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52

第52章 潜在规律:经济周期与权力中心转移

在前面,我简单回顾了一下历史,发现人类社会存在多个经济革命时代,现在应该再继续完善这种分析,以便更明白地解释出经济革命的变化与世界权力中心转移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来看,以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变化来划分经济变革的话,大致可以分出四个经济时代,第一个经济革命出现在250万年前,即人类彻底摆脱动物社会,成为文明社会,人类开始采集食物;第二个经济革命出现在大约距今1万年前,人类发展出了原始农业,其实这时候才算是进入经济时代;第三个经济革命出现在200年前,即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第四个经济革命发生在20年前,即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发生在美国。当然,这是最简洁的经济革命划分了,大致反映出了人类经济革命的变化。但这时也能从文明大宏观的角度看出权力中心也在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而变化——在第一个经济革命前,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权力中心,只能说出现早期文明迹象中心,如中国的周口店人类文明遗址等,在第一次经济革命出现后,由于人类真正实现全球化是在1500年之后,此前的世界是分隔为许多部分,每一个地区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世界”,在第一次经济革命的时候,这种地区级“世界”更为狭小,数量也极多,可谓微型“世界”,而当时已经实现第一次经济革命的几个地方,如印度、埃及、中国、中东等地出现的采集经济类型文明由于拥有了较为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能够支持更多的部族人口生存,也就拥有了相对周边部族的优势,他们实现了某种微型“霸权”,他们更容易取得对周边部族的战斗胜利,杀死对方,获得他们的食物和领地;到了第二个经济革命的时期,人类文明已经获得了非常宏伟的发展,已经可以建立拥有庞大版图的大帝国,这种大帝国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还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前的全部文明史。此时人类文明大致可分为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当然,非洲及美洲还存在大量原始采集经济时代的部落,但他们显然已经边缘化,无法成为文明的主角)。众所周知,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比较起来更容易创造出财富,因此农业文明地区也是文明的中心,欧亚大陆的游牧文明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经济中心型大城市,也就不存在文明重心,所有的世界文明重心城市都集中在农业文明地区,最具实力的庞大帝国也是农业经济区的国家,如秦汉帝国、罗马帝国等,游牧民族有时会爆发出惊人的军事威力,这种军事威力甚至可以席卷整个欧亚大陆,如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但这种军事威力可以用来征服农业国家,却不可以用来把权力中心从农业文明地区转移到草原上,并且他们也只有迅速接受农业文明才能有效统治这些农业帝国;到了第三个经济革命时期,其实此时,由于欧洲殖民者已经依靠航海优势劫掠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和财富,第三个经济革命在这种财富的支持下才很快到来,欧洲殖民者实际上在航海时代就已经确立了霸权地位,世界的权力中心已经从欧亚大陆深处转移到了偏远的欧洲。这一时期世界的霸权始终在小小的欧洲国家间轮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轮流成为欧洲的主宰者。英国在200年前开创的工业革命只是巩固了欧洲的整体霸主地位,但英国尽管开创了第三次经济革命,它自身却已经不适应这种新经济模式,德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倒显得更适应这种工业经济模式,因此,德国具备了两次挑战英国霸主地位的实力,后来大英帝国的衰落也正是由于德国强有力的两次打击。而美国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庞大的资源优势成功实施了两次投机,世界权力中心转移到了美洲大陆。

由此可见,从大宏观上来看,每一次经济革命也都会引起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现在,美国在20年前又实现了第四次经济革命,另一次的世界权力中心转移是否会如约而至呢?英国是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150年后失去权力中心地位的,美国是在二战后成为世界权力中心的,距今约为半个世纪。美国可能还会继续保有一段时期的霸主地位,毕竟欧洲经历了两次巨大的战争创伤,欧洲的经济实力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前苏联的失败也拉大了美国和其他挑战者之间的距离;再者,美国主导的知识经济革命也才刚刚开始不久,即使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实际上也仅仅是刚刚走向知识经济的成熟期,世界其他地方实际上大多数还处在工业经济时代,甚至是农业经济时代。所以,美国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但我们从几次经济革命发生的时间来看,显然经济革命的前进步伐存在一个加速度,自第一次经济革命发生后,另外三次经济革命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是符合人类文明掌握知识和财富越多效率越高的规律的。按照这个加速度计算,第五次经济革命不会拖延多久,人类已经具备向月球前进的能力了,也就是说,月球经济时代应该会在未来30年内到来。

这是从历史大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革命与权力中心转移之间的关系的,实际上,即使是在同一个经济时期内也会发生权力中心转移,如农业经济时期,世界权力中心就开始在欧洲国家间旋转。这是因为,每一个经济时代中还存在着种种变化,如经济周期变化,政治矛盾的演变、军事赌博的命运变化、国家内部政策失误导致实力变化等诸多因素,而这些也都有可能引起权力中心的转移——相比较而言,尽管处于霸主地位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实力和种种优势,但同时它也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拥有最多的敌人,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往往会采取各种办法联合起来对法这个霸主;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要付出更多的实力来维护这种地位,因此它的支出更为庞大;中心地位的国家需要保持科技、金融等众多领域的优势和创新,但这往往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国家统治者的决策并不总是正确的,而一旦失误对中心地位的国家来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引起系统失衡则有可能危及国家,如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但它的决策者错误地选择了与美国全面竞争,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失衡,最终输掉了整个帝国。

