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7762800000039

第39章 迷彩之师 (38)

2009年8月2日下午3点,顾三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在建的姚渡镇九年制学校教学楼旁,看到二楼连廊护栏墙墙体不平,他爬上去想把墙凿得平整些。干完活,从八米多高的墙体下到地面后,顾三明开始大汗淋漓,出现了呕吐、腹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起初,以为是劳累和感冒了,服了一些药,卧床休息。不料,第二天晚上,病情越发加剧,竟昏迷过去。4日上午,工友们将他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天上午11时,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医院,同广元市对口援建办协商有关抢救事宜。4日下午,罗强作出批示,广元市卫生局与广元市中心医院迅速成立了以钮富荣任组长的抢救治疗小组。四川省卫生厅也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及时向卫生部通报病人病情,以便必要时得到有效的支援。

5日凌晨1点,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专家会诊室,气氛凝重。抢救小组建议:病人应立即进行ERCP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但考虑到广元无必备的手术设施,病人需急送成都华西医院救治。

5日凌晨3点30分,华西医院配有移动吸氧机的救护车到达广元市中心医院。随车的专家仔细检查后认为,病毒已感染消化系统、肝脏、肺部等器官,不能移动,需立即就地进行手术。

怎么办?抢救小组又进行了一次术前协调。最后决定,还是由华西医院再派专家并携带手术设备到广元施救。

当日下午5点,手术正式开始。呼吸科、消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科室数十名专家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抢救,终于将顾三明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6日凌晨3点,卫生部派出的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朱丽明教授等专家到达广元。7日上午,各路专家对顾三明的病情再次进行会诊,并拟定出下一步诊治方案。

8日上午9点,救治组决定将顾三明从市中心医院转院至华西医院。为保证转院途中车辆运行平稳,广元市交警支队特意安排警力指挥疏导,确保其安全转院。

“顾工病倒了!”顾三明病危的消息传到台州。

8月6日,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作出批示,指示市政府副秘书长丁林超7日率领相关部门人员赶赴广元,对顾三明及家属表示慰问,并协调有关治疗工作。当天上午,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世宙致电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和方远建设集团,询问顾三明的病情,并对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作出妥善安排。

玉环县委、县政府也派出副县长施红兵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急赶往广元,与正在广元出差的玉环县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陈学杰一道,看望慰问顾三明及家属。

9月10日下午,台州市政协副主席、总工会主席张锦鸣,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蔡康,市总工会副主席王玲芳带着台州人民的祝福来到华西医院,将一万元慰问金送到顾三明妻子章雪琴手中。

顾三明的病情也深深牵动着广元人民的心。

“三明是个好同志,他把青川当成自己家,把青川人民当成自家人,把重建青川当成自家事,我们不会忘记他!”手术期间,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受罗强、马华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专程来到广元市中心医院看望顾三明。

此后,广元市两位常委、三位副市长也先后到医院慰问。

蒋巨峰得知情况后,也到广元了解顾三明病情,并要求省市两级医院全力抢救这位在援川工地上病倒的工程技术人员。

其间,方远建设集团总裁陈方春要求西南分公司及援建项目部落实好陪护人员,尽全力配合医疗组的抢救工作,并派集团党委副书记缪军雄前往看望。

青川县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工程处的工友、乡亲们也来了。

一股股暖流和深情,不约而同汇聚到这位援川建设者的身上。

“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感谢台州和广元两地的人民。要是没有这样及时有力的救治,发病这样突然,病情这样严重,根本活不过来!”面对不断前来探望的人群,章雪琴很激动。丈夫病重期间,每天都有人送来鲜花,她根本不知道这些好心人都是谁,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一个普通职工的病情竟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

“为了早日完成援川任务,他看病总为工作让步。”

顾三明平常话语不多,但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认真负责。2009年5月,从成都邛崃市方远建设集团一工程处,抽调到姚渡镇援建工程当技术员。

