李表现得相当卖力,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小李的方案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肯定。
原来,虽然他每天很忙碌,但是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忙碌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针对性,时间保证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分清轻重缓急,不为小事抓狂。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老实人太专注于小事,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一流人物大多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跑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一位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
“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下来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是!”学生们回答。
“真的吗?”教授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
“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
“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表面,慢慢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
“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慢慢地往铁桶里倒。
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空间,消磨你的意志。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已疲惫不堪。
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对于大多数老实人来说,一次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更别说同时做好两件事了,而成功的老实人总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只有善于集中精力、先做要事的人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性。
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老实人应该按照工作的重要性排序,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这样工作中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这样,工作对于你而言就不会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怎样才能更好地执行计划。
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给出一种方案,此方案能令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业绩迅速提高50%。
艾维·利首先递给舒瓦普一张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想了想,用5分钟写下了6件事。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按顺序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大小。”
舒瓦普又用了5分钟,完成了对6件事的标注。
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它拿出来,做第1项最重要的。先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1项,着手办这一项,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对待第2项、第3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1项,那么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最后说:“每天都要这样做。你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便深信不疑,叫你公司的人也都这样干。这个试验你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吧,你认为值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
一个月后,查理斯·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并附上一封信。信上说,艾维·利给他上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之一。
正是因为查理斯·舒瓦普接受了艾维·利的建议并给予实施,他的钢铁公司才能迅速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老实人,他们努力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反而什么都没做好。
并非所有的拖延者都是不负责任懒散工作的人,相反,在拖延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勤勤恳恳。他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分不清轻重缓急,那就弄不清自己该做什么。时而做这个,时而做那个,结果什么都没做成。
如果他拒绝或无法决定先后顺序的话,他也很难说“不”字。因为他很难分辨一件事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每碰到一件事,他都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而结果是,他总是有着太多的事情去做,但却没有办法完成。
许多人之所以会比别人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永远能够抓住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优先解决,而其他的小问题则先放在一边,或交由他人处理,这样的做法使得他们可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老实人总是根据兴趣所在先做喜欢做的事;总是根据经验多寡偏好先做熟悉的事,然后再做不熟悉的事;往往对事情的难度做一个心理预期,倾向于先做容易做的事,将难度大的事情放在后头;习惯性地先做只需花少量时间即可做好的事,然后再做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或者严格参照计划,先做已排定时间的事,再做未经排定时间的事,或者先做经过筹划的事,然后再做未经筹划的事。很显然,上述各种习惯,都不符合高效工作的要求。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不少老实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显著。
我们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先问问自己:“今天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做好合理的安排,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完成首要任务,尽管有些时候首要任务并不紧急。另外一个好方法是,把一些琐碎的但是需要处理的事情放在一起,拿出一周的某一天或一天的某一段时间统一处理。这样一来,你的工作便会游刃有余,简单有力并且富有成效。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
现在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最近怎么样啊?忙不忙?”很多时候回答是这样的:“呵呵,忙啊,就是瞎忙。”是的,看起来大家的确都挺忙的,看看每天早上地铁站人们匆忙的脚步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高节奏的社会,人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或者生存奔波劳碌着。
