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超值金版)
7865500000028

第28章 立身处世加防身——老实人要学点厚黑之道

用两只眼睛看人,切勿以偏概全

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了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但是总统在约见他之后,却不想启用这位人才,他告诉朋友说,这个人不修边幅、邋邋遢遢,他本人很不喜欢这样的人,因此不会用他。

这样一位伟大、英明的总统怎么也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呢?这也许让人感到奇怪。那位朋友也很气愤于林肯对于面貌的偏见,于是愤怒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这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那位阁员固然可能在某一领域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就某些问题有着精辟国人的见解,但是如果他连约见总统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不能做到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总统,那么总统又怎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个人是可用的、是值得信任的呢?

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操纵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他的品位、地位等方面,但是光以外貌取人,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候,身份显赫的人为了保持低调而表现的平易近人,甚至穿戴平平让你一点都看不出来,如果你一不小心“狗眼看人低”就会得罪人;有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人们趋炎附势的心理,装出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有时以貌取人会识错人,如果要想使自己交的朋友不是“烂肉”,就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而不是光以貌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品质的。一只还是两只眼睛看人,将操纵着你是否有正确的选择。

汉代杨雄曾说:“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这句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如果你仅凭外表就判定一个人,恐怕就会错失良机和人才。

深受民众爱戴的林肯都会因外貌而弃良才,可见一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避免不了以貌取人的习惯,看着一个人的外貌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情,这也是心理因素在操纵着我们。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她对卡列宁钟情时,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甚至连他耳朵上的那颗痣也显得那么协调,不可缺少。但当她对卡列宁生厌时,就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丑恶,而耳朵上那颗痣则特别刺眼、恶心。这种心理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在作祟。

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晕轮效应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我们:如果此人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突出、特别好的第一印象,就会掩盖我们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孤立地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知觉。千万不要犯“一美遮百丑”的傻瓜错误,要正确认识他人,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嗜酒如命。有一天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吃东西,或偷喝他的美酒。当然,富翁已经特别小心提防,他挑选的这个仆人长得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照理说不会太狡猾,也不懂得偷东西吃或找借口。虽然这样,但富翁还是小心翼翼,对仆人特别的不放心。

那个富翁临出门之前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了一块猪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也不要去惹它。这些都要照顾好,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他又说:“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面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它!”

然而,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便把猪肉拿下来烤,吃个精光。接着又把鸡杀来吃,同时还一边喝着酒!仆人酒足饭饱之后,觉得十分痛快,便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

等富翁回来之后,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满身酒味,而且睡觉时还把鸡骨头踢得到处都是,于是便叫醒他,问道:“喂!我的鸡和猪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酒……我是说,那边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仆人开始号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有遵照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也有样学样地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主人回来后会骂我或把我杀了,因此我就把那瓮毒药喝下去,可是怎么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由此可见,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以貌取人,因为有些人尽管看起来笨笨的,但其实并不笨;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甜,却不见得如是。我们要看他们做事的方式和结果,才能从内在了解他们,不要光凭外表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着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从整体上看人,就是要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五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几点。这就需要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去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识人知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至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的。

被誉为近代哲学开山巨匠的培根,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作为哲学家的他,人格却似乎与他的才学成反比。他在年轻的时候,通过阿谀奉承备受女王宠臣埃塞克斯的青睐,后来又用作伪证的卑鄙手段,把埃塞克斯送上了断头台。其后,他极尽钻营投机之能事,反复向英女王表示:“粉身碎骨为陛下效劳”,从而受封为大法官。但他最终因为受贿罪下狱,背着沉重的精神债务去见上帝了。尽管他在哲学上有伟大的成就,但历史绝不会宽恕丑恶。在提到他的名字时,谁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学者,是过分的贪欲败坏了他的好名声,并使他身败名裂。对于类似培根这样的人,既不能因学术上的成就而遮掩其人格上的卑劣,也不能因为其卑劣而否定他的成就。

好几年前,哈佛的校长对人的错误判断,付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是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巴佬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但他们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件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经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七百五十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

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只见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七百五十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她的丈夫点头同意。

而哈佛的校长觉得很混淆和困惑。就这样,史丹佛先生和夫人(Mr。?and?Mrs。?Leland?Stanford)?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坐井观天。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的等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的认识。老实人要用两只眼睛看人,不要被晕轮效应所操纵。

