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
7757800000003

第3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不良资产而引起的银行和企业经营失败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巨额不良资产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对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自身管理特点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虽然近几年国有企业改制成效显著,但国有企业效益增长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仍有为数众多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即使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形态的不良资产。迄今为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进行了五次以上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每次都清查出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且从规模和占总资产的比率上看还有加大的趋势。据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清出各类资产损失3521.2亿元。而在2003年,181户中央企业的不良资产共计3177.8亿元,占中央企业9.2万亿资产总额的4.2%,占净资产的9.9%,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千亿元资产损失,2003年中央企业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5.4%。这其中许多已经形成事实上的资产损失,也有不少还未形成事实上的资产损失。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与考核,也有可能造成国家宏观调控判断的不准确。按照财政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整体改制全面启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良资产数额过大,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势必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003年以来,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省属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省政府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邯钢、石钢、经联集团完成整体改制,省医药公司、河北旅游集团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和资产损失集中暴露出来。经过省政府国资委分别于2003年、2004年组织的两次清产核资,省政府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清理出不良资产数量已近百亿元,其不仅影响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成为阻碍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然而,面对巨额的不良资产,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设置上,当时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处置机构专责开展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长期以来主要的做法是由产生不良资产的企业、行业或集团机构作为操作主体小规模小范围内处置不良资产。这样的处置方式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着注重企业财务报表,不注重资产质量状况的问题,为了免于承担责任,有些企业利用财务报表掩盖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性,把投资失误、逾期债权、问题资产、沉淀资产等挂在账上,导致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大量沉淀固化。二是依靠原有企业和机构处置不良资产,难于摆脱原有的机构、企业的利益和症结去操作,在处置政策的界限上不规范、不透明,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对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追究,不能在产生的机制和源头上对未来可能的不良资产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尽管近几年来成立了若干产权交易机构,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交易提供了平台,发挥了其应有的寻价功能和融资功能。但由于其在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处置过程中不可能发挥操作主体的作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至今不能有区域和效益上的突破。因此,加快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防范在处置不良资产核销中的行政审批风险,建立有效的国有产权处置监督程序,促进国有资产的有序流动,不仅是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和竞争,提高资产质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有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所涉及的问题面广,因此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本专著的研究是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又是当前河北省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其理论意义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不良资产问题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是针对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所进行的,而对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机制、处置方式、防范对策研究较少,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符合我国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而且也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二是从数量上来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远远大于金融类不良资产,目前国内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抓紧研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从制度制定到规范操作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从理论上填补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理论支持。三是面对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资产损失,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防范,作为政府及其职能管理机构的国资委,从所有者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工作尚未开始,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将有助于为从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监管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和操作流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第一,它是国企改革进程中的必然要求。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和资产损失集中暴露出来,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置好不良资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改革的进度。因此,为加强和规范当前的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损失核销和处置工作,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防范在处置不良资产核销中的行政审批风险,建立有效的国有产权处置监督程序,急需建立一套理论依据充分、实际操作可行的不良资产操作流程。第二,它是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不应视为该项工作的最后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研究反思国有资产管理、运行中的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不良资产风险防控机制,从根本上至少是大幅度减少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通过本项研究,能达到建立健全防范不良资产产生的机制,有效提升国企活力,斩除不良资产病源的效果。第三,它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的理论不会自动产生效能,要将理论所蕴涵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要为理论研究设计出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和操作依托。因此,构建适合河北省省情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识别、处置模块,建立健全不良资产风险防范机制,是当前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