然而忙归忙,真要问起具体忙了什么,能说得清楚的人还真不多。这正说明现在很多人正处于一种瞎忙的状态,往往注重了工作的数量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工作的质量。这种穷忙、瞎忙的状态也说明了工作的盲目性,这样下去,实际上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堆积,可能根本就不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即使能达到也会走很多弯路。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就是要追求一种高效率的做事方法,不要一味追求时间的保证和数量的堆积。不能总是计算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要计算做了多少有效的工作,即做了多少能获得收益的工作。毫无结果的工作只是一个浪费人力和财力的过程,是得不到别人的肯定的。
然而,能够做到高效率的人并不是很多,有很多老实人的工作就是在时间流逝中做着毫无意义的堆积。这样的后果是,老实人会慢慢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工作慢慢会成为负担,而不会有丝毫乐趣可言。久而久之,自信也会慢慢溜走。
在圣安尼奥马刺队和新泽西网队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双方在场上火药味很浓,马刺队的邓肯和基诺比利被网队恶意犯规了好几次,差点动起手来。马刺队是一只伟大的球队,不过这场比赛他们发挥得并不理想。比赛从第二节开始,马刺队就好像失去了开场时的耐心,他们每次进攻都仓促地在10几秒内完成(一次进攻的时限是24秒),仓促出手之后球总是和篮筐差得很远。
即使基诺比利拼命抢下篮板球,有效的进攻依然组织不起来。而网队则打得有条不紊,运球,妙传,过人,投篮,球又进了!到第四节结束时,网队98∶87取得了全场胜利。赛后的技术统计显示,马刺队比网队多组织了25次进攻,而命中率则是对方的64%,有近一半的进攻是毫无成效的,这是他们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要正面思考,积极自信
工作中是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对工作的结果至关重要。
许多老实人自认为很勤奋,却常常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他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他们在别人看来,像蜜蜂一样勤劳,忙个不停,但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却是一脸阴沉,甚至愁眉苦脸,不得已时也是强颜欢笑。所以常看到他们一直忙,却缺乏一种勃勃的生气,实际上并没有很高的效率。
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大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但他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而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他却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信。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推销皮鞋。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打赤脚。
推销员甲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这位推销员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
推销员乙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穿皮鞋,这儿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宣传穿鞋的好处,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心态消极的甲与心态积极的乙,两人的销售业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没有积极的心态,再勤奋也成效不大。
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什么?自信是对自身的一种信念,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正面思维,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一切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是要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
自信决定成功,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充分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材。
“你看见的是什么,是炸面饼还是饼里的洞呢?”“你的瓶子里是半满的还是半空的呢?”同样的东西,结论却截然不同。
这显示了不同的人潜意识中的心态。回答前者的是性格乐观的人,回答后者的人则比较悲观。
这两个问题只是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缩影,以下的例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情形。
两个人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他们的工资是一样的。甲经常抱怨说,他的工资太低了。在他看来,他一向兢兢业业,不该只得到这么点工资。他每天上班都讨厌这一天要干的工作,下班时感到又累又倒霉。而乙则完全不同。他为能有一份工作和能挣到足够多的钱支付各种费用,还能有钱买别的东西并有所积蓄而感到高兴。他把交给他的工作看成一种挑战,热情地投入,下班时,既高兴又满足。以下的结果一点也不让人奇怪:工作积极主动的乙既得到了提升又增加了工资,而讨厌工作、消极被动的甲则被老板炒了鱿鱼。
甲不可谓不勤奋,但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这个事例说明,在工作中一味盲目地勤奋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最关键的其实是在工作中所抱持的心态。
在生活中,老实人常常遭受失败,主要是因为心态有问题。只要一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最容易的倒退之路,心中想的是:“我们不行了,还是退缩了吧。”结果自然难免陷入失败的深渊。
而成功者即使遇到困难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意念,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鼓励自己,想尽办法,不断前进,通吃通赢,直至成功。
消极思想的危害是极其巨大的。这些消极因素包括:闲谈、苦恼、抱怨、暗地里打击别人的积极性等,这些都导致生产力下降。态度消极的老实人开始工作时态度都是积极的,都是满怀希望的。每天上班都是诚心诚意想尽力把工作做好的。可正如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一样,公司每天都为困难、挑战和怨声所困扰,即使是最积极的人也会被击倒。于是老实人选择了消沉和退缩,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生活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回报。累死累活,却总是做不好事情,没有多少成效,这让他们陷入极大的迷惘之中。
因此,老实人要牢记:工作中,不要只是盲目地勤奋,而要多关注自己在工作中的态度是什么。没有积极的心态,再勤奋也不会带来多少成效。心态是工作的原动力。
首先要发现自己的亮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要认真地发现、开发。刚参加工作,你不必在每个方面都熟练掌握,这是积累经验的阶段,也是允许你说“我还不懂”的时期。但是,你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一项看家本领,让别人青睐你。
其次要自我激励。经常在心里默念诸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成功一定有方法”、“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会越好”、“决心决定成功——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天助自助者”、“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之类的话。
