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务谈判艺术
7856800000030

第30章 其他相关礼仪

一、宴请及赴宴礼仪

宴席娱乐是谈判各方联络感情、洽谈生意、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俗话说:“只要吃好了、喝透了,没有办不成的事。”许多商务合作就是在推杯换盏、迎来送往中办成的。事实证明,生意在饭桌酒场上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在谈判桌上的成功率,所以说,饭桌酒场也是商务人员应该经常出入的场合之一。饭桌上的礼仪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够把握和利用好这些礼仪,相信商务人员一定能在饭桌酒场上游刃有余。

(一)应邀

接到口头或书面的宴会邀请后,你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对方妥善安排。如果接受邀请,就不要随意变卦;如果不得不改变,应该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有条件者最好登门致歉。在应邀前往之前,要核实主人是谁、何时何地,以及对着装的要求等。

(二)掌握出席时间

出席宴请抵达时间的早晚、逗留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客人对主人是否尊重。客人迟到、早退或者逗留时间过短,往往会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主人的表现。身份高者可以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应略早到达。待主宾离席后,其他客人再陆续告辞。关于出席宴请时间,世界各地通行的做法是准时到达,也有的国家是晚一两分钟到达,我国的礼仪习惯则是提前二三分钟到达。确实有事需要提前退席的客人,应向主人说明后再悄悄离去;也可以事前打好招呼,到时自行离去。

(三)入座

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不可随意乱坐。

(四)进餐

入座后,待第一批菜肴上来,主人招呼后,就可以开始进餐了。用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身体与餐桌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太远不易于取得食物,如果太近了又容易使手肘过度弯曲而影响个人仪态。最理想的坐姿应该是身体挺而不僵,仪态自然,既不呆板也不轻浮。此外,还要谨记一点,在餐桌上一个劲儿“埋头苦干”的人,往往比狼吞虎咽的家伙更令人不快。

2.餐巾应该等主人摊开使用时,客人才能将它摊开放于自己的膝盖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油污、汤水等滴在衣服上,其次是用来擦拭嘴边的油污;不能用餐巾擦脸、擦手或者除去口中之食物,更不可用它来擦拭餐具。用餐完毕或用餐后离桌,应该将餐巾放于座前桌上左边,不可胡乱扭成一团。

3.中餐宴请外国客人时,除了要摆碗筷之外,还要摆好刀叉,以中餐西吃为宜。西餐刀叉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后,再用叉送入口中。吃西餐时,按照刀叉顺序由外往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要将刀叉并拢平放于盘内,或者摆成八字,或者呈交叉形,刀口向内以示吃完。

4.将送到你面前的每一种食物多少都用一点,特别可口的食物不要一次吃得过多,对不合口味的食物也不要流露出厌恶的表情。

5.在吃西餐中的肉类时,要边切边吃,切一次吃一口;吃鸡、龙虾等食物时,看到主人示意后,可以用手撕开吃;如果菜肴是带腥味的食物,常备有柠檬,可以用手将汁挤出来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吃面条之类的食物时,可以用叉、筷卷起以一口之量食之,不要出声吸食;喝汤时,忌用口吹,忌出声。

6.进餐时应该尽量避免打喷嚏、打哈欠、长咳、擤鼻涕。当喷嚏、咳嗽无法抑制时应该用手帕掩口,并避免对着人,事后要为自己的失态向周围人表示道歉。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五)交谈

无论是主人、陪客还是宾客,都应该主动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对左右邻座的人不可不理不睬。不要只与几个熟人或者只与一两个人说话。如果与邻座不相识,可以先作个自我介绍。

(六)饮酒

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客人应该停止进餐和交谈,注意倾听,不得借此时抽烟。主人或主宾到各桌敬酒时,应该起立举杯。在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的场合也可以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应注意不要交叉碰杯。碰杯时,一定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虽然可以活跃气氛,但也不可频频敬酒,切忌喝酒过量,应该控制在本人酒量的1/3左右,以免醉酒后失言、失态。宴会上不要劝酒,更不得灌酒。饮酒的艺术在于慢慢品尝,因此以选用地方特色酒为好。主人在选用葡萄酒时要慎重,葡萄酒种类、品级多,外国人常常以此来衡量宴会的规格。

