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规划你的工作
7857100000020

第20章 宽容为怀该争的要争,该让的更要让

古人云:“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心地宽厚的人遇事总把人往好处想,于有过中求无过,这对于处好办公室同事关系大有帮助。有了宽容之心,心胸才会宽广,从而能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学会吃亏,该让的就让,那么同事之间会相处得更和谐。

一、宽容是办公室里的润滑剂

在办公室里,即使同事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要尽量宽容。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放纵自己。

苏东坡的《河豚鱼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颚旁的鳍,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这样成了老鹰的食物。苏东坡就此发议论说:世上那些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了不幸的人,就像这条河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在批评同事的时候同样要讲求适当的方式。一般人认为,挨批评肯定是苦的,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为“苦”,受批评者往往要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去融化同事心田的冰雪,使之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同事的人,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同事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同事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同事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在太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因为弱小而易变,情绪易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同事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同事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异地担任县令的亲戚郑板桥帮忙。郑板桥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二、尽量保持忍让的态度

在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与同事们打交道。在一些无关大局、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理应尽可能地采取忍让的态度,千万不可轻易动怒。

在工作上你是否遇到过对你敌意很深或是动不动就发火的人?和这种随时都可能会暴跳如雷的人一起工作,你有何感受?

你最近一次被易怒的上司、同事或顾客责骂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当这些人准备向你开火的时候,你又是如何应付的?

曾有人调查过数百位有类似经历的上班族,发现若有人对他们咆哮不已,他们多半会被吓得不知所措。有些人描述了自己的反应:

“吓得不知所措。”

“脑筋都打结了。”

“想要回骂对方,但是心里明白对方位高权重,此举不过徒劳无功而已。”

“想要哭但还是忍住了,因为在办公室里。”

“眼泪是赚不到同情的。”

“想要辞职。”

“想要报复此人,抵消对方一再羞辱自己的愤恨。”

这些人的反应你是否也感到熟悉?如果工作时有人当面羞辱你,或是不怀好意地算计你,你心里究竟做何感想?

大多数的人如果在工作上遇到火暴性子,多半都会采取“厚”的策略,能忍则忍,或是尽量避免自己牵扯太深。不幸的是,日复一日地逃避对方侮辱性的言行并不能解决问题,消极的态度只会令对方误以为你在暗示:“继续骂呀!我不会介意的。”如果你坐视无理的言行泛滥,对方会认为你好欺负,而不断把矛头指向你。

此外,这种不当的情绪宣泄会损及你的身心健康。每天和这种不定时炸弹一起工作就好比雾蒙蒙的天气里,在湿滑的路面上穿梭在来往的车流中。或许你会安慰自己车辆排放出来的废气对你毫无影响,但久而久之会发现,你的肺部早已堆满了废气,行动也渐渐迟缓,即使不会立刻出现不适的症状,但是,无理的咆哮终究或多或少会侵害到你的健康。

有不少人因为必须和这种火暴性子的人一起工作,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包括:被对方怒斥却不知如何应对会带来身体不适的征兆,有些人就患有胃痛、胃痉挛、皮肤出疹疼痛或是头部胀痛的毛病;有些人则感到沮丧、紧张,甚至是心灰意冷。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而产生了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一直在侵蚀你的健康呢?

当你获悉必须和那位咆哮大王相处时,原先的症状往往会更加恶化。一位女士无奈地说:“如果我能够请一个星期的假,甚至是休息一个周末,我就觉得自己健康、朝气蓬勃。但是,在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前一晚,我不是开始觉得头痛,就是胃又不舒服了。最近工作很不顺心,我一直有腹泻的现象,好几天没有胃口,这样下去我恐怕活不成了。”

如果你的周围出现了咆哮大王,可能会让你犯下更多的错误,也可能让你遗漏或疏忽了重要的事情。当咆哮大王对你颐指气使的时候,你的工作表现如何?根据一些调查报告显示,在权威式的领导下,恐惧与焦虑的增加会造成错误和意外发生的次数大幅度增加。当你意识到有人随时会对你发火的时候,就很难再专心工作或是发挥个人的创意。

此外,由于你的心思都转移到对方的一举一动上面,你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你或许会把东西放错地方、弄丢,或是无法集中精神注意细节问题。如果你出现了这些失常的表现,奉劝你应当即刻用“厚脸皮”的策略着手改善,否则问题势必会愈来愈严重。

