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都是网络惹的祸
7762900000046

第46章 网有病,人知否

网络文化的形成时间虽然并不长,可是它的不少病态却已经病入膏肓了。特别是它与生俱来从娘胎里带来的先天性疾病,更是令整个社会感到不安。网有病,人知否?

[名词解释]

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网络的存在和发展、普及和流行,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网络文化不仅综汇了当前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而且其高科技身份的特征让它罩上了一层光环。也许还处在起步阶段的缘故,网络文化身不由己地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关于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虽然网络文化的形成时间并不长,可是网络文化的一些病态却非一朝一夕,说是与生俱来也不为过。更令人惊叹的是,网络文化的一些病相有蔓延之势。

应当看到,由于网络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轻一代。所以,不良网络文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不但会影响年轻一代人,而且还会刺激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

网络色情吓坏了家长

网络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看。

2000年1月24日,北京市首届青少年科普网络冬令营在肃杀寒风中开营。原计划招生60多名营员,可实际上只有20多人报名,让主办者感到另一种寒意。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太多的家长出于对网络色情的恐惧而阻止孩子报名。

这些10来岁的中小学生参加冬令营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专家辅导下学习制作个人网页、收发邮件、进行网上交流和对抗。在5天的冬令营结束时,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还要求优秀营员参加2000年《北京科普之窗》网站和《学生科技网》的科普活动。

作为北京市科协第一次举办的网络冬令营活动,主办单位对此很重视。在此以前已经和几十所学校进行联系,咨询活动也火爆一时。但是由于家长顾虑重重,没想到最终报名者会这么少。

一位家长的话很有代表性:“孩子有机会学习网络知识当然重要,但是一定要由大人陪着,否则学坏了怎么办?”

格调不高的网名

网名本来是网民给自己所取的虚拟名字,取什么、怎么取,似乎都是个人的私事。然而,既然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代称,根据“名如其人”的说法,人们有理由相信,取什么样的网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民的情趣和格调。

然而,绝大多数网民给自己所取的网名,都是格调不高的。甚至已经到了好坏不辨、以丑为美、肉麻当有趣的地步。

这是网络文化病态的一种症状。

例如,有些网民似乎有一种“自虐”倾向,所起的网名总是一些“天生杀人狂”、“性虐者”、“我是婊子我怕谁”之类的东西。已经脱离了“名不惊人誓不休”的范畴,走上了与“文明”背道而驰的另一条道路。

出口成脏的聊天

网络聊天由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不戴面具,本来应该是一种可以赤诚相待、彼此进行心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然而事实上网络聊天室已经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在。

例如,在人气高昂的聊天室里,满眼所见、满耳所闻的不是黄色笑话就是污言秽语。追腥逐臭,成为其中许多人的嗜好。

诸如此类的聊天活动,不但不会释放心理压力,增添生活乐趣,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网络犯罪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抢注网名搞恶作剧

既然网名可以真真假假,那么,一旦自己的真名实姓被他人假冒上网、以假乱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2002年10月,南京大学的高同学就遇到这样一件烦心事。他的姓名被别人冒用上网注册ID后,在网上发表了许多不负责任的言论。为了不引起误解,高同学发现后马上在网上跟帖解释,可是越解释越解释不清,到后来干脆都不敢上网了。因为如果一旦发生政治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还是“眼不见为净”。

据了解,这种抢注真实姓名的恶作剧屡见不鲜。在南京某大学,甚至发生了一个班级全班同学的姓名都被别人抢注的严重事件。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中一些同学不得不花5元钱的代价,去“购买”用自己真实姓名注册的ID。一些同学为了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只好“先下手为强”,自己“抢注”自己的姓名。还有一些恶作剧者干脆抢注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的姓名,以领导的口吻发布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

“流氓”成了网络偶像

流氓——下流的男人,在任何朝代都不是一种褒奖。可是到了网络上,“流氓兔”却是受人欢迎的搞怪专家!

真是不可思议,连社会上那些“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小混混都觉得有些冤。因为他们虽然有些泼皮、无赖程度还不够深,就有人称他们是“流氓”。可是“流氓兔”比他们更胜一筹,却不知道为什么讨人喜欢。

“流氓兔”出生于1999年5月8日,说穿了是一个网络动画角色。它经常携带着马桶和马桶搋子,拥有懒、馋、奸、滑、武功高强等特点,喜欢吃胡萝卜,喜欢去星巴克咖啡厅……虽然它从来不开演唱会,可是其风头却一点也不比F4差,甚至还匍匐在少女的吊带背心上。

事实上,“流氓兔”只是一个演员,它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价值观完全崩溃这样一种轻松,流露出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点耍小聪明、沾小便宜的影子。

网络上也产“算命先生”

“单凭你的电话号码……即知吉凶及自己运数”,这样的鬼话你会相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这却是网站上出现的一条条“算命广告”。

种种迹象表明,代表高科技的网络也和古老而迷信的“算命先生”紧密结合在一起。

2002年3月,根本不相信迷信的陈先生进入网络短信中心后发现,只要在网易网站注册,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用手机接收短信息,从而知道自己的命运“吉凶”。其收费标准是“每条1元,每次1元。”

陈先生随后又登录到其他网站,同样发现它们的短信服务内容里有诸如此类的东西。

例如,在某个著名网站里有一个“神秘占卜地带”。其中既有“职场”指南,也有“财运”预测。

另一个网站分类更加专业,从“手机问卦”、“济公解签”、“周公解梦”到求签、看典故、问签,条例清晰、环环相扣。只不过有言在先:每步都收1元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济公”、“周公”本来都是一些传说中的人物,对网络更是为闻所未闻,怎么可能上网设摊为现代人指点迷津呢?

