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38

第38章 制月权:决定国家未来的砝码

谁能控制世界?如何控制世界?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要苦苦思考的问题,对国际政治来说,这也是一个暅古的命题。无论是波斯帝国“世界之王”居鲁士大帝还是比利时的“殖民之王”这个混蛋都对这个问题有过自己的如意算盘,或者无论是孔孟主张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还是马基雅弗利主张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王者之道”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这个世界,控制这个世界。

回顾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楚地答案,即,一个帝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霸主,要同时具备内外两种条件,内部要有一个保持文明优势的社会机制,这是内因,它能为帝国提供先进的思想、充足的资金、良好的人民支持、高效的社会;外部要有一个控制世界战略权力优势,这包括国家军事实力和各种战略要地,它能保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市场、和制定有利于帝国的世界游戏规则,并且,也许有的时候还要充当裁判,这也可以用来在需要的时候建立起一个同盟,用来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孩子。这两个条件是同样重要的,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内圣外王”的逻辑,即不管别人怎样,我只要修炼成佛就行了,不是这样,如同秦帝国的建立,内要有商鞅变法、励精图治;外要有征战杀伐、合纵连横,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结束数百年的纷争,统一中国。中国唐宋帝国时期尽管内部达到非常繁盛的水平,经济发达,人文昌盛,对外则缺乏战略控制能力,导致唐帝国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失利、征战朝鲜失利,宋帝国则更是典型的一败再败,终于彻底失败;相反,蒙古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都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征战能力,他们都曾建立了当时的最大版图,但他们都很快就土崩瓦解,这是因为他们帝国的内部根本无法像一个有效的机器那样运转,而是靠武力拼凑起来的零件,内部矛盾此起彼伏,深刻到无法克服,所以一旦武力威胁稍微减小这些矛盾立刻就促使帝国分裂,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立刻一分为三,并且彼此征战不断;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死后失去统一的权威,几大汗国不但彼此争夺利益而且也要忙于镇压内部反抗。

在历史上,也只有几个大帝国是接近完美的,即秦汉帝国(主要是秦始皇时期的秦帝国和西汉时期的汉帝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帝国、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大航海时代到西班牙-英国战争时期)、大英帝国(与西班牙海战之后到一战时期)、今天的美国(南北战争后到今天)这样的几个大帝国是能够成的上内外兼修,并且也仅仅是在一段时期内如此。这意味着,如果某个帝国一旦失去某种优势那就很可能预示着帝国的末日,当然,这种末日有时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古埃及帝国在早期繁荣后又持续了长达数千年的僵化存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也维持了长久的存在,但这几乎就是一种帝国的僵尸,一旦临近有其他帝国崛起就会立刻瓦解、消失,如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一旦欧洲诸国崛起,它那僵化的帝国就立刻成为欧洲诸国争夺的猎物,这个帝国庞大的版图很快就缩小为今天的土耳其。

今天,这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月球时代,那么今天的问题就是,月球在国际战略中怎样影响地球上的人们呢?

我们从刚才的历史中还能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即,在帝国的外部因素中,帝国所要控制和保持的优势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外部因素是与人类时代主题的不同而不同,这不难理解。

人类早期的主要文明无一例外都是陆地文明——这也许是因为航海需要很高的技术和海洋、天文知识,并且从陆地上获取食物等各种资源也远比海洋要容易和直接,想从海洋上获取充足的食物和资源肯定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并且海洋中也没有树木这样的建筑材料。从远古文明一直到航海时代,人类的主要文明是陆地文明,包括欧亚大陆上、北非和美洲各地的文明,这期间的主要战略手段是陆地征战模式,如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秦帝国的步兵战阵和兵车等,后来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开始凸现出来,这成了陆地军事对抗中的一场革命,蒙古帝国的军事优势大大超越了欧洲传统的步兵方阵战术,这一时期,主要的帝国控制战略就是对陆地战略要地的控制,这一时期也就是陆权时代,谁控制了陆地战争优势和陆地战略要地谁就成为霸主,如对欧洲来说,谁控制了巴尔干地区谁就控制了欧洲,而对整个欧亚大陆来说,谁控制了中亚交通环地区谁就能主宰亚洲。

