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17

第17章 珍珠港:“把美国拉进来!”

1941年12月7日清晨7点55分400多架日本战斗机那场倾盆大雨式的袭击,导致太平洋舰队两艘战舰和两艘驱逐舰被击沉,13艘军舰立时变成了残骸,在轰炸声中2400名军人失去了性命。这种战争袭击的场面立刻就让美国人惊呆了,当时美国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就宣布对日作战。

然而,事实——尤其是政治事实多数时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背道而驰,多种证据显示,渊田美津是对的。其实,早在珍珠港事件的一年半之前,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和最高决策层等诸多方面就已经对这次袭击有所察觉。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车踏遍整个欧洲的时候,法国外长乔治·博内就说道,“美国握有或战或和的钥匙。如果他们明确表明站在我们一边,那么,就足以消除战争这个幽灵。”罗斯福总统当然听得懂,他和丘吉尔一样,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美国将站在什么立场,邱吉尔首相和戴高乐将军一直在帮助罗斯福总统,力促美国参战。其中,邱吉尔可以说是这件事的主要策划人,因为他最为清楚,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很可能输掉这场战争,对他来说,他和希特勒一样也在两面作战,一个是德国军队,一个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早在珍珠港事件前,当罗斯福总统面临第三次总统选举的时候,当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就开始考虑如何让罗斯福继续执政,因为只有罗斯福能够保证美国参战,而其他人就恐怕没有这样的魄力,如果上台一个孤立主义者就会更遭。因此,丘吉尔挑选威廉·史蒂芬森作为他在美国的私人代表,这之前,丘吉尔跟罗斯福总统秘密通信已经好几个月了。

1940年4月,邱吉尔与威廉·史蒂芬森两人在英国海军部的309号房间讨论了一项重大机密,主要是在商讨如何帮助罗斯福策动美国参战。当时德国已经占领法国,正在对英国进行大张旗鼓的轰炸,英国国内到处都充满了恐慌的气氛,人们普遍认为德国人很快就会出现在伦敦的街道上。但此时,英国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英国弄到了破译德国军事通信机密的破译机,这在战时可能就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丘吉尔叮嘱史蒂芬森把此事告诉罗斯福总统,并且把每天的情报摘要通过联邦调查局传递给总统。

史蒂芬森到达华盛顿后即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他要求联邦调查局在情报方面携手合作,但胡佛说,没有总统的特别命令,他是无能为力的。不得以,史蒂芬森只好返回英国,紧接着又匆匆忙忙返回华盛顿。这时,丘吉尔已经出任首相——当有一天,丘吉尔在卧室刮胡子的时候,他儿子伦道夫问他怎样才能打败德国。丘吉尔转过身来,盯着他的儿子看了一会儿,说:“把美国拉进来!”

当史蒂芬森再次返回华盛顿之后,他受到了罗斯福的邀请,于是他立即再次请求总统帮助,英美两国共享军事情报,罗斯福只是略加考虑就下令:联邦调查局应该同英国情报局进行最密切的合作。

随后,胡佛让联邦调查局的人给史蒂芬森提供了一台发报机,以便他同伦敦进行直接联系——作为中立国的美国此时已经开始了事实上的偏袒,联邦调查局与英国的合作可以说配合默契:美国军警在港口替英国照看商船和运输船,防止遭到德国人或者日本人的破坏;当史蒂芬森告诉胡佛需要在美国邮政系统截获德国与其大使之间的信件时,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便从邮局给他偷来;联邦调查局有时也把他们从德国间谍得到信息转给英国同行,而不让军方的情报机关知道,因为后者当时偏向孤立主义,他们反对同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或者德国人等所有交战国的人联系。就是在这种地下合作中,美国人发现英国人的情报技术相当先进,因此,美国要求英国为其培训情报人员,英国人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这个小小的请求。据统计,仅仅在罗斯福会见史蒂芬森一年后,英国人从洛克菲勒中心情报站给联邦调查局寄送的情报就多达10万件。

然而,当欧洲战火弥漫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实力派也忙得不可开胶,以胡佛为首的特工组织和以军方为首的情报组织互相争权夺利,导致美国的情报效率低下,英国为此大伤脑筋,英国人很快就对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失望了,他们认为他们所提供的情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罗斯福也有点无可奈何,联邦调查局和军事情报局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并非一任总统能够解决的了的。而战时的情报工作有非常重要,因此,邱吉尔与罗斯福为此干脆另辟蹊径,撇开军事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这就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罗斯福任命威廉·杜诺万担任这个新组建的情报系统的总头目。

罗斯福之所以任命杜诺万为新情报组织的领导人,那显然是因为杜诺万与史蒂芬森的关系相当不错,他们能够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因此也能够真正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而杜诺万也正是英国人所需要的对情报工作拥有丰富经验的人。1941年6月,杜诺万被任命为情报协调官,这使得双方能够直接沟通,不必再通过联邦调查局,英美之间因此进行了更为密切、直接的合作。这使胡佛大为恼火,他认为这项任命是罗斯福干了一件蠢事——后来有人把珍珠港事件情报判断“失误”归罪于胡佛,但胡佛和其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在二战后并没有受到惩罚,那是因为实际上胡佛干的还是不错的,珍珠港的真实情报就是胡佛呈报给罗斯福总统的。

1941年8月14日,即珍珠港事件4个月以前,联邦调查局的一个高级官员从二战时著名的双重间谍杜桑·杜斯科·波波夫得到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就是关于珍珠港即将遭到日本人袭击的准确消息。

