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校园德育建设指南
7823900000045

第45章 学校德育管理的程序与手段(2)

为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概括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开展总结活动。先要做好个人工作小结,在此基础上,做好部分工作小结,然后再做全校性的总结,这样就使全校性总结能真正反映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的工作情况,为下一个管理过程设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总结的内容上分,还可分为专题性总结、全面总结等。

3.要充分肯定成绩。

总结工作主要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分析缺点差误,也是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在总结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摆成绩、找经验,成绩摆得愈充分,愈能鼓舞士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4.要奖励先进。

通过总结工作,发现先进,从工作成绩的优劣中可以看到各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勤奋的程度。在这种差距面前,管理者要侧重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奖励先进。这不仅能激励本人加倍努力工作,也有利于带动中间,推动后进。对工作一般者也应以鼓励为主。对问题较多的教师,应着重分析其工作失误的原因,使其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防止一味地批评指责,以免引起抵触情绪,或丧失做好工作的信心。

第二节德育管理的手段

德育管理的手段是指通过什么办法将德育工作组织管理好。根据德育及德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其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思想动员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学生思想品德的细微的变化,常常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因此,这是一项既复杂、难度大,又不容易看到成绩的工作。再加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普遍不重视这项工作。搞这些工作的老师虽很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社会的承认,自然就会产生不愿从事这项工作的思想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管理者要搞好德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教师们做思想动员和发动,使他们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愿意承担任务,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员教师甘愿从事德育工作、热爱德育工作应该经常进行,贯彻于德育管理的全过程。因为教师的思想是有起伏的,动员后,工作热情可能高涨,遇到困难和挫折,工作热情又可能低落。要巩固教师的工作热情,就需要反复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在动员教师从事德育工作中,还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思想动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对德育实行科学管理,要领导管理好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必须有一定的章程,即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大家有章可循、步调一致。德育管理需要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级德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各种会议制度、考绩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度健全,有利于德育管理者领导、检查、评价各单位的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发展,保证德育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符合德育工作的特点,防止一般化;第二,要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和执行,防止繁琐和笼统;第三,要有利于鼓励进步,防止消极限制;第四,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使被管理者理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意义,调动他们执行规章制度的积极性。

三、进行明确分工

明确分工就是要使每位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分明,任务明确。这是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搞好相互合作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具体任务,努力搞好本职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别人,促进全面工作。每个个体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作的质量,所以进行明确分工,促使每位德育工作者尽职尽责,也是提高整体德育效益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分工,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分工要合理。所谓分工合理,就是要根据每位教师的工作任务、特点、负担轻重、能力高低,交与适当的教育任务,使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要杜绝脱离教师实际,平均摊派任务。

第二,分工要明确。明确个人的职责范围,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

第三,分工要具体。即每位德育工作者应负责哪几方面的工作,对他有什么要求,都要有比较具体的规定,以利理解和执行,并防止分工过于笼统。

四、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为鼓励先进,教育后进,奖励与惩罚也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者行为的肯定,借以鼓励本人,教育大家。惩罚是对个别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极端不负责任或有严重差错的行为的否定,借以警告本人,教育大家。奖励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当众表扬、记功、评先进、奖实物或奖金等。惩罚也有精神和物质的两种,如个别批评、当众谴责、记过、扣发奖金等。

第一,奖惩要适当。即该奖励时要奖励,该惩罚时要惩罚,而且要适度,不要滥用。尤其是惩罚,绝不能随便使用,如变成惩办主义就会扼杀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奖励要公正。即奖惩要一视同仁,按实际功过大小进行奖或罚,而不能凭管理者的印象好坏进行奖罚,要对事不对人。不公正的奖罚,会引起公愤,使奖罚失去效用。

第三,奖惩要及时。即要及时对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先进行为或恶劣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使先进行为及时得到肯定,使恶劣行为及时得到制止与矫正。

第四,重大奖惩要发动群众酝酿讨论。重大奖惩即指全局性的、影响面比较大的奖惩。如年度评先进德育工作者,要对一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需发动群众酝酿、讨论、比较,最后由大家推选出来。这样的先进工作者才有群众基础,才能在群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评估

评估即评价与估量。评价是客观的,但德育评价的难度比较大,很难用一定的数字进行准确的评价,所以一般用评估这一概念,即带有推测、估价的性质。由于这一估量带有主观性,故评估是一种模糊定量的评价。德育评估就是德育管理者根据德育管理目标,对德育工作用量判断的过程。在评估过程中,正确肯定工作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对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起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强化和抑制作用,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者水平及德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德育管理者深入了解情况,作出科学决策,正确地运用奖励与惩罚。

德育评估的形式很多,有德育工作者自我评估、德育工作者的互相评估,德育管理者对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评估等。各种评估形式应结合进行,以便充分发挥各种评估形式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德育评估的作用,防止产生主观片面性,评估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即评估者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并要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客观标准进行评估,使评估成果能如实反映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切忌主观臆造。

第二,评估要公正。对所有的德育工作者要一律平等,不能重此轻彼。反映均客观实际的、公正的评估才具有教育意义。不公正的评估会影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的团结,进而影响工作开展。

第三,评估要全面。德育工作是多方面的,德育评估目标是一个较复杂的体系,不能抓住一点就下结论,而应综合全面情况进行评估。

第四,要吸取民意。为减少和防止德育评估的主观片面性,在评估过程中要进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和分析不同意见。在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

总之,德育管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互相联系着的。在实际的德育管理过程中,常常是多种手段结合使用。如在德育评估过程中,常常伴有奖励与惩罚;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伴以思想动员。德育管理者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灵活兼用各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