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7762800000046

第46章 迷彩之师 (45)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梁慧说:“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转变,需要调动指挥部后方的力量,宁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最早,目前也进行得较好。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双方都需要有时间、成本、效益概念,才能把这项工作长期进行下去,实现共赢。”

王梁慧认为:“在青川这么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也看到青川人民在艰苦条件下积极工作,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这种精神,同样也是宁波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不论是现在的援建,还是将来的合作,永远都是双向的、互动的。”

“大手温情牵小手,血脉相连同步走”,温州指挥部在完成实物工作的同时,在援建实践中提出“智力援建”的理念。2009年,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积极引导所援地区更新经济发展理念,帮扶发展农家乐、庭院经济、旅游经济、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园,以拓展造血功能,增强发展能力。在青溪镇投入援建资金近两亿元发展唐家河风景区、青溪古城、阴平生态旅游示范村等旅游产业;投入5000万元发展林果、畜牧、食用菌等产业。努力帮助灾区群众更新发展观念,变单纯资金技术输入为资金技术输入与经济发展理念更新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青溪片区发展基础,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自2009年初开始,通过开展多批次教育援助培训、温(企)商创业富民洽谈、医疗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农业产业调研、农技培训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农家乐业主到龙泉驿区学习考察、组织当地养殖大户到温州学习培训等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是阴平村集中打造的援建思路。

阴平村位于青溪镇与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交界处,是游客进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地。发展旅游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房子建好,只能解决农民的短期困难,但援建结束后,他们靠什么生活?”温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介绍说,考虑到青溪镇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很近,旅游业相对发达,农房重建施工前,指挥部对房屋进行了统一规划,外形上突出川北民居风格,突出“生态、旅游”特色,“那样,村民们搬进新房后,就可以开办农家乐等经营项目,赚取一定的收入。”鲍卫翔说,在青溪镇,温州援建指挥部着力打造的一个新农村示范村和八个农房重建示范点,都重现川北风貌,把农房重建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村民们日后发展庭院经济做足准备。

温州旅游局已与青川县政府签订了旅游线路协作开发协议,把唐家河景区、青溪古城、阴平乡村旅游列入九寨沟旅游环线包装、打造、推介;正泰集团在捐建青溪幼儿园后,将长期帮扶青溪的教育事业;温州龙湾区坦头村与阴平村,温州上陡门清风社区与青溪社区确定结对帮扶关系。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引导了温州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灾区产业援建与合作交流,使温州援建成为一支永远撤不走的援建力量,助推灾区的长远发展。

据青溪镇党委书记杨咏介绍,镇党委与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就援建结束后如何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已初步交换意见:指挥部将设立温州—青溪对口帮扶基金,对青溪镇后期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进行长效援助;加强双方干部、教师、医生等人才的交流培训,建立长期的人才交流平台;配合青溪镇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协调温州籍企业到青溪投资经营,实现双方经济上的互动。

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长兴指挥部为七佛乡农业产业改良引进的“甜玉米”、“紫薯13号”、“黄樱椒”等新品种试种成功,农户收益明显。下半年,长兴指挥部重点扶持“七佛贡茶”品牌。

长兴指挥部产业组彭志江说:“七佛乡号称有几千亩茶叶,可还真看不到一块像样的茶叶地,事实上成片的不到500亩,管理粗放,种植原始,产量很低。”

经过调研,长兴指挥部与七佛乡政府一起制定了《七佛贡茶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土地流转,在桂佛村建起了100亩的基地,委托县农业局从杭州采购了50万株国家级新品种“龙井43号”茶苗,特地请长兴茶业专家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传授新型种植管理方式。

基地茶苗于11月23日在桂佛村开始栽种,走进基地,农户们正在地头施肥、盖膜。刘守云是承包这个基地的五个大户之一,58岁,是桂佛村二社社长,原先种有近10亩的零星茶叶地,是当地的老茶农。这一回,老刘积极性很高,不仅自己承包了26亩,还每天督促村民来这里学习种植、管理等技术。

“过去我们种茶,种下就不管了,能成活就行,长了七八年还是老样子,效益不好,我自家的十亩茶一年也收不了多少斤。”老刘很坦率地说,“这回有长兴指挥部的帮助,送来优质茶苗,送来地膜,教我们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这方法保水保肥又保温,争取三年后拿出高产的茶叶来。”

桂佛村支书李扶圆对彭志江说:“我曾经到过浙江长兴、安吉,看到你们浙江人的勤劳,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技术,你们现在把技术送来了,大家很有信心,村里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1000亩茶叶基地,把这个基地培养成青川县最大的茶叶基地。”老彭则鼓励其他村民:“你们要向李书记学习,每次我们请来专家,第一个到场的就是我们这位书记。”李扶圆是当地的能人,在长兴指挥部的援助下,不仅办起了农家乐,而且又新种了60多亩茶,他打算改造原来的80亩老茶地,计划三年内创造一个七佛乡茶叶种植、加工的龙头企业。

七佛乡党委书记舒云说:“长兴指挥部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的科学发展之路,帮乡里制订了‘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计划,我们要努力给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给每家创造一个经济源。”

“长兴模式”在七佛结出了新的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朝夕相处和倾情援建,李全明与灾区老百姓已结下深厚的情谊,他早已把自己当成“青川人”,他甚至常常以自己是青川人为荣。“即使援建结束我们回湖州了,我也会永远牵挂青川。灾区群众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让我终生难忘。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为湖州、青川的长期结对帮扶,为青川的长远发展献计出力!”这位湖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充满感情地说。

