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7852600000008

第8章 打孩子是愚蠢的

越是挨打多的孩子越是不求上进或不守规矩,因为他们视挨打为一种惯例。

王闯是北京市琉璃河二街完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000年4月11日,对王闯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日子。那天,他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而被老师留在了学校。老师让班里的一位同学通知他的妈妈,把王闯的午饭送到学校去。王闯因为怕妈妈打他,就央求同学别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妈妈,还吓得把作业本也撕碎了。但是,妈妈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但是由于她很生气,就没有给王闯送饭。晚上,饿着肚子的王闯回到家里,等待他的是妈妈手里的扫帚把子。

这的确是一场残酷的“家法”:妈妈左手倒提着儿子的脚,右手挥着长把扫帚猛抽。手打酸了,打累了,就让王闯跪在地上继续抽打他的大腿。王闯给妈妈磕头,求妈妈不要再打了,自己再也不敢了,但妈妈根本不放手。王闯的父亲在一旁劝妻子也没有用。最后,王闯的妈妈足足打了儿子8小时,直到他不哭也不闹,连头也不抬了,父亲才终于拉住了妈妈的手。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父亲想用家里的三轮车送孩子去医院,但妈妈不同意,于是他只好抱着儿子走到了琉璃河医院。

事后这位父亲说,自己的妻子是个幼儿教师,她一直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在家中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打孩子。医院的大夫也说,他们从来没有收过这么重的病人,孩子现在已经肾功能衰竭,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

其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不仅父亲母亲打孩子,有的教师也打学生,还有的父母竟然对教师说:“我把孩子送到您这儿,您就严格管教,不好就狠狠地打,打死我也不会怨您的。”结果,许多采取打孩子这种极端行为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做法不算错误,因为从自己的行为动机来看,自己真的是为了孩子好,真的是恨铁不成钢。这样看来,打孩子似乎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是如果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打孩子却是最愚蠢、最无力的教育方法。《中国青年报》曾经作过一次小调查,他们发放了200份问卷,100份给父母,100份给4~18岁的孩子。调查发现,在父母中,只有一位父母“从未打过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占14%;63%的父母同意“孩子不打不成器”。但是很有意思的是,64%的孩子希望和父母平等。这中间的反差很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更多地认为“打”不但不管用,而且对自己的心理和未来的不利影响很大。

一个人改正错误,大多不是因为对方的强迫,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真正受到了冲击,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要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父母或教师和孩子平等相处,耐心地对孩子做教育工作,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感化。如果成年人只是想以武力“镇压孩子”,无疑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打人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那么,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就不懂得用和平的、沟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只想以强欺弱。而且,一位经常打骂孩子的成年人,孩子能和他说心里话吗?当孩子不再和成年人说心里话的时候,您的教育还能起到任何作用吗?即使不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那么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父母只是孩子的监护人,但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不能爱怎样就怎样。

怎样找到合理的批评孩子的方式呢?提出下列建议:

不要打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应该以教育为主,不能打孩子。事实已经证明,越是挨打多的孩子越是不求上进或不守规矩,因为他们视挨打为一种惯例。

批评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里。当孩子谈自己的时候,父母不要不依不饶地训斥孩子,应该平静地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孩子叙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反省机会。

如果一定要惩罚,可以选择别的方式。比如,取消孩子的某一项活动等。如果孩子最爱看电影,可以取消他的一次看电影的机会作为惩罚,同时一定要和孩子说明您为什么要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