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7762800000033

第33章 迷彩之师 (32)

3月17日晚,注重实践“低碳世博”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广元达成碳汇交易。世博会“绿色出行”项目认购广元市2008—2011年减排指标。“世博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卡上将打上“门票上所购买的1吨碳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字样,在市面上广泛流通……

蒋尉说:“我们关闭了4家高污染企业,包括一家煤电厂、一家火电厂、一家硅金属制造企业、一家大型燃煤锅炉厂,从而消除了来自这4家企业每年8万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广元震后新引进44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部符合低碳发展或者相对低碳发展的要求。”

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统计显示,广元践行低碳,经济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强势前行。低碳发展的路径终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是蒋尉最大的欣慰!

因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蒋尉获得了广元“特殊贡献奖”奖金1万元,她却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广元市红十字会,自己撰写调研文章的稿费以及在市委党校的讲课费等也都请对方直接转给贫困的患者。挂职期间,她的研究报告《低碳重建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广元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还荣获“中国社科院优秀青年”、“四川省优秀挂职干部”(博士服务团成员)、首批“广元市荣誉市民”、“广元市优秀挂职干部”等荣誉,多次受到四川省、广元市的表彰奖励。

2010年6月,洪堡基金会全额资助“首届全球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未来领袖国际论坛”,蒋尉受邀参加论述她的设计创新。在这次选拔中,蒋尉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在与海选出的18个国家的选手的决赛中胜出,成为第一届气候保护洪堡学者,应邀于2010年7月5日赴德国波恩开始14个月的工作。为圆满完成灾区的交接工作,她已申请取消一个月的近3000欧元奖学金,延期到8月初前往。

这样的推迟和放弃蒋尉已不是第一次。

蒋尉来灾区前,与同事参加了“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国家全球华籍青年学者英语论文竞赛”,并有幸进入决赛圈,9月底交终稿。但这时,广元市下达了《广元市资源转化战略研究报告》的紧急任务,在无法兼顾的情况下,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灾区工作,蒋尉向评委会和组委会表达歉意后放弃决赛。

为最快投入工作中,刚来灾区时丢下了已经办完报表等手续的“北京市两限房”的申请。

蒋尉说:“两年多来,经历了许多类似的放弃,但从来没有后悔过。当我在灾区的工作得到肯定,并且在重建中发挥作用,切实帮助了灾区人民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放弃都是非常值得的。让我感受更深的是,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身上始终肩负着光荣的社会责任,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

赵长军,桥梁设计专业博士,浙江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挂职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交通局副局长,分管交通项目的技术和质量。任广元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技术组组长。地震当天刚从唐山乘飞机到成都。这位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地震的第二天就冒着生命危险迂回进入青川,在第一时间确定国道212线上五座桥梁在地震中的受损状况,并迅速制订抢险方案。

赵长军是河北唐山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刚满5岁。这次特大地震,赵长军的第一反应是广元众多抗震性较差的山区桥梁肯定会严重受损。他冲出机场,立即乘车赶到广元。当晚便和总工程师陈代平一道,通过水路和步行于深夜赶到青川沙州镇。他带领技术组负责广元市800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的设计审查、审批、质量监督、技术指导等工作。

赵长军带领技术组负责全市近百座危桥的维修加固或新建的技术工作,包括到现场踏勘,制定设计方案,对设计文件进行评审批复等。

赵长军除做好浙江支援青川指挥部与四川省公路局、广元市交通局等的沟通协调工作,还负责联系浙江对口援建的剑青公路、井田坝大桥的技术和政策协调工作。

唐青公路是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的建设项目。浙江省高级工程师彭松茂说:“前期工作的判断、决策很重要。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省援建指挥部与驻地浙江挂职干部,特别是与赵博士沟通多。”他所说的赵博士,就是赵长军。

赵长军几乎每天奔走在施工现场。“我每天外出采购,都要碰到他的车,听说无论遇到桥梁疑难还是道路杂症,只要有赵博士在,‘硬骨头’也变成了‘软茄子’。”驾驶员苏师傅说,“不仅施工人员省时、省力,老百姓更是少了一分担忧。”

赵长军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获“浙江骄傲——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和“2008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张旭辉,宁波紫象天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博士,生于1975年。挂职广元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国资委副主任。张旭辉在挂职期间,积极参与广元凤台宾馆灾后恢复改造、澳门援建的西湾爱心水厂等重大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广元市“明日之星”企业家培养计划,推动广元、浙江两地企业交流合作。

一年来,在广元挂职的博士服务团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智囊团参谋作用。

中共广元市第五届九次全会提出:“广元的优势在资源,差距在转化,出路在大力推进资源转化,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是我们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元市资源转化战略研究》是广元市委市政府下达给博士服务团的课题。博士服务团广元组5名博士通过深入调研,协同合作,用较短时间完成了近7万字的《广元市资源转化战略研究报告》,就当地灾后重建、长远发展作出了总体设计,得到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及时转化为该市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战略规划。有诗赞道:

在地震重灾区绵阳、德阳、广元

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学者

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的作风

青春的锐气和学识的厚重

如此和谐地融入在这个团队

和每一个人身上

民生工程、环境治理、企业改制、旅游开发

灾区的建设与发展令他们夙兴夜寐

知识和理念是他们的法宝

奉献和吃苦耐劳锤炼他们成长

说四川话、做四川人

向群众学习、为灾区服务

这是一次特别的旅程

知识精英走出象牙塔

这是“有形”和“无形”的完美聚合

孙波、苏青、周篁、王友前、蒋尉、李玉涛……

谁说博士只属于书本和实验室

危难时

他们也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气概

这些普通而又闪亮的名字

为灾区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水和阳光

令人回味,令人难忘……

援建中的“80后”