与人交往,多同流,少合污

小孙进市场部不久,他就发现在这个十来个人的部门里,有一个三四个人的小圈子;这几个人干活相互之间特别默契,但对这个圈子外的人则多少有点不配合,有时甚至暗中使绊;部门经理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的无形影响似乎比经理还大。这些天,那个圈子里的马大姐中午有事没事跟他套近乎,昨天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今天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她知道小孙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时,马上表示愿意为他当“红娘”……小孙知道马大姐是想拉自己“下水”,成为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他有些犹豫;如果自己不进他们那个小圈子,今后自己在工作中也难免不会遭到刁难;如果进入他们那个小圈子,自己又从心里厌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他有点不知所措。

其实,不仅在公司,即使在大学里,每个班里也有这么一些小圈子,如老乡之间有圈子,兴趣爱好相同的有圈子,长得帅的同学身边有圈子……虽然那种小圈子更加明显,但它们的作用远远没有这种职场小圈子大。

在现代职场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在一个公司内部,由上至下,有总经理、部长、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这种组织形式像个金字塔形,它是有形的和正式的。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他们承认这种组织形式的作用,似乎也只知道有这种组织形式;他们不知道或忽视了在这种组织形式之外,在自己公司内部还同时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组织,即像小孙所在部门的由那几个人组成的无形小圈子。这类小圈子虽是无形的和非正式的,但是,它对公司每个员工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那种正式有形的组织。比如,你在办公室过于积极或过于落后,一些同事就会排斥你,在工作中给你制造障碍,逼得你与他们“同流合污”,你只能随大流,这就是那个非正式和无形的组织产生的作用。

人们常说关系网,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像条渔网;是渔网就有经有纬,有纵有横,缺了哪方面都不行;如果把那种正式的有形的组织形式比作纵向的“经”的话,那么,这种非正式的无形的组织形式则是横向的“纬”;如果你在工作中,眼睛光盯着上司,只注意工作中上下级这种纵向的关系,而忽视与同事之间这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就很难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你一样很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在服饰、言行等方面独树一帜,不能与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方向和水平保持一致,就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另眼相看”。“枪打出头鸟”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因为人们总是会对身边比自己优异和突出的人产生嫉妒和排斥心理。所以一定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应保持收敛、低调、谦虚、谨慎的作风。

蕊蕊是个爱漂亮又独立性强的女孩,刚到新公司上班,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每天打扮得很入时,并且力求标新立异,不随大流。可是,蕊蕊也很郁闷,自己到新单位都两个月了,还是不能和同事接近,甚至,大家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盯着她。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什么了。

有一天,蕊蕊实在忍不住,悄悄地问办公室的一位大姐,得到的答案让她大吃一惊。“你呀,挺聪明的小姑娘,怎么就不明白,咱们公司的人,都很保守,你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谁看得惯啊!”蕊蕊一看,可不是嘛?大家都穿着很职业的套装,颜色也很正统,只有自己在办公室里显得很明亮,于是,蕊蕊按照大姐的嘱咐,换了装束。第二天,她穿了一身普通的裙装,并且坚持把那些漂亮衣服放到了柜子里。很快,蕊蕊就和同事打成一片了。

实际上,蕊蕊在做事方法上也没多大改变,只是在穿着打扮上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如此说来,你的看法是不是真理不重要,你的品位是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口味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推而广之,职场行事也一样。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被推到一群陌生的同事当中,你的确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尽快融入这个还很陌生的环境?你可能会觉得与其跟一大帮无趣的人混在一起,还不如坚守自己的空间。于是,你坚持“三大原则”,不和同事做朋友,不和同事说知心话,不和同事分享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后,就埋头看书,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是,你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虽然自己谁也没得罪,可一些负面评价老是陪伴着你左右。最后,你才明白,其实人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社会性。人们总是寻求同类,排斥异己的。所以,与同事多“同流”会帮助你尽快摆脱困境。

当然,多“同流”只是一个方面,少“合污”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群同事老是算计着老板的资财,整天想着怎么把公司的钱多贪点,那你最好远离他们。因为“同流”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影响公司利益,不毁损个人形象,说白了,就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多“同流”是没有坏处的。一旦“同流”可能引起大是大非问题,可不是你所能控制得了的。

