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回应就是哭。当孩子遇到不适或困难时本能所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也是“哭”,以向家长发出救援信号,救援迟迟不来时,“哭”又会演变成“闹”,一哭二闹也就成了孩子要求家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家长往往听到哭声便连忙前来救援,哭闹也就成了孩子制服家长的一大法宝。
如孩子逛商场常常乱要东西,家长当然不会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而孩子才不管这些,不给买就躺地上哭闹。许多家长刚开始还能好言相劝,往起来拉,慢慢就会失去耐性,粗暴相加。可不知为什么,打了多少次也不起作用。相信许多家长也都有这样的经历。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三不理”使女儿乖乖就范
黄妈妈女儿三四岁时有一次逛超市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当时女儿要买一种饮料,黄妈妈一看是典型的“三精水”,便对女儿讲这东西不卫生,喝了对身体不好,会肚子疼。可女儿才不理那一套,“你骗我,我以前喝过肚子就不疼,我就要这个饮料。”黄妈妈坚决不买,娘俩就这么僵上了,女儿便使上了她的看家法宝,就地打滚,躺在地上哭闹。那黄妈妈是不是也会抽女儿的屁股呢?
黄妈妈对小孩子的这种鬼把戏早有预案,任由女儿哭闹,根本不理她那一套。
小美敏斜眼一看妈妈不理她,又使上了程咬金的第二斧——哭闹得更凶了,才换上的干净衣服转眼变成了拖把,来来往往的顾客都在斜眼看。而黄妈妈干脆坐在一旁椅子上休息去了。许多人又开始张望黄妈妈,心想这当妈的心怎么这么狠呀!而黄妈妈却心想,我不狠不行啊,否则收拾不住这些小丫头。
看女儿哭得没趣了,也哭不动了,才过来跟女儿搭话。没想到,这一问,就像充了电似的,小美敏又来劲了,立即使上了程咬金的第三斧——哇哇哭闹起来。潜台词是,你不是不理我吗,怎么理我来了?
而黄妈妈也不多说什么,没事人似的,又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还掏出瓜子嗑了起来。意思是你要是觉得这么哭闹下去有意思的话,我奉陪到底。随着妈妈嗑瓜子声,女儿哭着哭着又没音了,看看妈妈不搭理她,只得自己坐起身“就范”。一个三四岁大点的小毛孩又怎么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黄妈妈,“呦,小美敏怎么自己坐起来了,还是我们女儿懂事!”黄妈妈走过去伸出手,女儿拉着妈妈的手便站了起来。两人走到镜子前,镜子里的小美敏已经整个变成了大花猫,母女二人都笑了,随后便消失在了超市的尽头。超市营业员纷纷议论:“这当娘的,真有办法。”
黄妈妈从头至尾不仅没有动女儿一个指头,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就这么用“三不理”将女儿轻轻松松给“降服”了。以后女儿不仅再没有要过那饮料,也再没有耍过驴打滚。
许多家长可能会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此举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此举既可以彻底避免因暴力家教给孩子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还能让孩子理性地做出选择,在孩子像程咬金那样一再企图用哭闹的方式达到目标无望时,自然会心生绝望,也只能理智的放弃。由于这一方法在家长跟前不好使,自然以后也就不会再用。这就是产生神奇效果的深层原因。而用打骂的方式效果却正好相反,不仅会给孩子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由于孩子最后是在家长的武力威慑下被迫屈服的,并非是自己理性做出的选择,所以就会像许多孩子那样不断地好了伤疤放了痛,这就是原因。由于许多家长都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所以才会不断地使用家教暴力。
那以后遇到孩子是不是都可以如法炮制呢?
当心“三不理”变成“狗不理”
当然,黄妈妈也不是一概而论,只要孩子一哭闹就采用“三不理”的政策,她说那样很容易就会变成“狗不理包子”,还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一、对于孩子能有所作为的事情,应引导孩子去独立解决
对于孩子应该能有所作为的事情,可孩子还是用哭闹求援的话,黄妈妈就会引导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去做。
如在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和楼下孩子玩,为了争抢一本书,两人撕扯了起来。女儿的书也扯成碎片,哭个不停。黄妈妈过来问情况,那个女孩说小美敏先骂她,女儿也不辩解只是一个劲得哭。为此,她批评了女儿。
后来,黄妈妈才知道是那个小女孩看上画书里的小人,抢着要看,小美敏不给,结果造成撕扯,为逃避责任才说了谎。
看着满脸委曲的女儿,为了通过这件事让女儿认识到哭闹所存在的问题,就借机教导女儿哭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耽误事,要是你刚才不哭,把事情说清楚,挨批评就不是你,而是楼下的小女孩了。所以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哭,应冷静下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对于孩子能力以外的事,家长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如在孩子独立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被挡在那里,用哭闹的方式向大人发出求援信号时,此时,家长应看一看到底挡在哪里了,是不是凭着孩子的能力能独立自主解决的。对于那些凭着孩子的能力无法独立自主解决的问题,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哭闹做出回应,去替孩子解决问题,然后让孩子继续下去。如当孩子玩的东西被卡住凭着孩子的能力取不出来哭闹时,这时候家长就应该伸手替孩子解决问题。”黄妈妈说道。
黄妈妈认为孩子哭闹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援信号,总比遇到问题就轻易放弃要好得多,此时家长要是还“三不理”的话,孩子在哭闹以后只能放弃,慢慢孩子在遇到问题后就会养成轻易放弃的坏习惯,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关键时候,这一点更应引起注意。
三、孩子遭受挫折哭闹时,应教导孩子要坚强
在孩子玩的时候碰痛了或在遭受什么挫折哭闹时,黄妈妈从不像许多家长那样把孩子搂在怀里去哄和安慰孩子,当然也不会“三不理”,而是告诉女儿要坚强,要勇敢,不要怕挫折。
要点提示
一、应首先认识到家教暴力的不良后果
许多家长都在用粗暴的方式规范孩子的行为,其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制意识及无知所造成的,还有一方面是被陈腐的教育思想所误导,如“不打不成才”等。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多少遭到一些家教暴力,因为家长不是圣人,哪怕就是有再成熟的教育理念,也可能有走火和失误的时候,从而错误地打骂了孩子,给孩子造成一些伤害,其他家长就更用不着说了。但这一家教暴行绝对是错误的,不仅会给孩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是完全无效的。一个经常遭受家教暴力的孩子是绝对不可能成才的,对孩子的家教暴力越少,孩子成长就越健康。
二、把握好“三不理”操作要点
具体要注意:
1.首先就要有预案,对孩子驴打滚哭闹行为有准备,这样就不会临阵发急,怕丢人而发火。
2.既然用上了“三不理”就绝对不能向孩子妥协。有些家长看孩子哭成了泪人,整个成了大花猫,以又软了,到最后又成全了孩子的意愿,那只能是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为下一次“去病”增加难度。
三、不能一概而论
任何方法都有一个适用范围,用“三不理”应对孩子哭闹也是一样,不当使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也应引起注意。
家长只要深刻领悟并把握好该教子金律三要诀,自然就可以在应对孩子哭闹的问题上成为一个老手,既能灵活运用“三不理”,又不会变成“狗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