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7755500000024

第24章 正直与心理和谐

一、正直使人得到心灵的安宁与平静

正直的人追求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种“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的平静,也正是这种平静使他们看淡生死,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

(一)正直使人了解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迷失自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也就等于有了一个做人的标准

面对不公正的事时,很多人该出手时未出手,致使自己遗憾、后悔。相反,正直的人勇于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使没有回报,甚至遭到打击报复,心中也是一片坦荡。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并非由于他命运不济或不通时务,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正且直,也正是这种正直的性格使他决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而是要尽到为人为臣应尽职责。苏轼在开封“入值史馆”供职时,恰逢王安石变法,朝廷上形成了新党和旧党两个派别。新法推出时,出现了许多问题,苏轼一一指出,遭到新党的排挤,但他同时也看到了新法积极的一面,因此在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对新法的好处一一列举,故而又遭到旧党的排挤。苏轼的处境非常艰难,他曾叹息道,“如随众人,内愧本心,上负名主;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但是他知道自己为人为臣的标准,即使后来受到陷害,一贬再贬,也依然坚守着自己为人为臣的标准,毫无怨言。

坚守做人的本真,遵从自己的良知而生活。有一些人利用职权之便公报私仇、收受贿赂,他们虽然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却背负着一辈子的良心债,俗话说,“做贼心虚”,试问这些人哪一天不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而正直的人摸着良心过日子,有一种“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的坦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私塾先生,当时林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但是林宾日比较有才华,与当地的学官相处融洽。乡里的一个土豪见林宾日与学官关系密切,便带了厚重的礼物来到林家,希望林宾日保举他的儿子应童试。他掏出二十两纹银说道:“林先生,您只要动一动嘴,这一年的工钱就都有了。”但林宾日坚定地回绝:“童子试贵公子录取与否,全在他的学问如何。林某一介寒士,岂有回天之力,这些东西请全部带回,林某无福消受。”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丝毫不为金钱所诱惑,虽然身处贫寒,却心地坦然。

(二)正直使人以超脱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获得生命的意义和本真

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不幸,从理想中求得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写史尊重事实,敢于写“今上”,敢于批评,敢于直书,这与他正直的品格是密切联系的。李陵事件中,见风使舵的大臣们见机对李陵进行迫害,司马迁对这件事抱有不平之心,身正、心诚的人格标准使他从噤若寒蝉的官员中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他也因此被判死刑,但对生命的热爱使他不能轻易赴死,因为他还有很多未竟的事业,尤其是正在写作中的《史记》。昂首挺胸地奔赴刑场,刀起头落,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然而走进“蚕室”,接受腐刑,却是奇耻大辱,需要一生的勇气去面对。司马迁受刑后为家乡人所耻笑,认为他玷污了祖先,无脸面去拜谒父母的坟墓。但他没有在耻辱中倒下,他正直的性格挥发出内在的洒脱,他在历史人物身上找到自励和安慰,为自己的生命设立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勇敢地活下来。

不被名利所役,活得洒脱。试想,世间有多少人被名利所累,从而变得虚伪、狡诈、嫉妒。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我们看来她已经处在了名利的巅峰上,但是她心里过得舒服吗?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一生都在政治旋涡中挣扎,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死亡、背叛和杀戮。我没有退路,只能一步步向前走。最后我走到了尽头,即位登基,做了皇帝,再也没有人在我之上。可恰恰是从那一刻起,我真正失去了一切,家庭、孩子和亲情,一无所有。有的只是背叛、奉承和不停地操劳”。正直的人不受名利的蛊惑,看淡得失荣辱,放得下富贵荣华。宋度宗荒于声色,贾似道专权,气焰嚣张,他为威胁皇帝而告老还乡,草拟制诰的工作落到了文天祥头上,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取悦当权者、官职上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是文天祥并不在乎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名利,他站在正义的角度,指出贾似道的野心。致使贾似道恼羞成怒,将其罢官。文天祥离开得磊落,心中没有一丝遗憾。名利虽然丢了,但保存了自己高洁的品性,活得洒脱。