(七)水盂

在西式宴席上,在上龙虾、鸡或水果时,有时会一起端上一个小水盂(铜盆、瓷碗,或者水晶玻璃缸),水上漂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这是供用餐者洗手之用的,千万不要饮用。洗手的方法是两只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而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八)纪念物品

除了主人准备送给来宾的纪念物品以外,其他的各种招待用品如糖果、水果、香烟等,客人都不要拿走。有时,外宾会请同席者在一道菜单上签名,然后作为纪念品带走。

(九)冷餐会、酒会取茶

在服务员上茶时,客人不要抢着去取,待送到你面前时再拿。当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客人不要围在菜桌旁,取完茶水后应立即离开,以便让别人去取。

(十)饮食习惯

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用手拿着整个咬。在欧洲国家,面是一道菜,如果你在面上浇菜汁吃,那么主人可能会误以为你嫌他做得不好吃。欧美国家多以鸡胸肉为贵,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以鸡腿敬客,反而是失礼之举。主人通常会劝客人再添点菜,你如果有胃口,再添不算失礼,主人反会以他的食物得到客人的喜爱为荣。欧美人吃荷包蛋,总是先戳破未烧透的蛋黄,然后切成小块吃,盘里剩下的蛋黄,通常用小块面包蘸着吃。

(十一)意外情况的处理

在宴席上,如果你用力过猛,使刀叉、盘子发出响声,或者餐具落地,打翻酒水等,你不必着急,要沉着,可以向主人或邻座说一声“对不起”,这时,服务员会为你另送上一套餐具。如果酒水溅到了邻座身上,你应表示歉意,并协助对方擦干;如果是女士,你就不必动手擦了,由她自己擦干即可。

(十二)宽衣

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多么炎热,也不可当众解开纽扣脱下衣服。在小型便餐上,如果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以脱下大衣搭在椅背上。

(十三)喝茶、喝咖啡

西式喝茶、喝咖啡,有时要用小茶匙加牛奶、白糖搅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搅拌完后,把小茶匙放入小碟内,左手端着小碟,右手拿着杯子喝,不能用小茶匙把茶或咖啡送入口中。

(十四)吃水果

外国人吃水果的方法与中国人也有所不同。外国人吃梨和苹果不是整个拿着咬,而是先用水果刀切成四五瓣,再用刀去皮、去核,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然后用手拿着吃;香蕉先剥去皮,用刀切成小块吃;西瓜去皮后切成块,用叉取食。

二、馈赠礼品的礼仪

馈赠礼品在人际交往中是表示友好、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商务谈判中也经常涉及。馈赠礼品同样要讲究礼仪,处理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一)时机的选择。关于馈赠礼品时机的选择,各国、各地区大同小异。人们在初次交往时一般不送礼品,法国人喜欢在第二次重逢时赠送礼品,英国人多在晚餐或者看完戏之后乘兴赠送礼品,我国则经常选在离别前赠送纪念品。

(二)礼品的选择。礼品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货币价值的高低,特别是在与欧美等国商务人员交往时,他们更为注重礼物的意义。在美国,一般的商业性礼物价值大多在25美元左右。美国人认为,过于昂贵的馈赠反而容易让对方产生戒备心理,从而怀疑你想行贿或者另有图谋,违背了增进合作这一初衷。与欧美的商务人员有所不同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的商务人员们往往比较注重礼物的货币价值。

应该说,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风俗和禁忌,在赠送礼品时应该加以注意,不能犯忌。

商务人员在选择礼品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与公司的宣传相融合,专门加工制作一些礼品,将公司的文化标志等融入礼品之中,但是切记不要把礼品作为宣传手段或广告媒体来使用;二是着重寓意,如选择帆船模型就有“一帆风顺”之意。在与外宾交往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粹精品,诸如景泰蓝制品、玉佩、水墨字画、真丝、蜡染、瓷器、茶具等都是不错的礼物。

§§第九章 国际商务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