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11

第111章 广积粮:别再说赤手空拳打天下

“广积粮”,顾名思义,也就是牢固经济基础。在朱元璋经过徽州的时候有一个儒者,叫做唐仲实,来到他的军中。他说,你们打仗我也见到了,你们不杀人,行仁义,能够成大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你们征粮,老百姓负担太重啊。朱元璋于是就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司的都水营田使,负责水利和屯田,并非常重视,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康茂才叫来询问进展情况。在他的亲自关注下,一年下来就收了很多粮食,三年下来就有了积累,也就有了经济实力。

同时,朱元璋又在自己的统治地之内,推行盐法和茶叶法,而且他在自己控制的地盘里发行货币,铸造了大中通宝钱。有了货币,他的经济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就是“广积粮”,而这,也就为他以后的征战之路填实了补给的后勤库。

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就愚蠢了些。李自成真正的辉煌始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年他进军河南,获得灾民响应,提出“均田免赋”的政治主张,使队伍急剧扩大,连败明军。崇祯十四年攻克洛阳,杀福王。崇祯十六年,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随后制订了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战略。当然,他很幸运,在一年之内,李自成就实现了上述目标。但在形势急剧变化,队伍迅速扩张的同时,李自成及其将领的头脑开始发热,不注重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队伍的基础管理,也没有更好地补充兵粮,囤积粮食为以后的更大发展积聚势力,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带了6万军队进军北京,结果很快因势力不够被反扑,最终招致灭亡。与李自成不同,朱元璋采取了广积粮的稳健战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更大的供给和势力的扩充。

中国的很多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摇摇欲坠,筹资越多犯错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战略的贮备期,以至于只上规模,而其他方面跟不上去,在一点胜利面前就极易发昏,极易做出快速扩张的决策,而在快速扩张时,不注意基础管理和扩充实力,盲目冒进,最后是兴也勃焉,衰也忽焉。

伊索寓言《鹅和金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很穷的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蛋是纯金的。这之后,农夫每天都可以从鹅窝里拿到一个金蛋。然而,当他日益富有的时候,他也越来越贪婪,以至于没有耐心等待每天只有一个金蛋,他想一次拿到鹅身体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杀了这只鹅,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自己平稳发展(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更大的功利而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干实干,为了急取冒进而忽视了自己本身所处的阶段,这也就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更大成果的能力。而唯有产出与你个人的“产能”取得平衡时,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许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坚持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扩充的前提,是成功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

[金言忠告]

任何公司的运作和发展都需要一个雄厚的基础做后盾,做人也是一样,要想有一个持续和永久的发展期,就必须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在知识、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上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更新,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