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7855700000019

第19章 商务馈赠礼仪

引例

小礼物换来客户意外惊喜

早上,梁总刚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就送进来一个很精美的礼品盒。梁总诧异地问秘书:“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秘书微笑着摇摇头。梁总好奇地看着这个漂亮的小盒子,是什么呢?打开后,发现是一盆小小的花,花已盛开,是梁总最喜欢的淡黄色。旁边挂着一张精致的小卡片:“梁总:早上好!××公司感谢您在上个季度中对我公司的大力协助,特送上一盆象征美好、友谊的花束,祝愿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

这份精致的礼品让梁总感到颇为意外,不仅让他感受到了送礼者的诚意和用心,而且给他带来了一个上午好心情……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许多人喜欢选择生日、节日等时机赠礼,而事实上,在这些时间点上,赠送对象往往会收到许多独具匠心的礼品,那么,赠礼的效用就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所以,有时赠礼可以选在日常的时间,给对方一种意外的惊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商务馈赠的基本要求

馈赠,是人际交往中一种表达友情、祝福、敬重和感恩的普遍形式,商务公关中不可避免。如果馈赠得当,人们可以从礼品中体味到情谊、关怀和友好交往的快乐。但如果馈赠的方法不当、时机不对、礼品不妥,则可能事与愿违。因此,馈赠作为一种礼仪文化,有其约定俗成的许多规矩,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都很有奥妙,不可盲目,更不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随心所欲”。

一般来说,商务馈赠应符合如下几点基本要求:

1.要明确赠礼的性质

馈赠礼品都有一定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礼品,这是馈赠的基本常识。比如:

纪念性礼品——通常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标识,不在于价值高低。

祝福或祝贺性礼品——通常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注重内涵和诚意。

鼓励性或慰问性礼品——通常是针对受礼对象的喜好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商品。

感恩或酬谢性礼品——通常要依据对象和事项的重要程度来选择礼品,比较注重诚意、品位和价值。

求助性或联谊性礼品——通常视目的对象而定,礼品或方式特别,重在加深双方的印象。

总之,在赠送礼品之前,应当明确赠礼性质,只有对此心中有数,才能选购到合适的礼品。如果馈赠的目的和性质模糊不清,事到临头,才急匆匆地跑去随便买件礼物,应付了事,不仅可能会“瞎子点灯白费蜡”,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到头来“好心办了坏事”。

2.要了解受礼对象

送礼之前先要搞清楚礼品的接受对象是个人还是单位。如果是个人,那么,就要先了解清楚受礼者的身份、性格、年龄、性别、教养、爱好、民族、宗教信仰和习惯等。如果事先没搞清楚,就可能犯忌,即使不犯忌,也可能会因为送给人不中意或不适用的礼品,而使受礼者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左右犯难。因此,要使自己赠送的礼品恰到好处,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充分考虑受礼对象的具体情况。只有对受礼对象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投其所好,投其所需,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

3.要注重礼品的内涵和品位

一份贵重的礼品,并不一定是好礼品;一份价格低廉的礼品,也不一定就不是好礼品。礼品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纪念性和针对性等各个方面,礼品要新奇,要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不要落入俗套。世界著名礼仪专家Lettia Balbridge认为,礼物应当是“创造性”的,是接受者会喜欢的东西。也就是说,选择的礼品要能博得受礼者的钟爱,使之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但又不要因此而使对方增加心理上的负担。

企业、组织之间赠送贺礼,宜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突出标志、制作精美并能使受赠者经常看得见的东西作为礼品。如花瓶、精美艺术品、横匾等。这些东西可以放在办公室中作装饰,受赠者每当看到这些东西,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送礼人,这样一定会增进双方的感情。在与外商打交道时,选择的礼品最好是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或者是在其国家特别受欢迎的礼品,如中国的手工艺品、上等茶叶、字画、瓷器、土特产、丝绸等,这些都是外国朋友所喜爱的。此外,如果送给来华的外籍人士一些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胜方面的图书画册,也会受到欢迎。

