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缓称王”就是韬晦之计,就是使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拖住对方,迷惑对方,以达到保存实力的效果。
《明史》记载,在元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义军四处揭竿而起。许多人,打了几场胜仗就忙着称孤道寡,迫不及待地选妃建都,大封亲族。在长江的中游,陈友谅先扶了徐寿辉当了皇帝,后来他把徐寿辉杀了,自己就称王称帝。张士诚也称了吴王,方国珍、明玉珍都称王了,唯独他朱元璋,接受了谋士的建议,暂缓称王,且仍然用着小明王的“龙凤”年号来囤积自己的势力,同时也让他的起义军更具名义上的合法化。
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实力还很弱,而且称王只会引来别人的嫉妒不满,容易受周围的起义军及元军进攻。而称王,看似风光,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称王有许多条件自己都未具备,而这些条件又是必须的。不称王,缓称王,还可避免其他势力注意,使其他势力关注于争夺未知的虚名互相消耗实力,自己则避之。将来条件具备后,称王则是理所应当的。放弃了看似“有”的实“无”的虚名,转而经营实实在在的其他人看不到的“有”。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不称王!
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王者的荣誉谁都想要,因为那是如此的诱惑以至让许多人如此趋之若骛。想成为事业中的王者,眼里若只有金子,又怎会看见身边的人群,当你一心想的只是成功,被迷惑的是最应该清醒的人。你要是勇敢的飞蛾,就无须在意那几日的表面风光,也许前面有更大的饭团等着你,只需你暂掩光辉,小心翼翼地厕身过去,更大的更持久的成功就是你的!
成功者的步伐永远是从最浅的脚印开始的,因为小,所以还需要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许你的肩头还比较稚嫩,也许你还没具备王者的风范,而此时最衷心的期望却可能是你前进路上最沉重的包袱!
[金言忠告]
因为弱小所以还需要强大,如果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擒狼,就不要指望去打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未经磨砺的刀又怎么能杀人,少逞一时匹夫之勇,待到时机成熟时,还怕名利不会自动地投怀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