和充满敌意或是脾气暴躁的人一同工作,最大的挫败感来自于对方虽然一犯再犯,却安然无事,这往往是因为众人默不做声而纵容了对方。当事人可能会在午餐时间或关起门来私下抱怨,但多数时候你听到的都是对咆哮大王无可奈何。举例来说,你是否曾经听过人们这样抱怨咆哮大王:

“他简直就是魔鬼,但毕竟他为公司赚了不少钱。”

“她简直不可理喻,但是没有人敢跟她作对。”

“他实在太过分了,但是大家都怕他怕得要命,谁还敢设法改善情况?”

“她是公司的大客户,所以就算她发疯,也没有人敢回嘴。”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是这个行业里大多数居上位的也如出一辙。”

“我一直忍受对方给我的侮辱,甚至不曾说过一个抱怨的字。”

缄默的态度恰恰纵容了对方的恶言恶行,而我们却不自知。如果,这种人因为能够替公司赚进钞票而升官发财,恐怕就会更有恃无恐地继续伤害周遭的人。

多数工作上的咆哮大王都很醉心于自己带有侵略性的言行,而公司的加薪与提拔无形中更鼓舞了他们的信念。

如果你的公司只在乎员工的业绩表现,无视于不当言行所造成的伤害,你该如何反应?

当人们在工作上遭到无理的辱骂时,往往迟疑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才会想到要着手改善情况。你虽然在同事面前被骂得一文不值,但是,大庭广众之下,毕竟不好表露出内心的难过和沮丧。或者,就算是你被暴躁的上司、同事或顾客责骂,你却忙得无暇顾及私人的感受。

为了能够重新做好心理防御,有效地应付各种无理的咆哮,你必须在对方破口大骂的同时就有“厚脸皮”的准备。

当工作中有人对你咆哮不已的时候,若想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并集中精神的话,你不妨在心里重复默念:“且听听对方的意见,千万不要生气,让对方生气好了。”

如此一来,无论对方的言辞何等侮辱人,你都能保持心情的平静而不会像对方一样冒起无名火。

如果你能够在碰到类似的状况下尝试这种做法,将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但怒意全消,更能够从对方的言辞当中过滤出宝贵的讯息。

为了保护你自己不受咆哮大王的伤害,不妨试着从对方的容貌上找出一处最滑稽的地方。当对方破口大骂的时候,你就在心里想着对方最滑稽、最好笑的特征,千万别让对方知道你究竟在做什么。

你可以直言:“闭嘴!我不喜欢你这种语气和态度。”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于许多工作压力大的人有相当的帮助。当事人无须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也无须一直心怀歉疚或回避对方。

这种直接简单的表白等于是告诉对方,你是有自尊、有专业精神的人,绝不会让他随意践踏你的人格。再者,当你以这种坦白但不具威胁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时候,对方也就不能再把你视为可以欺负的受气包了。

三、要学会吃亏

在玩转办公室兵法的过程中,想让同事欠个人情给你,就要学会吃亏。

邹华与赵鹏两人在同一办公室,一日,两人均外出办事,隔壁办公室的人不小心将邹华所用的杯子打破。第二天,邹华怀疑是赵鹏所为,正巧,隔壁的那位同事又外出了,赵鹏赶忙向邹华道歉,说自己不小心,并买了新杯子给邹华。后来,隔壁的同事又买了新杯子给邹华,并说明原委,邹华十分愧悔,此后,将赵鹏视为挚友。

吃亏,不是什么好事,但吃亏之后的后果,却不一定是坏事。赵鹏的举措使他获得了邹华的友情。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想,赵鹏的做法也值得。假如,打破杯子的隔壁同事根本没当一回事,或者忘了,而邹华确认是赵鹏打破的,赵鹏买了新的还他。久之,邹华会忘了这件事。最怕的是,邹华与赵鹏因谁打碎杯子的事吵起来。要知道在真相未明之前越辩越糟,也许会使二人反目。所以有人说“吃亏是福”,“祸兮福之所伏”。

陈嚣与纪伯为邻,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被陈嚣看到了。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愧疚,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而且还把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这就欠下了陈嚣的一个人情,即使他还了这个人情,但是每当他想起时,他还是会歉疚,还是会想方设法报答陈嚣。