4.要把握好赠礼时机

一般来说,人们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礼品,所以找不准赠礼的时机,往往会令人误解,甚至引起对方不快。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遇到了困难,并得到了别人的大力帮助时,往往会赠礼以表示真诚的谢意;当收到别人的馈赠时,应选择价值相当或略超过赠品的礼物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赠;当对方举行周年纪念、开业典礼等仪式时,作为合作伙伴,应送上一份礼物,以示道贺。如此种种,均可视为适时。

当然,把握好赠礼时机,也包括选择赠礼的具体场合。比如,初次在办公室或公开场合见面,就送上一份重礼,会有行贿之嫌;而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贵重的礼品,易招来非议;一般在礼仪场合宜送大方、体面、高雅的礼品,如书籍、纪念徽章、花束等,这些都是上乘的选择。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对方组织的政策不允许接受礼物,就应当避免送礼。否则,不仅是不懂礼节,而且会危及和客人的友谊,使他处于不利的被动境地,甚至会引起对方组织对他的疑惑。

5.要选择好礼品包装和赠礼方式

精美的礼品包装包含着赠送者的精心和诚意,包装后的礼品无疑可以使受赠者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重视。美观的礼品包装有时比礼物本身更能给人美的印象。在国外,人们用于礼品包装的花费往往要等同甚至超出赠送礼物的价值。比如,在日本,礼品不包装或包装不合适被看作是无礼。尤其是现在人们选择礼品,文化色彩日趋浓厚,情感交流也越发重要,因此不重视礼品包装是不适宜的。

一般情况下,礼品上如果有价格标签时,必须事先拿掉。有时不妨在礼品上附一张小小的签名片,这不仅可以增加赠礼者的诚意,也可避免受礼者接受多人礼品时搞不清楚是谁送的礼。如托人转送礼品或是邮寄礼品,应亲笔撰写一份致辞,或以自己的名片加以短句来代替。名片备好后,应装入大小相当的小信封中,信封上只写受赠者的姓名,不写地址。信应置于礼品的包装上方,它与邮包的包装不是一回事。

送礼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赠送等方式,一般以亲自赠送为好。亲自赠送礼品时,在刚见面或临分手时比较适宜。不管礼轻礼重,都代表自己的心意,所以送礼时要落落大方,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或右手将礼品递交给受赠者,同时说上几句祝贺、问候、送礼缘由之类的话。必要时,还应对礼品含义、特色、用途加以说明。那种偷偷地将礼品放在客厅的做法既不礼貌,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商务送礼的方法和技巧

馈赠礼品的目的在于强化沟通和增进友谊,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和展示馈赠者的诚意和品位。礼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反之,礼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委婉推却,或事后退回,都会令送礼者很尴尬。钱已花,情未结,甚至还可能会在双方的心灵深处留下阴影。所以,只有掌握好送礼的技巧,才能使送礼成为“马到成功”的公关手段。

常言道:“雪中送炭”、“雨中送伞”,这也许是最能打动人的馈赠行为。因此,实际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如果你能毫不犹豫地自觉伸出援助之手,这或许会使受礼人终生难忘。因为这体现的是真情、是诚意、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善意。可见,真情、诚意和善意是送礼最核心的“艺术内涵”。

要表达馈赠者的“真情”和“诚意”,通常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尽可能地使礼物注入送礼者的关怀价值。如非常适合对方、特意为其选购、很具实用性等,都能体现送礼者对受礼人的关怀。

赠送的礼物应尽量符合接受者的偏好。对礼品而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在你期待最少甚至是无所求时赠送给对方礼物,以避免对方怀疑你是因为有所求才送礼。

在对方有所期盼甚至是“梦寐以求”时设法让其达成心愿。

在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挺身而出帮其解难。

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比如,偶尔碰见时一声关切的问候,当人寂寞时一个解闷的约会,当人焦急时一声体贴的安慰,当人无聊时一次愉快的消遣,出外旅行或出差回来时带些土特产或小礼物……如此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真情和诚意。总之,商品有价情无价,送礼不如送“情”,送“情”才是无本万利的。这种既能避嫌,又很实惠的馈赠方法,在上下级之间,同事、邻居和熟人之间使用起来效果极好。

