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校园德育建设指南
7823900000041

第41章 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及原则(5)

(1)要认真选择和配备班主任,把那些思想品德好、教学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感、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热情活跃的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关心班主任的成长,学校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为班主任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3)落实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一样,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提高他们的地位,充分肯定他们的作用,在学校的评优、晋升、调资等方面应予以优先。根据学校的财力情况,保证班主任的酬金,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

(4)要有明确的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和领导学生班集体,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正确掌握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关心学生成长,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组织并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和业余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和对学生的奖励工作;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系,促进三方面对学生教育的同步发展。要求班主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以完成职责的优劣评价班主任工作成绩。

5.加强团、队、学生会的工作管理。

学校团、队、学生会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思想的桥梁。因此,要加强团、队、学生会干部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放手让他们去组织活动,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6.加强校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学校的一种精神、文化和思想氛围,它是由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包括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教风是指教师执教的作风,具体表现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严谨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具体表现为勤奋学习、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举止文明等。领导作风是学校领导人的工作作风,具体表现为:公正、民主、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等。

校风是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是一种隐形课堂,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学习、生活等都有促进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风是一种育人环境,它可以催人奋进,陶冶情操。校风反映了学校的特色,不同的学校对校风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2)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

(3)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实事求是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等。

学校的校风建设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校风建设也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通过目标把全校师生员工引向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如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的是:校风目标要求:求进步、勤学习、守纪律、讲卫生、自治自强、文明礼貌。

教风目标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勤于辅导、循循善诱、言传身教。

学风目标要求:勤奋、惜时、探索、思考。

(2)要形成舆论、强化教育

:在学校要用校风规范行为,形成以校风作为衡量言行举止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如举办校史展览、表彰好人好事、宣传校友的光荣业绩、展示学校的成果、穿校服、唱校歌、佩戴校徽等,以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每一个成员自觉维护校风的主人翁责任感。

(3)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校风的形成要经历一定过程,一旦形成就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不能放松,领导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作出示范。对破坏或有损于校风的事应坚决予以抵制、处治,不留后患。

(4)美化校容、创设、优化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是一所学校精神文明的标志,衡量校风的标准之一。因此,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使之布局合理,体现时代特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高尚的文化氛围、呈现整洁、大方、安静、幽雅,产生巨大的熏陶感染力。

7.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家庭、社会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力量很多,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要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必须加强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要认真做好家庭访问工作,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取得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道德行为、身体健康等方面情况在班主任和家长之间要相互沟通、互相了解。对学生的要求、评价要一致,取得认同,才能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举办家长学校。通过讲座或专题研究的形式,一方面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国家教委颁发的学生守则和德育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等,使家庭教育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另一方面要系统的向家长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帮助家长懂得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使家庭教育具有科学性。

(3)建立家长委员会或社会教育网络。为了取得学校与社会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认同,学校可以通过社会教育部门,在各个社区建立社会教育网络,这个社会教育网络的目的和任务是协同学校定期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行为表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关心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的校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共同教育学生。

(三)实施德育的常规管理

德育常规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学校工作规律,比较稳定的德育规章制度。常规管理有助于养成教育,对于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建立正常的秩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可以通过团、队、班会、开学典礼、周会、晨会、升旗仪式、社会交往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要建立常规考核制度,评比和奖励制度等,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把德育要求,变为自觉的行为表现,养成习惯。

(四)实施德育全程管理

德育的全程管理就是指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它包括制定德育管理工作计划、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质量检查和总结四个有序的连续过程。

1.德育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德育大纲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遵循制定计划的原则,制定出德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德育工作计划从时序上可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从内容上要具有高、中、低层次,对不同年龄段应有不同的要求。从德育工作的承担者方面看,要有在总体计划统一指导下的团、队、学生会、班级等部门计划,各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使全校德育工作管理形成规范的德育工作体系,保证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实施。

2.德育工作的实施。

德育工作的实施就是德育工作的组织、安排、落实,具体地说就是为了实现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各个部门的德育工作,做到定职、定责、定人、定时,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有序管理。

3.德育工作的质量检查。

德育工作质量检查是德育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根据德育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对照检查德育管理工作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获得反馈信息,并根据德育质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德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德育质量的因素及时加以调控,提出有效控制措施,使德育工作能按照既定目标正确运行,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4.德育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德育管理工作的总结过程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一方面为德育管理工作评价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又是制定下一个周期的德育工作计划的根据。德育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分为德育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和德育成果质量的评价。德育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所确定的管理目标要求进行评价;德育成果质量评价要根据《德育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按照学校的实际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评价标准。

德育成果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由于影响德育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周期长,反复性大,德育成果质量标准具有模糊性,德育质量标准的检测也难以量化。因此,德育评价要具有科学性,要反映德育自身的规律,使评价具有导向性、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