自信照亮一生。在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只是一般不易被人察觉,这种潜在的能量就是自信,它是我们战胜自卑和怯弱的利器,是事业成功的巨大动力,但是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关注和培育,否则会逐渐消失。
世界上一切事业的失败,大多数并不是由于智商、资历、经济等原因,而是因为缺乏自信。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有坚定的自信心,15%取决于智力等其他因素。人生没有自信,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生活中的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者一定属于自信的人。
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历史上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永远是那些自信的人,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人,敢为别人不敢为的人。
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畏缩犹豫,裹足不前,限制了内在能力的发挥。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优秀的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树立自信,定会发生奇迹。
相反,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导致自己掉进自卑的深渊中,老实人就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处于自卑状态下的人不是缺乏做好事情的能力,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能”或“不会”,仿佛自己给自己设置了种种障碍,凡事都不能够尽力争取,随时都有退缩的打算。老实人持有这种心理,自然与成功无缘。因此,一定要正确估量自己,发掘自己潜在的能量,走出自卑的阴影,时刻告诉自己“我行、我能、我是最棒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看作是个笨孩子,但正因为他没有自卑,而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在逆境中追求希望,不断探究自然,才终于提出了相对论,解决了世上许多令人费解的难题。
老实人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老实人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的阴影,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就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像阿基米德那样,培养出一种“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自信来。
一个人只要有了必胜的信念,什么样的艰苦都能忍受,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他就能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在遇到挫折时,如果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他就必然会被打倒;如果认为自己屹立不倒,那他就永远屹立着。
自信是正面思维的产物,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只有站在自信的起点上,才能一步一个台阶迈向成功的顶峰。只有不畏惧挫折、失败和挑战,拥有坚韧的态度和意志力,才能让你的人生之旅最终走出风雨,充满阳光。自信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念,走上成功的道路。
老实人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性格
成功不只靠力量,还要靠坚韧。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比得上、可以替代“坚韧的意志”。
坚韧的意志,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的特征。他们或许缺乏其他良好的素质,或许有种种弱点、缺陷。然而坚韧的意志,则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绝不缺少的涵养。劳苦不足以灰他们的心,困难不足以失他们的志,不管事情怎样,他们总会坚持忍耐着,因为坚韧是他们的天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可以拯救人于危难之中,可以帮助人战胜任何困难。聪明人坚韧不拔,别人就容易相信他,给予全部的信任,处处都会获得别人的帮助。
许多老实人缺乏的就是这股“韧劲”,他们在事业上一碰到困难,就会产生“向后转”的念头,办事做事一碰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很难把一件事坚持到底。老实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开始时满腔热忱,但到了中途,常常会悄然而返,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坚韧力,不可能保证他们达到最终目的。
做一件事,能否不达目的不肯放手,这是测验一个人品格的一种标准。坚持的力量是最可贵的一种德性。许多人都肯随着大众向前,在形势顺利时,也肯努力奋斗,但是在大众都已退出,都已向后转,而自己觉得是在孤身作战时,要仍然坚持着不放手,就很难了,这是需要坚韧力、需要毅力的。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众所周知,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又盲。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接见她的时候,曾激动地说:“你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本身的残疾,使你像一个奇迹似的由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不幸者变为优秀的作家,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国人学习的——特别在极艰苦的时候,在失败的时候。”是的,她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就,完全由于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斗争、克服障碍的精神。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认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性。社会竞争常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可知,竞赛的胜利者之所以是笨拙的乌龟而不是兔子,就是因为兔子在竞争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而,恒心和毅力对想获得事业成功的人来说,是必备的条件。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发挥潜能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梦。
要懂得方圆之道
整个世界都处于变化之中,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只有懂得“变”的法则,才能把握机会,逢凶化吉,转难为易;若不知道应变,则往往会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所以,在保持高尚人格的前提下,学会随机应变,会使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受益无穷。智者知道“变则通,通则久”的处世哲理,老实人却画地为牢,墨守成规,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一个以拍马著称的人,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
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人!”
