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校园德育建设指南
7823900000049

第49章 爱国主义教育概述(1)

第一节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爱国、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人把爱国主义概括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生活的积淀,并通过子孙的繁衍而不断传播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有人把它界定为一种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或政治原则、行为准则,这都有一定的道理。尽管揭示普遍的爱国主义内涵有不同说法,但还可以由个性概括出共性。爱国主义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怀,是强调个人、群体、民族与国家关系的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就其内容来说,包括三个层面:情感层面即基础层面,指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理性层面,高于情感层面,要求能够理性地对待祖国、民族的历史;现实行为层面,是情感和理性层面的展开。

“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爱国主义教育”是将“爱国主义”内化于教育客体并外化为社会实践的过程。“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本体与基础。没有“爱国主义”就谈不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样,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爱国主义”也只能陷入空谈。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过程,是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规范将其内化为自身内在的规定性,并在社会实践中外化这种规定性的过程。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主体从本国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根据教育客体的认知规律,对教育客体施加教育影响,使其认识、热爱祖国,并确立为祖国服务、献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这是综观世界各国教育状况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特征不同,但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使其为祖国、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在这一点上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多与一的统一。如在美国教育中,利用国庆典礼,让学生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美国,国旗最常见。无论是政府的建筑物、展览场馆,还是银行、公司、企业,甚至游览胜地、娱乐场所都毫无例外地悬挂着星条旗。小学生一入学,首先教他们认识美国国旗,了解国旗上星的来历和象征,并让他们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位置。到中学毕业时,学生必须了解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到美国独立,从独立到现在的全部历史,否则,就不能拿到毕业证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一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把公德的首要要求确定为爱祖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教育的文件,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常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文件还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而且从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冷战时期存在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代替;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逐步为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国际关系代替。由此看来,作为强化国家观念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要不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及如何作出成效的问题。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一)历史性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在历史的一定阶段上要消亡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爱国主义的内容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一方面决定于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具有历史继承性。也正因为如此,当代爱国主义比任何时代的爱国主义都更具有活力,品位也更高。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二)伦理性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重要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主要是调整个人与国家在利益上的关系,强调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是爱国主义的高尚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看作是对社会、对民族的不道德的丑恶行为。作为政治原则,主要是调整个人与国家在政治上的关系,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政治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等法律义务。

(三)社会性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爱国主义就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群体意识,具体表现在民族自强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竞争参与意识等。作为个体意识,潜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的对祖国的亲身体验和对国家利益的认同等。脱离社会性的爱国主义是不存在的。

(四)层次性

从内容上看,爱国主义表现为道德观、政治观和世界观。从形式上看,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情感、对祖国的认识、报效祖国的志向和行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层次,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对具有一定知识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的当代未成年人来说,我们的教育应该上升到理性高度,深刻认识爱国的本质。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同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爱国者,还应该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第二节爱国主义的内容

何谓爱国主义,列宁曾经说过一段非常著名并常被人们引用的话:“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是人们的客观需要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因此,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祖国的起始含义是列祖列宗们共同生活的区域。一般而言,祖国这一概念,至少包含着三层意思: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河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人民或国民;为了维护社会共同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国家。所以,爱国主义所忠诚、热爱、报效的祖国既然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那么,爱故土、爱人民、爱自己的国家就必然地成为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内容。

一、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祖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她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依存的辽阔大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开始的。无论我们长大走到哪里,都会对故土家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产生刻骨铭心的热爱和依恋。故乡的土地是可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迷人。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对家乡故土的爱扩展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就会发现自己的祖国无比可爱,是令人赞美、自豪的一片国土。

二、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进步的制度,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有了国民,即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联结在一起的中华各族人民,才有了国家。古语说得好“民为邦本”,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爱国必爱民,爱民定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涵义和集中表现。

三、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常常容易把“国家”和“祖国”当作同等概念来理解。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国家和祖国的涵义并不完全重合。如前所述,祖国一般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在一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关系于一体的社会共同体,它由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国家则指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其基本构成要素为:制定政策和法律的政治机关、执行政策和实施管理的行政机关、镇压内部反抗和抵御外敌的军事警察机关等等。由此可见,国家作为一种强力政治机构,只是阶级社会中祖国这一社会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不能误认为爱国家就是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放弃对故土和人民的爱。同样,我们也不能只讲对故土和人民的爱,而不讲对国家的爱。实际上,爱国家是爱祖国的必然政治要求,是爱国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政治内容。众所周知,国家所具有的实施阶级政治统治的职能、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职能和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能,使国家这一迄今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最高政治形式,对于其管辖、统治之下的任何民族、家庭直至个人都在宏观上起着十分明显的制约作用。倘若一个国家稳定、团结、发达、兴旺,生活于其中的民族、家庭和个人则会安居乐业、幸福健康,如果一个国家动乱、分裂、衰败、危亡,它的国民则不可避免地贫困流离,痛不欲生。这种国家与国民休戚相关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就有力地表明,爱国家是社会政治稳定和统一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需要,因此,爱国家自然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内容。

四、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