每天早上5点左右,他就赶到学校查看施工情况。由于地质构造等原因,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工程施工进度相对缓慢。有时为赶进度,顾三明在高温酷暑下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7·16”特大洪灾,刚从施工现场下班的顾三明得知学校食堂前的石砌堡坎还没完工,整座食堂可能被洪水冲毁,他立即和六名工友赶过去,连续两个通宵守候在工地。

“多亏了顾工他们,不然,这道堡坎和食堂是保不住的。”方远建设集团西南分公司总经理李昌顺感慨地说,“为了早日完成援川建设任务,顾工奋战在工程一线,平时身体有点病疼,他都未当回事,看病总是为工作让步。”

王军是温州指挥部综合组的工作人员,管好援建人员的伙食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项。2009年11月6日午后,王军感觉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本想躺在床上小憩,但他越发感觉窒息,呼吸也困难起来,喉咙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般。他支撑起来给同事打了一个电话。援建指挥部医疗队的张医生很快赶来,他是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当即建议王军去青溪镇卫生院做检查。但王军认为可能是中午用餐后胃肠不舒服,决定先呕吐一下试试。经过两次尝试,好不容易吐出一点,症状却没有缓解,喉咙仍然感觉被异物卡住,王军才按张医生的建议到卫生院就诊。

第三章 (30)

青溪镇卫生院的心电图检测显示,王军有心肌梗塞的症状。当即,医疗队的张医生与温州医学院取得联系,多名专家电话会诊。由于当地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在给王军服用了少许药物后,医疗队决定送王军到广元市就诊。

由于青溪镇通往广元的沿途路况不好,路上两次堵车。当地有关部门得知援川干部患病急需转往广元的情况后,及时组织力量排堵。在经过一个场镇时,当地卫生院派出一辆车况较好的急救车,火速将王军送往广元。四个多小时后,王军被送达广元市中心医院。

广元市中心医院紧急处理后,他们联系到省医院。三个多小时后,王军被送往省医院,其间还经历了天黑后短暂的迷路。此时,已经是11月7日凌晨1点。

被送达省医院时,王军的病情已经相当危重。检查显示,王军系冠心病突发。省医院心内科主任姜荣建是王军的主治医生,从接到王军开始,就不时有电话打来:“这是一名援川干部,一定要竭尽全力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接收王军后,医生护士忙碌奔波,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心电监护。经过几小时的紧急处理,王军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但王军的病情却没有因此解除警报,11月7日晚上至11月8日凌晨,王军出现了上腹饱胀和隐痛的症状。突发情况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医院方面调集力量,专家会诊,细致检测,加病史调查。11月8日下午,新的检查结果显示,低位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对于从事30多年心内专科的姜荣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经过对症治疗,王军的病情终于得到缓解。

经过省医院医护人员20多天的精心医治,王军的身体状况日益好转。至于王军突然发病,医生指出,这可能与王军长期工作劳累和入川后水土不服有关。

王军时年57岁,参加赴川援建工作前,是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机关食堂总经理。据了解,在温州援川干部中,王军是年龄最大的一个。这个已近退休年龄的男人,毅然决定赴条件艰苦的青川灾区,对于外人来说这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妻子蔡雪桢看来,王军作出这样的选择却并不意外。

蔡雪桢说,当初组建援川队伍时,王军是主动要求参加,但当时的王军,却把报名的事瞒着所有家人。在王军看来,自己不是一个等着退休的人,而是一个仍然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曾经支边和参军的经历,让王军把这次的赴川援建作为自己的又一次“参军”。

做后勤工作是王军的专长,能到援建一线发挥自己的能力,他认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军主动报名援川,还引来单位百余名同事的联名挽留。

起初王军的家人也一度反对。王军先给儿子做通工作,而后又让儿子做妻子蔡雪桢的工作。而最难面对的是父亲。2008年年初,王军的弟弟在一场车祸中罹难,父亲颇为伤心。王军把单位里百多名同事联名写下的挽留信拿给父亲,父亲读完后,饱含泪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位尚未从小儿子罹难的打击中释怀的老红军,给王军留下四个字:“去吧,值得!”