不管是吃大亏,还是吃小亏,对搞好办公室关系有帮助,你要尽可能地吃下亏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发迹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善于做人、善于吃亏的经历。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人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亦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做敲门砖。胡与他亦稍有往来,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积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身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不困难。”

王是个讲交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的关系亦更加密切。

后来,太平军占领杭州,王有龄自缢。失去了王的支持,胡雪岩并没苦闷多久,他要找新的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抚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的湘军办粮食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权力的升高,胡雪岩亦是吉星高照,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除了本身的经商才智,胡的成功还靠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他也深知,今天,他给朋友的一滴水,他日,朋友将以涌泉来相报,古人早就说过“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瑶琚”,胡就是以吃亏来交友,以吃亏来得利的。

吃亏的目的是让办公室里的同事欠你的情,当你需要帮助时,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时所获得的收益远比你昔日吃的亏要大得多。

四、亏要吃在明处

亏,不能乱吃。在办公室中,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为了息事宁人,去吃亏,吃暗亏,结果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像三国时期的孙权那样,为了讨回荆州,假意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权不仅赔了妹妹,又折了兵。荆州,还是在人家手中,这个亏吃得未免太不值得了。

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你吃了亏,但要让因此而受益的同事心知肚明。

春秋时,吴国有个贤士叫季礼,一次,他外出,路过徐国,顺便看望老友徐君。徐君见他佩戴着精美的剑,就十分喜爱,但又不好开口,聪慧的季礼怎么不知徐的心意呢?但想到需这剑出使佩戴,也就没说明。等到季礼出使回来,想把剑送给徐君时,徐君已去世了。季礼异常悲伤,他解下剑,放在徐的墓前,他的随从感到奇怪,就问:“徐君已死,你干吗白浪费一把剑呢?”季礼说:“徐君在世时十分喜爱此剑,我在心里也想把它送给他。现在,他去世了,我一定要把剑给他。”这件事慢慢传开去了,大家纷纷赞扬季礼有义有信,许多人不远千里,与之结交。

徐君人已死了,季礼完全可以不牺牲那把剑。况且,徐去世了,也不可能得到剑,这种看似一种愚笨的吃亏,实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做法,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季礼失去一把剑,却得到许多贤能的朋友。

《菜根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

意思是: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是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

所以,有时吃亏是要为同事文过饰非,既让他觉得欠你个人情,又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下回注意。会做人,有人情味的人,乐得为同事遮掩一下,中国人就是喜欢这一套。

俄国公韩琦有两只玉杯,用举世无双的宝玉做成,他又用白金装饰它们,看上去更加光艳。一次,韩琦宴请朋友,一位朋友不小心将两只杯子一齐打碎了。他看上去甚为恐慌,连连对韩作揖道歉。韩琦神态依旧,笑着对友人说:“所有的事物,或成或毁,都有他们自己的命运。你是失误打了它们,并非故意,何必道歉呢?”

为别人文过饰非,实在是个搞好办公室关系的好方法,会消除犯错人的不安尴尬。谁都希望同事能在危急时候拉自己一把,一旦你拉了他一把,他对你就会更加尽心尽力,以求内心的平衡。所以,当同事在众人或是你面前犯错,你一定要抱着吃亏的心理,干脆给他个面子,帮他一把,千万别“暴而扬之”,出言尖刻。

大亏能吃,面子上的小亏更应照吃不误。吃大亏,可以让同事对你另眼相看,吃小亏,则会让你避免冲突。生活中难免会有冲冲撞撞,何况朝夕相处的同事呢?

老子,就是一个很会吃小亏的人。

老子的朋友去拜访他,一进门,便看到了老子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骂了老子一通,便扬长而去,老子则一言不发。第二天,朋友来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说:“人好像挺在意智者,但对我来讲没什么意义。所以,你昨天即使骂我是牛的话,我也会承认,因为你这样说,一定有你的道理,如果我顶撞,一定会被骂得更厉害。”

假如你为了面子,与同事翻脸,事后后悔,但又因搁不下面子,而放弃道歉,真是很倔。因为虽然面子对中国人来说,真是无上重要,然而,老子,或是真正的智者总会将它看得很淡。