作为白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你必须与自己办公室的那些小圈子里的人“同流”,因为不管你看不看得惯,他们都存在,他们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即使看不惯同事之间的小圈子,你也得习惯与这种小圈子打交道,敬而远之不是个办法。

当然,随大流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一是你不能对不是圈子里的同事采取排斥态度,真的“拉帮结伙”;二是如果这个圈子真的开始“结党营私”,谋取私利,比如统一口径,虚报加班费的话,你就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适当暴露弱点,会更有亲和力

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应注意“弱点暴露”效应,这是一门人际交往的艺术。所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竭力掩饰自身的种种缺陷与弱点,以顾全脸面,尤其是一些领导者,更想尽量使自己在下属面前树起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其实,有时恰当地运用“弱点暴露”效应,也是一项十分巧妙的领导艺术。

对自身的一些弱点,不为人所知当然好,但事情往往不可能永远都不为人所知的。这时,你若主动暴露给自己的下级,不仅不会引起他的鄙视,反而会感到你的谦虚和对他的信任。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千方百计帮你打“埋伏”;另一方面鼎力为你弥补“弱项”,使你胸有成竹地应付任何场合。

当领导人显露其弱点时,他们是在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事实上,如果领导想显示自己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非常完美,那就说明他们凡事都无须别人帮忙,也就不需要追随者。暴露弱点,可以向追随者表明,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可接近的人。而且如果不自曝弱点,很可能观察家们会给你搞出一些弱点来,结果更糟。但暴露自身弱点必须非常小心,要有所选择,永远也不要暴露致命的缺点,而是显露一个或少数几个无关紧要的弱点,或者挑选从某种意义上可被认为是优点的弱点。

真正了解自己的部下,是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必要前提。因此,适当地向他们透露一点自己曾经有过的挫折、失误和弱点,往往会成为打开他们心灵之窗的钥匙,也许他们因此而加倍地向你敞开思想或情感的大门,有位区委书记对从本机关下派到乡任职的干部说:“那年我被下派时,闹了很久的情绪。你到基层后有啥想法,直接找我吧,咱们可以多聊聊!”后来,这位书记从这个下派干部那里了解了许多下派干部的所思所想,为改进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对一些已众所周知的自己的弱点,改又改不了,这时一般不需去回避、遮掩,反而应该让其亮亮相,曝曝光,部下反而觉得你为人坦诚,进而对你谅解。有位经理,管理经营有方,公正廉洁,但就是性格“火爆”,无论是男女老少,“碰”到他那儿都免不了被不顾情面地一顿猛“批”。为此,群众关系颇为紧张。一次,在职工大会上,他很动感情他说:“我这人,从小就是‘牛’脾气,发作起来老给人难堪。下决心改了十几年,还是没改掉。今后我再‘牛’气,你们大力顶,谁帮我顶掉‘牛’气,我用全年奖金重谢他。”从那以后,既没人和他顶,也没人把他的“牛”脾气往心里去,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大家说:“我们了解他,这不算啥!”

对自己的下属,要促其改正他的缺点、弱点,但又担心他顶撞自己,或者担心为其指出后有可能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这时,有分寸地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或者说说自己过去也有类似的弱点等,既可以缓和上下级气氛,又可以解开下属的思想疙瘩,达到自己预期目的。张某是机关有名的“金刚”,经常睡懒觉,八点上班九点难觅其踪。考勤者说说他,差点挨顿揍。新来的科长找到他说:“你小子要是在前几年,还真是我的好搭档呢!那几年我睡懒觉,差点把‘娇妻’都‘睡’走了。别再像我呵,小伙子,再不改,‘师傅’可对你不客气喽!”幽默而果断,软中带硬,“小子”还真服了他。