那拍马专家一看阎王满面怒容,心想大事不妙,赶紧趴地叩头说:“冤枉啊,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些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
阎王一听,面露微笑,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阎王让人拍了马屁还自鸣得意浑然不知。
大学毕业后,小张被分配到省城一所大学教书,并在省城安家立业,但每年回家,家乡都是老样子,荒芜又贫困。他决心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路,于是毅然辞去大学的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40亩荒地,开始建造示范农场。可是,不到两个月,小张就和村干部们发生了冲突。
一次,因为村干部们大吃大喝,他当面提出意见。村干部们哪会服他这个年轻人,背后议论:读了几年书就了不得了!又有一次,因为干部们按亲疏远近划分宅基地,小张村找干部评理,又一次得罪了村干部。
小张动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山上盖起了石屋,开始了农场的建造。可是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实施计划需要的炸药,要村干部开证明才能购买,他受到了无端的刁难;农场需要资金,他又遭到村干部的冷眼……有人劝小张,为了你的事业,去找村干部服软认错,以换得他们的帮助。但是他却坚持说:“做人要有人格,我绝不向落后的行为卑躬屈膝。见不得人的事我不干!”就这样,他一直孤零零地守着屋,守着他的农场,守着他几近破碎的人生梦想。
说话太直招是非。出门时,大家都非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天气炎热,会穿较薄的衣服;天气寒冷,便会穿暖和的棉衣;阴雨的天气,通常人们都会带伞出行;假如天气状况十分糟糕,大多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天气出门,可见人们都知道根据天气变化做出行的装备工作。但多数人却忽视了交往中“天气”的变化情况,不会察言观色,给自己的交际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会处世的人善于从交往对象的面部表情了解其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做出相应的交际措施,而老实人却不善此道,十有八九会把事情弄得很糟,甚至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老实人爱说老实话,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心直口快,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二是他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一般不讲究忌讳什么。总之,老实人说话的特点是直来直去。
尽管老实人的直言直语说的是事实真相,但是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些真相如果被你点破了,就有可能祸从口出,引火烧身。很多老实人遭打击、受报复、吃大亏,就是因为说话太直。
老实人由于心眼实,所以常常对那些阴柔小人不设防,待人处世也没有那么多鬼心计,肚子里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往往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管时间场合、对象是否适当,更不理会讲话的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出话来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是采取最直白的表达方式,甚至不乏尖锐刻薄。老实人的直率最易得罪人,往往使对方下不了台,结果自己也招人记恨,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入”。世途中多是诡谲奸诈的人,他们机关算尽,最喜欢欺负心计不太多的老实人,所以,老实人就难免要吃亏了。
迟枳是一位报社总编辑,这份报纸刚办时,一个科班出身的人都没有。迟枳用自己的朋友资源,请他们兼职编报纸,让内部的编辑乘机向他们学习。有的内部编辑人员业务不熟悉,迟枳就手把手地教,并拿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奖励取得进步的人。
报社要生存,迟枳就找企业家朋友帮忙,但广告提成他自己一分钱不拿,全部返给朋友,企业家朋友把他视为知己,有求必应。
迟枳为了这份报纸,三年没有回过老家,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他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和任何领导提过自己的困难。为了报纸不出错,他总是最晚一个回家,审看所有的版面。在他任总编辑期间,报纸没有一次受到出版局批评,实在难得。
按说,迟枳应该青云直上,受到公正的待遇,但实际上他却被免职了。为什么?就因为这位老实人说话太直,得罪了领导。
有一次,一位领导说:“你们报纸可以在头版登故宫的照片,宣传中国文化。”迟枳不假思索地说:“登故宫的照片是知识,不是新闻。如果故宫游客突破多少人数或正在修缮,这是新闻,可以刊登;如果只是把一张故宫的照片登在报纸上,不符合新闻规律。”
这位领导一听急了,此时还有四五位编辑人员在场。可想而知,迟枳工作再努力都没有用了。后来,那位领导找了个借口,就把迟枳免职了。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老实人由于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上司、同事和下级,这无意中为自己的晋升设置了障碍,有时即使吃了亏,还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做事的手段和技巧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好比我们日常用的刀。刀既可害人,也可救人,手段和技巧也是如此,它既可用于邪恶的目的,也可用于正大光明的目的。不可否认,有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于是,手段和技巧似乎就总是与反面事例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即使是好人,要想做大事,也必定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只是由于其目标的正义性和结果的公正性,使得人们不会单纯以道德与否的标准分析其做事的过程。
老实人应该抛弃道德上的成见,大胆地加以使用手段和技巧。多学习一些处世手段和生存技巧,必然会对老实人事业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懂方与圆,吃亏在眼前。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人要做到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利。
生活告诫我们,处处摩擦、事事计较者,哪怕壮志凌云,哪怕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后果。为了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顺顺坦坦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妥协、灵活面对。
