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53

第53章 中心-边缘理论:如何保住王冠

我在《2049,相信中国》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说法,即我认为世界存在两种基本模式:金字塔模式和网络模式,而且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同时存在的,这两个模式是一个系统中的统一。也就说,任何一个国家都都同时存在于一个自由化网络中,但也同时处于整个网络中某个金子塔中的一级。如果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看成互联网中的某一个节点,那么你就会赫然发现,互联网和国家网络实际上就是在遵守同一个自然规律,即金字塔网络模式。

互联网上的节点从理论上来说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他们都是平等的互联网节点、都拥有同等的网络自由通行权、也具有平等的参与网络活动的权利,这如同任何一个国家在理论上都拥有平等的主权、都拥有在联合国平等的发言权和神圣的一票、都拥有参与世界经济的贸易权,但众所周知,互联网上的节点在实际上并不是平等的,因为极少数节点拥有很大的连线量,而一些小节点则拥有少量连线,一个个人电脑则实际上往往只拥有几条连线,甚至多数是处于单线状态,如雅虎、亚马逊这样的超大网站拥有非常巨大的连线量,他们实际上在互联网总连线量中占有高比例,而大多数网站和个人电脑却只占有剩下的小比例。国家也是一样,象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这样的国家相当于互联网中的雅虎、亚马逊这样的超大网站,他们通过资本、贸易、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途径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对而言只拥有较少的连线,他们只在本地区中保持一些密切联系或者只在少数世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如中东地区对世界的能源至关重要,但对世界其他经济领域则只是一个普通参与者,对知识经济则贡献微乎其微;世界的大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其实就相当于一些次级网站或个人电脑,如非洲许多国家的价值就是在联合国拥有一票权、处于产业链自然资源提供者地位、和廉价军火销售市场,所有的非洲国家总计的影响力也不会有美国加州一个州的影响力大,即使是埃及这样的国家也仅仅是阿拉伯世界的主要节点,对世界来说,仅仅是一个次级节点,因为美国加州是世界最重要的硅谷,这里是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他们几乎拥有对世界各地的连线,他们通过这条连线卖出条形码和专利权,收回不尽的美元财富,非洲国家怎么也难以和它相提并论。

在互联网上每增加一条连线就意味着增加一条财富之路,雅虎、亚马逊等大型网站正是靠着点击量赚取利润,而小型的网站则往往挣扎在生存和死亡的边缘,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网站加入到互联网中,每天也有成千上万的网站倒闭。

在经济领域更是这样,人类自进入经济社会以来,就开始了这种弱肉强食的经济竞争状态,历史上往往会产生一些巨型家族,由于人类历史的权力往往与财富重叠,因此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也就是最富有的人,如尼布贾尼撒、波斯波利斯的王室、罗马皇帝、成吉思汗家族等。后来,人类逐渐由权力资本主义向财富资本主义过渡,权力中心家族与财富中心家族产生飘移,工业革命后产生的跨国公司成为现代财团,他们真正控制着国家的所有经济命脉,这也就产生一些声名显赫的经济家族,如摩根家族、罗斯才尔德家族、福特家族等。这些家族和他们的跨国公司共同形成一个个财团,他们控制着强大的资本,居于经济的垄断地位,实际上就是世界经济的超大网站,控制着世界大多数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核心。

其实世界一些学者和理论家很早也提出了中心-边缘理论,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金字塔与网络统一存在这种基本存在模式,他们的各种理论事实上就是对这个基本模式的部分或层面的具体研究。如,20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拉美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1901—1986年)就提出一种中心-外围经济学理论,用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普雷维什所言的贸易条件恶化主要是说,国家进行贸易交往的时候并应该互惠互利,进行平等贸易,但由于发达国家在实际上掌握着制定贸易条件的权力,因此,现在的贸易条件实际上是对发达国家有利。当贸易条件是均等的时候,贸易双方所获得的利益也是均等的,对其中一个国家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使它的出口和进口产生相应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外贸状况是呈正向趋势还是负向趋势贸易条件是一个关键因素。

普雷维什的理论大致由三层逻辑关系构成:

一,现代世界是由欧洲国家建立的,欧美是这个世界的核心,发达国家从一开始就居于中心地位,因此这种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了一种“中心-外围”体系,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不对称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英国也就最先享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利润,英国工业因此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其他国家只能被迫参与到英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中,从事较为次级的分工,成为生产初级产品的国家,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易也就被迫要遵守英国主导制定的贸易条件;

二,英国和之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继续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因此形成了贸易条件长期恶化,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三,刚开始,英国工业革命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英国主导的贸易条件还不是非常苛刻,英国也保持着较高的进口,估计19世纪保持在30%-35%,但当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后,美国的进口就大大降低了进口,并且美国也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各种关税壁垒也应运而生,因此,对整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条件是呈恶化趋势的。

