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7852600000087

第87章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谁也没有想到,学习成绩好又多才多艺的小江,竟然在中考结束后从21层住宅楼的家中跃窗而出!

2000年7月2日下午4点,一个刚刚结束中考的16岁男孩小江,从21层住宅楼的家中跃窗而出,结束了正处于花季的生命。据记者报道,小江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他身高1.74米,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中考还报了北京市某著名中学。小江还有很多业余爱好,喜欢弹风琴和电子琴,而且擅长书法绘画,是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惹什么是非。

这样的一个好孩子,为什么就选择了那样一条路呢?当《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对他的家庭进行深入采访时才发现,原来小江不仅喜爱音乐,他简直是个酷爱音乐的孩子。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父亲和母亲对记者说:

孩子本来想考音乐学院附中,学作曲,让我给拦下了,音乐这东西,毕竟……不那什么,为这事我们吵过。

我也说过他,大概伤了他的心。他特别爱音乐,有时在屋里看着看着广告就不出声了,一问是在听里面的音乐,第几第几交响乐说了我也记不住。歌手大奖赛里的乐理题他会好多。他希望有一天能和廖昌永同台演出,卡拉扬指挥。

搞音乐,人家都有根,我们也不是音乐世家,家里帮不上他。再者他的各门功课都不差。我打听过,搞艺术类的多是一门精,数理化不灵。我儿子没必要。

可孩子说要凭自己的本事,要在音乐界闯出名堂来。

记者继续描述道:

说起音乐和小江,门厅里的空气有些缓和。江母从小屋里拿出好几本书和一幅画像。“他从不花钱买零食,有钱就买书、CD,贝多芬,舒伯特,他最喜欢舒伯特。”江母把书和画像递到记者手中。画是舒伯特的画像,书是《舒伯特传》、《歌德诗集》。记者打开《歌德诗集》,发现目录上某些作品前用铅笔画了圈,问江母是什么意思,她也不知道……

小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对舒伯特的崇拜,对他的性格形成影响不小。尤其是他进入古典音乐王国后,在他的生活圈子里,能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似乎就更少了。

小江是如何踏上音乐之路的呢?

据小江母亲讲:“上小学前在北京艺术学校给他报过一个电子琴班,学了一年。上学后就再没用课外时间学过,一直忙功课,各种乐理知识完全是他自学的。”说着,小江母亲又递给记者一本白卡纸做的小册子,封面上用铅笔工整地写着:音乐教学――电子琴所有和弦及指法对位表。

江母又递给记者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我目前收有5张舒伯特的CD……”小江以清秀的笔体详细记载着每张唱片的唱片号、出版公司、演奏乐团、歌唱演员以及风格特点、自己的评价、理解等。最后一张CD是舒伯特为歌德诗歌谱曲的作品集,是他最喜欢的一张。

记者问:“这是他什么时候写的?”小江的母亲回答:“我们也不知道,这次收拾遗物时才发现。”

我想,对小江的描述无须摘录过多,父母朋友们或许已经发现小江的死因是什么了。当一个挚爱音乐的孩子,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能和他交流的时候,当他在父母的意愿下选择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学校的时候,他的心情可想而知。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指责小江的父母,任何一位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但在这里,我也不想评价小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只想和父母们说说孩子的选择。

在谈到孩子们的选择时,父母们的一个主要想法就是孩子还小,懂什么选择?现在,父母必须为孩子做主,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感激自己的。也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难道还会害孩子不成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想着,做起事情来自然就理直气壮了许多。于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们委屈地说:“我们为了孩子够辛苦的了,整天都在围着孩子转,怎么还不够尊重他的意愿?”但事实上,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围着孩子转,而实则是孩子围着父母的意志在转。父母们不是把孩子的意愿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个性、人格、兴趣,使孩子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是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以武力强迫孩子就范。

怎样才能作出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提出下列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选择。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问孩子穿什么衣服,并让孩子说出这样穿的理由;问问孩子是否爱吃鸡蛋,而不是因为鸡蛋有营养就一定要逼着孩子吃;也不要因为父母觉得冷就一定让孩子戴帽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很重要,这样孩子渐渐就会养成一些自己做主的意识。

不要对孩子管得过细。父母们总是觉得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的事情,这样最容易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于是,在孩子眼里,父母永远是高大的,自己永远是渺小的。时间久了,即使父母想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事情他也不会了,只知道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可是,孩子的路总归需要他自己去走,父母又能够伴随孩子多久呢?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可以不给孩子太多的建议,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比较,在几种结果中,孩子会获得自己的选择。比如,有一位父亲,和孩子共同种了几排向日葵。当父亲告诉孩子要间苗的时候,孩子不肯,他不舍得把那么好的小苗都拔掉扔了。于是,爸爸把向日葵分成了两份,爸爸一份,间了苗,孩子一份,不间苗。父子俩决定来个比赛,看谁的向日葵长得好,结籽多。结果,孩子在比较中获得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