不惧困难,从挫折与困境中寻找生命的本真。苏轼曾因为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存在的问题而与新党结怨,后来章惇等新党还朝,将苏轼贬到惠州,年近六旬的苏轼带着全家颠沛于暑热坎坷之中,惠州生活的艰辛困苦可想而知,但苏轼以其豁达超脱的生命态度来感受这种生活,自己动手耕田种地,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章惇等人嫉妒异常,下令将其贬到琼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当时的琼州是一片蛮荒之地,但苏轼依然以超脱的态度活下来,并为海南岛的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从每一件事中体味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件事的具体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从中体味了生命的本真。

如何面对他人的嫉妒

嫉妒是一种到处可见的负面情感,是一心想要粉碎比自己优秀的人的畸形心理状态。一旦被嫉妒的心态左右,人的思想就会发生畸变,不仅会伤害自己,而且也会对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有人因为嫉妒而在背后诽谤、中伤,甚至给你使绊子,试想一下你的心情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以使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与他人计较,但不能保证他人不伤害到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会应付这种嫉妒,不能被他人的流言飞语压垮。

任它暴风骤雨,我自云淡风轻。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回应,如果没有回应的话,我们也就会觉得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了。其实,人都有一种受关注的需要,你越是在意他人的那些话,越是因为这个而伤心,他们越是觉得达到了伤害你的目的,这也恰恰中了他们的圈套。有这么一个哲理故事,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因此,忽视他们,不给他们反应,抱着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心态,那么到头来他们也只能是自作自受。

将他人的嫉妒看做是对自己的磨炼,把自己变得更好。其实嫉妒别人的人是不幸的,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嫉妒,别人越好越嫉妒,如果跳不出这个圈子,就会被困死在这个圈子里。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面的王太医因为喜来乐比自己医术高明,心里非常嫉妒,处处刁难喜来乐。喜来乐并没有因为王太医的刁难而消沉,反而变得越来越好,这也致使王太医最后因为他的嫉妒而气绝身亡。我们要将他人的嫉妒看成是对自己的砥砺,不断地完善自己,就像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影帝获得者富大龙在颁奖典礼上发表的获奖感言那样,“我想谢谢两种人,一种是爱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另一种是让我痛苦、给我磨难的人,你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因为是你们让我明白,人就像一块宝石,越是磨砺越是精致,越是价值连城”。我们都知道鲶鱼效应,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的成活率大大增加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有这么几条鲶鱼来保持生命的活力,因此为何不把那些嫉妒自己的人看做是激励自己前进的“鲶鱼”呢?

(三)把握自己命运,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正直是做人的脊梁,无正直,则懦弱、奴颜婢膝,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别人,受人摆布。南唐李后主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宋太祖一心想统一天下,灭掉南汉后,锋芒直指南唐,李后主吓破了胆,每日惶惶不可终日。南唐曾有两次难得的抗击宋军的机会,任凭铮铮铁骨的大臣如何上疏,李后主就是不敢采纳,一再错失良机。他只想向大宋称臣纳贡,请求大宋册封,并且还将自己国家的版图送与宋太祖。宋军攻破南唐后,李后主降宋,被奉为“违命侯”,他明知含有讥讽与侮辱之意,还要三拜九叩谢龙恩。李后主对宋太祖唯命是从,把自己乃至南唐的命运都交给了大宋,一味地退让、迁就,最后还是难逃被宋太祖毒死的命运。

正直的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从不惧怕外在的引诱、恐吓。二战期间,美、英两国都希望法国总统戴高乐能听命于自己的政府,但戴高乐内心从不惧怕美国人的高压利诱和淫威。他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但自己国家的命运要自己主宰,对于美国强加于他的种种意志,他都公开回绝。戴高乐在重大问题上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不畏惧强权。比如,1964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6年退出北约;他在国际事务中维护正义,多次抨击苏、美两国的霸权主义,谴责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这不仅压制了苏、美的嚣张气焰,也让其他国家对戴高乐礼敬三分。