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那就失之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可方可圆,就是要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在现实生活中,该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如果一味投机取巧,“方圆”就变成了“圆滑”,别人可能就不大愿意和你打交道、做生意了。所以,作为高手为人处世时常常会把方圆之术和“循规蹈矩”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既要遵守规矩,又不失之圆滑;既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又要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如果老实人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将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
把握人性的弱点。所谓的老实也是死板的代名词。死板就是不灵活,不懂得应变,说话办事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用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的人和事。过分老实者通常都比较死板,不善于从对方的需要和好恶出发选择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他们往往把这种改变看作是油滑,看作是对原则的违背和对道德的亵渎,他们也缺乏对人心理微妙变化的体察和灵活多样的处世方法,这种观念上的误导和能力上的缺陷合在一起,大大制约了老实人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效果,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迎合别人的需要和好恶并不是不讲道德不要原则,因为它仅仅是顺应了一条最普通的心理规律,即: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同的。在取得对方的认同之后,办起事来方便,容易产生预期的效果。办同样一件事,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者和不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者,很可能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
老实人的个性特点就是质朴耿直,没有矫揉造作之心。老实人由于质朴,所以在待人接物上多少有些天真。天真是孩子的专利,如果一个成年人显得很天真,肯定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排斥。
一般而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不会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老实人由于心眼实、天真质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显得很率性,很本真。
在古今官场上,有一种永远传承的现象,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拍马奉承。在很多擅长钻营的“机灵鬼”看来,拍马奉承是博得上司欢心、向更高地位攀升必修的“功力”。但是自古以来,拍马的话,有多少是拍马者的真心话呢?迎奉的举动,虽然无微不至,但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究竟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拍马奉承,玩的都是“虚招”,求真务实、埋头干实事的老实人当然不屑于做这种事。况且,老实人天真质朴的本性也决定了他们不会昧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良心,去干拍马奉承的事。
人性所固有的弱点之一就是乐于听恭维的话,乐于被别人捧着。这也是许多领导的弱点之一。但老实人偏偏不擅长此道,在很多领导看来,这种人未免有些“清高”,有些“带刺”。这样的老实人即使干出再大的业绩,领导也会视而不见。
一个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过境迁,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不能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聪明人在社会交往中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场合与情境的变化考虑应变的方式;而老实人不知应变,往往被现实抛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做事说话也要适时、待机而动,同时,还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以不同的交往方式为不同场合、不同人群所认同,这才是明智的举措,如墨守成规,不会随机应变,势必在社会交往中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只有深谙外圆内方之道,才能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左右逢源,赢得成功。
老实人需看透本质,不被表面所诱惑
成功者根据人情事理来推断事情的趋势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所以他们能准确把握其实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老实人却只会用眼睛、耳朵等表象感官来直观万事万物,看不到其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差别,不能洞察其真实意图,因而往往出现策略性的失误。
古时赵国有一位官员,犯了过错,害怕被赵王惩罚,打算逃到燕国去。他的一个幕僚提出:“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欢迎你?”
官员说:“我曾陪同国王和燕王在边境上会谈,燕王私下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愿意结为朋友’。”
幕僚说:“当时你受到赵王的宠爱,所以燕王想和你交结。但是,现在你是犯罪逃亡,燕王害怕得罪我国,势必不敢收留你,甚至会把你送回来。你不如主动去向赵王请罪,这样或许能够侥幸获得赦免。”
官员听从劝告,果然得到了赵王的赦免。这位幕僚就是后来身居高位、赫赫有名的蔺相如。
聪明人都知道,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处理方法是:因变应变。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真实故事。
1856年,亚历山大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共失窃8块金表,损失16万美金,在当时,这是相当庞大的数目。
就在案子尚未侦破前,有个纽约商人到此地批货,随身携带了4万美元现金。当他到达下榻的酒店后,先办理了贵重物品的保存手续,接着将钱存进了酒店的保险柜中,随即出门去吃早餐。
在咖啡厅里,他听见邻桌的人在谈论前阵子的金表窃案,因为是一般社会新闻,这个商人并不当一回事。
中午吃饭时,他又听见邻桌的人谈及此事,他们还说有人用1万美元买了两块金表,转手后即净赚三万美元,其他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说:“如果让我遇上,不知道该有多好!”
