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7824500000080

第80章 学生迷上写爱情小说,怎么办

“老师,我们班同学在写爱情小说呢!”乍一听这位同学的“告密”,真有些不相信,也没太在意她的这种说法。不过一次中午无意识进教室,却发现一位平时比较内向的女同学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低头一看,发现笔记本上端端正正地写着一篇文章,题目赫然是《爱情小说》。看来,还真有这事。

这是某校一位老师的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这件事情不仅让人陷入了深思:如今的孩子,正如许多报道所说,因社会及家庭等环境的影响,成熟得早。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针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尝试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教育。刚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学们,有时候爸爸妈妈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真烦人,什么都管。而爸爸妈妈却说我们越大越不听话了,是吗?”同学们一听,都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看着老师。他们不明白,这些他们深藏在心里的“秘密”,老师怎么会知道?在随后的谈话中,她让学生们懂得了,为什么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有时觉得自己是对的,爸爸妈妈却说他们错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堂课让学生们放下了包袱,他们弄明白了:原来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保持一份纯真的心灵,同学之间的友谊才不会“变质”。下课时,老师说了一句:“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想弄懂,可以来问我”。教室里一片欢呼,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之后,学生的“悄悄话”、“少男少女心理交流”、“青春期生理现象”等问题都在师生之间讨论开来。许多他们以前看来非常神秘的问题不再神秘,异性同学的交往也更加纯洁无瑕,班上很快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班级学习气氛更为浓厚了。

青春期初始,由于男女性征的出现,学生的心理上有了较为清晰的男女界限,男孩和女孩之间开始有意识地相互排斥。事实上,这时候学生对于性的差别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对于异性的秘密开始关注,但还不好意思公开表现,因此表现一种下意识的尴尬和拘束,采取对异性故意疏远的方法来掩饰心理上的向往和好奇。

从学生的身心发育来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也还十分幼稚,社会经历少,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难以深入了解和把握异性同学的为人和性格特点。他们的爱慕更多的是在于同学的外貌特征,停留在一种朦胧的感情上。有的人表现为单相思,既没有勇气开口,又没有决心摆脱,因此一天到晚心神不定,甚至茶饭不思;有的人突破了羞涩的束缚,递纸条,写情书等。

再者,青春期少年容易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他们与异性的交往是好得快、热得快,也冷得快。可因看一场电影、送一件礼品而好上,也可因两三句话不投机而分手。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现象,传授给他们必要的性知识,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使他们的精力能够通过这些渠道释放出来;也可以鼓励男女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正确交往,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到了青春期,随着学生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其心理活动也渐趋复杂,有关性生理的各种复杂奇妙的现象往往使他们感到迷惘,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困惑、苦恼和焦虑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正确与异性交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加强必要的性知识教育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重视孩子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类性发育的自然规律及其本质,克服在性问题上存在的神秘感和模糊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心理、性意识的各种不同表现,消除青春发育所带来的恐惧感和不安感。在加强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培养学生对待异性的正确态度和男女交往的基本礼节,划清正常的异性交往与早恋的界限。

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并积极引导和鼓励男女同学共同参与

文体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培养健康情趣,发展爱好特长,过剩的“青春能量”也能得到有益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异性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学会如何尊重异性,懂得与异性相处的基本礼节,提高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3.此外,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异性交往具有智力互偿、情感互慰、个性互补、活动互激等相互补偿作用因此加强男女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交往,对于他们心理上的扬长补短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们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多向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更能丰富学生的个性,使男女学生的性格都变得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比如,有很多女生说,她们愿意和男生一起玩和学习,觉得男生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喜欢思考;男生和女生交往时,也会发现许多女生勤奋好学、细心谨慎、严谨踏实。当他们共同学习时,就能够从中注意发现并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然,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时,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和对各种事物的神秘感,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好引导和看护工作,使他们在积极、健康、阳光的环境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