二、正直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正直的人堂堂正正,即使敌人也敬三分。女革命家秋瑾一生光明磊落,她正直的品行不仅受到其他革命人士的敬佩,也使她的敌人肃然起敬。1907年浙江起义前夕,由于两名带头人违反起义行动计划,秋瑾苦心孤诣创建的起义毁于一旦。清廷派浙江府衙从速捉拿光复军,秋瑾曾有五六次机会可以脱离险境,但她的正直使她一定要坚守大通学堂,不能辜负全省革命者的期望,最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秋瑾的正直品质令审讯她的李钟岳由衷敬佩。相反,那些趋炎附势、虚伪狡诈之徒,显赫时附者众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旦败落,即作鸟兽散。大贪官和珅生前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送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一片怨声载道,都咒骂和珅。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起来,讨好的官员都明哲保身,甚至还说他的坏话,到头来连他自己都慨叹自己的处境。

正直的人不恃权不傲物,公正地待人处世,自然也就会赢得他人的称道。安徽桐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六尺巷。巷子的一边是清朝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宰相府旧宅,另一边是其邻居吴氏的住宅。张英在京城做官时,吴家越界建房,张英家人写信报告张英,希望他能凭借官威压一压吴家的气焰。张英却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诗后恍然大悟,主动退让三尺,吴家见状亦受感动,也退后了三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张英虽然身为尚书,却不以权势压人,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三、正直的人胸怀人民家国,受到万世的敬仰与爱戴虚伪狡诈的人,见风使舵,虽荣华富贵,却受到人们的唾骂。南宋秦桧窃据要职,卖国求荣,竭力破坏抗金,谋杀了民族英雄岳飞,遭世世代代人民唾骂。人们还铸成他的铁像跪在岳飞坟前,他的墓碑是块无字碑,意为“秽德丑行不屑书也”。人们把秦桧的墓地称为“狗葬村”,把油条叫做“油炸桧”,以表达对他的愤慨之情。而正直的人正身直行、大义凛然,虽然曲折艰难,甚至命运悲惨,但是却能让人感受到人格的伟大与崇高。抗金将领岳飞一生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却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但至今人们仍被其朗朗人格所感染。

四、做一个理想的正直人

正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但它也并不完美。正直的人身上也有许多缺点,比如固执、冲动、不善于控制情绪等,因此,我们要汲取正直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从而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要偏激、固执

三国时候的关羽虽然忠心耿耿,智勇盖世,但他太固执,刚愎自用,不肯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导致大意失荆州,走麦城,乃至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不能固执己见,否则就会成为人生旅途上的“独行侠”。

固执、偏激等心理现象部分由于我们的知觉的不准确性,这表现在看问题不全面或者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正直的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但是这一前提是信念是正确的。如果坚持了错误的信念,那就是固执、偏激。要做到辩证地看待问题,就要提高知觉的准确性。

(1)如果你知觉到的不是事实,而是重组后的“事实”。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知觉提问:我知觉准确吗?另一种解释是不是也符合事实?我的假设是什么?到底对不对?

(2)打破知觉习惯,不受习惯化的影响。每天要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比如选择不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在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中,有时不妨试着换另一只手,不要总是使用一只手;在看朋友和家人时,要使自己感觉是第一次去见他们。

(3)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通过新的经历拓宽自己的接受范围。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试着尝尝你平常不吃的食物,看看与你的观点截然不同者写的书或文章,在安静的树林中散步,在喧闹的游乐场玩,不同的经历可以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4)克服知觉定势。无论何时,只要你把人、物或事归类,你的知觉就有可能被期望或已有类别概念扭曲,按照一定的定势进行知觉。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5)避免受不良动机或情绪的影响。要让自己避免受兴趣、需要、期望或情绪的支配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犯错误的可能性,并且积极地尝试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在争论或讨论中,要善于采纳别人有价值的观点。