但人们逐渐掌握航海技术后,陆权时代逐渐向海权时代转移。阿拉伯人应该是最早进入海洋时代的,阿拉伯人的贸易船队规模庞大,并且具有远洋航行能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他们的造船技术慢慢向两边传播到了印度、中国和欧洲,欧洲人尽管很早就拥有在地中海航行的能力,但地中海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来说不过是一个游泳池,欧洲的地中海船只根本无法胜任远洋航行。中国早期的内河航运十分发达,但这种平底船是不适应远洋航行的,他们只能在离海岸线较近地地方航行,即使到了郑和时代巨大的郑和宝船实际上也不是最好的远洋航行船只,如至今关于郑和宝船是尖底的还是平底的尚存争论。后来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适应远航的技术相继成熟起来,如用于导航定位的罗盘、天文仪器、海洋气候纪录、航道测绘等。这样欧洲人的航海技术很快超越了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他们的探险船队开始接连不断地开往世界各地,各种新航线不断开辟出来,紧接着各种资源、贸易也接踵而至,最令欧洲人欣喜若狂的就是发现了美洲大陆,那里的文明程度那样低,以至数百人的小军队就能征服一个大帝国,欧洲人发现了一个远比欧洲巨大的多的新领地,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新地方他们可以移民,而像中国、印度这些地方无法向那里大规模移民,这等于是扩展了欧洲的版图。航海技术的崛起也标志着陆权时代的终结,因为控制了海洋就可以控制各个国家贸易的主要通道,尽管闭关自守的中国自有一套完整的经济体系,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海洋贸易,所以中国人在明朝放弃了海洋,任由欧洲人一个接一个地占领海洋各地,但中国迟早要纳入到世界统一的贸易体系中来,而这时什么都晚了,欧洲人已经毫无阻碍地分割完了世界,他们已经控制了世界最广大的殖民地和资源,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向这个老大帝国发起挑战,一改他与这个老大帝国以往做生意时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海洋优势可言了,传统的中国经济体系被打破,西方人控制了遍布世界的海洋,陆地优势在海洋时代无所作为,这不但给了中国150年的屈辱,而且给了世界数百年的残酷的殖民统治,而欧洲人则由于控制了海洋和新大陆,他们则成为地球上的贵族。海洋优势远比陆地优势夺取利益要快捷的多,也巨大的多,并且由于技术要求很高也不易被打破,对欧洲以外的世界来说,也只有日本曾试图打破欧洲人的垄断,但结果失败,直至今天海洋事实上还是掌握在欧洲(大欧洲,包括新大陆)人手中。

到了20世纪,人们在继美洲大陆之后又“发现”了一个新领域,这就是我们的头顶,那片天空,人们从单线条的陆地发展到二维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现在有获得了三维世界,那就是湛蓝的天空。无论从数学上来说还是从现实上来说,三维世界都比二维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赖特兄弟是这一领域的哥伦布,他们那架丑陋的飞机甚至无法和哥伦布的三条寒酸的船相提并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和哥伦布一样的历史地位,尽管好像对哥伦布这个小丑称颂的更多些,但其实哥伦布远不及赖特兄弟——赖特兄弟比哥伦布成功的多,他们成功地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天空,而哥伦布从来也没有抵达他的目的地;他们是用自己的知识成功的,而不象哥伦布是靠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运气获得名声的;甚至赖特兄弟的理想也可能比哥伦布伟大和纯洁,他们是想让整个人类飞起来,而哥伦布只不过是个贪图财富冒险分子。

对军事战略家们来说,赖特兄弟又为他们找事做了。精明的日本人嗅觉非常灵敏,山本五十六率先用飞机袭击了珍珠港,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用炮舰占领西班牙的菲律宾和关岛,也就是说,炮舰时代也开始走向末路,一个航空时代开始了。人类曾在陆地上反复争夺了数千年,海权时代大约持续了500年左右,而上一个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到制空权时代,这一时期大约仅仅持续了20-30年时间,紧接着,苏联发射第一个卫星以来,人类又进入到了制天权时代,不久的将来就会进入到制月权时代。当然,在国际社会中这也是分层的,超级大国是在争夺制天权(冷战时期),今天,超级大国和众多大国开始争夺制月权;而象两伊战争时期,两国还处在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时代,当然,美国和前苏联经常会向双方递送秋波,会用自身拥有的卫星照片等军事情报与交战双方作比交易,但就两伊的国家实力来说,这改变不了什么,他们的情报只是增加了一点点优势而已,他们仍然还只是两个停留在制空权时代的国家;而大部分非洲国家(一般来说是指除去南非和埃及、利比亚)则还处在混乱不堪的陆地时代,他们多数国家没有什么现代化空军,空军也起不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实际上是处在一战时期的陆地争夺水平,只不过用的步兵武器和一些装甲武器要比一战先进的多。

