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一句话:只有走进寂寞,才能走出平凡。有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了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寂寞,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做出些成绩的。
寂寞是黑夜里的一盏灯,只要坚守,就能找到出路;寂寞是湿润的泥土,只要努力汲取,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寂寞是成功的奠基石,只要脚踏实地,就能看见希望的曙光。寂寞是成功的前提,只要懂得运用寂寞就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越王勾践兵败夫差,成为吴国的阶下囚,沦落到为吴王夫差当马前卒的地步,可他仍然忍辱负重,甘心忍受着寂寞,等待报仇雪恨的时机。终于他等来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天。三千越甲可战吴,一鼓作气地打败了吴王夫差。
西晋文学家左思,从小立志要成为一个名扬千古的人。长大后专心撰写《三都赋》,起先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且遭到世人的讥笑,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感到自卑,而是每天忍受寂寞,专心致志地写作和收集资料,最后终于完成了《三都赋》,受到世人的景仰。
从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如果越王勾践成为阶下囚后不能够忍辱负重,不甘受寂寞,那么就不会有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如果左思面对别人的讥笑就望而却步了,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还被世人景仰的《三都赋》。
不可否认,独处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寂寞却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寂寞是锻炼人的意志的最好方式。
纪伯伦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生活充满坎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亲人,孤独和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解除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他以充满哀愁、倾听和憧憬的风格开始了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刚满20岁的纪伯伦,作品中已经处处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和揭露,也因为这样,才华横溢的纪伯伦得到了聪慧、富有而且具有相当艺术鉴赏力的玛丽·哈斯凯尔的赏识。在与纪伯伦的频繁接触中,这个颇有才华的玛丽·哈斯凯尔很快发现纪伯伦在文学艺术上有很大潜力。于是,她慷慨资助纪伯伦去当时的艺术之都——巴黎学习绘画。1908年,纪伯伦前往巴黎,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开始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这样的交往一直持续到纪伯伦去世。
在纪伯伦的内心世界里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孤独,他的作品和书信中处处可见“孤独”两字。孤独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堪忍受的,但对纪伯伦来说,孤独却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为孤独这样写道:“我的孤独!我的寂寞!对我来说,比千百个胜利更珍贵,比万国的赞誉都甘美!”
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自然不能像看电影、听故事那么轻松,必须得苦修苦练,必须得耐疑难、耐深奥、耐无趣、耐寂寞,而且要抵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能耐得住寂寞是基本功,是最起码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才能不赶时髦,不受诱惑,才不会浅尝辄止,才能集中精力潜心于所从事的工作。
寂寞的人不少,但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却不多,而利用寂寞走向成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寂寞是成功道路上的试金石,不但要把握住方向还要有守住寂寞的耐性。只有经得住寂寞考验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孤独寂寞并不仅是给人带来痛苦和烦闷,而是能将寂寞所特有的创意,带给人生更多的内容,走进孤独寂寞,才能走向成功。古往今来,凡是一鸣惊人的人,无不是孤独寂寞中的卧薪尝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