(二)遇事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发脾气

正直的人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往往会拍案而起,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问题恶化。左宗棠刚毅正直,才高八斗,又勇武雄悍,但性格暴躁,口无遮拦,导致他的麾下人才稀疏,自己朋友也不多。

发脾气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及了他人。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围篱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不再因失去耐性乱发脾气,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父亲说,“但是许多时候,乱发脾气,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永远存在。话语造成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所以,当你要发泄愤怒情绪时,请稍微冷静一下,在发怒前从1数到10,这样做可以让你在发泄愤怒情绪时不至于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还有一种方法是三思而后行,当你感觉自己将要发怒时,马上对自己说:“呀,现在情绪不稳定,在我说出什么让我后悔的话或者做出什么让自己遗憾的事情之前,最好先冷静一下。”当你下次碰到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愤怒时,试着使用下面这些句子提醒自己。这些语句都是提醒你要掌握对于自己的控制权,而不要任由愤怒情绪控制你,你可以先想一些最近发生的让你感到愤怒的场景,然后说出下面这些话,看看有什么效果。

(1)我应该控制自己,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

(2)在处理问题前,我先做几分钟深呼吸。

(3)我可以很好地处理现在的状况。

(4)我还是先出去冷静几分钟比较好。

(5)我现在很愤怒,所以要更小心自己的言行。

读书改变性格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通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喜爱读书,广览博识的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从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曾国藩就是一位通过读书而改变性格的奇人。

曾国藩曾是一位性格正直、刚烈之人。他曾4次抗旨出兵援助其他省份,不可谓不刚,因此得罪过不少人。他曾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近岁在外,恶人以白眼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犟,渐近于愎,不知不觉做了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但是他视读如命,时时改变这种性格,数十年如一日,硬是将自己的性格改变得亦刚亦柔,刚柔并济。当时的湘军在朝廷中举足轻重,曾国藩位及三公,功高震主。他深知自己“用事太久,兵权过重,权力过广,远者震惊,近者疑虑”,于是,在攻克金陵之后,他裁湘军,减少自己的权力,消除清廷对他的疑虑。他不被胜利冲昏头脑,敏锐地看到险象,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曾国藩从原来耿直、刚强的“曾剃头”,变得温厚宽容,得到了一个汉族官吏前所未有的名利和权势。他的这种转变是通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把穷骨头。”柔中显刚,主静藏锋,可进可退。试想如果他一味强硬下去,恐怕在攻陷金陵后便会命丧黄泉。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中的优秀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你潜意识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你的行为。没有一种性格是完美的,正直性格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但愿每个人多一点正直之心,多一点浩然之气,多一点正义之举,多一些“留正气还天地,遗清名在乾坤”的豪迈,多一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多一些“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达观。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够用原则去坚持,有勇气去怀疑,正直而又不失活泼,追随自己的理想而生活,做一个幸福的进取者。

学以致用

1.读完这一章后,你对正直应该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了。在下面这个简易的测验中,你可以评定一下正直的人和你自己,然后看一下你与正直人的不同。请你在下面的7个等级的量尺上根据自己对正直的理解和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量尺的两端是一对反义词,越靠近一端表示程度越强,反之则弱。比如越靠近“真诚”,真诚的程度越强,越远离则表示真诚的程度越弱,也即虚伪的程度越高。最中间的“——”表示不真诚也不虚伪。下面在你认为最符合的“——”上打“√”。

然后将你的分数加起来就是你在这个小测验中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你的正直程度越高。如果你的分数低于28分,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试着列一个清单,然后思考一下用前面的哪些方法可以改变。

2.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一章,然后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正直的人有哪些特点?正直这种品格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2)你的朋友中有没有正直的人?他们都属哪种类型的正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3)你想做一个正直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正直品质?

(4)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时,你得到了什么?忽视原则时,你又失去了什么?

3.回顾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本章的内容能否给你些许启示?

哪些内容对你影响比较大?你能否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你平时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