临行时,单位同事写下了这样的横幅:送王军同志赴川援建。王军说,这条横幅,经过了五次修改。起初,有人将横幅拟为:挥泪送别王军同志。感觉有歧义似有不妥,又拟出诸如“王军同志走好”和“王军同志慢走”等内容。几番斟酌后 ,“欢送王军同志赴川援建”浮出水面,王军觉得这条似乎不错。但后来,又有同事提出,要把“欢送”的“欢”字去掉,因为王军的选择太令人感动,这样的送别,不是一个“欢”字可以表达的。

援川工作期间,王军还是干着后勤工作的老本行,负责为援建指挥部提供综合后勤保障。他所管理的板房食堂,能够在距离温州千里之外的青川做出地道的温州菜,餐具、茶盅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还给大家播放一些轻松温馨的歌曲,凡是到温州援建指挥部食堂用过餐的,都无不赞叹!

王军身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王军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激情,让身边的人不得不惊叹,即使是20多岁的小伙子要保持这种状态也不容易。

累倒在援建第一线的,又岂止是王军指挥长、顾三明,还有史济权、鲍卫翔、朱彩江、吴相元、郭如松、史济权等许许多多援建者……温州援建指挥部鲍卫翔就曾经病倒在第一线。他和王军一样,经历了命悬一线的生死之门。专家告诫: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再去青溪工作,至少要休养三个月。但是,走起路来双腿如踩棉花般虚飘的鲍卫翔,牵挂着灾区的援建工作,仅仅休养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又回到了指挥部……“都病得那样,鲍指挥长还舍不得离开工地,我只有报告给市政府,市长才打电话命令他转院回温州治疗。”副指挥长朱三平至今讲起都是泪花闪烁,“让人心疼啊!”

说起鲍指挥长的那段“病历”,当时在场的广元浙江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哲和产业组成员吴醒宇则讲出这样一件事:

鲍卫翔2009年9月17日入院后,一直瞒着妻子和女儿。9月29日,在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工作的妻子华晓东和在上海财经大学读大二的女儿突然来到广元,母女俩已买好去拉萨的火车票,想的是顺道看看鲍卫翔,给他一个惊喜。但是,母女俩看到的是因患病毒性脑炎躺在病床上几乎不能说话、手不停颤抖着的鲍卫翔……母女俩失声大哭,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当时的场景,令所有在场的人,就是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护士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2009年4月,长兴首批援建项目即将竣工,工地上到处一派繁忙。由于水土不服,又患有胆结石,12日上午,朱彩江指挥长在工地上觉得身体有些异样,可是他没有吱声,用手按着腹部继续巡查。中午休息一会儿后,他又来到现场。旁边的同事看到他脸色苍白,感觉不对劲儿,问他是否需要上医院,他说:“小病而已,还能坚持!”到了晚上,终于疼痛难忍已经站立不稳。同事们赶紧把他扶上车,送往30公里外的竹园镇卫生院。

奔波了一小时的山路,到达了卫生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忙,就打一针‘杜冷丁’止痛就行,我还要赶回指挥部。”在场的医生很感动,但根据他的病情劝他必须转院治疗,朱彩江坚持不肯。在大家的努力劝说下,才勉强答应去绵阳医治。

还是在长兴指挥部由于饮食不适,副指挥长吴相元患上了严重的胃病。2009年6月初,城乡综合整治工作开始,他和当地乡政府干部走访调研,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每天早起晚归。大家看到他脸色发青,就劝他到医院看看,吴相元轻描淡写地说:“十有八九的人都有胃病,我的病我自己有数,没事!”到了中旬,终于撑不住病倒在了现场,住院两天后吴相元又急忙跑回工地。天刚亮,人们就看见他的身影,问他为什么那么早?他说:“现在汛期未到,要抓住天气好的机会,尽快完成第一阶段的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