有的部下,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总是抓住你一些非原则性问题,非议你,要挟你。这时,如果你躲闪,回避自身的弱点,往往会使其得寸进尺。其实,要对付他们的伎俩,何不来个先退再进。譬如,年轻的杜经理一时疏忽,签字买进一批滞销布匹。马某因旷工被扣过工资,于是趁机发泄,在职工中进行煽动。杜经理毫不掩饰,在全厂职工会上表示:自己不但签字进了滞销布匹,而且还有滞销毛线。但自己已经决定通过加工新款式服装解决库存,并已主动要求扣掉半年奖金,如半年内滞销品不能完全处理,就抵进全年工资和奖金。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影响杜经理的形象,反而使职工觉得他敢于负责,不怕揭短,以身作则,治厂有方。

不认错,保了虚荣,丢了人际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生都不犯错误,特别是在工作中,更难免会出现过失和错误。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就没有必要害怕犯错误,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错误。

人们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坦率认错,知错就改。而有的人却遮遮掩掩,拒不认错。一般来说,拒不认错的人多是因为死要面子,以为承认错误就意味着自己失了脸面、没了威信。这些人拒绝认错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解释,会理直气壮地找各种理由强调自己良好的初衷和本意,或解释别人对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或解释不具备把事情办好的客观条件,更有甚者还把责任推给别人。想以此来证明出现错误的责任不在自身,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住面子。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却是脸面尽失、威信下跌。

其实,人有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不但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谅解,还有助于自我完善。当然了,能主动承认错误也并非易事,因为这既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又要有胸怀坦荡的境界。首先要闯过“爱面子”这一关,“爱面子”是人的本能,是维护自尊心的体现。健康的自尊心表现为既能正确认识自我、又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但是,如果自尊心过强就会形成虚荣心,一旦形成虚荣心,就会过分强调自我,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把别人的批评视为对自己不尊重、不理解,认为是伤害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就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不肯承认错误,并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

要知道,人犯了错误,就如同脸上有一个墨点,经常注意照镜子的人,自己会及时发现洗干净,这就是自省;照镜子少的人,经别人提醒及时洗干净依旧漂亮,这就是勇于承认错误;掩饰错误,就如同用手遮盖,结果是把墨迹扩大,使整个脸变得更难看。所以,不管自己承认与否,错误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你自己不承认,别人依然能够看到。

敢于认错是强者风范,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是成熟的表现。一个真正懂得自爱、自尊的人,应该学会自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要想获得自尊,首先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提出的批评,检查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威信和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争来的。

谁都难免会在前进的途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想要达到既定目标、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知过能改。

人们都有一种本能意识,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其实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真正地达到知过能改并不容易,其首要原因是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如果是作为下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更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作为上级,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谦虚、好学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过自己过错的人。另外,知过能改还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

格里克洛纳里斯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一个货物经纪人。他在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个采购季节。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克洛纳里斯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的时候,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克洛纳里斯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误。”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尽管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克洛纳里斯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克洛纳里斯拨来了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克洛纳里斯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

工作中,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这既能为挽救事态的恶性发展争取时间,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尊敬。

反过来,认为自己承认了错误便是承认自己无能、很丢面子,从而隐瞒事实真相,这样做不但会贻误对错误的补救时机,而且还会引起上司或他人的反感、嫉恨和不满,甚至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前途。

言多必失,不要授人以柄

上帝只给了我们一个嘴巴,却给了我们两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不仅会招人厌恶,搞不好还带来大祸。有时候话说多了,就露出了自己的马脚或者底线,就很容易被对方抓到把柄,甚至威胁到自己的利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如果想好好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没办法操纵你。

可是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而你也喜欢他,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我们主张不那么老实做人,意思是: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厢情愿。告诉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是因为人性复杂,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就有可能受伤。

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光明磊落,便凡事无不可对人言,但假如对方是个根本不可以言尽的小人时,你说“三分话”已经显得太多了。如果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你却跟人家谈得很深,这就显示你自己没有知人之明。若是你的话题涉及对方本人,但他与你根本就不熟悉,你却硬跟别人说一些纯属私人的事情,就显得唐突冒昧。再说,如果谈话本身涉及一些机密,因为你一时的“畅所欲言”,便将自己的底牌一股脑地兜售给对方,岂不是太过愚蠢了吗?实际上,与一些人交谈时,三分的话已经是太多了。