不知什么时候,“80后”成为一个特殊的代名词,尽管人们对此各执己见,但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援建中,“80后”没有缺位,他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爱的年轻人。

在浙江援建队伍中,说起徐世卿、陈芬芳无人不知,小夫妻俩算是“名人”了。

徐世卿出生于1982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后经公考进入公安队伍。援川前是临海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

陈芬芳出生于1984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体育系。援川前是临海市汛桥中学教师。陈芬芳和徐世卿2007年相识相恋,原定2008年年底结婚。

2008年6月,浙江选派援川干部,徐世卿报名参加,当时定的是三年时间。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陈芬芳时,一瞬间,陈芬芳有些发懵。三年?余震?危险?这些词不停地在脑海里跳跃,竟有点不知所措。沉默了十多分钟,她知道徐世卿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会轻率作决定,也不会轻易改变决定,说:“好,去吧,支持你!”

徐世卿回忆说,那一刻,一种被信任的幸福感悄然升腾,他觉得陈芬芳太好了,自己没有看错人,眼睛不禁有些润湿。

陈芬芳后来的决定更让徐世卿感动。陈芬芳说:“你这一去就是三年,灾区很艰苦,还有危险,我们把结婚登记办了吧。”徐世卿还有些犹豫,是啊,三年,也不算短的时间,万一有什么意外呢?陈芬芳非常坚决地说:“结婚,这就是我支持你的最好证明。”

那几天因为作入川准备、工作交接,徐世卿特别忙碌。2008年9月2日早上起程出发,8点钟两人到结婚登记处领取证书,10点钟从宁海出发到机场。陈芬芳也去帮助搬送行李,心里很难过,强忍住眼泪才没掉下来。车快开动时陈芬芳趴在车窗口说了一句:“自己多保重啊!”眼泪已经挂在眼角,待车子一启动,开出十多米时,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

随同陈芬芳送行的指挥长蒋定森的妻子张玲只好打电话给徐世卿,说陈芬芳哭得很厉害,怎么办?徐世卿在电话里安慰陈芬芳说:“别哭,别哭,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的……”其实,那一瞬间,徐世卿自己也禁不住哽咽起来。

以后,两人的牵挂和思念就是每晚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但营盘因为缺电和信号不好,也不是每天都能联系上。陈芬芳说:“徐世卿每次打电话都是笑嘻嘻的,总说在那里挺好,不用担心。后来我才知道,营盘条件很艰苦,没有公路,余震不断,常常停水停电,生活工作很艰难。入川后一直到11月,大家都只有洗冷水澡,后来实在难以坚持,蒋指挥长才带大家到城里去洗了一次热水澡。”

“他特别老实、特别有爱心、特别能吃苦。”陈芬芳说起徐世卿,幸福的表情一直挂在脸上。徐世卿在电话里常和她聊起当地的学校和学生情况。

“为了给援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2008年9月我在营盘乡调研了一个月,发现这里的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是教育、卫生和饮水重建。学生在板房宿舍里,一般是两个学生睡一张床。因为这里是‘孤岛’,群众就医难。地震损坏了净水池,老百姓喝水难。我把这些情况反映到指挥部后,得到了指挥部的采纳。”采访中,高高瘦瘦显得很精干的徐世卿说。

2008年10月,临海市援建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徐世卿具体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各项援建重点工作。营盘乡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全省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镇,灾后重建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必须依靠轮渡运输。

2008年11月,为了保证营盘乡中心小学的开工建设,第一批五车钢筋和水泥运到沙州镇码头。为防止材料丢失,他一直守护了三天三夜。

第三章 (24)

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余震不断,经常停水停电。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徐世卿和宁海市援建指挥部成员一道,倒排工期、巧干快干、奋力争先,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08年12月16日,营盘乡中心小学正式开工,是浙江省学校、卫生院援建项目中第一批开工的项目之一;2009年4月15日,营盘乡中心小学在全省教育系统援建项目中第一个结顶并于6月20日竣工落成;完成农房重建719户,占重建总数的61%;临海人结合营盘乡靠山临湖的特点,重点扶持当地生态网箱水产养殖业、生猪养殖业、食用菌和油橄榄种植业,帮助群众增收。

“我也要像爱人一样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灾区的教育事业中。”

援建过程中,徐世卿与陈芬芳经常互通电话,逐渐使陈芬芳也对营盘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时正好有一个支教计划,在省援建指挥部与临海市、青川县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她实现了去营盘乡支教的愿望。

2009年3月18日,援建指挥部在援建工地板房里为他们安了一个新房。陈芬芳便开始在营盘乡中心小学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从中学体育教师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中,陈芬芳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上网查资料,尽量拓宽知识面。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要坚持留下来给学生补课。有时还要拉徐世卿一起过去帮忙。正是这种爱心与责任心,让陈芬芳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

“陈老师来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学生赵明珠说:“每当做不起作业的时候,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在她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上升了,还坚持学习普通话呢!”

陈芬芳任教不久,发现班里的张欣和张成东对学习不感兴趣,于是,她叫徐世卿陪同进行家访。“永红村离营盘乡中心小学很远,要走近三个小时,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的成绩上去了,我觉得这种累值得!”

家住白河村的学生左之秀讲了一件令她难忘的事:“有一次,我生病了,住在卫生院里,陈老师连饭都没吃,就买上东西来看望我,晚上还给我补课。我长大了也要像她一样当一名老师。”

支教的第三周,学校里暴发流感,班里很多学生感冒发烧,陈芬芳就整天在学校照顾学生。有时,一个上午就要送学生去乡卫生院四次,晚上还让徐世卿一起到卫生院陪学生输液,然后再送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