整个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加速度下进行,也说明人类的活动领域迅速从海洋迈向天空,然后又迅速迈进外层空间,然后就将是月球和其他星球。这也使得在具体的军事战略领域内至关重要的控制权模式迅速发生转移,经历了陆权时代、海权时代、空权时代、天权时代,很快就将进入月权时代。

据莫斯科新闻网报道,早在冷战美苏太空竞争时期,前苏联的军事战略家就曾设想在月球上修建军事基地和军事指挥部。甚至为此请科研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计划。现俄罗斯总机械建造设计局副总设计师艾里克桑德拉·耶科罗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本人就曾是科研人员之一,参与了当年月球军事基地计划设想的论证。前苏联科学家认为,月球表面遭受核打击后不会产生地球上那样大的破坏性,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而核武器爆炸的破坏效应主要依靠冲击波和放射性物质,而在无空气的环境中冲击波就失去了介质,也就没有了冲击波效应,放射性物质月球上本来就暴露在太阳和宇宙射线中,如果在月球建基地肯定要修建防护层,所以这也不构成重大威胁。在月球建立军事基地和指挥部就可以防止一旦地球上苏联军事指挥部遭到核打击后失去对整个苏联军事机器的指挥效能,月球可以迅速代替地球上的苏军指挥部行使指挥职能。

艾里克桑德拉·耶果罗夫说,当时是设想苏联先建造太空战,以作为建立月球指挥部的中转站,并且太空站计划本来就是苏联太空计划的一部分,然后在进行登月,第三步是建立长久的月球基地,但结论是尽管可能,耗费却是无法承受的,它比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还要巨大的多。并且技术上的准备也一时难以支持。这个计划自然最后只能放弃。

而且据苏联情报所说,美国在同一时期也有一个类似的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国会演讲中说:“我觉得我们的国家应该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实现一个目标,一个把人类上月球,又能让他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这番话后来成为美国决心在太空竞争中挽回面子的标志,以证明民主国家的优势。

苏联人的情报没有错,美国人的确在那场太空竞争中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眼睛和一条腿,就是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观测站,可以监视整个苏联和地球;再建立一个导弹基地,以用来踢苏联人的屁股。

早在1959年,美国空军同时开始“月球军事基地”三个相关项目计划。其中一个代号为SR-183,这就是那个眼睛,即“太空间谍中心”计划。它的的重点是建立一个月球观察站,包括利用当时和以后的卫星照相技术、无线电监听、雷达跟踪及其他太空监测手段,不仅仅监视苏联和地球,也包括监视地球轨道上苏联的卫星等空间目标;另一个代号为SR-192,即“月球战略系统”计划,就是那条能够踢到苏联人屁股的计划,也就是在月球上建立具有实战意义的军事基地,包括建立能对苏联进行核报复打击的核导弹阵地,以便在核战中美国可以从月球上发动核打击,这比从陆地上、远程轰炸机或者核潜艇上发动核打击要更加有效率;第三个计划代号为SR-182,即“跨星陆战略系统”,主要内容是扩展前两个计划,就是要建造适合月球或者其他太阳系飞行的飞行器以及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武器。

空军提出这三个计划的同时,美国陆军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1959年6月,美国陆军弹药导弹司令部向当时的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提交了一份名为“地平线计划”的绝密计划,这份计划是由威纳尔·万·布莱恩为首的陆军研究小组提供的,计划开头明示了这样做的意义:“可以保护美国在月球上潜在利益,可以对地球和太空实施侦察,可以承担军事通讯任务和可以在月球表面进行作战的”,而这样的话美国陆军就必须在月球上拥有一个永久性的美国陆军月球基地。按照计划具体内容,陆军第一批军事装备应该于1965年1月起运;然后派遣一个2人小组将飞抵月球;第三步是到1966年12月,在派遣一支由12名美官兵组成的月球特遣队抵达月球。按照计划要求的装备和人员运输,美国需向月球发射147次运载火箭。尽管在地球上十几个人的基地和导弹等各种装备不算是大型基地,但在遥远的月球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工程:这个基地要建在地下,包括10个房间,还要有一个能长期提供电力的核电站,这需要为这个基地首先运送建筑材料,还要运送各种大型军事装备、给养等,计划要求到1966年12月这个基地能投入使用,计划地费用高达600亿美元。

