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水的启迪
7753400000021

第21章 励志笃学 厚德修身 (4)

龙伯高敦厚周慎[7],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8]。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9],忧人之忧,乐人之乐[10],清浊无所失[11],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12],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13];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14],郡将下车辄切齿[15],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16],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1] 汝曹:你们。

[2] “如闻父母之名”三句:古人晚辈不能直称长辈的名字,所以儿子对父母的名字只能听,不能说。

[3] 妄:胡乱。是非:指褒贬,批评。正:通“政”。正法:指国家的政策法令。

[4] 恶(wu):僧恶,厌恨。

[5] 施衿(jin)结缡(li):古代父母送女儿出嫁时,要亲自给她结好衣带,系上佩巾,并且再三叮嘱,有所训诫。衿:一种彩色丝带,女子出嫁时系上。编: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6] 申:再三陈说。

[7] 龙伯高:名述,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当时为山都(在今湖北襄阳西北)长。汉光武帝刘秀看到这封信后,提升他为零陵(在今湖南零陵)太守。敦厚周慎:指为人厚道,处事周密谨慎。

[8] 口无择言:说话没有可挑剔的言辞。择:挑选,这里指挑剔。谦约:谦逊严谨。廉公有威:清廉公正有威信。

[9] 杜季良:名保,京兆人,当时为越骑司马,秩千石。后来他的仇人上书光武帝.告他“为行浮薄,乱群惑众”,被免官。

[10] 忧人之优,乐人之乐:以别人的忧愁为忧愁,以别人的欢乐为欢乐。

[11] 清浊:指人物品行的高下优劣。清浊无所失:不论什么样的人都结交。

[12] 谨敕(chi)之士:谨慎严格的士人。

[13] 鹄(hu):天鹅。类:相似。鹜(wu):鸭子。刻鹄不成尚类鹜:画不成天鹅也还像鸭子。

[14] 讫(qi):通“迄”,至,到。尚未可知:还不知道会怎样。这是为其前途担忧的话。

[15] 下车:指官吏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6] 州郡以为言:州郡官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我。寒心:指为其担忧害怕。

解读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标题依普通选本。马援兄马余之子马严、马教都爱讥刺时政和议论别人长短,又爱结交轻薄的侠客。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马援南征交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及越南的北部、中部)时,听到一些传闻,对此很有忧虑,于是在戎马倥偬之中语重心长地写了这封信告诫他们。信中以自己的平生经验教育他们要谨慎自处,养成“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的品德,不要轻薄狂放,讥政议人。这篇著名的家诫以为人处世的原则教育两个侄子,不仅含义深刻,而且反映了汉人在吏治森严之世,望子孙避祸远灾、保身全家的思想。文章言辞恳切,感情真实,语言朴素而又警策动人,比喻通俗而又新奇生动。

话题

1.对别人的过失“可闻”不“可育”表明了马援怎样的人生修养?

2.马援对兄子的训诫基于什么目的?

3.此文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相关资料索引

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马援由于家境贫寒,打算到边郡去种田放牧。在边郡,夜顶月,渴饮雪。艰苦的生活,果然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为他日后受宠不惊,受辱不屈的耿直性格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边郡几年,马援经过艰辛的劳动,牧养的牲畜达数千头,拥有粮食数万解。富有之后,马援把积蓄的全部财粮送给穷人和亲朋故旧。这时候,隗嚣占据了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很器重马援的才能,希望马援能为自己做事。马援早有报效国家的大志,便投奔隗嚣麾下。但隗嚣鼠目寸光,只想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没有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马援最终依附了刘秀。

建武十一年(35),东汉政权还没有彻底巩固,西羌侵乱陇西。马援被任命为陇西郡太守,出兵迎击。马援不是头脑简单的军事杀手,而是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军事加安抚政策,使羌人万余众归附,陇右平顺。在治理陇西期间,马援严守承诺,宽待人民,办事公道,职责分明,不以自己是太守而越权全揽处理下官该办的事,使官吏忠于职守,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经济得到空前的恢复。与此同时,马援还鼓励边境人民养马,自己亦拜养马专家子何为师,研究马经,深得专门传授,发展了相马骨法,著有《铜马相法》传世。

鉴于马援对边境和朝廷的贡献,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令他率军征讨交址。交址平息后,朝廷给马援等级很高的奖赏,让他回故乡安享荣华富贵,还让故乡人孟冀迎接慰劳他。但马援不为荣华安逸所动心,对孟冀说:“如今匈奴、乌桓仍骚扰北方边疆,我准备请兵出征。男子汉应当战死边疆,用马革裹尸回来下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女子手中呢!”(节选自薛军礼《伏波将军马援》,《丝绸之路》2000年第5期)

更多链接:

1.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

2.《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3. http: //210. 47. 16. 56/web/coursel/2chap5/2-5-3. htm(秦汉家训,沉寂再兴)

刘义庆 参见《新亭对泣》。

周处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1],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2],山中有邅迹虎[3],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4],而处尤剧[5]。或说处杀虎斩蛟[6],实冀三横惟余其一[7]。处即刺杀虎。又人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人吴寻二陆[8]。平原不在[9],正见清河[10]。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11],终无所成[12]。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13],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1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15]。

[1]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县南)人,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少时胡作非为,后改过自新,西晋时曾任太守、御史中丞等职。凶强侠气:凶横猫道。