“自杀网站”居然都冒出来了

网络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只要有需要,就会出现相应的网站提供服务。

2000年12月12日一名韩国青年请求他人将自己杀死,13日又有2名韩国青年在一家旅馆服毒自杀。这两起事件都与“自杀网站”有关,极大地震惊了韩国社会。

在韩国一共有36家“自杀网站”。它们声称,开办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劝阻想自杀的人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并且愿意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听起来,这种网站功能与心理咨询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事实上,根据韩国监察机关掌握的情况,其中有多家网站发布的内容专门以诱惑网民自杀为主!上述3名青年正是在上了这些网站后选择结束生命的。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关闭“自杀网站”,因为它是“煽动自杀冲动的一个起爆剂”、“对一些失意青年的自杀念头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是“真正的杀人犯”。

但是韩国检察机关认为,通过“自杀网站”诱惑他人自杀,这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案例。虽然不排除有“助人自杀”的嫌疑,但是“自杀网站”并没有直接杀人。要从法律上来解决这个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明星助阵打击网络盗版

网上音乐盗版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为了利用明星效应打击网络盗版行为,2002年9月,美国唱片业协会、美国作曲家作者和出版商协会、美国电视电台艺术家联盟、Broadcast Music Inc。公司等机构,联合起用了包括美少女歌手小甜甜布莱尼、著名盲人歌手斯蒂维·旺德(Stevie Wonder)在内的众明星拍摄广告,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大肆宣传,目的在于呼吁消费者停止从网上非法下载音乐的行为。

因为他们相信,从2000年到2001年美国音乐产业的CD销售量下滑5%,2002年上半年再度下滑7%,其主要原因就是网上非法盗版惹的祸。

将计就计,免费为新人作宣传

既然对于网上免费下载音乐无能为力,一些“聪明”的唱片公司便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这个机会免费为自己推出新人做宣传。

这是一招真正的歪打正着。因为他们从此发现,盗版盛行的网络上给唱片公司带来的不仅有威胁,而且还有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渠道,有意选择一些明日之星的MP3格式作品,为他们提前打知名度。

Epitonic。com(http://www。epitonic。com)是目前这方面做得最好的网站。它搜集了2000位艺人所创作的4000首歌,风格从主流的hip-hop到比较陌生的“新达达(neo-dada)”应有尽有。其中不乏名气较小的乐团,专门提供他们每张唱片的一两首歌曲供网民下载。

业内人士认为,唱片公司坚决保卫旗下艺人的版权当然是必须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歌迷借此发现新的乐团、从而去选择购买唱片,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除了Epitonic。com,其他免费提供合法下载的网站还有MTV。com(www。mtv。com/music/downloads/)、Rolling Stone。com(rollingstone。com/dds/default。asp)、Launch。com(launch。yahoo。com/downloads/)等。

游戏市场的职业玩家培训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座普通写字楼里,中国电信全民网络公司为了动员遍布大街小巷的网吧的积极性,推出了培训“职业玩家”的创举。

2002年8月16日,国内第一款全3D引擎网络游戏《科洛斯之暗黑魔影》在重庆正式发布,9月正式推向市场并开始收费。全民网络公司作为其重庆总代理,决定放手一搏。

根据计划,全民网络公司首先从自己的直销商客户中选择10多家经营良好、地区影响力较大的网吧,参与这款游戏的新品发布。然后,通过广告招募100~150家网吧作为“中国首批职业玩家孵化场。”

“孵化场”的招募条件包括:不但是正规合法的网吧,而且要在所在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必须在网吧的所有电脑上安装科洛斯游戏;至少提名5位职业玩家候选人等。

“职业玩家”的条件包括:年龄在16岁以上,重庆市人,必须在重庆市的服务器上进行游戏;必须有孵化场提名推荐,活动结束时角色在一定等级以上;在平时游戏中相当于一名游戏管理员角色,能够在游戏中帮助别人。

很显然,培训“职业玩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网吧与销售商之间建立桥梁。

看来,网络游戏的队伍还将不断庞大,因为有人在推波助澜。

电脑办公族中流行“失写症”

电脑的普及应用,使得不少写字楼里的白领患上了“电脑失写症”,各大医院已经接待了不少这样的病人。

所谓“电脑失写症”,是指由于长期与电脑亲密接触而造成的“鼠标手”、“键盘腕”、“颈背痛”、“皮肤病”、“屏幕脸”等等电脑病。也包括“书写急躁、字迹潦草、难以书写”等症状。特别是对平时不大常用的生僻词,有时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用拼音或英语来代替。

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李存江大夫,在分析其原因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电脑使用者面对电脑、长期连续地利用键盘敲字,这种单调而重复的刺激,使得大脑皮层对手写汉字动作产生了暂时的遗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精神压力大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这些患者往往患有心理疾病。

“电脑失写症”在电脑普及率高的国家更常见,在我国还只是刚刚出现。

要克服这种现象,在操作时适当使用“手写笔”,以避免单纯键盘操作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与此同时,要通过适当休息来放松精神和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