普雷维什的理论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也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如对政治中心、科技中心的解释等。普雷维什的理论实际上揭穿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贸易的实质,因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满,西方经济学家对他的理论进行了猛烈批评,如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首先开始对普雷维什发难。1950年7-8月,他在巴西国立大学举行了一系列演讲,对普雷维什经济理论中把农业和矿业等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与第三世界产生贫困联系起来是没有根据的,他说:“贫困国家的实际问题并不是农业,或缺乏制造业,而在于贫穷与落后,贫穷的农业,或者贫穷的农业和贫穷的制造业。”哈佛大学的戈特弗里特?哈伯勒教授也对普雷维什的理论进行了更系统的批评,他说:“贸易条件在欠发达国家显示出长期恶化趋势的理论已经变得很普遍了。……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历史事实缺乏证据,它们的解释是错误的,推断是草率的。政策结论则是不负责任的。”?但无论怎样批评都集中在对他理论的经济学部分的争论上,而且无法否定他提出的基本结构概念——中心-外围概念,而正是这一个基本概念才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的矛盾,也正如普雷维什本人在《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一书中所说,“这个论点的逻辑性是无懈可击的。”

其实,中心-边缘结构如我在金字塔-网络模式论述中所说,是属于金字塔模式,也是世界变化的基本模式,无论人类文明进步到何种程度都不会违背这种自然规律,因为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种中心-边缘化结构都是任何领域的基本演化趋势和基本结构形式。这仅从几个大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从大文明演化来看,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文明中心,然后从这个文明中心向四周扩散出去,继而促使边缘地区的社会跟进——当然,文明中心自身也在进行兴盛-衰落的周期变化,这涉及到前面提到的人类革新变化规律和后面我将提到的边缘优势理论。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如古埃及文明是地中海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就以前面提及的月球和神话文明的关系来说,就能看出,古埃及神话传说显然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有传承、姻缘关系,甚至可以说古希腊的神话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源自古埃及神话,后来,故希腊神话又被罗马帝国继承。欧洲人一般把希腊-罗马当成他们的正统文明开端,但实际上古希腊文化在方方面面上都和古埃及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如,在宗教方面,巴勒斯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宗教中心地带,这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即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其实,研究这三大宗教会发现,他们三者本身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它们几乎可以说有共同的源头,基督教很显然就是源自犹太教,而古兰经和犹太圣经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更久远一些,已经很难严格分清他们在起源上的联系,但他们已经被肯定是起源于同一个文明-宗教中心。

从哲学思想上来说,从古文明异彩纷呈的众多文化到后来逐渐归一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在遵循向中心-边缘化结构演化的方向前进。由于古代社会的交通限制,古代社会被自然地理划分为几个世界,可以看成是几个相对独立的文明区域。在这几个独立的文明区域内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的中心-边缘结构,如在东方,中国的先秦时期辉煌灿烂的诸子百家到了秦帝国建立后被逐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基本完成了这种整合,诸子百家被统一的儒家文化代替;无独有偶,在西方,罗马帝国也将多神论逐渐整合为统一的基督教单神论,这种东西方几乎同时建立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几乎同时建立)、又同时整合思想信仰的历史行为仅仅是巧合吗?显然不是,这是出于统一集权的政治要求而采取的统一思想信仰的相同手段,这显然是受同一规律支配下的行为,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秦汉帝国都必须建立中央政府的集权威信,对其他地方政府来说,这就是建立中心-边缘结构,这是帝国的基础结构。

从政治上来说,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在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之后,也等于同时在各自的世界建立起了中心-边缘结构: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世界建立起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征服体系,而秦汉帝国则在东方世界建立起了以秦汉帝国为中心的纳贡体系。这两个帝国的周边地区被分别纳入到各自的中心-边缘结构中,它们可以说是别无选择,要么被征服、消灭,要么承认这种从属地位。

从科技上来说,中国自秦汉帝国建立以来,中国开始变得十分兴盛,科技水平成为当时世界的东方中心,中国的四大发明从这个文明的中心逐渐传播到了欧亚大陆,直至欧洲;欧洲工业文明开创的科技中心地位更为典型,几乎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大部分就是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基础上的。

从财富上来说,中国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东方世界的财富中心,1998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A。G。弗兰克教授出版《再现东方:亚洲时代的全球经济》(即《白银资本》)认为1800年以前世界经济的中心是在中国,是因为当时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竞争能力,巨大的贸易顺差以致吸收了当时世界生产的一半白银,当时的中国产值占世界的约30%,欧洲占26%左右。而欧洲在航海革命兴起后就逐渐成为世界的财富中心,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又先后成为殖民时代欧洲这个世界财富中心中的欧洲列强的核心国家,然后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成为东方社会主义体系和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政治、科技中心,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成为这两个核心的边缘国家。

其实,这种中心-边缘结构既然是符合金字塔-网络模式的一种基本结构和变化趋势,那么肯定就广泛存在于任何领域,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从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到天文学中的恒星-行星运行结构、从非洲草原上的群居动物社会结构到人类社会的权力组织结构、从两个人的婚姻家庭地位到军队标准的命令-服从结构都是如此。这种中心-边缘结构如此普遍以至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发展的标准教科书,如100多年前,马歇尔就提出一种产业空间集聚理论,后来熊彼特、波特等人发展了这种理论,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文中就提出了一个“钻石”模型,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具备六个条件才能具有非常良好的竞争优势,这六个条件就如同钻石的棱角框架,包括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四个基本条件,再加上形成合适的机会的两个条件共计六个条件,这六个条件会形成一个十分高效的系统,因为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这样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成为一个经济优势地区,也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