如今,湖州援建的所有项目和“规定动作”均已完成,但李全明一刻也没闲过。他正和湖州全体援建干部一道,积极组织实施“4321”长效援建工程。

“4”,即4个结对。湖州与马鹿中小学、卫生院、乡(镇)、村4个方面开展“手拉手、心连心”、“1+1结对帮扶活动”。

“3”,即3个100的帮扶措施。组织湖州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每年捐助100名困难学生,每年奖励100名优秀学生,每年资助100户农村困难家庭。

“2”,即两个“10000”。每年为10000名灾区群众免费体检,每人建一份健康档案;每年为10000名老百姓送图书进村入户。

“1”,即1封书信。组织湖州的中小学生在灾区开展“书信天使”送问候活动,以此增加了解,增进友谊。

杭州、台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丽水和各县市区指挥部都在积极探索实践对口长效合作之路。

浙广援建长效机制凸现

2010年是台州开展对口帮扶广元工作的第15个年头。

罗强在回顾对口帮扶工作时说,这15年,是台州人民倾情帮扶、两地感情增进的15年,是加强互访交流、增进合作发展的15年,台州市委、市政府和台州人民对广元的巨大支持和深情厚谊,已载入广元的发展史册,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台州与广元的这份情谊是忘不了、分不开的。”2010年4月20日—22日,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来青川考察,他说,特别是通过两年的援建工作,谱写了两地人民友谊的新篇章,更加增进了双方的深厚感情。

在台州—广元对口帮扶工作交流会上,台州市委、市政府向广元捐赠帮扶资金280万元,并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分别捐资100万元,帮助广元朝天区和旺苍县建设一所希望小学。

听说台州的亲人来了,沙州镇江边村的村民们全都自发地到村口迎接。江边村的农房在地震中全部倒塌,经过九三学社和台州的援建,现在村民们都住上了崭新的二层新楼。每幢房子的门口都贴着对联,歌颂党和国家的关怀,纪念各地人民的帮助。有一副对联是:台州千里援建,沙州百姓安居。横批是:铭记台州。

第五章 (3)

“居安思恩。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全靠党和国家,靠台州人民。”村支书刘玉文说。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代表团一行和村民摆起了“龙门阵”,从村里的油橄榄种植到劳务输出,从产业援助到劳动力培训,一个个事关村里长远发展的话题,让村民不断鼓掌叫好。

在市本级援建的沙州镇中心卫生院,来支医的台州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是第九批了。

“援建工作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产业重建,增强当地造血功能,建立长效机制。”陈铁雄希望台州各指挥部在圆满完成援建任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合作共赢,促进两地产业对接互补发展。

其实,与广元、青川结下帮扶情缘的何止台州,绍兴市与广元也已结下了13年的情谊。2009年4月25日,绍兴向广元捐赠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同年11月13日再次向广元捐赠资金300万元。

在援建干部金助军眼里,青川就是台州的一个县,他们就是青川的一分子。正是怀着这种以青川为家的情怀,援建人员克服一切困难,让援建亮点凸现,成果斐然。如今,灾区人民已住进了永久性房屋,而援建人员却仍然住在简陋的板房里。

既授人以鱼,也授之以渔。两年来,浙江援建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科学的方法实施智力支援,启动“十百千万”对口支援计划,培养了一批建设发展青川的各类人才,为青川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浙江率先转变支医方式,建立远程医疗教学与服务平台,派出十批近千人次医疗卫生专家到青川开展抢救伤员、卫生防疫和诊疗服务,为青川培训近200名乡镇全科医生,提升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010年3月9日,浙江省卫生厅与青川县政府签订了结对帮扶36家乡镇卫生院协议书。按照该协议,浙江36家援助医院将从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学术交流、远程教学等方面开展帮扶。通过一至两年结对帮扶,着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具有全科知识的医护人员,建立一支高、中、初与老、中、青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卫生院整体功能,促进乡镇卫生院科学、稳步发展。

派出四批150名优秀教师到青川支教,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安排四批150名青川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浙江接受培训,使青川的教育硬件上了档次,软件提高了水平。

浙江还把青川干部的培训作为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对口合作的一项长期制度。开展了“千名干部培训计划”,组织550名科级干部、近千人次的村(社)干部与致富带头人赴浙江学习培训。聘请浙江100名专家来青川传授农林技术、培养780名科技人才,对10000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浙江派出五批文艺工作者来青川进行艺术指导和开展采风活动,推出一批讴歌灾后重建精神的文艺节目及文学、摄影、美术等作品;组织广播电视专项培训,开展了两地文化交流活动。

为长期资助马鹿乡、七佛乡、楼子乡的贫困中小学生,湖州市援建指挥部联合湖州市志愿者协会、湖州市黄丝巾志愿者、湖州网络公益联盟发起成立了南太湖助学基金,并于2010年5月13日在马鹿中学举行了成立仪式。

据了解,基金由社会爱心捐款和援建资金共同组成,总额为100万元,首批35万元已到位。自2010年3月以来,湖州援建指挥部、湖州市志愿者协会、湖州市黄丝巾志愿者、湖州网络公益联盟联合启动了“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情系青川,助学1+1’”爱心行动,通过学校推荐、上门走访、实地调查,从马鹿乡等地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中挑选出了63名家庭贫困、品行优秀的中小学生,成为首批受助学生。

湖州网络公益联盟成员代表湖州的民间爱心力量庄严承诺:“青川的孩子们,我们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将一直关注、帮助你们。”

杭州援建把杭州人致富的做法与青川的实际结合起来,帮助援建乡镇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林牧资源,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高山特色产业,以食用菌、核桃、蔬菜、猪兔、农家乐旅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产业小区块星罗棋布,已初步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