美国政府对这些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论证研究,按照美国传统,政府邀请美国大航空航天公司共同参与研究这些计划。1959年春,波音公司将自己的月球基地设计方案分发给美国空军战略导弹处、怀特空军基地空军研究中心、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等部门;马丁公司此前也向这些单位汇报了他的论证“月球基地的军事需求”。这两家公司都得出了大致的费用结果,即仅仅是建成月球军事基地的初步预算就高达200亿美元。这显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费用。1960年4月,美国战略导弹处根据两家公司的方案计划和论证,总结出了两份研究报告,这两份研究报告是《月球军事基地计划》和《SR183月球观察站研究》,其中前者至今仍属美国最高军事机密;第二份《SR183月球观察站研究》则属秘密文件,现已解密。在第二份秘密文件中,美军总结说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能的,所有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各方应该为此目的提供最新的技术和装备”。

的确,人们很清楚如果能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将对苏联取得重大的战略优势:“月球军事基地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为未来的威慑部队提供了一个驻地。月球军事基地将极大增强我们的威胁能力!”

在美军中,美国空军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霍默尔·A·布谢伊准将是美国军方月球计划的主要推动者。1958年1月他在“华盛顿太空俱乐部”的一次演讲中就提出在月球上建设军事基地的设想:这就是既能监视苏联又能在必要的时候踢苏联人屁股的计划。布谢伊准将的进一步说,美国空军可以把导弹阵地建在月球的背面(即月球总是背对地球的一侧),那样的话苏联人从地球上是无法观测到这个导弹基地,而美军如果发射导弹的话,却可以全程监控导弹,从月球发射到命中地点精度都可以控制。他论证了这个计划的战略价值,这就是能够取得对苏联的重大军事优势,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苏联人可能发动一场核战争的野心。因为,如果苏联人要发动一场核战争的话,美国的月球基地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苏联首先攻击美国本土和欧洲其他军事基地及盟国,即使苏联取得第一轮核打击得优势,那么必然也要面临美用月球上的基地打击苏联的威胁;如果苏联首先想打掉月球上的美国基地,那就等于给了美国报警时间,因为即使从苏联发起攻击开始计算也要2天的时间才能打掉月球基地,美国又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和采取报复行动。另外,如果美国的月球基地建立起来,也等于在苏联人的头顶上安置了一个监视器,苏联人的一切都被美国看在眼里,毫无战略突然性可言。

在月球基地的长远维持上,他说“随着美军在月球上永久性军事基地的建立,以及美国人对月球了解程度的加深,美国军方完全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人造生存环境,能源、火箭燃料和氧气都有可能在月球上得到。”

“美国人一定要抢先登上月球,在这场特殊的领土争夺中,美国人决不能当第二,否则的话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美国政府对月球的确非常着迷,但这个计划在那个年代实在有点过于宏伟了,他的难度太大,首先,所需费用十分高昂,整个阿波罗计划和这些计划比起来不过是一个垫脚石计划了,这还没有包括基地建成之后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还有陆军提出设计建造的各种适合月球和太空作战的武器;其次,如果建立这个基地美国还必将面对另一个头痛的难题,那就是这样的话就必须宣布月球为美国领土,这在国际社会中非常让人难以接受,恐怕就是在英国人那里也得不到支持,更不要说法国的那些戴高乐主义者,还有德国和日本这些重要的盟友,况且苏联的太空技术也与美国相差无几,尽管美国可以取得登月优势,但苏联的空间前进步伐可能会受到刺激而迅速得到加强,苏联人未必能让美国人那么顺心如意、按部就班地完成月球基地的建设;另外,波音公司和马丁公司都曾在报告书中提出警示,这个月球军事基地设想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一天中只有很短一点时间能看清地球。

“敌人将很难踏上月球,如果我们已经驻军月球,并且有阻止敌方登月的能力,那么他们就别想登上月球半步!”这是美国军人梦寐以求的一件事,但的确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