然而,商人听到后,却怀疑地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到了晚餐时间,金表的话题居然再次在他耳边响起,等到他吃完饭,回到房间后,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你对金表有兴趣吗?老实跟你说,我知道你是做大买卖的商人,这些金表在本地并不好脱手,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商量看看,品质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宝店鉴定,如何?”
商人听到后,不禁怦然心动,他想这笔生意可获取的利润比一般生意优厚许多,所以他便答应与对方会面详谈,结果以4万美元买下了传说中被盗的8块金表中的3块。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细观看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他将金表带到熟人那里鉴定,没想到鉴定的结果是,这些金表居然都是假货,全部只值2000美元而已。直到这帮骗子落网后,商人才明白,打从他一进酒店存钱,这帮骗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听到的金表话题,也是他们故意安排设计的。
骗子的计划是,如果第一天商人没有上当,接下来,他们还会有许多花招准备诱骗他,直到他掏出钱为止。
明知道金表是“赃货”的商人,因为被自己的贪念打败,最终抗拒不了骗子的诱惑而自食恶果。不想自陷于危险之中,我们便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心胸,这样才能看见前方的美丽风景。
一般说来,人们所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动机。但是,人的动机是深藏于内心的,我们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而现实的复杂性又告诉我们,人的外在表现与其动机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许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通过制造各种似是而非、欲取还与的假象来迷惑对方,以求在众人不备的情况下最彻底、最迅速地获得胜利。
贯穿于中国古代计谋中的一条无一例外的原则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用假象来迷惑和欺骗敌人。表象与动机之间经常性的不一致,为我们处理各种人际问题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也为我们运用智慧在竞争中获胜提供了用武之地。它提示我们:要努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对方的真实动机和活动规律,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作出正确的对策反应。
而老实人由于对人的了解较少,或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现实法则的存在及其必要性认识不够,往往看不到其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差别,被别人表面上的行为所迷惑,不能洞察其真实意图,因而往往出现策略性的失误。
对待同一件事,随着形势的不同,根据对方心态的微妙变化和行动的真实用意,采取正好相反的应对策略,这是具有高超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
老实人应该多观察生活,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我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增强自我在处世方面的灵活性。如果你能把这种实践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然会使自己的处世能力和生存状态有一个巨大的改进。
老实人要肯定自身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演说家手里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所有的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然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力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经变得又脏又皱。
“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这很好,因为无论我如何对待这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价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不论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者不修边幅,你们仍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
人身上的脂肪可以做六块洗衣肥皂,磷脂可做二百二十根火柴,所有的石灰质可以消毒一个鸡笼,人身体内所有的硫磺,可以杀死一条狗身上的跳蚤,所有的铁质可以打一根铁钉,另外还有盐一把,糖一杯,还有一点氮气,如果把它做成火药,可以放一炮。以上各种物质按照平时价格计算,不到一块银元,所以人的宝贵不是因为身体,而是因为精神。生理学家告诉我们,人身上的细胞七年新陈代谢一次,也就是说,你的躯壳七年死一次,所以躯壳或生或死都算不了什么,最要紧的是精神永存,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永远的大事情。
芸芸众生,能坦然面对生命的少,能舍弃名利的更少,生活中不乏看重名利胜于生死者。人只有打透生死关,才能看破名利的虚妄性。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认为,生命并不需要多姿多彩,只要宁静安详地过,这种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流。“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宁静悠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有诗意吗?
生命在平淡中有平淡的美好,这是生活在激情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活得激情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向大海。只要有自己生活的境界,不见得要与别人共流。溪流虽小,载得动孩童的纸船;人生苦短,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生活本于平淡,归于平淡,而其中的热烈渴望或者痛心的失望其实是心灵的失落和迷茫。
苏东坡有诗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如同一场梦,生命中所有喜怒哀乐,所有荣华富贵,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何必执著不忍舍弃呢?生命是梦中最美的花朵,快乐和生命是我们最大的拥有,又何必乞求太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