当然,在商务交往中,为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关系网”,难免要进行专门的送礼,这时就应注意如下技巧:

突出针对性是馈赠的基本技巧。比如,对富人,礼品要讲档次和精致;对穷人,礼品要注重实惠;对恋人,礼品要突出纪念性;对朋友,礼品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礼品以实用性为好;对病人,礼品以关怀和慰问性为佳;对外宾,礼品以突出特色性为妙。

礼品贵在“特、小和少”,切忌大、多和普通大众化。专门送礼时往往并不一定对对方很了解,所以,“针对性”有时是很难做到的。但即使这样,尽可能使礼品比较特别、小巧精致、不大众化等还是可以做到的。那种买一大堆大众化商品去送礼的做法,让人觉得你是“为送礼而送礼”,要么就是有所求,要么只是酬谢性的礼节而已,难免俗气。

“烘云托月”是送礼的常用技巧。如果你想与谁套近乎,或者与谁有些过节,如果直接去送礼,难免被拒收或遭遇尴尬。这时如果选择其生日、婚礼、节日等,拉上几位与之要好的朋友一同前去送礼祝贺,受礼者一般难以拒绝,不失为上策。

“曲线救国”或“移花接木”也是常用的送礼技巧。将礼品直接送给受礼者很难成功时,不妨考虑对与其最亲密、最要好或对其最有影响力的其他人“下手”,比如,通过与老人、孩子、恋人、上司、同学、战友等建立联系和感情后再去送礼或沟通。这种“迂回战术”是现实中较常见的送礼技巧。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买带送、以玩带送、以借代送、巧借名目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送礼技巧。这些手法往往双方心知肚明,只不过大家为了避嫌,而巧妙采取的“战术”而已。这些做法难免触犯行规,且带有明显的商业狡诈特性,应慎用。

总之,对朋友、合作伙伴的关注不应是“蜻蜓点水”、偶尔为之,而应该长期关注对方的变化,在朋友真正需要帮助时,送上自己的鼓励、祝福,都会使对方感受到无限的温暖。这种礼物是最能让人感动的。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是在有求于对方时才会想起联系对方,向对方赠礼,这种做法只会使对方对你的行为产生警觉,甚至会影响你之前建立的形象。这种赠礼行为几乎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商务送礼的禁忌

案例鉴赏

有趣的“绿帽子”风波

某国商务代表团访问台湾。为了宣传自己企业,代表团中某公司特地准备了很多印有自己公司的标志的T恤、棒球帽等精美小礼品派送给相关客户。没料到派送礼物时,却引起了客户的一片哗然和恼怒。原来印有公司标志的棒球帽是绿色的。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绿帽子”在汉语中就有隐义,但是这家公司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习俗,导致闹了个大笑话。

禁忌,作为一种不规则、非理性且作用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倾向,对人的影响往往非常强烈。馈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重要交际活动,礼载于物,以物传情。因此,必须把握“投其所好,避免禁忌”的基本原则。馈赠的礼品恰似送礼者的无声使者,如果恰当、得体,就可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反之,如果犯忌,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礼品馈赠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几大类:

(1)法律禁忌。这主要是指政府和各级组织明令禁止的东西不能作为礼品赠送。比如,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机密的物品、涉毒或涉黄的物品、盗版或侵权的物品、假冒伪劣商品、国家保护文物、保护动物,以及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均不宜作为礼品赠送。否则,送礼和受礼双方都可能因触犯法规而犯罪。

(2)民俗禁忌。由于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不同,有些物品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不宜作为礼品赠送。比如,白族赠送礼品的数目必须带“六”字。佤族部落间交战常以送给对方辣椒表示对其宣战,而复仇则以鸡蛋作为警告信号,所以,辣椒和鸡蛋不能作为送给佤族人的礼品。我国的汉民族,寿诞忌讳送“钟”、婚礼忌讳送“伞”或“梨”,因为“送钟”与“送终”、“伞”与“散”、“梨”与“离”谐音,很不吉利。几乎每地都有不同的禁忌,送礼时必须高度警惕。

