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剑阁篇
引子
第一章 雄关漫道写大爱
第二章 务实援建恩如山
第三章“龙江使者”铸丰碑
第四章 山水剑阁入画来
黑龙江援建大事记
引子
清晨,五月的剑门,轻风拂面,绿满山川,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两年前地震的阴霾一扫而光,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好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好一派迷人的剑门风光!
朝雾渐散,曙光初照。我们慕名赶往位于剑阁城南、闭关重建一年多后开关迎客不久的剑门关景区。
云蒸霞蔚中,迎面而来的是剑门的山,雄奇如画;淙淙漫过苔石的是剑门的水,清冽甘美。
沿着美丽幽静的剑溪河盘旋上升,路边新建的设计新颖、风貌各异的一排排别墅式民居,或被绿树鲜花簇拥着,或被初挂果实的枝丫点缀着,或被清脆的鸟声和叮咚的流泉敲打着,在一串串红灯笼或农家乐酒旗的牵扯下苏醒过来,不时跃入我们的眼帘,一晃而过。
来到景区,拾级登上由黑龙江援建的气势恢宏的剑门关关楼,极目远眺,松涛阵阵中,在喷薄的朝霞映照下,神奇的剑山七十二峰披金镶银,红云翻腾,尽显雄奇幽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眼底长安、胸中丘壑”。凌风伫立关楼,摩天接云之际,静心屏息之间,天人合一之时,铜铃声声“叮当”入耳,万千意念顿时化作古驿道上“得得”的马蹄声,披一身历史风云和传说,破空逶迤而来,令人神思翱翔,浮想联翩。
而剑阁在黑龙江的支持下,创造出绝无仅有的“剑门关速度”,仅用14个月时间,就全面开发建成的剑门关景区,更以其雄浑壮观的气势、博大丰富的内涵,让慕名而至的游客叹为观止,震撼不已!
来到震后重生的剑阁县城,群山环抱,明媚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清江河上。一群美丽的白鹤,正从一排排新建的红顶屋上飞过,掠过波光粼粼的清江河面,从容漫步在金色的河滩,梳理自己的羽毛,为这个城市平添了一丝动人的童话色彩。
远处,绵广高速路上,车流滚滚,出口处,红底白字的“黑龙江剑阁一家亲、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的宣传标语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更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来自黑土地的力量。
清江大桥两岸,龙江大道、剑门大厦、体育中心、工业园区、剑阁职中、沙溪中学、人民医院等一个个重大项目,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具有古朴独特蜀汉风韵的建筑群落,支撑起这座年轻的城市,在剑门雄关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华丽变身。
雄关开怀,蜀道畅行。剑阁,好一座大气磅礴、活力四射的新兴城市,正在千年古蜀道上,和着西部大开发的鼓点,踩着强劲有力的节拍,向着建设山水森林旅游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第一章
雄关漫道写大爱
震魔无情 爱涌灾区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大地痉挛,山崩地裂,突如其来的短短80秒8.0级特大地震撼动中国,震惊世界。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严重地震灾害,烈度和规模均超过唐山大地震,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皆有震感。
灾情重,蜀道难,救援急。
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果断决策,紧急号令: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全国一盘棋,参与生命大营救。
大地震撕裂人心,也让人心凝聚。中华大地奔涌空前规模的爱心热流,全球华人结成空前亲密的生命整体。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战役中,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生死关头呈现出温暖深沉的人性光辉,交相辉映,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
血浓于水,多难兴邦,中国加油,成为13亿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地震发生后,黑龙江省各界迅速行动起来,用各种方式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表示;“一切为了灾区,一切工作为抗震救灾让路!”这是黑龙江人民发自肺腑的共同声音。
在抗震救灾的一个月时间里,黑龙江全省募捐款物超过八亿元,共向灾区捐赠优质大米4000多万吨,调运帐篷1.5万顶,棉被12.4万床,衣物10万套和价值4000多万元的药品,派出了23支1300多人的专业救援队伍,救治伤员846人,搜救被埋压人员195人,诊治伤病员3069例,抢救急重症病人239例。按照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对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作了部署,派出了由六个部门组成的对接组调查灾情,先后运抵三批救灾物资,还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捐赠1000万元救灾资金。
在哈尔滨市赈灾义演晚会上,艺术家们集体朗诵的诗歌《快抓住我的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快抓住我的手
我的兄弟
压在你身上的屋顶
也压在我的胸口
快抓住我的手
我的姐妹
痛在你眼中的泪
也在我心中流
……
站起来我的兄弟
十三亿群众就站在你身后
站起来我的姐妹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
会重新铺展家园的锦绣
……
“龙剑”连心 情义无价
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工作即将结束,在灾区全面转向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明确了由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当天,剑阁县争取黑龙江支持的信函就飞向了白山黑水。
6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就做好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作出紧急安排部署,要求援建省市及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并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期盼为念,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求各级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集中力量办大事,再一次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大团结、大凝聚。以汗水代替泪水,以行动告慰伤痛,举全国之力建设美好新家园,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望西南,伤痛正在平复,家园亟待重建。6月13日当天,还在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第一时间电令黑龙江:“立即行动,举全省之力,坚决完成好党中央交给黑龙江省援建四川省剑阁县灾后重建的光荣任务!”