在研究经济变革的时候,世界有各种理论存在,其中就有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并且人们注意到,这种周期和权力中心的转移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如金德尔伯格在其《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就从一个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周期变化所引起的政治权力变化,他认为,国家和人一样,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国家生命周期的变化有内因和外因等许多因素。他说,会导致一个国家走向衰落的外部原因有战争、扩张政策、过分严厉的外部竞争环境等;内部原因有国家内部存在与国家整体利益相背的强大的利益群体,他们会抵制国家的税收、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国家的科技创新机制效率低下、生产收益下降,政府、大公司和社会存在抵制改革的力量,社会财富在运行中受到权贵的吞噬,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经济运行政策不对,导致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还有诸如国家会犯“荷兰病”、“西班牙病”等这些经济问题。《国家兴衰探源》的作者奥尔森也认为,一个国家的成功首先需要保证经济的成功,而经济成功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存在可靠且明确界定的财产权利和公正的契约执行权利;第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

经济周期论认为经济变化存在着不同的周期性,具体有短周期(基钦周期,约为3-5年)、中等长度周期(康波)、中长周期(沃勒斯坦)等。在欧洲殖民时代,欧洲国家都处在殖民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自1500年算起到二战为止也长达450年,这期间欧洲列强之间总体发展水平差不多,这就决定于殖民经济时期的周期变化、各国的战争赌博、外交政策、以及对殖民经济的应对能力等,这导致了欧洲在这450年中权力中心跟着经济中心的变化而走马灯一样大概每隔100年就变化一次:16-17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世纪,1495~1580年是葡萄牙占据中心地位;1580~1688年是荷兰取而代之;1688~1714年是英国和荷兰开始争霸战,荷兰最终失去霸主地位,从此一蹶不振,英国霸权得到承认,英国成功维持了200年的殖民、海洋霸主地位,拥有世界最大的殖民地;1740~1792年为其第一次衰落期;在经历了1792~1815成了法国时代,拿破仑建立的帝国统治了欧洲大陆,英国直到拿破仑失败后才重新崛起,19世纪成了“英国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权力中心开始向美国转移,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式接管世界权力。

这种周期显然也会对世界引起种种变化——实际上全球化越深入,这种周期变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明显。经济学家已经将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变化归结为5次大的产业革命,即存在5个长周期,首先是纺织业引起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然后是以钢铁业为主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是石油、化工、电力引起的产业革命,第四次是福特公司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导致的汽车产业革命,最后是IT业引导的信息产业革命。现在,已经有人认为,第六次产业革命也已经到来,那就是生物、基因主导的产业革命,或者是纳米技术、新能源等主导,但显然,这些应该都属于知识经济革命中的阶段性经济进展。

其实,美国在今天看起来如日中天,正在走向巅峰,但实际上美国实力早在冷战时期就开始呈现衰弱之势,如,美国在战后一度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但到了70年代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不得不放弃金本位,这是实际上标志着美国已经无力再占据绝对的资本控制地位,日本和欧洲的迅速崛起也从美国手中夺走了大份额的世界市场。只是由于美国赢得了冷战重新变得强盛起来,但这如同英国赢得拿破仑战争之后一样,似乎又变得兴盛,霸主地位不可动摇,但接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几乎连续的打击下,历时200的强盛的大英帝国迅速在一战后的20年里衰落下去了,从此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已经经受了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打击、苏联的挑战和日本欧洲的市场瓜分,美国还能撑多久呢?

欧洲和美国很早也注意到了这种权力中心转移规律,由于全球化已经非常深入,这导致今天崛起的国家不再局限于欧洲,天下的事不再是欧洲的家务事,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已经明确说明了,美国的衰落有可能是欧洲人的整体衰落。美国和欧洲都在研究这种权力中心转移的规律,显然,他们希望美国能成为一个奇迹,摆脱历史定律,美国拥有众多优秀的国际政治研究人员,也发展出众多理论体系,其中最具影响之一的就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和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乔治·莫德尔斯基(George Mobelski)提出的“领导长周期论”。莫德尔斯基认为大国间的争霸战既是完成一个循环的直接因素也是一个自始至终存在的因素,每当时机成熟它就会爆发。他按照周期理论和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权力中心转移分析,划分出5个世纪性周期,而每个周期中又分为四个阶段,即(1)世界国家、(2)非正统性、(3)非集中性和(4)全球战争四个阶段,500年来,每个世纪性霸主分别为,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和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同时,他认为,每当一个国家成为霸主后就会不断地面对挑战,其中在其非正统性阶段和全面战争阶段最为激烈。如果按照莫德尔斯基的理论,那么美国将在21世纪的前30年内面临一场全面战争。这倒是符合经济变革规律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