[2]义兴:晋郡名,在今江苏宜兴县。蛟:市代传说中能发洪水的一种龙。实际上可能即指鳄鱼一类的动物。

[3] 邅(zhan)迹:改变足迹,即足迹异样,刘孝标注引《孔氏志怪》说:“义兴有邪足虎”。“邅迹虎”疑即指“邪足虎”。刘孝标注又说:“一作白额”。

[4] 横:意即强横残暴的坏家伙。

[5] 尤剧:尤其厉害。

[6] 说(shui):劝说。

[7] 冀:希望。惟余其一:只剩一个。

[8] 吴:吴郡。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二陆:指当时名士陆机、陆云兄弟。

[9] 平原:指陆机。陆机曾为晋平原内史。

[10] 清河:指陆云。陆云曾为晋清河内史。

[11] 修改:改正过错。磋(cuo)跎(tuo) :虚度光阴。这里指年纪已大。

[12] 终无所成:意谓恐怕终于无所成就。

[13] 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谓早晨听到圣贤之道,晚上就死了也不足恨。陆云引此劝勉周处,现在改过自新,为时不晚。

[14] 令名:美名。彰:显扬。

[15] 改励:改过自勉。忠臣孝子:忠于国君之臣,孝顺父母之子。《晋书?周处传》说,周处任广汉太守时,曾“以母老罢归”。氏人齐万年反,朝廷命他率军西征.他临危不惧,力战而死。

解读

本篇选自《世说新语》之“自新门”,标题为编者改拟。周处年少时凶横霸道,为害乡里,与暴犯百姓的水中蛟、山中虎并称为“三横”。当他杀虎斩蛟后,明白自己竟与蛟、虎一样曾是乡人心目中的祸害,乃幡然醒悟,改过自新,励志勇为,脱胎换骨,终于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周处自新的故事启示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人重视厚德修身,而知错改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篇故事生动,材料典型,观点从叙事中自然引出,富于启发意义。

话题

1.周处入吴寻二陆并最终自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名士效应?

2.历来忠臣孝子很多,为何周处最特别?

3.明白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什么意义?

相关资料索引

魏晋士人生命中的尊重意识

尊重的需要,在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主要表现为人格的自尊、才华的展示。与汉代文人相反,魏晋士人不追求个人人格的完善与完美,只追求自己人格的独立和独特,“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人格一元化在魏晋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丰富多彩、多元并存的人格景观——

任情放达。这是最能代表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人格类型,也是研究者对《世说新语》关注的焦点,并且研究成果甚丰。如刘伶病酒、脱衣裸形,阮籍醉眠邻妇侧,阮成与猪共饮,毕卓“拍浮酒池中”,王恭行散,何晏服药,王广钦“终为情死”等故事,都早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饭后谈资,此不赘述。

镇定自若。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无疑是谢安。不少学者都以广为流传的围棋赌墅及闻淮上捷报“意色举止,不异于常”的故事为例,讥讽谢安的从容镇静是娇揉造作,就连《晋书》本传也称他的这一行为是“矫情镇物”。我们则认为,这是谢安所努力追求的一种人格境界,绝非矫情自饰。淝水之战,苻坚倾百万之师进军淮上,晋拒敌兵力仅八万人,谢安即使运筹帷幄已有胜算,但战场上形势变化万端,偶然性极大,胜负实难逆料;再说,这一仗事关重大,不同于诸葛亮所演之“空城计”,其胜负无关蜀汉大局,而淝水之战则关系到整个东晋江山,正如何满子先生所说,在此情景下,作为征讨大都督的谢安,即便想矫揉造作,强装镇静,能装得出来吗?他的行为,完全是一种人格气质的外化。可谓“魏晋风流”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露才扬己。魏晋士人对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充满自信和自爱,总想不失时机地展示出来,以期自己的人格价值受到尊重,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其中有些名士特善于在众人和上司面前炫耀自己敏锐的才思。这方面杨修首当其冲,诸如《捷悟?1》修相国门、《捷悟?2》吃奶酪、《捷悟?3》曹娥碑等故事,都是千百年来为人交相传颂的趣闻,只是他的逞才使性太不顾忌接受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他为自己的人格自尊得到极大满足而得意忘形的时候,已经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了祸根。相比之下,烂醉中的阮籍为司马昭写劝进表,一挥而就,“无所点定”就高明多了,他在“时人以为神笔”的赞叹声中满足了尊重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为自己上了一份人身保险。

(节选自徐正英,常佩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更多链接:

1.韩鑫《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心理》,《学海》1996年第3期

2.张海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及与清谈之关系》,《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

3. http. //www. pep. com. cn/200212/ca17701. htm《周处自新》备课笔记)

颜之推

字介,北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其先祖对《周礼》、《左传》有专门研究。他自幼继承家学,博览群书。不好《庄》、《老》虚谈,攻习儒学。为人聪颖机悟,博闻多识,有才辩,菩应对,工尺牍。初仕梁为散骑侍郎,西魏军破江陵后,被俘,不愿出仕敌国,率眷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主持文林馆工作并主编《修文殿御览》。北周建德六年(577),周武帝宇文大邑灭北齐,之推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取代周后,他在隋大帝开皇中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不久病逝。史称颜之推“词情典丽”,一生著述甚丰,今存于世者仅《颜氏家训》、《还冤走》和《北齐书·文苑传》录载的《观我生赋》一篇。另有佚诗五首。

涉务