(3)数字禁忌。大多数国家都有某种数字禁忌,这一般与该国的语言发音或某些特殊事件的发生日期有关。比如,我国人民有“好事成双”、“祸不单行”的说法,故喜庆活动送花或其他礼品喜欢成双数,而丧葬礼品如送花等最好是单数。粤语地区,包括港、澳、台及我国许多海外侨民,因“4”与“死”同音,很忌讳数字“4”。甚至连车牌、房号、楼层都尽量避免“4”。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忌讳数字“13”,楼层、房号、航班和影剧院座位等大都没有“13”这个号,而以“12A”来替代。由此可见数字禁忌的重要程度。

(4)颜色禁忌。许多国家都有特殊颜色的偏好。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利,喜事均用红色,而黑色代表凶灾和哀丧、白色代表悲哀和贫乏,故丧葬礼仪多用黑色和白色。而西方人则多视白色为纯洁、吉祥,故婚纱大多是白色。印度人不喜欢白色、日本人忌讳绿色、巴西人忌讳紫色、埃及人忌讳蓝色、泰国人忌讳褐色、法国人忌讳黄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图案禁忌。英国人把大象视为愚笨的象征,视孔雀为淫鸟、祸鸟,山羊在英语里是不正经男子的代号,故英国人忌有大象、孔雀和山羊图案的物品。法国人视仙鹤为蠢汉和淫妇的代称,故忌讳仙鹤图案。美国人忌蝙蝠作图案的商品和包装,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动物吸人血,是凶神的象征。马来西亚人、泰国人、利比亚人忌讳狗的图案,瑞士人忌讳猫头鹰图案,认为那是“死人的象征”。

(6)物品禁忌。比如,在台湾的民俗中,办丧事常以毛巾送给吊丧者,故非丧事一律不能送毛巾。在香港,送剪刀含有“一刀两断”之意。给商人老板送花时,切忌送茉莉或梅花,因为“茉莉”与“没利”谐音,“梅”与“霉”谐音,很不吉利,让人生厌。如果你去医院看望病人,千万别送“剑兰”或“寿司”,因为病人最担心“见难”、“守死”。上海话的“苹果”与“病故”谐音,故在上海苹果不宜作为送给病人的礼物。荷兰人不能送食品,波兰人除了爱人、情人,不能给其他异性送红玫瑰。对拉丁美洲人,任何时候都不要送手绢,因为手绢通常与眼泪和悲伤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此外,假烟、假酒、低级庸俗的书刊等对人的健康有害或对人的精神有害的物品不宜作为礼品赠送。

(7)宗教禁忌。向虔诚的佛教、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徒赠礼时,应谨守他们的宗教禁忌,切忌随意触犯其教规,否则,不仅失礼而且可能惹麻烦。因此,如果你不清楚对方的宗教信仰,最好不要送酒、肉类熟食之类的礼品。

(8)涉外禁忌。送给外国人的礼品除上述禁忌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有的属于涉外礼仪规则,也有的属于政治或民族尊严等问题。尤其应侧重注意如下七点:

第一,选择礼品不要涉及宗教与政治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将全套《毛泽东选集》或《邓小平文选》送给人家,就可能怀疑你有政治渗透的倾向。

第二,药品、补品、保健品不宜作为涉外礼品。个人健康属于“绝对隐私”,局外人不宜干预。

第三,广告性、宣传性物品、带有公司或本单位明显标志的物品不宜作为涉外礼品。因为这些物品存在有意利用对方,缺乏馈赠诚意的嫌疑。

第四,涉及国家机密、行业商业机密、知识产权机密等的物品不可作为涉外礼品。比如,内部文件、数据图表、技术图纸、产品标准、发明专利等都不宜作涉外礼品赠送。这类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的常识,不光是礼仪问题,稍不留神就涉及触犯法律的问题。