波波夫这位二战双重间谍在二战结束30年后,他出版了他的战时回忆录,在这本书中他也从一个情报角度证实,美国人的确对日本人的袭击了如指掌。而当时他回忆说,当他把情报送给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时候,胡佛有意给了他一个冷落——显然,这是罗斯福与胡佛之间的双簧戏,胡佛在此不得不扮演一个不太光彩的黑脸。

波波夫曾在纳粹德国学习法律,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他的德国同学约翰·耶布森,两人关系甚微融洽,因为两人都有反纳粹倾向。毕业后,两人于1940年开始在德国军事情报部门工作,德国军事情报处卓越的领导人卡纳里斯此时犯了一个错误,他看错了这两个人,他派遣波波夫到英国进行情报工作。然而波波夫一到英国便出卖了卡纳里斯,当他一踏上英国国土就立刻同英国情报部门取得了联系。这个复杂的人物从此也就成为英德两国的双重间谍,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

在英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1941年5月,波波夫的直接领导人冯·奥恩罗德派他去纽约建立间谍网,目的是监视美国的动向。而老练的英国人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时负责外国情报工作的是英国军事情报六处处长斯图尔特·孟席斯,他认为可以利用波波夫在美国的情报组织继续让他传递情报。当然,这一情报也通报给了联邦调查局,胡佛对此表示同意。

就在波波夫离开英国中途在里斯本停留的时候,波波夫忽然从耶布森那里得到一条消息——当时耶布森刚刚参加完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举行会议,耶布森谈到他最近去了塔兰托一趟,那里曾是意大利的一个海军基地,但不久前在英国航空母舰上的一次偷袭中被摧毁了,在会议中,日本人要求德国人提供有关这次空袭的详细情况。同时德国驻东京的空军参赞巴龙·格罗瑙也向耶布森透露,他估计日本在6个月内,大概是1941年年底,就会发动一次大规模突然袭击,而且是使用航空母舰,目标显然就是太平洋上的某个军事目标,显然,因为在太平洋上值得日本大动干戈的目标并不多,不是中途岛就是夏威夷,而夏威夷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在地,那么夏威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与耶布森的谈话立刻就让波波夫对此确信无疑,因为当他离开英国的时候,冯奥恩罗德给波波夫的任务清单中,共有97项,其中有35项竟然就是关于夏威夷的。这些问题涉及到弹药库、储油库、飞机库、潜艇基地、航母数量及停泊时间、停泊处、其他军舰数量、防空设施等的准确信息。冯奥恩罗德特别强调:“你要尽快的去夏威夷。”——这几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日本希望详细谅解塔兰托战役的情况,显然是要了解航母作战的效果和问题,因为在此之前海战史上还没有完整的航母作战经验可供借鉴;耶布森的谈话,以及德国驻东京空军参赞巴龙·格罗瑙的推算,那显然都是针对美国珍珠港的;现在再加上他手中的那份情报清单——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德国是在帮助日本搜集袭击珍珠港的军事情报。

作为优秀的双重间谍,波波夫当然不会把这样具有特别价值的情报丢进废纸篓,他很快就通知了他的英国联系人罗伯逊上校,罗伯逊上校让波波夫把这份情报也转送美国情报组织。

波波夫于1942年8月12日抵达纽约,他随后就约见了联邦调查局助理局长厄尔·康内利和纽约特工领导人珀西·萨姆·福克斯沃思。波波夫展示给他们的是德国最新的情报缩微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相当先进,因为它可以用照相技术把厚重的情报微缩小成一个小点儿,然后粘贴在普通信件中传递,很难被发现。波波夫是把那份情报清单整个地展示给了美国人,其中珍珠港的情报占据了大部分,由于关于珍珠港的资料有的属于普通资料,有的是机密级的,因此既有缩微件,也有普通件。

然而由于关于珍珠港的情报特别细致入微,而且非常全面,加之波波夫又是一个双重间谍,因此不了解英美高层政治心理纽约情报组织领导人福克斯沃思对关于珍珠港的情报颇为怀疑,他说,“这看起来太详细具体了。时间、地点、方式等等一应俱全。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圈套。”他最后答复说,关于波波夫及其使命的决定将在华盛顿由埃德加·胡佛先生作出。

这之后不久,波波夫被通知直接去纽约的联邦调查局办事处,胡佛会在那里接见他。然而,波波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没有人介绍,没有寒暄,没有礼仪,我走进福克斯沃思的办公室,胡佛已经坐在写字台后面,像抡大锤的人寻找铁砧一样。福克斯沃思一声不吭地坐在一张安乐椅上。”他描写道,胡佛是带着几分厌恶的神色看了他一眼,然后就大声指责他是一个“假间谍”。这次接见与其说是一次情报交流不如说是一次胡佛的个人表演,他显然想让波波夫得到这样的印象:美国根本不相信他的情报。

此后,波波夫就感觉联邦调查局在有意排斥他,他的曼哈顿公寓被安装了窃听器,他同联邦调查局的联系变成了不信任的聊天,波波夫明白,联邦调查局显然在有意疏远他,也就是说,胡佛的表演还在继续。后来,他离开了纽约。

联邦调查局的档案表明,1941年10月20日,即珍珠港袭击前7周,联邦调查局就把波波夫的情报内容完整地通报给了美国海军和陆军的情报机关。白宫当然更早的时候也得到一份——白宫早在珍珠港事变前三个月,胡佛当时把缩微系统的说明书和波波夫的缩微样本都送给了总统的助理埃德温·沃森。罗斯福总统在当天就看到了这些内容。

1941年在檀香山担任舰队情报官的埃德温·莱顿海军少将后来对日本的突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得出结论说,胡佛在处理波波夫的情报上失误了。莱顿说:“他的失误是导致珍珠港悲剧的美国的另一个大错。”实际上,他当时是被罗斯福出卖了,用来换取孤立主义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