从这一刻起,3800万龙江人民的心与68万剑阁人民的心就连在了一起。
剑阁,古称剑门,地处川陕甘交会之地,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自东汉以来,历为县、郡、州治地。
全县辖57个乡镇,总人口68万,幅员面积3226平方公里,是巴蜀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大县、旅游资源大县。
地震使同属龙门山脉地震断裂带上的剑阁县损失惨重:21位同胞被夺去生命,5580人因灾受伤,8500余万间房屋倒塌损毁,17.9万人无家可归,城乡各类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03亿元,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第一批18个重灾县之一。
快速应对,黑龙江省立即成立了由吉炳轩任组长的援建剑阁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救灾办设在省民政厅,援建办设在省发改委。
在6月19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上,全面细致地安排部署了对口支援剑阁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成立黑龙江省支援四川省剑阁县灾后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由时任黑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的刘国会担任总指挥,成立10个项目推进组。会上,省委、省政府领导毫不犹豫地提出:3年投入15亿元,将剑阁打造成“龙江第一县!”
“3年投入15个亿,将剑阁打造成‘龙江第一县'”,这,就是黑龙江面对兄弟有难时的一份强有力的担当!
黑龙江,位于祖国东北部,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相连。在祖国的版图上,她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而具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省会哈尔滨,就像天鹅项的明珠。因此,天鹅的形象常被用作黑龙江的象征。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哈尔滨的夏天真迷人,唱不尽我们心中的歌!”我们对黑龙江最初的印象,大多是从记忆深处《哈尔滨的夏天》、《乌苏里船歌》、《太阳岛上》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里得来的。
黑龙江,是一方英雄辈出的土地。抗日英雄杨靖宇、抗联将领赵尚志、巾帼豪杰赵一曼、剿匪英雄杨子荣等,以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谱写了彪炳史册的英雄篇章;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大山之子马永顺、光之骄子马祖光、航天英雄翟志刚,以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成为黑土地上伟大的“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最好诠释。
黑龙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辽阔的地域、浩瀚的林海、密集的江河、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多样化的地域民族风情,孕育和形成的大沃土、大森林、大油田、大草原、大湖泊、大湿地以及灿烂的文化旅游景观,成就了她作为资源大省的地位。
从共和国诞生之日起,她就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为兄弟省市作出巨大贡献。作为东北大粮仓,目前粮食年产量达到435亿公斤,年供给国家的商品粮达到300亿公斤;作为大油田,从开发大庆油田至今,半个世纪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自1976年连续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稳产高产纪录;作为大煤田,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鹤岗等市,年产煤炭近亿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可是,在这些奉献和担当的背后,“大哥”也有“大哥”的难处。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新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背着国企改革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黑龙江也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全省有66万工业和林业企业下岗职工,还生活在低保线上;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在东北平原规划实施千亿斤粮食大项目,还需要更多的农业投入;全省65个县里,仍有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7个,2008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477元。
然而,英雄的黑龙江各族人民,在革命、开发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铁人精神”等为代表的自强自律、负重拼搏、永不言败、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高尚品格,使他们在民族危难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担当和付出。
困难自己扛,任务自己担,快乐给广元,幸福给剑阁。他们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灾区人民的无疆大爱,毫不犹豫地肩负起支援灾区的历史使命。
是啊,灾区人民心里有杆秤。
透过15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透过15亿,我们看到了龙江人民对剑阁人民的无私大爱。
在剑阁人民的心中,15亿就是150亿、1500亿,是龙江3800万人民对灾区人民无价的情义。
我们当铭记!
第二章 (1)
务实援建恩如山
千里驰援 问计民生
6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确定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6月14日,由时任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冬炎带队,从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22人援建对接组,飞赴剑阁,迅速展开前期对接工作。其中就有后来担任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前线指挥部的总指挥,时任黑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的刘国会。
自此,千里驰援拉开序幕。
当晚11时,对接组抵达剑阁。第二天上午,烈日炙烤、余震不断,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剑阁县城下寺镇渡口社区、沙溪坝、修城坝等地。下午1时,对接组兵分八路直奔剑阁县42个重灾乡镇进行全面巡查,对教育、卫生、市政设施、城镇和农村居民住房等受灾情况,作了全面了解掌握,并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在上寺乡三房村,对接组看到一条让人触目惊心的长达3公里的地裂缝,次生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乡亲们的出行;来到姚家乡村民何秀英家时,遭遇4.8级余震突袭,她家在大地震中受损严重的14间房屋瞬时全部垮塌;他们还看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灾区各级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灾自救,医生在帐篷里照常接诊,老师们挥汗如雨清理校园废墟,就在16日一天之内,剑阁有三户企业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