第五,以珍稀动物皮毛为原料制作的商品不宜作为涉外礼品赠送。

第六,现金、有价证券、贵重首饰、玉器、文物等价值超过一定限额的商品都不宜作为涉外礼品。因为,各国的涉外礼仪规则中都有严格的职业操守要求,接受贵重礼品带有受贿之嫌,有违反腐倡廉的国际准则。

第七,带有种族歧视或容易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不宜作为涉外礼品赠送。

礼仪知识小贴士

馈赠外宾礼品的礼俗常识

馈赠外宾,一般应区别各国客人的不同偏好,下述选择可供参考:

美国客人,尊尚轻松和自由,“以玩代礼”或许是上佳选择。美国人不提倡人际间交往送厚礼,否则涉嫌别有所图。尤其对美国女性不能送香水、化妆品、衣服之类的礼物,否则,对方会以为你看不起她。

英国客人,忌送重礼,因为“重礼之下,必有所求”,鲜花或有特色的小礼品是良好的馈赠方式。

法国客人,喜欢浪漫,故初次相识,切忌送礼,熟悉之后,投其所好的鲜花或对方喜欢的小礼物即为上佳的馈送选择,但切忌送菊花,且忌送香水给关系一般的女性,因为法国人认为送香水给女人意味着求爱。

德国客人,讲究严谨,忌讳数字“13”,一般只有熟悉的人之间才能馈赠,喜欢精致、典雅且包装讲究的礼品,且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包装纸包装礼品。

俄罗斯客人,注重内涵但不必奢华,手工艺品、纪念品或许是馈送的上佳选择。

日本客人,喜欢送礼,讲究品牌和特色,中国字画及民间手工艺品是良好的选择。

韩国客人,注重心意,忌讳数字“4”,本地或本民族特产是最好的礼品。

澳洲客人,喜欢鲜花或美酒,这些是赠送给他们的最佳礼品。

阿拉伯客人,讲究奢华,喜欢中国木雕和石雕,忌讳红色,也忌讳直接给女性送礼,应通过其父亲或丈夫转赠。

拉美客人,喜欢送见面礼,宜注重礼品的实用性。

此外,在商务公关活动中,普遍认为鲜花和艺术品是最佳的礼品选择。首先,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所以,花和艺术品几乎人人都喜欢,至少不会令人生厌。其次,鲜花和艺术品能展现送礼者的品位和浪漫气息,避免俗气。尤其是鲜花历来被看作是人际交往中既文明又高雅的富有情调和品位的礼品。但是,鲜花作为礼物时有许多讲究,绝大多数人不太懂得其中的禁忌。国际上,鲜花的象征意义被称为“花语”,每一种花人们都赋予它特定的“花语”,而这种“花语”又与国别和民族习惯不同有关,所以,如果你不太熟悉“花语”,送鲜花也要小心犯忌。

送花的犯忌大致有四个方面:

(1)品种禁忌。同一种花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有不同的民俗寓意,即“花语”。比如,在广东地区盛行“讨口彩”的习俗,把大朵的菊花寓为“大吉大利”的象征,把“桃花”寓为“头发”的代名词,故逢年过节,喜欢在家里摆放菊花和桃花。但在许多地方,菊花是敬奉死者的,在法国等西方国家,菊花都是葬礼上使用的“死亡之花”。而桃花尤其是带花的桃树枝在许多地方是道士用来“驱邪”的武器。中国人认为“莲花”代表神圣和纯洁,而日本人认为“荷花”代表“死亡”。所以,千万别以为每一种花只有一种寓意或“花语”,以花赠人,切忌送错品种。

(2)颜色禁忌。中国人认为红色的花“吉利”,代表“红红火火”,而墨西哥人视红花为“晦气”。俄国人把白色视为纯洁,而英国人、加拿大人将百合花视为“死亡”,只有在悼念亡者时采用。英国人用红玫瑰来表达爱恋,而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寓意“分手”。所以,以花送人,不光要考虑品种,还要考虑颜色,切勿犯忌。

