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7757800000006

第6章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4.1 研究内容

本专著的内容结构由八章节组成:

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本专著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界定及成因。本章从基础和操作两个层面分别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与金融不良资产之间的关系,在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分类的基础上,按资产的不同形态,探讨了不良债权资产、不良投资资产和不良实物资产认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梳理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避免新的不良资产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本章从资产重组并购、资产评估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探讨了不良资产相关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两种模式以及影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因素。论述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的现状,分析、比较了美国、日本、波兰和韩国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总结了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阐述了西方国家防范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的措施,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案设计。本章论述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明确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归纳、总结资产处置实践中的价值回收规律,结合资产评估理论,在借鉴金融不良资产价值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重点剖析了企业重组和资产证券化两种处置方式,系统分析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成功案例,为研究设计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五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管理。在阐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的基础上,引入KMV模型,针对公司主观还款意愿等因素考虑不足的问题,将KMV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改进的KMV模型对资产管理公司(中心)的风险度进行了评估。鉴于目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划分为实物类、债权类和股权类资产的实际情况,且KMV仅是针对债权类资产,论文对资产类型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将实物资产和股权资产转化为债权资产,应用KMV模型实现了有效的组合。

第六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本章探讨了河北省集中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必要性,研究了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专业处置机构的性质和功能、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涉税与会计处理以及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的选聘与管理等问题。结合河北省国控公司资产管理中心的操作实践,探讨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并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河北省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处置原则,提出了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现实选择。以石钢公司不良债权资产处置和开滦集团不良实物资产处置为例,探讨了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的经验。

第七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有效处置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剥离、划转和处置、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会计处理、防范与化解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风险的途径等。研究将突出多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本章对全书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本专著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展望。

4.2 创新点

本专著研究力求体现具备角度新、视点新、理论探索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践价值较高的特点。其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政府及其职能管理机构的国资委,从所有者角度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尚无先例,因此本研究将有助于为从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监管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

(2)从国有企业的视角,对不良资产的概念、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提出了不良资产的规范概念以及理论型识别标准。

(3)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设计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模式框架和处置流程,进而得出主要的处置模式和优选模式,并对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论证,创新了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思路。

(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河北省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在对不良资产进行识别、评估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从制度制定到规范操作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5)紧密结合河北省的实践,探索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分散处置转变为专业化集中管理处置,以提高处置的效率。本书以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运行及处置实践佐证本专著提出的模式框架和处置流程的科学性、可行性。较强的实证分析将是本专著的重要特色和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