吃亏是福,吃了亏你就成了施者,同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同事却欠下你一个人情,在友谊上,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增加了一个筹码,这比金钱、比财富更宝贵。所以,古人都说:“吝于财者失所亲。”吃亏,会让你在同事眼里变得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情。

五、显示出大将风度

在办公室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程度不同的差异可能会转化成彼此之间的争执与辩论。身为办公室的一员,应正视这个问题。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争辩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对方。

所以,争论不适合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如果是用于团体,像辩论会似的,又应另当别论。比方说,由于最近发生的某个社会问题在办公室中引起你与同事间的争论,最后,虽然你用某某事实或理论来证明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你通过争论的手段达到了胜利的目的,而他已哑口无言了,但你却万万不可忽略这一点,他不一定就放弃他的思想来信奉你的主张。因为,他在心里感觉到的,已经不是谁对与谁错的问题,而是他对于你驳倒他怀恨在心,因为他的颜面扫地了。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口边的胜利,但和那位同事因此产生隔阂。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有欠考虑,仅仅为了口边的胜利,而得罪了一个同事——如果那位同事一旦为人小气,说不定他还会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同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已铸成,也故做不后悔状,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到,因为和别人结上怨仇,你就少了一位本来能帮助你的人。

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

基于上述理由,郑重提醒您:当一场唇枪舌剑的办公室争辩到来之前,你必须首先冷静地考虑一番,弄清楚以下几个事项:

1.这次争辩的意义。如果是一些根本就很不相干的小事情,我们还是避免争论为妙。

2.这次争论的欲望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虚荣心或表现欲等)?如果是后者,则不必争论下去了。

3.自己是否对对方有深刻的成见?如果是的话,自己这样岂不是雪上加霜?

4.自己在这次争论当中究竟可以得到什么?究竟能证明自己的什么?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句话虽然不胜幽默,但却是事实。由此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是少的——这是人的本性。

现在就让我们姑且认为这次争论是一次积极争论,也就是说,它值得我们去争论。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时时把握住自己。因为在争论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常常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世界上最正确的,只顾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要耐心诚意地去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就往往可以使善意的争论变成有针对性的争论。需要强调一下,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常见的。因为即使最善意的争论,也是由于双方的观点有分歧引起的,所以,一开始,双方就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对于对方的论点,根本就会采取一种缺乏分析的态度,而一味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如此一来,争论过程中就难免有些情绪激动,面红耳赤,甚至去翻对方的陈年老底。所以,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你应当控制情绪,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的状态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相顾大笑双方各自的失态呢。

而当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争辩是一件事,而交情又是一件事,切切不可混为一谈。当他向你认错的时候,也万万不该再逼下去,以免对方恼羞成怒。

结束后,你也应该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可以给对方一支烟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要求一点小帮忙,这样往往可以令他恢复愉快的心理。

人性其实都是脆弱的,易被击垮但也易抚平。况且,作为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朝夕相处的同事,只要没有根本利害的冲突,你的一两句话就可以起到使人心理平衡的作用。

六、给同事保留面子

办公室老手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从不会把话说死、说绝,说得自己毫无退路。

倒如:“我永远不会办你所干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这些话无论是谁听了都不会痛快,人人都最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样绝对的断言,显然是大大损人面子的。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实际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原本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但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同事面子挂不住,以致当面撕破脸皮,互不相让,翻脸成仇。

纵使别人犯了错,如果不能为别人保留面子,也许会毁了一个人。

汤姆·韦恩原先在电气部门时,是个一级天才,但后来调入计算部门当主管后,却被发现非其所长,不能胜任。但公司领导不愿伤他的自尊,毕竟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况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上司给了他新头衔:奇异公司咨询工程师——工作性质仍与原来一样——而让别人主管那个部门。

此事汤姆很高兴,奇异公司当局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把这位易暴易怒的明星造就成功了,而没有引起什么风暴——因为他仍保留了面子。

时时想到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个问题。许多人常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却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尼玛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装业的行销专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可是,她却犯了一个大错,整个测试都必须重来一遍。当她开会向老板报告时,她恐惧得浑身发抖,以为老板会狠狠训她一顿。可是老板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而是谢谢她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是很稀奇的,而且他有信心等待第二次测试对公司更有利。老板保留了尼玛的面子,使她深为感动。果然第二次测试她进行得十分成功。

给同事保留面子,他们就会从内心里感激你,无论是对你在办公室的工作还是人际关系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