(3)数量禁忌。在我国,许多人把花的数量与成语放在一起联想和寓意,比如,11朵花寓意“一心一意”,一朵花则寓意“一生不悔”或“一见钟情”,99朵花寓意“长长久久”等,其实这都是文人想出来的浪漫说法。但恰好相反,数字的禁忌在许多地方都有,日本人特别忌讳数字“9”,因为“9”与“苦”音同,给日本人送花绝对要避免送9朵。西方人忌讳数字“13”,广东人包括港、台人都忌讳数字“4”,瑞士人忌讳数字“3”等,送花时切忌与这类数字吻合。俄罗斯、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视奇数为吉利的象征,故送花最好送奇数朵。

(4)方式禁忌。在美国,习惯于把花连同包装纸一起送出。而在有些国家,则习惯于在鲜花送出去之前把裹着花的纸撕掉,赠送用纸包着的鲜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请人代送鲜花的,一般情况下,不宜请人匿名送花,应在鲜花的包装上附上一张自己的名片,并在上面写上受赠者姓名和简短的祝词。如果匿名赠送,弄得受赠者一头雾水,则为失礼。

综上所述,禁忌没有什么道理和规律可言,纯属约定俗成的文化偏好。通常也没有什么权威资料可查阅,只能靠生活和经验积累去留意。因此,商务实践中,凡属不清楚禁忌的馈赠事宜,最好都事先作些调查了解再作决定,以免犯忌。

四、商务馈赠的“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就是民间具有共识但又没有明文规定的一般行为守则。商务馈赠有许许多多的“潜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潜规则”是商务公关中必须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的,否则,本来可办成的事可能不明不白地就“黄”了。如果你不懂这些“潜规则”,事后你就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因此,懂得商务馈赠的“潜规则”是商务公关中必须把握的“游戏规则”。

商务馈赠究竟有哪些“潜规则”呢?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十条:

无功不受禄。给人送礼,要有合情合理的名义和理由,否则,别人是不会收的。

收礼不留据。公务送礼,如果你要求别人出具凭据,谁也不愿收你的礼。如果签名或留凭据,则成了酬劳,而不是礼,别人并不会领情。

重礼避人。馈赠重礼,忌局外人知情,故办公室等公众场合切忌送重礼。

重礼忌生。对收礼者而言,不知根知底,一般不敢收重礼。馈赠重礼大都需要有感情基础,需要有收礼者信得过的人“搭桥”。

重礼忌大。房子、车子、大件家用电器、家私等作为重礼赠送,通常是“受贿”的典型物证,过于显眼,受礼者大都忌讳。而现金、代金卡、贵重珠宝、名贵首饰、名家字画等则具有“件小且价高”的天然掩饰功能,不易显露。

办大事送重礼,办小事送小礼。如果不匹配,则十之八九“事与愿违”。

收重礼必成事。收重礼不办事,那是无赖或诈骗者所为。

众礼忌不均。众人皆有份的礼品或礼金,如果价值不同、档次不一,很容易引起接受者矛盾或不满情绪,馈赠很可能得到“好心办坏事”的结局。

投其所好,切勿犯忌。针对受礼者的喜好选择礼品,切忌“货不对板”。

馈赠留名。送礼不留名,受礼者不知何人所为,既是失礼行为,又没有达到送礼的目的,这样的礼送了也等于白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接受礼品的礼仪

商务活动中,有馈赠,一般也就会有回赠。送礼要讲究礼仪规则,收礼当然也不能例外。一般来说,送礼的一方属于主动性行为,收礼的一方则属于被动接受的行为,故送礼的礼节相对较多,收礼的礼节相对简单。接受礼品一般应注意如下八项基本礼仪:

(1)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双手捧接礼物——当他人有礼相送时,无论你当时在干什么,也无论礼物的轻重,均应立刻起身站立,面带微笑,用双目注视对方,双手捧接礼物。切忌坐着接礼或单手接礼,这样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属很失礼的行为。

(2)连声道谢——不管礼物你愿不愿意接受,也不管礼物你喜不喜欢,你首先应对对方馈赠的行为表示诚挚的谢意。

(3)对西方人赠送的礼物,应该当面将礼品包装拆封,拿出礼品,深表赞赏和喜爱。千万不要拿礼物开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恶作剧的礼物。否则,就可能变成对送礼者的嘲笑,会造成对对方的伤害,这是极为失敬的行为。