林丽是部队的一名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非常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接近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曾经对林丽埋怨过不少。埋怨时间长了,林丽觉得非常苦闷,因为副指导员倒是有了倾诉对象,可是她自己呢?因为这些事情很敏感,她不知道向谁倾诉。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林丽把这些事情跟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说了。把秘密和别人一起分享,心理的压力轻松多了。没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副指导员,肯定还添油加醋说了一番。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林丽则在副指导员找她做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

“交浅而言深,既为君子所忌,亦为小人所薄。”关键时刻,那些你曾经的失言、多言,很可能成为对方操纵你的秘密武器,给你重重一击,让你在竞争中失败。

聪明的人在交谈时,会掌握好透露秘密的分寸,也会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周围的人听,可以让你变得有亲和力;知道把握分寸,守住自己和别人的秘密则会让你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罗斯福出任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好友问及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军事基地的事。

“我只希望你能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建立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切莫向第三个讲起。”这全是自欺欺人的废话,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别人对某事能守口如瓶,你可以给好朋友说,他也可以同样地给他的好朋友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说”。

不能说的就不要说,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省一句话,就能省下很多事情。不仅工作中严肃的事情不能轻易泄漏,生活中也是如此。谁没有心事呢?可是千万别轻易将自己的所想所思告诉别人。处理心事要慎重,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真实”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有可能成为日后被他操纵的致命伤。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以恶毒的心思去揣测别人,只是如果能少让人掌握自己的弱点也是明智之举。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也不是。毕竟,朋友之间也是“距离产生美”。真诚也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即对别人真诚,也要对自己尊重。

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是你把心掏出来,他也把心掏出来的人不太多,而且也有掏的是假心的人。若这种人又别有居心,刚好利用了你的弱点,好比薄情郎对痴情女一般,那么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会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你并不想因此被人操纵吧?

言不在多,在于精辟、在于有效果。少说点话,让对方抓不到你的把柄,你自然会安全很多,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有度的真诚,才能让彼此更舒服、更安全。正在学习操纵与反操纵之道的你,切记管好自己的嘴巴,多给对方暴露他底牌的机会。

熟谙忍耐智慧,愤怒就会被人利用

翻开历史,你会看到一系列喜欢愤怒的人:奴隶时代有盗跖,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后来陈胜、张角、翟让、黄巢、李自成等人都学了他,可惜的是,他们都因为愤怒而失去了性命。

中国历史上可奉为典型的两个愤怒者,一是项羽,一是张献忠,前者一时愤怒,点上一把火烧掉了八百里阿房宫,后者愤怒一时见人就杀,使得川中尸横遍野,后来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湖广填四川”的措施,大移民才使四川恢复了人气。项羽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失掉了人心,结果抛尸乌江;张献忠也免不了因为别人的愤怒而横尸街头,承受万人的口水。这些大愤怒的人,无一能有善终者。

存在即为合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愤怒这种情绪宣泄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它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作用。人的愤怒大部分来自于生活中的不满及挫折,有时候很难控制,但只要我们能理智地找出原因,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当愤怒汹涌而上时,我们就可以不被这种情绪控制,也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操控,真正征服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既有顺境,也有逆境,而且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要想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生存,要想不被愤怒控制,必须学会而且要熟谙忍耐的智慧。人都有喜怒,都有情感,可是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忍一时之气,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齐国攻打宋国,燕王派张魁作为使臣率领燕国士兵去帮助齐国,齐王却杀死了张魁。燕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就召来有关官员说:“我要立即派军队去攻打齐国,为张魁报仇。”

大臣凡繇听说后谒见燕王,劝谏说:“从前以为您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愿意当您的臣子。现在看来你不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辞官不再做您的臣子。”燕王说:“这是为什么呢?”凡繇回答说:“松下之乱,我们的先君不得安宁被俘,您对此感到痛苦,却特奉齐国,是因为力量不足。而今张魁被杀死,您却要攻打齐国,这是您把张魁看得比先君还重。”燕王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凡繇回答说:“请您穿上丧服离开宫室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齐国,以客人的身份去谢罪,说‘这都是我的罪过。大王您是贤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杀死诸侯们的使臣呢?只有燕王的使臣独独被杀死,这是我国选择人的时候不慎重啊,希望您能让我改换使臣以表请罪’。”