(4)对东方人赠送的礼物,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客人赠送的礼物,一般不应当面拆封。因为,东方文化讲究含蓄,不喜欢太直白,不当面拆封和打开礼物,表明受礼者重视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送礼者的这份情意。万一拆封后礼物太廉价或受礼者看不上,反而会令双方很尴尬。

(5)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后,切忌随手往桌上、地上扔,这种行为是极为失礼的,似乎你对对方的礼物很不满意或“不屑一顾”,应该很慎重地收起来,表现出非常珍爱或看重,要知道你的态度不是对礼物而是对待送礼者。

(6)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后切忌当着送礼者的面将其转送他人,即使事后要转送,最好也不要让送礼者知晓。尤其是对那些送礼者当成情感表达和纪念性的礼物,千万不能转送他人,比如定情礼物、象征友情的纪念品等,否则,意味着你已经不重视对方,会极大地伤害与对方的感情。

(7)接受礼品时如能确知属贵重礼物,切记慎收。因为重礼之下,必有所求。收下礼物很可能使收礼者自己为难。况且,收受重礼,有可能违反相关纪律和法规,导致犯罪。如果当时不能确知,事后知道,也可以礼貌奉还。特殊情况下为避免节外生枝,也可以采取邮寄的方式退还,以留下退还的证据。

(8)接受礼品后应酌情回赠。“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基本的礼仪常识。回礼不同于还债,不一定要对等,也不一定要超值,能表达诚意即可。

此外,接受的礼物如果在利用中,不妨特意或借机告知送礼者,不仅对其再次表达谢意,而且可进一步表明你对对方馈赠的喜爱和重视有加。这样可以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六、拒收礼品的礼仪

拒收礼品通常是一件很尴尬的事,稍不注意就可能伤害彼此的感情。但有时你又不得不拒收。下列五种情形下的馈赠必须拒收:

一是馈赠商品属于违法、违禁物品,如现金、有价证券、文物等。

二是馈赠商品价值超过规定限额的礼品,如名表、名贵首饰等。

三是隐含某种无法接受的带有暗示性的礼品,如示爱、淡化职责等。

四是羞辱性或歧视性的礼品,如性功能障碍用品、丰乳用品等。

五是带有宗教、政治类的宣传品。

拒收礼品时应注意如下五点:

第一,应直接陈述缘由,不宜拐弯抹角,犹豫不决。否则,变成推推让让,事情就更难办了。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向赠送者陈述自己不能接受馈赠的原因,让送礼者难以坚持。比如,你可以告诉对方:“按规定,你送我的这件东西,必须登记上交。”或者“我们有严格的制度,接受这类礼品要算受贿”,“我如果收了你这件礼品,事成后你我反而都说不清,会惹麻烦的”。这样一来,送礼者自然会知难而退。

第二,反应要迅速,切忌迟迟疑疑。反应迅速,本身就表明态度很坚决,如果迟迟疑疑,表明是犹豫后的决定,这时送礼者可能借故坚持,变得难以推却。

第三,应尽可能给送礼者留面子,避免尴尬。比如,女士不想接受某位男士赠送的舞票或戏票,你可以说:“很抱歉,我男朋友已经事先跟我约好了,今晚我们要去看电影,票都买好了。但我非常感谢你的诚意,有机会我再请你,向你赔罪,好吗?”这样就不至于伤害到对方。如果你不仅拒收,反而羞辱对方地说:“谁会跟你去跳舞?天下的男人就是死绝了,我也不会跟你去的,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一来,难免反目成仇,顿生怨气。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下拒收对方的礼物,会使对方下不了台,面子搁不下,这时便可以先收下,在事后立刻悄悄地退还。

第四,拒收的同时应礼貌地表达谢意。

第五,拒收不怀好意的馈赠(如性暗示、隐含附加条件等),应注意防患于未然,如保留退还的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