燕王接受了凡繇的意见,又派了一个使臣到齐国去。

使臣到了齐国,齐王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侍从很多,齐人让燕王派来的使臣进来禀告,使臣说:“燕王非常恐惧,因而派我来请罪。”使臣说完了,齐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官员、侍从炫耀。

于是齐王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诉燕王,让燕王返回宫室居住。

这样,由于燕王忍怒而委曲求全,从而保全了国家,为他后来攻打齐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试想假如燕王逞一时之怒,匆忙去攻打齐国,恐怕早已成为齐国刀俎下的鱼肉了。迫不及待地感情用事,只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按下自己的性子,不为一时之气大动干戈,忍小事而获长久安定,大臣凡繇为燕王和燕国算了很划算的一笔账。

忍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生存智慧。生活中和事业上的智者都懂得忍之道,忍耐,不是一味妥协,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做人哲学!忍总是暂时的;而胜利却是长久的。以片刻之忍,避免被愤怒所伤,这个道理你懂吗?

在小林公司里,有位副总一心想当一把手,经常在背后搞点小动作,大家有目共睹。可是一把手还牢牢地在位置上,根本没他什么事,除非想办法把一把手整下去,他才可能有机会顺着梯子往上爬。可是光他一个人闹腾,翻不起什么风浪,他要暗地里物色合适人选与他联手才行。年终时,他听到小林在总结会上给第一把手提了点意见,于是就认为小林可以被他利用。

于是,有一天,他非常关切地把小林叫去聊天,聊着就把话题往一把手那里扯,然后就试探小林对一把手的看法。小林虽然年轻气盛,但并不傻,他什么都没说。这位副总看到什么话也套不出来,干脆就别有用心地说这个一把手对小林是如何地不公平,甚至还举了一些例子,他认为这样一来会激怒小林的情绪与他同仇敌忾。

看小林依然一声不吭,这位副总以为他挑拨成功了,便慷慨激昂地说作为一把手在单位搞歪风邪气必须得有人制止,必须得有人出面告他。那神情、那口气就好像他有一身正气似的,说完便鬼头鬼脑地小声唆使小林,让他给上级部门写匿名信告这个一把手,他负责提供材料,并且说写完了他在上面签名。那一刻,小林真是毛骨悚然。

如果你是小林,该怎么做?很多时候,别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了,只是还没有到一个临界点,你千万不要去做那个点燃炸药导火线的人,否则就很难做了,到那时,任凭你生气发火郁闷踢凳子,都没用了,你成了众矢之的,成了炮灰。所以,千万要抑制怒气,保持冷静,把握好自己,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

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的人生征途上,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暂时忍让是战胜挫折、走出困境的重要方略。忍,就是这样一种貌似软弱、实则刚强的做人智慧。因为愤怒而被人利用的人是最愚蠢的,想要操纵别人,可以利用别人的怒气。同理,要想不被人操纵,你必须学会忍耐的智慧。

多留个心眼,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句古语,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

姜华为人挺好,能力也佳,却总是仕途不顺。

他自己也纳闷:“有人跟领导搞不好关系所以才不被提拔,我跟领导关系倒是不错,怎么也不起作用呢?”

星期天,他正烦着,见儿子和同学下跳棋,就凑过去解闷儿。

儿子总是输,于是他帮儿子出主意:“你不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吗?”(搭桥——下跳棋的一种捷径,每搭一座桥,就可以连跳好几步,事半功倍。)

棋局大有起色,姜华得意洋洋,就势教导儿子:“生活就跟下棋一个道理,学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多寻求一些帮助和捷径,路才好走。”儿子连连点头。

儿子的同学笑而不语,移动两个棋子儿,就把儿子刚设好的棋路给堵死了。于是,棋局又一次急转直下,儿子又输了。

儿子的同学得意地说:“看到了吧,这就叫拆桥,桥搭得再好,碰上一个拆桥的,你就输定了。所以,要赢棋不但要搭桥,还要防着别人拆桥,关键时刻还要学会拆别人的桥,这才能走得比别人快呀!”

姜华大怔,接着大悟,然后仰头长啸。

半年后,姜华仕途畅通,势如破竹无人能阻。

现实中,很多人都拆别人的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与人交往中,谨慎一些,警醒一点,留个心眼,防着别人拆你的桥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半路上,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有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老实人往往在安逸中忘记危机的存在,意识不到危机就潜伏在四周,并已经造成了十面埋伏,却还乐悠悠地混日子,或者苦闷地思索——怎么总是这么倒霉、背运?

当我们在苦思时,也许已经有人笑里藏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给我们设了陷阱、下了绊子。当我们在悠闲度日时,也许已经有人正循着声音,伺机一口咬死我们。

利益当头,大家可以公平竞争,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虽然是竞争中的对手,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促进了双方的提升,是真正的朋友。能有这种心境,能做到如此的人,必定能有一番作为。

远离流言,老实人的保身法

某公司的几个女同事聚在一起吃午餐,聊着聊着,就开始发挥某方面的专长,批评起这个部门的主管不好,那个部门的主管看起来色迷迷的。连董事长的儿子、女婿也难逃一劫,一个一个被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的,东一句西一句,越说越起劲。她们炮火隆隆,比起美伊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当她们聊到精彩部分时,看到行政部门的小刘拿着便当走过来,就热情地叫他过来一起用餐。多了位听众,女人聊闲话的功力更是发挥到极致。一位陈小姐正在批评刚上任的男经理,她悻悻然地说:“哼!什么都不懂,还老是摆个臭架子,依我看,我们小刘都比他强多了。小刘!你说是不是啊?”

小刘正低着头吃饭,无端端被卷入这场战局里,为了阻止这个话题继续,小刘忽然抬起头来,望望四周,神秘兮兮地说:“但是,我听经理说过他非常欣赏你,还想约你出去看电影,到底他约了没?约了没?”

大家听了,原本一肚子的话顿时卡在喉咙里,众人眼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小姐泛红的脸上。这下子,陈小姐可成了八卦新闻的最佳女主角。

其实,新上任的经理,人才和品德都出类拔萃,暗恋他的人数不胜数,哪里会去喜欢一个成天在背地里说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女人呢?这只不过是小刘为了耳根清净,虚晃的一招罢了。

小刘的这招还真管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都低着头默默无语,几个狐疑的目光轮流在陈小姐脸上打转。说人者人恒说之,陈小姐终于尝到被人在背后论长论短的滋味了。

当八卦制造机成为八卦中的主角,这台机器的运转功能一定会大大削减。在工作的空档说些无关痛痒的是非,可以有效地促进同事间的情谊,为平淡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是这种行为一旦变成了不实的谣言,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了。

搬弄是非的人,是那些把不该传的话有意拿来传来传去并品头论足的人。虽说古人早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会传来传去。言者捕风捉影,信口开河;传者人云亦云,添油加醋;闻者半信半疑,真伪不分;被害者莫名其妙,有口难辩。搬弄伤害他人的是是非非,不是出于嫉妒、恶意就是哗众取宠,自抬身价。

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视为不光彩的行为。

老实人不可能处处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老实人难免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者轻蔑。这时,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当遇到意外的情景时,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人人都想躲避是非,但是如果对人对事总是小肚鸡肠,那就是在招惹是非了。不要总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动气,那样真的很不值得。以下是处理流言蜚语的最好方法:

不说是非——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再多的谣言、是非,只要我不说,是非自然消失。

不传是非——我不但不说流言蜚语,而且面对流言蜚语,更是要做到不传播,以免是非渲染、扩大。

不理是非——对于世间的是是非非,你越理它,它就越添乱。所以处理流言蜚语的另一个办法是不理它。

不听是非——任凭再多的流言蜚语,我都不听,装作不知道,别人又有什么办法。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识本来是缘分,相处更应当为善。不要因为小事就和别人生气,纠缠于口舌之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无礼貌的攻击。这时,你就要尽量克制自己,做到不计较别人的毁誉。

黄炎培先生曾经现身说法:“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我小时因为穷,为别人鄙视,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绝。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赏识我的文章和楷书,才玉成我的婚事。不久在科举场中,我崭露了头角,贺者盈门,都说早就看出此儿不凡。及后参加革命,遭逮捕,险被杀头,立时声誉骤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儿了。适避难归来,稍利事业,乃又受称誉。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时刻力求上进。犹如逆水游鱼,至为艰苦。”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人言”,常言说的“人言可畏”就是这个道理。黄炎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提示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

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